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新中国60年的建设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完备并有一定规模水平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基础设备。装备制造业建设规模也在世界名列前茅,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显著增强。正是靠这一有力的支撑,经过几代东汽人的不懈奋斗,东汽现已发展成为担负全国近1/3大型火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以及重型燃机、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研发任务的重要基地,成为重大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和我国三大汽轮机制造厂之一,成为我国能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5?12”特大地震使东汽这个拥有40多年辉煌历史、在荒芜之地上成长起来的发电设备行业巨头惨遭重创,并使当地社会的工业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能够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重建新基地,在世人面前尽快崛起了一个新东汽,更源于东汽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按照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的解释,“我们生产的电站设备都是国家的重点项目,一台60万千瓦机组每天运转的经济效益非常高。假如恢复重建的速度不快,我们在手的450亿元订单就很难及时完成,就会影响电站投产一个月甚至一年,这必将给国家建设带来更多的影响和损失。所以我们要尽快站立起来,从废墟中挖出设备,利用各种条件恢复生产,这是中央企业的一种神圣责任。”讲究信誉既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保障,也是东汽人对用户从未忘记也不会改变的庄严承诺。市场不同情眼泪,灾难再大、损失再重,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得履约交货,灾后企业的第一要务必然是迅速恢复生产。
正因如此,东汽恢复生产的进度异常迅速、格外惊人:震后第5天,东汽在德阳市区的所属单位就恢复生产;震后第8天,东汽灾后首批风力发电机组就下线发运;震后不到两周,东汽就召开誓师动员大会并全面恢复生产;震后不到一个月,东汽极重灾区的汉旺基地部分单位也在废墟之上恢复生产,首批工业汽轮机与部分核电设备就在当地制造完成并陆续运往电厂……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产能以增加灾后产出,东汽人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想方设法争取条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并在50多个地方租赁厂房机器来组织生产,终于在当年实现了半年内恢复震前产能的80%、全年总产出超过100亿并重登历史高峰的奋斗目标,从而在遭受毁灭性震灾破坏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新奇迹。但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创造奇迹,因为东汽人有着薪火传承的“东汽精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年余的时光,倏忽而过;一生的重量,托起惨烈;一国的意志,铸成史册。2008年5月12日,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天崩地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罹难和失踪,导致上千亿元财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重建最复杂最艰巨的特大地震。一年多之前的那个时刻,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年多之前的那个时刻,全中国人民的心第一次这般全方位地被灾难凝聚在一起。救援的黄金时间过去,依然不放弃不抛弃;重建的艰难时期到来,灾区人民的意志生生不息。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瘟疫,没有社会动荡,没有发生堰塞湖垮塌导致大面积伤亡的危重次生事故,这是中国抗震救灾历史上空前的奇迹。而共和国的国旗第一次为普通民众而降,种种人性所创造的奇迹同样令人难忘。
家园重建、生活重建、心理重建、人文重建、精神重建,一切都在进行中,一切也都任重而道远。“多难兴邦”,是一种期望,是一种鼓舞,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多难”是已有的现实,而“兴邦”离不开重建。以家园的名义、以爱国的名义投身于重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精神的力量永远是重要的。“要像峙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这是以《沉思录》闻名于世的古罗马帝王、哲学家奥勒留的名言。灾区民众同样可以说:我的家园就是这个世界,重整河山无须等待后生,而从我的手上出发。遗址的保留与建设,就是一种重要的重建。四川正在规划建设4个地震遗址纪念馆(地),分别是北川老县城、汶川映秀镇、绵竹原东汽汉旺厂区以及都江堰虹口深溪沟。特别是北川老县城将建成世界首座最具完整性的灾难性遗址保护区,整体保存地震遗址原貌。
这些纪念体系将综合体现见证展示、纪念凭吊、训练演习、科普教育的功能。从历史上看,地震后的第一年,正是最为艰难的一年。最难的一年都过来了,人们没有理由对日渐好起来的未来失去信心。灾区重建也是整个国家的大事,在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有1万亿元被安排用于灾区重建。此前,国务院专门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决定用“三年任务两年完”的速度完成重建的主要任务,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业就、人人有保障。而在2009年4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权保障”作为专门的一章,作出了“高质量地恢复重建中小学校”“尊重遇难者,对地震中遇难和失踪人员登记造册并予以公布”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风雨同舟共患难,重生腾飞齐奋进。一样的伤痛,相同的命运。“5?12”汶川地震给十里东汽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东汽医院以及与东汽发展历史血脉相连的东汽中学、东汽小学、东汽技校带来了灭顶之灾和极大伤害。一样的伤痛,共同的奋进。东汽人在挺起脊梁、重建家园的同时也情牵梦绕,一直关心几十年来与企业风雨相伴,并在大震中毁于一旦的这些单位的恢复重建和涅槃新生,并且有着比翼齐飞的期盼和进展。据从陈新华、杨文光、周德祥、叶淑辉等四个单位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眼下除了重建东汽小学的工程项目尚处于招投标、东汽技校的异地重建正以管理学院为主整合功能并作新的规划之外,东汽医院异地重建也在快马加鞭、进展迅速……
2009年8月26日上午,位于德阳市区庐山南路与嘉陵江路交汇处的建筑工地上彩旗招展、鞭炮齐鸣,好一派热闹的节日景象。东汽医院即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灾后重建开工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香港特区政府、东方电气集团、德阳市委市政府与东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及各界来宾数百人出席仪式。东汽医院汉旺本部在这场特大地震中遭受毁灭性打击,随着东汽整体搬迁至德阳市区,它的异地重建也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新建的东汽医院新址占地40亩并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总投资1.15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2000平方米;设置10个住院科室、300张床位,同时新增先进医疗设备85台(套),总投资约1600万元。医院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后,无论建筑设施还是救治方法手段、诊疗设备器械和医疗卫生水平都会有更大提高,将跃居全市同级医院的前列。
开工典礼上,各界人士都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无私援助表示由衷的谢意,并对东汽医院新址动工表达了真诚的祝愿。院长陈兴华代表全体医务人员表示将继续发扬顽强不屈的“东汽精神”,使新生的东汽医院不负众望做得更精更好,尤其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项目为广大职工和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尽快恢复和提升医院功能,东汽医院在抓紧灾后异地重建的同时,还选送许多医务人员分别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卫生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学习进修,现有近百名技术骨干已陆续学成归来发挥作用。
东汽中学在震前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突发的巨震瞬间夺去200多名正在紧张复习迎考的学生、教师的生命,成了这场特大地震中一处永远的痛。震后一年多过去了,这所遭遇惨烈劫难的学校正在隐藏哀伤、重建新生、成就梦想。学校的师生在东汽员工与社会各界援助下,不仅在抢险救灾中涌现出了感人肺腑的英勇事迹,而且在磨难中也燃起了对新生的渴望和重建的憧憬。在世人的关注下,经过9个月的紧张施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援建的东汽八一中学已经竣工。
2009年7月19日东汽八一中学正式验收并交付使用,海军政委刘晓江、副司令员丁一平和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副省长黄彦蓉等军队地方的党政领导出席仪式并为学校揭牌。东汽八一中学是部队援建的7所学校中率先竣工的,新建成的学校坐落于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28000多平方米,校舍全部为8度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总共能容纳30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海军部队援建东汽八一中学是中央军委交办的重要任务,海军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并按“创新工程、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要求进行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施工,整个工程建设也倾注并体现了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无限深情。蒋巨峰省长在揭牌仪式的讲话中真诚表达了四川灾区人民的感恩之心,他还希望东汽八一中学能以建设新校园为新起点,大力弘扬在灾难前后一直都在传承的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东汽精神”,珍惜并紧紧抓住与海军工程大学结对共建的重大契机,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人们期盼新生的东汽中学也能与整个东汽的重建比翼齐飞,继续播种爱的希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成为一流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一流的人才。
将心比心伸援手,国家有界爱无疆。同样遭逢了震灾的无情劫难,同样感受了人间的无限真情,感同身受的东汽人深知灾区人民的苦难,也最懂得将心比心和铭记感恩。他们在四川攀枝花、自贡等地遭受不同程度地震破坏时,就及时向受灾同胞伸出援手并给予抗灾重建的相互鼓励。2010年1月,惊闻海地人民同样遭逢特大震灾的摧残蹂躏,又发自内心表达出患难相知和感同身受的深切同情。2010年1月18日下午,在“5?12”特大灾难中深深感受到全社会爱心的东汽人,在德阳八角井基地海鸥广场举行了向海地地震灾区捐款的仪式。全厂万名员工纷纷向海地人民献出爱心,短短时间里就捐款50余万元。在《爱的奉献》的深情歌声中,公司党委书记何显富、总经理张志英带头往捐款箱中投入捐款。随后身着“蓝精灵”工装的东汽职工排成数百米长队,为同样遭受震灾的海地人民献出自己最真挚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