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州神游
1108600000027

第27章 历史文物证文明 (6)

"祐圣宫记"碑现存于平武县城龙安小学内,据传,此碑是立于龙州宣抚司宣抚薛忠义家庙祐圣宫门口的碑。通高294厘米,宽179厘米,上厚10厘米,下厚18厘米,墨青石单面题刻,上方两角切为圆角,从外观上看,碑身像一座圆角屏风。碑面两边和下边均刻6厘米宽的浅卷云花边。整座碑立于赑屃背上。从地面到赑屃头顶高77厘米,赑屃背脊高67厘米,背宽145厘米,身长200厘米。上部为碑名,占碑身三分之一,下部为正文,占碑身三分之二,为宣德皇帝朱瞻的圣旨,全文154字,为寸大的小楷,在碑名、圣旨、正文之间刻有仙鹤、云龙图案。"祐圣宫记"碑与"九重天命"碑、"万乘皇恩"碑一样,为刻有全道圣旨的赑屃碑,也是记载平武历史的重要碑刻。此碑距今已有540年历史,为研究平武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十五、古龙州碑

"古龙州"碑位于平武县南坝镇叮当泉边。该碑原在南坝中街,后移置下场口,"文化大革命"中被掀翻折断,1981年修复后立于叮当泉边。修复后的碑高194厘米,宽58厘米,厚9厘米,碑身为质地1米为青黑石,另一部分为水泥补成。碑面刻"古龙州"三个正楷大字,每字160平方厘米。原碑为明万历四十年龙州府县官员所立。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三十六、"奉亲山记"碑

奉亲山即平武县古城镇后面的小坪山,为王氏宗亲墓与王玺墓所在地。奉亲山记碑置于王氏家族墓地前,碑身高264厘米,宽143厘米,厚12厘米,底座高64厘米,整座碑高328厘米。此碑为单面青石题刻,无碑额。碑面四周,用10厘米的浅刻连续卷草花纹装饰。碑文从右至左书"奉亲山记"四个大字。碑文题目为"龙阳郡节判王氏宗亲墓志",落款为"大明宣德六年春正月初八日庚吉"。此碑已历时553年,碑文楷书,计21行,769字。文中凡遇"圣""君""天地""天"等字均顶格,表明对天授皇权的备至尊崇。碑文的最后部分是王玺为其前辈的政绩、功德等作的赞颂之词。如"历代为政、华勤洪业、雄熊有光、伟绩芳名"等等。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三十七、报恩寺宝坊十景碑

"报恩宝坊十景"碑立于报恩寺内天王殿前右侧。碑系黑青石凿成。碑高140厘米,宽75厘米,厚7厘米。上阙书刻"报恩十景诗序",铭文27行;下阙书刻"报恩寺十景诗"。此碑立于明天顺六年,记述了建修报恩寺的经过,表彰了王玺修建报恩寺的功德,描写了报恩寺的景色。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三十八、"敕修大报恩寺功德之记"碑

"敕修大报恩寺功德之记"碑位于报恩寺天王殿前右侧。碑高3.86米,碑身宽1.29米。碑额高0.88米,宽1.39米,为黑青石料作成。碑铭共22行,计831字。

此碑书刻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二月,立石于明天顺五年十月,为褒扬王玺建寺之功而立的纪念碑,表彰了薛、李、王三家之后嗣完成了祖上先父未尽之事,使后裔永远"沐天恩、享天爵、绵延流""与佛海之波同流而不尽"。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三十九、"敕修大报恩寺继葺"碑

"敕修大报恩寺继葺"碑位于报恩寺天王殿前左侧,碑高3.86米,宽1.31米,碑料为墨青石,碑额高0.88米,宽1.45米,碑正面上额有小篆阴刻"敕修大报恩寺继葺碑铭"10字。铭文系楷书阴刻,共28行,碑座高0.55米,长3.6米,宽3.35米,成正方形。该碑建立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系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瀚为表彰其父"收藏佛经""奏准帝廷,爱资产,工积材,出心修造"报恩寺之事迹和王本人偕同弟、子继承父绩"继葺"报恩寺之经历所立。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四十、蒋琬墓碑

蒋琬墓位于绵阳城区西山风景区内。有碑两道,分别立于墓前墓后。墓前是"蒋恭侯墓"碑,后亦"蒋恭侯墓"碑。墓前碑为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州牧李象昺立。李象昺为蒋琬同乡(湖南湘乡),1849年重修蒋琬墓并立此碑。墓后碑为蒋裔孙蒋德钧1882年(清光绪八年)任龙安知府时立(蒋德钧勤政廉洁,死后有蒋德钧德政坊传世),两碑均记录了三国蜀汉丞相长史蒋琬的生平政绩。

四十一、岣嵝碑

此碑现立大禹纪念馆内,传说此碑是大禹治水时立的,原在河南衡阳岣嵝山,故名。岣嵝碑建造于明嘉庆四十年(公元1561年),为石泉军守备周忠所立。碑石为母猪石(一种海底生物化石),十分坚硬。碑高2.2米、宽1.3米,上冠圆帽0.5米,全座碑高3.1米,十分壮观。碑正面为平板,字为阴刻,字体为虫篆体,共77字,从右至左竖排,每字下方有释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情况。落款为"高简"(明绵州书法家)。碑阴无文。相传,周忠建立岣嵝碑,是因为当时北川平武境内的白草蕃人起义,掌握统治阶级军权的周忠(当时的石泉军守备管辖成都至青平北一带的兵权)认为只用镇压和屠杀不行,应用典范人物教育少数民族,便建岣嵝碑,用大禹出生石纽,治水拯救于民的精神,以德化人,平定蕃人"叛乱"。现原碑存于大禹纪念馆内,复制碑立于禹穴沟口的禹王宫内。此碑被浙江绍兴文物部门复制保存。

四十二、颜公碑

颜公碑原立于北川县禹穴沟口,现存于大禹纪念馆内。颜公碑高2米以上、宽1.2米,用优良石料作成。碑面平,四周阴刻小字,上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题写的"禹穴"二字,字为阴刻,落款"颜真卿"。相传此碑在浙江绍兴会稽山大禹陵有保存。

四十三、苏易简墓碑

苏易简墓碑存于三台县塔山镇清溪村,碑高1.8米、宽0.8米、厚0.25米,截角。碑面中心纵排一行刻"参政苏易简墓"6个楷书大字,字径20厘米。旁镌碑文11行,纵排右读,阴刻楷书,满行35字。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补立。

苏易简,字太简,北宋为参知政事(副宰相),39岁病卒,虽英年早逝,但雅善笔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传世著述很多,其祖籍为今中江县广福镇。按宋朝的官葬制度,有人认为,其死后,很可能葬于当时京城开封县的宰辅乡,而三台清溪村的墓碑为研究苏易简的真实葬地具有考证价值。

四十四、太仆寺丞金公墓碑

太仆寺丞金公墓碑在游仙区游仙镇芙蓉村金家山嘴,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刻立。为明成化年间进士金爵之父金佑墓碑。墓已无存,原碑高2.4米、宽1.05米、厚0.2米,碑额成弧形,四边有带形云纹图案,立于赑屃座上。叩之"锵然"有声,乡人称之"金家响碑"。碑文为柳体楷书,相传金佑忠信孝友,为乡邦敬重之士,死后乡人建此碑以表纪念。

四十五、天泉记碑

天泉记碑在绵阳城区南山中学左侧山麓白衣庵内(即十贤堂遗址),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刻立。现碑镶嵌于壁间,高2.7米,宽1.2米,上端隶书横写"天泉记"。碑文为竖行楷书,记载天泉缘由,由明举人(绵州人)高第撰文,进士胡汝翼书,汪东洋题额。"天泉"系一古井,碑载明时有僧人在此建舍居住,惟苦于汲水,一日偶于舍西角处,掘出一古井,井石刻有宋仁宗嘉佑纪年,谁人所掘无考,水味甘冽,视为天意所至,乃建亭置匾曰"天泉",作《天泉碑记》。

四十六、通济桥碑

通济桥碑位于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西门外,沿川陕公路下行约半里处右侧的土坡下。魏城镇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置县,元时废县入绵州。该碑立于宋淳熙庚子年(公元1180年)。碑高2.74米,宽1.01米,厚0.28米,由帽、身、座三部分组成。帽成圆弧状,表层字迹风化剥蚀较严重,碑帽有雕刻,大部分脱落。正中尚存篆书"县建"二字。碑文为当时魏城知县尹商彦用颜鲁公体书写,主要记述了修建通济桥的起因、经过、桥的结构和规模,其字体饱满雄浑,堪称书法佳品。

四十七、报恩寺府正堂杨示碑

"府正堂杨示"碑位于报恩寺山门后左侧。该碑系墨青石料所刻,碑高2.2米,宽1.16米,厚0.1米,碑文分上下阙:上为"府正堂杨示",为八行十六句立书四字句韵文(告示);下阙为"县正堂陈示",为八行二十四句立书四字句韵文。

"府正堂杨示碑"系清代政府(府、县两级)告示,该碑为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所立,记述了当时府、县两级政府对报恩寺的重视。碑文以流畅有韵的诗句形式公诸于众,只得遵从,不得违犯,否则要依法惩治,表明他们对文物古迹的珍惜爱护。

四十八、唐·嫘祖纪念碑

唐·嫘祖纪念碑位于盐亭县金鸡镇嫘祖村青龙山下,原碑为石条砌成,补修时为水泥砖混结构,各层各面上均绘人像,多为妇女栽桑养蚕制丝之主题。相传此碑初建于唐,后因山洪冲击有损,后人抢修恢复。碑建在延绵的青龙山下,此地是嫘祖的出生地。

四十九、摸鱼儿词碑

摸鱼儿词碑现存三台县琴泉寺内,碑文阴刻,楷书,内容叙述唐慧义寺塔在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五月被雷击倒后,发现前蜀相王锴所书《妙法莲华经》的事,由沈清任填词撰书(沈清任,时为潼川知府)。

五十、范公遗爱碑

范公遗爱碑建在平武县报恩寺范公井旁,碑高2米,宽1.3米,碑正、背面均有楷书文字,记叙了明范辂因得罪皇帝朱厚照,由朝廷四品官贬到龙州(平武)作八品小官后,视龙州为生养之地,凿井、修庙、办学、勤政为民的事迹,当地百姓在范公井旁立此碑,意在使范公精神教育后人,千古传颂。

五十一、吴佩孚"琴泉"榜书

在琴泉寺山门下左侧石壁上,原有"琴泉胜境"四字,今存"琴泉"二字,字大1米见方,楷书,阴刻,横排,右读。此为北洋军阀吴佩孚1931年夏榜书,是琴泉寺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景点之一。

五十二、田颂尧"岩池"榜书

在三台城西牛头山岩池西侧的峭壁上,有一方高300厘米、宽600厘米左右的摩岸榜书,内容为"岩池"二字,字高250厘米、宽260厘米,被称为三台第一巨型榜书。此榜书为国民革命军29军军长田颂尧1925年所作。此榜书用"脱影双钩"(又称"空心字")法写成,此法起源于宋代。

第十二节 其它珍贵古碑名录和太白碑林

一、其它珍贵古碑名录

江油市:《怀李白诗碑》《大小匡山图志碑》《丙子午日偕门人游匡山诗碑》《新修匡山太白祠二十四韵并记碑》《匡山书院章程碑》《匡山书院横额碑》《出示严禁碑》《钦加三品顶戴龙安府正堂加十级记录十四次蒋为碑》;三台县:《宋·香积山"官阁"诗碑》《宋·祗陀院新移亭阁记碑》《宋·望君山杜甫佚诗碑》《宋·安昌岩诗碑》《宋·梓州涪城圣像碑》《清·陈恺龙将军墓碑》《清重修潼川府署记碑》《建修可亭堰记碑》《琴泉寺罗汉洞记碑》《苏泉流杯池碑》《潼川府学泮桥记碑》《剑南东川乡贤堂记碑》《潼川府儒学记碑》《重修潼川学碑》,涌泉寺碑6通,其中三国1通,民国5通;梓潼县:李业阙碑记3通;北川县:《何公生祠记碑》、二郎庙石碑;平武县:《真武道貌像碑》《李太白像碑》《吕纯阳像碑》《玉虚观赐书记碑》《重修天宁万寿禅寺碑》《回龙庵建修碑》《普贤殿碑》;安县:观音阁石碑1道;游仙区:《义学碑》第10通,现存马鞍寺内,清代建造;涪城区:龙门镇九岭村"李家花碑"为移民文化的实物见证,龙门镇黄木村六社"张仲奇碑";绵阳城区:《宋哲元神道碑》,李杜祠存碑15通,富乐山存碑数通。这些碑分布在市境内50余处有100余通,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又是历代遗存下来的石刻文化、书法艺术珍品。

二、太白碑林

太白碑林建在江油市青莲镇天宝山上,工程由江油市李白故里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持承建,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四川省雕塑院的教授负责规划和设计,投资5000万元,规划占地300余亩,拟建1500座碑。碑体一改传统墓碑形式,采用柱碑、门碑、梯碑、碑墙等不同规则的异形碑造形,碑上用多种书法形体镌刻李白诗歌精品,并配多种花草、人物、动物、云龙雕刻图案。碑林按李白诗歌内容分为"诗仙醉酒园"(主要反映李白咏酒的诗作),"清风明月园"(主要反映李白咏月的诗作),"故园山水园"(主要反映李白在故乡、写故乡、思故乡的诗作)及"磨针寻梦"系列景观(主要以李白"铁杵磨针"典故为主题)。碑林还展示了近现代名人书画家颂扬李白的作品。建成后的太白碑林,堪称我国的诗书画大观园。碑林建筑使用的材料,多数是从都江堰、宝兴、旺苍、青川等地精选的上等青石、花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