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偷学
1106200000005

第5章 偷学效率意识——研发好“黄金时间表”

时间是人生最初的财富。一个人刚来到世上时,时间是他唯一的财富。对于一个人来讲,若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事高效率的人都具有独特的眼光,他们善于抓住事情的关键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找到了事情的关键点。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所有难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抓住事情的关键点

有个公司因为一台电机出现故障而停产,于是请了一位电机工程师前来修理。那位工程师在电机旁边呆了三天三夜,最后在那个出现故障的电机的某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在这个工程师的指导下,维修人员把这里打开修理,机器很快恢复了正常。事后,那位工程师向公司要1万美元作为酬金。公司对这么多的酬金表示很难接受,对那位工程师讲:“你只画了一道,怎么会值l万美元?”

那位工程师认真地说道:“随手画一道只需要支付l美元,而知道在哪个关键部位去画,却需要支付999美元。”

正如这位工程师所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事情的关键点,这就是做事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如果找到了事情的关键点,对症下药,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相反,如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只是到处乱撞,就不可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称:一名优秀的数学家的作用可以超过10个师的兵力。你可知道这句话的由来吗?

1943年以前,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经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军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这使得德军气焰更加嚣张,袭击更加猛烈。而英美只能望洋兴叹,无力阻挡这种局面。因此,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使英美盟军焦头烂额。英美盟军不得不重新思考别的办法,以便与德军对抗。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最后终于发现,舰队与敌人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数量的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会越大,这样就很不利于英美盟军的运输。

这就说明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要尽量减少编次,来避免德军的袭击,降低运输船只的损失。

英美海军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接受了数学家的这种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的海域内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的海域,不能分头行驶,然后再各自驶向预定的港口。

一切都在按原计划进行,结果奇迹出现了:英美盟军舰队在经过最危险的区域时,遭受德军袭击后被击沉的概率竟由原来的25%降低为l%,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正是这批物资的及时到来,大大增加了英美盟军的作战能力,使战争的局势很快由被动转为主动,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正因此,数学家受到了美国军方的高度赞扬。

数学家本不懂军事,却能够解决这个复杂的军事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用独特的眼光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

做事效率低的人在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往往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哪个是关键点,哪个是次要问题。他们认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把时间忙忙碌碌地打发掉,就会解决所有的问题。事实上,每一个问题都有它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果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会比只是忙忙碌碌地埋头苦干有效的多。

所以,要提高我们的做事效率,就要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根据我们已有的认识、经验和条件做出一系列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解决这件事情的关键点或者矛盾点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找到关键的问题,我们可以请教专家或朋友帮忙,也不能在没有找到问题关键点的时候,就盲目地苦干。

要提高做事的效率,仅仅靠双手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睿智的头脑,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高效人士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找到它的关键环节,如果找到了关键的环节,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下药下到点子上

许多人之所以在办事中走偏了路,归根结底是没有弄清楚主次目标的正确含义,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

做事要有心计的人,能在大千世界中看出潜藏在细微之处的机会,他们能在别人未觉察之前抢先一步行动,到等到别人有所察觉时,他们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法布利奥是纽约城里的一个摄影师,经营摄影生意已有十几年,而且在这一行中已小有名气,但却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改行开起美容沙龙来了。

就利润而言,如果经营得法,摄影生意并不会比美容赚钱少。而且,就发展前途来看,摄影是属于艺术创作范畴,很受上流社会人士的喜爱,要是深入钻研下去,很可能扬名国际艺术界。而做美容生意,整天为女人做头发、化妆,似乎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尤其在人力昂贵的美国,想要做这一行赚大钱也困难得很。

然而,法布利奥竟然舍弃了十几年的老行当,加入到竞争剧烈的美容业里来打天下,这种选择的确令人有些费解。虽然他现在住在纽约地区,而这里已经成为女人美容创新的领先地区,但仍有很多人在怀疑他为什么要改行?但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心计”之所在。

的确,摄影是他的本行,而且,如果他照着这个既定方向发展下去,也未必不会成功。但是对他来说,做这一行却似乎已没有什么挑战性,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希望迎接更大的挑战。

怎么办呢?

一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便起身穿好睡袍,信步走到凉台上。

正当他这样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两个女人谈话的声音传进他的耳朵里。

“你看,我的头发乱得像茅草一样,连个整理的地方都没有,多寒碜。”

“我不也是一样,”另一个女人说,“所以我最讨厌大清早就出门。”

“美容院都是什么时候才能开门?”

“最早也要早上八点。”

“我的天哪!就让我这样蓬头垢面的坐飞机吗?到了芝加哥下飞机后可怎么见人呢?”

“凑合吧,我们到飞机上,自己随便梳洗一下就算了……”

很快,她们的谈话声就被计程车带走了,消失在夜空里。而法布利奥却呆呆地站在了凉台上,他的心绪突然在这一刹那间被这几句话激活起来,思想也开始沸腾起来,苦恼几天的问题,突然间灵感突现般地找到了答案——他要开一家一天24小时营业的全天候美容院。

他退回屋里,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仔细地思考这个刚刚进入他脑海中的问题。

他最先考虑的就是人手问题,想到培养人手,法布利奥立即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打算。为了追求“美容城”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必须提高现有的技术状况。他想,今后所有的美容师都必须由自己亲自来训练,决不雇用外来的技术人员。

而且,他要把自己对“美”的理论灌输给他的工作人员,这是他在从事摄影艺术时就揣摸出来的心得。所谓“美”,并不只是突出,而是谐和;也不单指局部,而是整体。为女人美容、化妆也是一样,不仅仅是把脸部化妆得好看就行了,而是要与她的发型、首饰、服装以及整体气质等相配合,才能产生交相辉映的审美效果。

从这一刻起,法布利奥就为他的新行业立下了工作原则。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妆师,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一切都听从老板和客人吩咐的工匠,而是要在必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客人提出积极的建议,同时也应当为“美容城”的发展献计献策。

换言之,一个优秀的化妆师,不仅仅是为钱而工作,而且也是每一位顾客的顾问,向那些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人,灌输追求美和时尚的要领和方法,并且还应当做好老板的“军师”。

其次,法布利奥也想到,对于一家24小时都营业的美容院来讲,每一个开业时段都不能浪费,一定要下大力气作一番宣传工作,让那些习惯夜间生活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家全天候的美容院,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能为他们提供服务。

法布利奥思考了整整一夜,他据此还写了一个详细的方案……

在生意开张的前两天,法布利奥展开了他的宣传活动。他采取的是重点出击的策略,首先在百老汇各大戏院、电影院做广告,其他的广告一律暂时不做。

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他拿不出太多的广告费;二是他清楚即使多做宣传也没有用。因为他们的人手太少,万一来的客人多了,也忙不过来。

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太好,但法布利奥一点也不灰心,一有空闲,他就阅读有关美容的书籍。等有了客人时,他就一面工作,一面琢磨客人的爱好和心理,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她们的要求。

假如顾客是一个中年妇女,法布利奥总是利用美容方法使她看起来显得更年轻一点。假如顾客是一个艳丽的年轻女人,他就用各种方法使她显得端庄大方。

当一个生客人上门时,如果法布利奥发现她的化妆有一点不足,他总是会很委婉地说:“小姐,你的发型,要不要换一个新式样?”

如果客人说她已经习惯这种发型,不愿意变动,法布利奥便会趁机进言;“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替你另做一个式样看看,如果你认为不好,我再替你改过来,不必另收费用。”

在这种情形下,很少有人会拒绝他。而法布利奥以一个摄影师的审美观点,所修改的发型、所设计的美容形象,多半都能获得客人的赞赏。于是,法布利奥的信心更加强烈了。他相信,自己认为美的化妆样式,大都比一般客人自以为美的样式要好得多。

生意扩大以后,他惊讶地发现,竟有那么多人不知道应当如何装扮自己,不知道如何化妆才会使自己显得更美丽。而且,有些人还特别固执,需要费很大的唇舌,才能使她们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审美见解。

于是,在这种认真工作的态度下,法布利奥美容城的生意突然火爆起来,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美容城”的名气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得满城妇孺皆知。

其实,法布利奥“美容城”的生意突然火爆起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甚至于可说是必然现象。而这一切也不过是他打破常规,创新经营的结果。

这样,经过法布利奥的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了纽约最大、最有名的美容院的老板。他也因一次偶然的机缘成就了一番大业。

法布利奥的成功可以说是他独具匠心的经营理念的结果,正是因为他的理念符合了当时的审美趋势和时代潮流,才使得他的点子为他的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下药下到点子上,人生的境界会不一样。

办事难成功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都稀里糊涂,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有的人整天忙东忙西,到头来发现忙得一团糟,什么都没把握好。做事有“心计”,懂得做事的条理和脉络的人最容易成功。

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

人在工作中难免会被各种琐事、杂事纠缠。不少人由于不能高效能的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整天忙得自己筋疲力尽。心烦意乱,不仅腾不出时间做最该做的事,有时还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结果天天忙忙碌碌。月月碌碌无为,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一位成功心理学研究专家说:“好的员工,首先是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者。”

一位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的某企业CEO说:“所谓优秀的人,绝对是一个在自己时间上的优秀利用者。”

时间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富人和穷人每天所分配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只不过有的人会善加利用,有的人任意挥霍。

工作是很多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不会合理地使用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一个人在时间管理上表现无能,在工作上必然也会表现无能。所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优秀,必须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被动地让时间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地把握时间、规划时间。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总曾说:“我不喜欢看见报纸、杂志和闲书在办公时间出现在员工的办公桌上。我认为这样做表明他并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他只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暂时没事可做,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呢?”

会不会利用时间不是单纯地看某个人在工作时间内是不是忙个不停。有很多人,从早忙到晚,不但在工作时间忙个不停,而且经常加班加点。表面上看,他好像很努力,很会利用时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的人的工作绩效并不突出。有些还相当低。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没时间。”他们一准会这么回答。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个学生向老师抱怨说:“我的时间总不够用。”于是,老师找来一只箱子,里面放了些大石头,此时箱子看来是满的。但是老师又让学生放一些弹珠进去,石头的缝隙中竟可以放许多弹珠。这样一来,似乎箱子又满了。但是老师又要学生倒入一桶细砂,等细砂也塞不下时,居然还可以倒入一盆水。

最后老师对学生说:“你看到箱子满了,但却仍然可以再放入东西。你似乎觉得时间已排得满满的,但其中还有一些闲散的时光可以利用。”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把握不住它的人痛苦,给牢牢将它攥在手心的人幸福。

美国一大公司的董事长赖福林就是一个有效利用时间的能手。他每天清晨6点之前准时来到办公室,先是默读15分钟经营管理哲学的书籍。然后便全神贯注地思考本年度内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以及所需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制度。接着开始考虑一周的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把本周内所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在黑板上。之后就在去餐厅与秘书一起喝咖啡时,把这些考虑好的事情——小至职工的孩子入托。大到公司的大政方针和计划,几乎他认为重要的事情都一起商量一番,然后做出决定,由秘书具体操办。

赖福林的时间管理法,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推动了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着名的80/20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把这个定律融入到工作当中,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就可使自己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

正确处理突如其来的杂事。对待突然插过来的无关紧要的电话、突然出现在桌上的文件等杂事小事,要敢于说“NO”,或者暂时放到一边,别打乱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计划。

要会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做事。在同一时间段里,把几件事情的发生地点都圈在同一区域内,尽可能搭顺风车,也可以利用别人提供的顺便机会,搭客户A的车去见客户B,少走弯路,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要专事专办。在做一些重要而棘手的事时,专门设立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要避免打扰,更不能改变初衷去做别的事。事情总要一件一件地做,先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然后再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

要充分利用时间。使每一分钟都有所收益,还要学会与浪费时间的人划清界限。有些人总是整天无所事事,参与他们的无聊对谈,就休想成为一名有效利用时间的高手。如果有人找来,希望和你聊上一阵,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他,让他明白现在不是闲聊的时间。

大多数重大目标无法达成的主因,就是因为人们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所以,必须建立起优先顺序,然后坚守这个原则。

要想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要分清主次,有计划地做事。对一天的工作,要先进行整理,看看哪些是既重要的又紧急的,哪些是重要而不紧急的,哪些是不重要而紧急的,哪些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分清事情的主次,该先做哪件事,后做哪件事,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难做的事,先从容易处去做

遇到一件难做的事情,怎样避免一开始就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呢?办法之一就是选准突破口,先从容易处入手来做,而把困难的、不易成功的部分留到后面去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头的那一段都是相对困难的。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常为不知如何开头而烦恼,也有些人虽然勉强开了头,又要为开头不好而苦恼。

例如,学生们写作文,最怕的就是开头,他们常常是在本子上刚写了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于是,便撕下来团成一个纸团扔掉。就这样撕了写。写了撕,有时纸团积了半篓子,仍没有写成一个开头。

又如。我们每个参加过考试的人,大多都有被难题难住的体验。特别是当我们刚一开始动笔,便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时,那种挫折感,如同刚一出门。便撞在了南墙上一样,脑子里顿时嗡嗡乱响,一片空白,不但觉得难题越发地难解,而且,连不难的题也都变得难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自然会考砸。

其实。事情的开头不仅难做,而且,开头的成败对做事的整个过程还会产生较长时间的直接影响。如果开头做得很成功,心情就会很愉快,后面的环节也会很顺利;如果刚一开头就碰了钉子,心情就会十分压抑,后面的环节也会觉得别扭。

那么,应该怎样避免一开始就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呢?办法之一就是换一个次序,即先选择容易成功的事情来做,而把困难的、不易成功的事情留到后面去做。

就拿写文章来说,尽管一篇文章的开头必须放在最前面,但是,并非一定要最先来写开头部分。如果不知一篇文章如何开头的话,不妨先把开头放在一边,先写文章的中间部分,甚至还可以先写文章的结尾部分。待到文章的有关部分写完之后,文章的开头部分常常会自己“溜达”出来。那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复杂严谨的小说,常常就是采用从后向前推导的方法进行构思。还有,那种先交代结果,后交代起因的所谓倒叙的方法,也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叙事方法。

再拿答考卷来说,考试题虽然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严格编号的,但是,在我们做题的时候,却不一定非得按照试卷上的层次和顺序来答。在考试前,老师或家长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考生:“先做容易的,后做困难的;先做会的,后做不会的。”这几乎已经成为考试的一个基本策略。人们之所以要打破试题的原来次序,而先做容易做的试题,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自己从一开始就能获得一个好心情。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是容易的事情呢?

首先,容易的事应该是自己熟悉的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做。就是会做的事情,也不可能都是熟悉的。只有自己熟练的事,做起来才觉得容易,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驾轻就熟的主要原因。由于“术业有专攻”的原因,人们所熟悉的对象往往并不相同,这个人觉得困难的事,另一个人可能觉得非常容易,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容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哪些是容易的,哪些是困难的。

其次,容易的事应该是具备了充分条件的事。一件事情是否容易,这要看做这件事的条件是否成熟。具备了充分的条件,事情就会水到渠成。缺少必要的条件。就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例如,在没有巨型计算机之前,计算气象数据始终是困扰气象工作者的一件难事;有了巨型计算机之后,即使处理海量的气象资料,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最后,容易的事应该是很快就可以做完的事。先做很快就可做完的事,不但可以尽快卸掉一部分负担,减轻一定的心理压力,还可以尽早获得一个好心情。那些虽然并不困难,却是很费时费力的事,由于较长时间看不到成效,容易使人产生急躁的情绪。

由于事情与事情之间,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互相之间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有些是积极的,而有些则是消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先后次序的时候,一定要先选择那些对以后各环节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去做,而把那些可能会

对以后各环节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放到最后去做。

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去做

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关键的。把最重要的事和关键的事放在前面去做。

如果你在生活中留心,就会发现一个事实:总是那些20%的客户带来80%的业绩,世界上80%的财富被20%的人掌握,世界上80%的人只分享了20%的财富。做事也是一样,我们每天处理的事情当中,只有20%的事情才是重点问题,这20%的事情决定了80%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法则”,也叫“二八法则”。

做事高效的人懂得,他们必须要完成许多工作,但并不是每件工作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他们会集中一切资源以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坚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去做。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 舒瓦普向效率专家艾维 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

艾维 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个建议,这建议能把他公司的业绩提高50%。艾维 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5分钟就写完了6件最重要的事。

艾维 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

舒瓦普又花了5分钟标明了6件事的顺序。

艾维 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你第一件事就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事情。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到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也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艾雏 利最后说:“每天都是这样做——您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一个月之后,舒瓦普给艾维 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认为,艾维 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舒瓦普也常对朋友说:“艾维 利教会了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很多人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太多不重要的事,以至于挤走了做重要事情的时间。查理斯 舒瓦普的成功在于他能按事情重要程度的次序来做事。能够先解决重要的事情,也就解决了事情的关键:

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在课程将要结束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空玻璃瓶,又先后拿出四个容器,这四个容器里分别装满了石块、碎石、细沙和水。然后他对同学们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把这四个容器里的东西装入这个大空玻璃瓶。我还是在年轻时看到过这个实验的。实验的结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并常用这个结果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像我一样记住这个实验,记住这一实验结果。说着,老教授把石块放进大玻璃瓶里,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这时候他问:“现在瓶子装满了吗?”学过哲学的同学已经有了几分辩证的思维,有同学说:“如果说装石块的话,它已经装满了。”教授又拿出碎石,用碎石填充石块留下的空间。随后他又把细沙装进了大玻璃瓶,填补了碎石间的空间。最后,他把水加入了大玻璃瓶。同学们都惊诧不已。老教授笑问道:“你们能从这个实验里概括出什么哲理吗?”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并展开争论。

有人说这说明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有人说这说明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可以挤出来的。还有人说这说明了空间可以无限细分。

最后,老教授评论说:“你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还没有说出我想让你们领会的道理来。你们是否反过来或逆向思考一下呢?如果我先装的是水而不是石块,那么水装满了后还能再装下石块、碎石和细沙吗?你们想想看,人生有时候是否也是如此呢?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你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你们要想高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就要先分清每件事的重要程度。”

不难看出,这个老教授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为学生指明了如何才能高效处理问题拥成功人生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被许多无谓的小事所困扰,看着人生沉埋于这些琐碎的事情之中,到头来,却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人性的一个弱点:避重就轻。虽然知道哪个更重要,但总会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去躲避它。这样做只会降低我们做事的效率。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那部分,先解决全部工作的重点,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人的生命短暂,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关键的。只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那些对自己使命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才不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我们事业的发展,我们也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定出一个处理事情的顺序表来。然后根据这个顺序表,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提高效率,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努力付出,跟蚂蚁学习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也许有人说我现在是一无所有,微小得像只“蚂蚁”;也许有人说我付出那么多,但还是没有成功。成功确实需要付出,但付出不一定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只要我们积极努力地去付出,同时善于寻找方法,那么我们就能慢慢地强大,总有一天“蚂蚁”会变成“狮子”。

丹尼尔 洛维格是美国着名的船王,可以说他的一生从无到有,乃至到他后来的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就和他善于寻找方法从而获得巨大成功的特点息息相关。

一天他来到大通银行想去贷款,然而银行工作人员看到他穿着破烂,又没有任何的东西做抵押,所以很自然地拒绝了他的申请。但是聪明而又执着的洛维格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总算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用贷款把货轮买到后,就立即把它改装成油轮,而且他已经跟一家石油公司联系好了,把它出租给石油公司。石油公司将每月付给他租金,这样他就可以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他和石油公司的租契交给银行,再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很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不可能实现,且无信用可言。但是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觉得:虽然洛维格是一文不名,同时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非常可靠的。如果石油公司同意拿着他的租契去找他们按月收钱,这自然是十分稳妥的。

就这样,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并把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同时他也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然后不断地发展,最终成了美国着名的船王。

可以说洛维格的成功与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从而成功地达到了他贷款的目的。

李阳,疯狂英语的创始人,以自己不懈地追求和不断奋斗,演绎了精彩的人生传奇。然而他并非生来就是英语天才,1986年李阳考进了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进大学后的李阳,第一年,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名,英语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然而偶然中,李阳发现,在大声朗读时精神会变得特别集中,于是他就跑到校园空旷的地方大喊英语。也许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李阳想,这样大喊英语也许是学英语的一种好方法。

在以后的四个月时间里,李阳读了十多本英文原着,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只用了50分钟就答完试卷,并且成为全校第二名。一个英语考试总是不及格的李阳突然成为一个英语高手,这一消息轰动了兰州大学。

初尝成功的李阳,从此开始迈上奋发进取的人生道路,他发现,在大喊的时候,性格的弱点被击碎了,精力更加集中,记忆更加深刻,自信逐渐建立起来。他想,这种方法在他的身上已取得成功,那么何不把这套方法系统地总结,传授给其他还在苦苦挣扎学英语的同学呢?于是内向的李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讲座。多年后回忆起来,李阳说:“当时我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没有什么演讲技巧。但我的观点很特别,方法很有效,掩盖了演讲技巧和经验的不足。”

1992年,李阳来到了广州,在1000多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进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台,工作后他才发现入选的播音员中别人都是北外、广外的研究生,只有自己是非英语专业出身的本科生。很快,李阳又成为广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英文广播员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随后的几年,李阳得了个外号“万能翻译机”,曾创下过1小时400美元的口译纪录和每分钟8000港元的广告配音员纪录,超过香港同行,成为广州最贵的同声翻译。

1994年,李阳毅然辞去了电台的工作,组建了“李阳?克立兹国际英语推广工作室”,开始了他的“传道”生涯。多年来,他跋山涉水,向全国100余城市近2000万人送去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渠道,有数不清的人从中受到启发,许多人从此学会了英语也走上了人生成功之路,同时他也获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功!

这就是李阳学习英语的方法,这个方法帮助他通过英语考试,帮助他灵活掌握口语,帮助他创业并获得成功和财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合适的方法,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学校读书的时候,许多人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但勤奋和刻苦并非是取得成功的唯一因素。因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学习非常勤奋,他们不仅白天学习,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甚至课间的十分钟也要用于学习,可是却成绩平平;同时,你还会发现,另外一些同学学习并不十分紧张,可是学习成绩却很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也许有智力上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好的学习方法肯定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只要找到方法,许多难题将会变成成功的有利条件,从而为我们创造更多可以脱颖而出的成功机会。因此在工作之中,我们一定要为困难去主动寻找方法,只有这样,成功才能最终属于你。

活到老学到老的大智慧

可以说没有人一生下来拥有了一切,我们只有靠从不断地学习中得到的知识来造就自己。正如比尔 盖茨先生说的:你可以离开学校,但是永远不能离开学习。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英国工人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奶瓶口既没盖子也不封口,所以,山雀与知更鸟这两种在英国常见的鸟,每天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喝到漂浮在奶瓶上层的奶油。但后来,牛奶公司为了阻止早起的鸟儿偷奶喝,于是把奶瓶口用铝箔封装起来。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所有的山雀都学会了如何把奶瓶的铝箔啄开,继续喝它们喜爱的牛奶;但是知更鸟却始终都没学到这套啄功,当然它们也就无奶可喝了。

为什么这两种差别不大的鸟儿对同一现象却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呢?人们在研究这一现象时发现:原来山雀之所以能继续喝到牛奶,是因为它们具有彼此学习的能力,而知更鸟却没有。山雀是属于群居的动物,常常迁徙换巢,当有某只山雀发明了新的啄法,啄破奶瓶喝到奶时,别的山雀也会通过它们群居的特性,沟通学习到新的技能。而知更鸟则是有领域习性的独居动物,它们各自据巢为王,相互间的沟通常常仅止于排斥来犯之鸟。因此,就算偶有知更鸟发现奶瓶的封口可以啄破,其他的知更鸟也无从学得。

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科技的世纪;也有人说21世纪将会是一个属于知识经济的世纪;同时还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世纪;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21世纪将是一个属于学习的世纪。人是所有地球生命中适应能力最弱的,但人却成了地球上生命力最强大的动物,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学习造就了人类,学习是人类之所以称为“人类”的根本。

在今天,全世界在10年里所产生的新知识是人类历史所有知识的总和;在今天,你的大部分知识在5年后就会被淘汰;在今天,要想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竞争所淘汰,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1980年,美国着名管理学家派瑞曼就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学习不再是教室里或者上岗前的孤立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一句话,学习将是劳动的新形式。

变化是生命的常态,变化是世界的本质。我们的世界在前进、在创新,作为现代企业员工,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是必然的选择。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不会操作电脑将如何在现代社会工作。环境在变,我们必须去主动适应,而学习就是最好的途径。

李嘉诚是亚洲首富。曾经有位记者这样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的确,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说,晚睡前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早在办塑料厂时他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

应该说在当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也正是因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如今,尽管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仍爱书如命,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熟悉IBM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它的总部的大楼上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字,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十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学员们还要进行销售学习——这是一项具有很高价值和收益的活动。可以说商业界就是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而作为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去适应这个“世界”。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也许我们惊叹犹太人的聪明,其实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却依然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并且涌现了许多闻名于世的伟大人物,因为犹太人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他们在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舔书上的蜂蜜,她们这样做是想告诉孩子:书是甜的。因为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就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可以说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歌德也曾经说:“人不是靠他生下来拥有一切,而是靠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也是一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你只有自己首先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主动学习,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从而去实现成功的梦想。

用对好方法成就大事业

一个人想要成功,那你就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为失败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只有学会找方法,为你的成功去积极地想办法,那么成功才会属于你,你也才有可能像他们那样成就大事业。

古今中外,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成功的梦。莘莘学子梦想着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劳动的人们梦想着有一天过上健康富裕的生活……所以,成功是每个人心中最崇高的梦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却总是说事容易做着难,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的人凤毛麟角。于是,成功就成了人们一种奢侈的向往了。当人们通过多少年的努力,依然没有看到成功的希望的时候,人们的思维不免总是深陷在疑惑的沼泽:我能成功吗?什么时候可以成功?在这一连串疑问的后面,紧跟着的是怀疑和松懈。于是,人们开始放弃了。当梦想的火炬熄灭、激越的心灵被蒙上厚厚的灰尘的时候,成功,也就真的永永远远地离你而去了。其实,成功离你并不遥远,成功就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只是你暂时没有找到触摸成功的方法而已,只要你找准了方法,那么成功就不再遥远,辉煌事业也就在眼前。

英国作家毛姆未成名前穷困潦倒,可怜兮兮,出版的很多小说充斥书堆,无人问津。经过思考,毛姆决定用计改变自己的处境。他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上书:本人是百万富翁,喜欢文学,想找一个与毛姆小说里的女主人公一样的人为妻。

广告登出后,伦敦书店里积压的毛姆小说三天内全部脱销,毛姆也一举成名。

办企业,缺少资金是经常碰到的事。假如你开办的企业,前景很好,但是突然缺少资金了,从银行借不到,从别的地方也难以筹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如果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希望下面的这个故事,能够给你些启示。

一次,“酒店大王”希尔顿在盖一座酒店时,突然出现资金困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他突然心生一计,找到那位卖地皮给自己的商人,告知自己没钱盖房子了。地产商漫不经心地说:“那就停工吧,等有钱时再盖。”

希尔顿回答:“这我知道。但是,假如老盖不下去,恐怕受损失的不止我一个,说不定你的损失比我的还大。”

地产商十分不解。希尔顿接着说:“你知道,自从我买你的地皮盖房子以来,周围的地价已经涨了不少。如果我的房子停工不建,你的这些地皮的价格就会大受影响。如果有人宣传一下,说我这房子不往下盖,是因为地方不好,准备另迁新址,恐怕你的地皮更是卖不上价了。”

“那你要怎么办?”

“很简单,你借钱帮我将其余的房子盖好。我当然要还给你钱,但不是现在给你,而是从营业后的利润中分期返还。”

虽然地产商老大不情愿,但仔细考虑,觉得他说得也在理。何况,他对希尔顿的经营才能还是很佩服的,相信他早晚会还这笔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在一些人眼里,这本来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自己买地皮建房,但是最后出钱建房的,却不是自己,而是卖地皮给自己的地产商,而且借的钱还是从以后的营业利润中还。但是希尔顿做到了。

为何希尔顿能够创造这种令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迹呢?

就在于他妙用了一种方法。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他把握了与对方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地皮买卖关系,而是处于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系中。

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学会了在各种环境中懂得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给困难压垮,更不愿意被问题吓倒。相反,他们总是冷静地去思考,实事求是,从各个角度深入地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用自己和大家的才智想方设法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一个人想要成功,那你就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为失败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只要学会找方法,为你的成功去积极地想办法,那么成功就会属于你。

有一位着名作家曾说:“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的暗淡,他们总是相信能够把以上中的理想图景变成现实。”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目标,建立伟大的使命感,用积极主动、勤奋的思想去展望美好的人生目标。

借口是害人的慢性毒药

借口,只是一种假象,假象的背后隐藏的是可怕的不为人知的错误,如果自己不及时更正,这种错误就会越扎越深,根深蒂固。

季氏将要攻打他的附庸国颛臾,冉有、季路两人去拜见他们的老师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责备他们说:“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氏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这就是你们的责任了,你作为辅佐者,不去好好的辅佐他,帮助他怎样治理国家,反而在这里推卸责任,这怨谁呢?”

冉有说:“颛臾的城墙很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县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最讨厌那种为自己的贪心寻找借口的人了,不想着怎样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使四方之邻都来投靠你,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宫墙里面。”

在这则故事里,孔子已洞察到冉有和季路的借口,他们作为辅佐者,不好好辅佐国君怎样更好的治理国家,而将责任推脱给季氏,因为自己的贪心,要攻打颛臾,却还要找借口。他们这种行为正是不正视自己的使命,用借口来推辞,为自己的贪心找了一个很漂亮的借口,但还是被孔子觉察出来。在每个人的身边也不乏这样为自己找借口的人,但是,这些借口真的有用吗?借口就像是一种慢性毒药,用得越多中毒就越深,我们要敢于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正视自己的使命。

有些借口只会自毁前程,让自己慢慢堕落,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有时候还会放弃学习和努力,整天的抱怨,为自己寻找一系列的借口来推辞,这种行为只会使你慢慢的掉进自己挖的深渊里。要记住自己真正的使命,彻底抛弃借口,展现最真实的自我,将自己的成功把握在自己手里。

生活中没有偶然的机遇,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天上会掉馅饼吗?就算会掉,如果你不伸手去接,做好一切准备去抓住,很有可能就会被别人抢走。勤奋不是每天懒懒地躺在床上,太阳照到屋子里,嘴里不停地念叨:“勤奋,勤奋”;勤奋也不是整天泡在美味的零食里,贪婪地对自己说:“勤奋,勤奋”。勤奋是一种长在深山里的灵芝,需要你长途跋涉,不怕艰辛才能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想要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就要先学会勤奋,勤奋是属于珍惜时间珍惜光阴的人的,属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人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美谈,不是纸上谈兵;爱迪生的伟大发明,爱因斯坦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自古依赖,许多仁人志士,都因勤学而成才。

“天才处于勤奋”世界上没有生下来的天才,不要羡慕别人天资聪颖,只要你足够勤奋,你也可以一样得到别人赞许的目光。

一位着名的书画家说过:“在艺术上我绝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每个人都不是天才,每个人也都不是蠢材,再笨拙的人都要“笨鸟先飞”,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被成功青睐。

王亚南是我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到红海时,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很厉害,使人无法站稳,有翻到海里的危险。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还拿着一本书,他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那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说的话去做,把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拿起手中的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都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是了不起。”

一位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不是躺在被窝里,晒着暖暖的阳光,和“周公”谈笑风生这样得来的,《资本论》也不是在睡梦中就能翻译出来的,王亚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他好学不倦,还和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在那么危险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还要把自己绑在柱子上继续看书,那种决心不只是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名人勤奋好学的传奇故事,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同样的勤奋,有坚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古代仁人志士留下的千古佳话,“李白铁杵磨成针”、“华佗学医”、“鲁班学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勤奋学习的典范。俗话说:勤能补拙,即使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你也可以笨鸟先飞,就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算你比别人跑得慢,如果你比别人先跑,你会得到和别人一样的收获,“一分辛劳一分才”,如果你舍不得那一分辛劳,只是贪恋吃喝玩乐的享受生活,那你就永远收获不了那一分才。

上帝总是公平的把他手里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他不会让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天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要看自己怎么做,富兰克林说过:“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蚂蚁是最渺小的动物,一阵轻风吹过,它们的世界就会“翻天覆地”,但是它们永远用自己瘦弱的脊梁挑起生活的重担。或许你不可以选择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环境,要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这就源于勤奋,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只要你足够勤奋,你就是胜者。

积极主动才能获得成功

成功不是从天而降的,不是坐在那里“守株待兔”就能获得的,成功需要汗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灵感,或者说是天分,这些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一些偶然添加的润滑剂,没有人能不劳而获,就像种庄稼一样,要不断的浇水施肥,才能收获,拔苗助长也是一种快捷的方式。成功没有技巧,就像是织毛衣一样,要想合身,一针一线都不能少。

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捷径是有,但是也要靠辛勤的汗水去铺就一条通往捷径的路,没有人站在原地默默地念几声咒语,就可以走上成功的路。人和人是平等的,你要想比别人多一点成功就要多付出一些汗水,比别人更主动。有很多成功人士,闪亮的光环在他们身上闪烁,但是闪烁的光环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

凡是都要早做准备,比别人更快地进入到状态,更快地想到办法,更快地付出行动,就能更快地达到目标,即使不是“笨鸟”也要先飞,要随时做好准备,那样就能更早地找到机会,比别人更快地收获成功。

不管是在任何领域上,机会历来都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没有机遇会主动的送上门来,也没有成功会自己降临到你的头上,要相信一句话“天下不会掉馅饼”。就像拿破仑说的那句话一样:“自觉自愿是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驱使一个人在没有人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东汉时,有一个年轻人名叫乐羊子,他娶了一位聪慧善良又有贤德的妻子。一次,乐羊子在外满拾到了一块金子,兴冲冲地拿回家来交给妻子。妻子却说:“有志气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把不是自己的东西捡回来拿回家只是败坏自己的名声。”乐羊子感到特别的惭愧,就把金子放回原处,然后妻子对他说:“你很笨但是笨鸟要先飞,你应该出外求学去。”于是乐羊子就出外求学去了。但是一年之后,乐羊子因为思念妻子,他觉得自己已经学成了,就返回家中。

妻子把他领到织机旁对他说:“这布是一寸一寸、一尺一尺织出来的,日积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现在把它剪断,那就前功尽弃了。求学也和织布一样,不能在学到一半的时候放弃,那样只能半途而废,什么也学不成。”乐羊子深受感动,又接着出去求学,七年都在外求学没有回家。

“笨鸟先飞”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中的乐羊子是一个在迷途上迷路的人,他贤德的妻子教导他要“笨鸟先飞”,不要贪婪地享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样只能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有的人喜欢用时间来衡量自己知识的多少,一年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八千七百六十个小时,可以算算,自己这一生有多少的时间用来学习,如果像乐羊子一样,那前面所学的东西就前功尽弃了,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学的越多知识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比别人少几分天分的人,更要努力,“笨鸟先飞”,比别人更积极主动,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奔波,没有人可以坐享其成。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没有人不流汗就可以品尝到成功的果实。有的成功来得太快,去得也快。

无论是什么人,在荣誉的光环包围下,总有别人看不到的汗水,不要只是艳羡别人的成功,看不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向成功的路,有的或布满荆棘,或是有很多交叉路口,都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上帝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就像农民种田一样,种的多了,秋天收获的就越多,有的人偷懒,总想比别人少劳动一点,那他就收获的比别人少,付出和收获永远成正比。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是一个勤于用脑,学习刻苦的人,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也很喜欢他,他们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只能自己摸索。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要是能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一些,先生讲课的时间不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这样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先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后来经过他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就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他明白了诸葛亮的用心,还是被诸葛亮好学的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加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士。

其实,在努力了之后,结果就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是过程,但是没有汗水铺就的过程是苦涩的、没有希望的,就不会有完美的结局。

成功需要的是汗水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困难,但要有永不退缩的精神,那样困难就会被你吓倒。不管有多高的学问都不要自满,比你有学问的人多的是,学问就像时间一样,随着岁月的不断延续在慢慢流向知识的海洋,人总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失。

所以我们要慢慢走向成功,要有不怕吃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别人主动一些,成功就会更接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