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沈鹏题写碑名的"中华科学家公园",右倚芙蓉溪,左傍富乐山,南邻全国唯一的"李杜祠",北与绵阳市博物馆咫尺相望。
占地5万平方米的中华科学家公园广场,由南至北,分五部分依次展示指南针、印刷术、造纸、火药和广场主体--智慧之城,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史的伟大成就。沿广场中轴线地面铺装有60块铸铜地刻。
指南针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有通过人工磁化制作悬浮式指南针的方法。北宋《武经总要》也记载了一种导向仪"指南鱼"。广场第一部分,中国古代航海罗盘同心园地刻同心处放置着模拟的指南车,指南车两侧对称布置着古代指南针的主要变体:司南、指南鱼、指南龟、碗状悬浮指南针。
印刷术 活字印刷发明场景雕塑,再现了北宋布衣科学家毕昇(?-约1051)发明用活字排版成书的过程。形似排版框架的立柱上,用仿宋和正楷两体分别刻有《唐·杜甫·越王楼歌》《唐·卢照邻·绵州官池赠别同赋》《唐·蒋曜·登富乐山别李道士荣》《宋·杨万里·宿绵州推官厅》《明·杨慎·涪江泛舟》《明·金皋·宝盖峰》《明·高第·饮富乐山》《明·尹衮·游西山》《清·李调元·游富乐山》《清·陈中·富乐山怀古》《清·王士祯·寄绵州寺》《民国·黄炎培·富乐山摩岩题诗》的诗句。
造纸 连接二、三部分的是两排茂密的修竹。造纸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蔡伦(约63-121)发明造纸的主要工艺流程。大理石的壁墙上,用草书镌刻着晋代傅威的《纸赋》。
火药 紧接着的是火药爆炸的模拟雕塑。人们发现,硝、硫黄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一经引发,将产生巨大的力量。相传明朝年间,一个名叫万户的人,曾借用火箭的力量作了一次升空的实验。《万户飞天》的铸铜雕塑,凸现了火药对科技发展的贡献。爆裂的四块大岩上,分别浅刻着燃放爆竹、炼丹、火药与火铳、绵阳老君山火药发明的传说等壁画。
广场主体 六棵巨大的榕树后是中华科学家公园的主体--智慧之城。智慧之城为金属材质的雕塑,其设计来自于对智慧之源的思考。雕塑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以大脑外形作为抽象雕塑创意的起点。大脑是人类智慧之源,其点线关系象征大脑神经元的相互联系。透空的网架结构给人以严密的科学理性之感。
下半部以著名的"宇宙和基本力的起源"图形作为支撑。宇宙是人类充满向往的最大研究对象,而四种基本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则是作为科学家研究的基础。宇宙和基本力的起源是一切科学的源头,也是人类智慧的源头。
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人与科学的文化象征,置于广场中央,既古老又现代,既通透又壮观。中心主体雕塑作为中华科学家公园的视觉符号,充分考虑了白天和夜晚的不同视觉效果,使之成为绵阳作为科学之城的标志。
分布在广场中轴线上的60块铸铜地刻,起着连接古代和现代的象征意义。其文字为夏以后至清的中华古代科技发明大事记,根据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整理而成;其图版选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这一方面为游人提供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科普知识,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受到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氛围。
中华科学家公园第二期工程,拟以时间为纵,学科为横,叙事叙人相结合,以雕塑或雕塑群的形式,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辅之以现代声、光、电等手段,再现100位科学家的丰功伟绩,从而弘扬中华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建成后的中华科学家公园(第一期已对外开放),将是目前国内唯一以中华科学家雕塑为主题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及科普基地。
十一、科工旅游人赞叹
20世纪世界公认的三大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向历史展现了人类极大的智慧和丰硕的成果。20世纪,公认的人类文明史最伟大的三大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向宇宙展示了人类无穷的幻想和征服的实力。20世纪,人类在电子应用、航天航空、生物工程、地球物理、通讯传播、医药医疗、交通控制、农业种植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中的世界水平级的重大发明创造,就达数千项。
从20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2001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以来,绵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市内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18家国防科研院所,长虹和九洲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在核物理、空气动力、磁性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研究领域代表中国一流水平。邓稼先、冯达仕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和人类的和平,奉献了毕生的智慧;胡仁宇、胡思德、张涵信等二十余位中科院院士和十余万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为科技强国科技强军,提升国家整体综合国力,做出卓越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吴官正、朱镕基、李鹏、李岚清、吴仪等先后亲临绵阳视察工作。
科技和工业旅游是绵阳一道亮丽的风景。
进入绵阳城,一尊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雕塑,告诉你已经进入绵阳科技城大门。在九院广场,象征科学与力量的原子弹爆炸巨大模型,映入眼帘。雕塑的基座是三重圆形的,主干是正方形,高约10米,顶部是半球形而又有若干裂口,并有若干粗线条从裂口射出,模拟着原子核裂变的造型。集真实性、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九院科技馆里,声、光、电的巧妙运用,展示着中国原子工业发展的光辉而艰辛的历程。大漠、戈壁、沙海。置身"两弹一星"的模拟现场,令你感奋之余,终身不忘。她是光辉的坐标,她是艰辛的丰碑,她是智慧的合唱,她是民族的骄傲。
中国空气动力与发展中心,有亚洲最大的空气动力研究与实验设备。飞机、火箭、卫星、飞船等飞行器上天前,都必须在这里进行空气动力实验。电视剧《国家使命》就是中国空气动力与发展中心近半个世纪来的真实写照。军旅诗人刘翔的《金色风洞》诗集,用满腔的挚情、丰富的想象、艺术的语言,再现了科学工作者的心路,爱的憧憬,曲折与执着,坎坷与悲壮,挫折与豪迈。凭栏细眺,恢弘的设备、变化的气流、精心的操作、精密的测量,使你在惊骇之中,感悟到了神密的太空和莫测的大气是可以掌握于股掌之间的。
长虹,不但是中国的一颗明珠,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旗帜与骄傲。深居中国腹地的长虹,是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其品牌价值已跃升至437.55亿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长虹科技成果展厅里,你可以看到中央历届领导和国际政要、企业首脑参观长虹的丰采;琳琅满目的电视产品(数字电视、背投电视、网络电视、液晶电视......)、空调产品、电冰箱产品、电池产品、DVD产品......,让你目不暇接。来到电视机生产流水线现场和空调机生产流水线现场,你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工业化、自动化、现代化。立体的空间、缜密的技艺、和谐的节律,构成声音的合唱、空谷的回响、生命的张扬、辛劳的辉煌。
投入巨资的等离子电视生产线,将把长虹推向世界电视生产的又一巅峰。
绵阳正以"科技·人文·自然"为特色,突显"走近两弹一星,探源李白文化,体验原始山水,休闲神奇绵阳"的旅游魅力。
第四节 江油市风景名胜
一、诗仙故里宇宙传
(一)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天宝山之麓,因李白祖籍陇西而得名。
根据宋淳化五年(公元94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载"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载天山读书,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及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彰明县令杨天惠撰《彰明逸事》中称"青莲乡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足证陇西院是李白在青莲的故居。
宋代在李白故居遗址上建造的陇西院,明代末年毁于兵燹。现存陇西院山门以及左侧的四合院庭园,是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建,内有"苍颉""太白""文昌""地母"四重殿宇。
陇西院的山门经多次维修,保留了清代风格。山门微呈八字,中部檐顶上塑有宝珠中花、螭吻,四角有卷草翼角。中门上端捶灰竖匾上用瓷片嵌塑"陇西院"三个大字,匾周塑五条蟠龙,栩栩如生。三道门由石条砌造,两侧均刻对联。中门是:"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右门是:"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左门是:"太华直接青莲宅,天宝遥看粉竹楼。"
1982年和2001年,国家先后拨款维修陇西院,整修了石板道路、四合院,雕塑了少年李白骑牛携卷图,并广植林木,增设围墙,园内景象焕然一新。
(二)太白祠
太白祠是历代纪念李白的建筑,位于陇西院南一公里处。盘江依偎其西侧,涪江迂回其东端,青堂瓦舍,红墙环绕,绿树成荫,饶有游趣。
据《彰明县志》记载,太白祠初建于宋代,其后兴废交替,历宋元明清屡遭兵燹,又多次整修,随盛衰而变。现存的大门、过厅、厢房、正堂及庭园格局,形成于清乾隆年间。
1962年,太白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逐步对太白祠进行培修,园林绿化也得以修复。
进入太白祠大门之后,为一庭院,小径直达过厅。厅前有古桂二株,桂树右侧,立有民国时期剑阁专员林维干所书石碑一道,上镌"太白故里"四字。过厅前廊有两道诗碑,左碑为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四川道台兼知龙安府赵金笏撰写的七首古诗。右碑为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
过厅和主堂现为李白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
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泮,读,pàn。泮池,指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颇具规模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物名胜。邓小平同志题辞"李白故里"石碑立于新修大门庭园处。
(三)李白衣冠墓
李白于公元725年离开家乡,762年在安徽当涂逝世,葬于采石矶。家乡人民出于对伟大诗人的崇敬,在李白故居青莲镇修建了一座衣冠墓。
《彰明县志》记载,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70年),彰明县令何庆恩(又名何恺棠)倡仪修李白衣冠墓,墓中葬有李白诗集和唐代服饰。墓旁有一奇石,传说是天上星宿(陨石)落在这里,是李白灵归故里。
1963年,地方政府又对李白衣冠墓进行了培修,用石砌成,有城垛,六方形,并立有一块题为"唐李白衣冠墓"的石碑。墓园内,种柏植桂,墓周种有花卉,树木荣茂,花草芬芳。游人至此,缅怀诗仙,仿佛置身诗苑中,不禁感叹:李白诗歌,流芳千古,李白诗魂,光照万代!
(四)粉竹楼
青莲镇太华山西麓,座落着李白胞妹李月圆居住过的粉竹楼。
粉竹楼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才貌俱佳的李月圆与女友张月娥居住楼上,天天将洗面的胭脂粉水泼洒楼下,久而久之,那附近的竹子竟有如化妆一般,其干生出一层白粉来,一根根摇曳弄姿,宛如粉面佳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粉竹,这楼就被称为粉竹楼。
现存的粉竹楼山门系清代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重建,有《重修粉竹楼记》碑记载其中:"粉竹楼者,李青莲先生为其妹月圆所筑也,自唐迄明,崇祀不绝,迨兵燹后,庙宇倾圮,基址犹存。"
清代修复的粉竹楼颇具规模,进山门是表演戏剧的舞台(称乐楼或万年台),左右是厢房、厢楼,正中的殿堂有李月圆塑像,配以庭园绿化,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格局。
历经沧桑,粉竹楼仅存山门一道,其上檐部作清式宝顶中花、螭吻及卷草翼角等地方手法脊饰,正中有捶灰塑立匾一道,上书"粉竹楼"三个大字。
存留的对联有:"犹是陇西布衣不吾欺也,或谓山东李白其谁信之""月圆徽音不远,谪仙何时归来""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月冷江干成胜迹,风来海表识高贤"。
1987年江油县文化局将原彰明中学内太白楼搬迁到粉竹楼,经拨款施工,恢复了粉竹楼的木构古典建筑。1992年以来,内增小亭,花架,再配置园林绿化,并塑李月圆持卷坐像一尊。自此,粉竹楼初成规模,向游人开放。
(五)洗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