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1091300000051

第51章 华盛顿的坏习惯

第五十一章 华盛顿的坏习惯

背后故事

美国人有句俗话:“总统大选,就是选那个不太坏的当总统。”当年我在一篇报道美国大选的文章中还特意引用了这句话。总编辑看后还颇有些顾虑,生怕这是中国媒体记者自创的说法,在美国政治敏感期嘲讽敏感人物,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还派人向我询问,是否真有这种说法。

其实类似的这种说法有很多,美国人对政客向来都不留情面。顺带地,政客云集的华盛顿,也就成了人们尽情嘲讽的一个政治的大酱缸。“华盛顿的坏习惯”(Washington’s Bad Habit),就是其中一个美国人心领神会的嘲讽俚语。

美国开国两百多年来,在华盛顿,人们看到了多少尔虞我诈、道貌岸然?但这样的人,难道仅仅就存在于华盛顿吗?

正文

在2009年上任之初投书《华盛顿邮报》敦促国会放行当时的经济刺激方案的文章中,美国总统奥巴马言辞辛辣,说国会议员们不应该让“华盛顿的坏习惯”(Washington’s Bad Habit)阻挡住前进的道路。

在2008年的大选期间,改变“华盛顿的坏习惯”就是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口头禅,也由此成了家喻户晓的词汇。即使是奥巴马最终胜出,麦凯恩无奈落败,两人此后会面发表的联合声明也强调,也誓言要合作改变“华盛顿的坏习惯”。

让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口诛笔伐的“华盛顿的坏习惯”,到底是什么呢?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说。想来,自然和华盛顿这个“政治之都”有莫大关系,不外乎政坛官僚作风、贪污腐败、尔虞我诈、钩心斗角。

政治总是是非多,更何况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坛名利场。两百年积习下来,华盛顿自然弊端多多,尼克松的“水门”、里根的“伊朗门”、克林顿的“裙子门”,各种事件好戏连台。一桩桩、一件件的丑闻演变到现在,自然让美国人对华盛顿城里的官僚们很不满。

在2009年有关中美轮胎特保案听证会上,强烈反对特保措施的美国轮胎业者就说,特保措施将导致美国消费者利益受损,但京畿里(Beltway)的政客可能并不在乎。此言一出,旁听的一些中国轮胎业从业者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美国人马上心领神会,全场哄堂大笑。这也正说明美国人对“华盛顿坏习惯”的厌恶。

这里的“京畿”和“坏习惯”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政治术语。其中,比较完整的一个说法是“京畿强盗”(Beltway Bandits)。其中,Beltway指的是环绕华盛顿的一条高速公路,约相当于北京的四环路或五环路,但华盛顿就这一条环路,由此该路也就成为华盛顿的象征。将京畿与强盗相连,更说明民众对政客的厌烦。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在许多美国人看来,“华盛顿的坏习惯”就有脱不了的干系。奥巴马说,美国的经济危机,不仅是经济的危机,也归结于“华盛顿的坏习惯”。他说,在过去几十年,华盛顿总是不愿作困难决定,很多人都习惯当好好先生,就是不敢采取切实措施,应对面前的严峻挑战。

在2009年底总结自己的执政业绩时,奥巴马就说,他的政府对“花掉每个美元”都尽职尽责,比如,削减了研发过时武器的费用,遏制了不少浪费现象,因此,“我们不仅开始改变政策,也开始改变华盛顿的文化”。

但“华盛顿的坏习惯”真能改变吗?奥巴马估计也没有太多信心。比如,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金融机构的游说开支下降了不少,但在另一个改革重点——医疗保险领域,开支则大幅增加。华盛顿只不过改换了部分门面,并没有改变本质。至少许多人提到华盛顿,想到的仍旧是那个政治酱缸文化。

因此,许多人也感叹,每次选举或辩论,华盛顿总是一个被攻击对象,许多候选人都是带着“反华盛顿”(Anti-Washington)的招牌杀向华盛顿的。当然,很多也就是一个选举策略,选举完了,跻身华盛顿的政治圈,也就沉浸其中、自然而然了。

再比如,《时代周刊》2009年底将“年度风云人物”授予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其对伯南克的评价就是:“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京畿权力掮客(Beltway Power Broker)”,“他不参加华盛顿的圈内晚宴,他喜欢在家和夫人共进晚餐,他乐于受夫人使唤去洗碗和倒垃圾……”,许多美国人都称呼伯南克为“完美的公务员”。

2008年年初奥巴马就高调和“华盛顿的坏习惯”宣战,但到年底,《时代周刊》依然忍不住要嘲讽一下无处不在的“坏习惯”,从中可见“坏习惯”的根深蒂固和奥巴马的变革的效果不彰。而且,《时代周刊》的讽刺也不妨反过来读,被认为是“书呆子”的伯南克自然没有“华盛顿的坏习惯”,但在华盛顿政治圈,又有几人如伯南克?

本文发表于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