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就算天掉下来还有师傅顶着,现在已经没有了师傅,那就只能靠我们自己干了。”东汽叶片分厂青工曾敬平是个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遭遇地震而逃脱劫难的80后。他当时被埋在废墟下整整3天,救出来时已经奄奄一息,单位马上决定送他回湖南老家休养。他在途中给分厂厂长陈军打电话询问灾情损失时,得知分厂26个专业技术人员中有12个遇难和3个重伤,他所在办公室6个同事,除了他死里逃生和另外一人出差在外,其余4人全部遇难。失声痛哭的曾敬平在列车刚开出两站路远,就毅然决然地跳下火车跑回厂里参加救援。“震前就算天掉下来还有师傅顶着,现在已经没有了师傅,那就只能靠我们自己干了。”这是在后来抗灾重建忘我劳动的日子里,他时常对人讲的一句感伤而动情的话。
“由于叶片生产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大家为设计每一个加工程序都要熬夜加班,而且只能由进厂不久的小青年们担起重任。我们幸存下来的人虽感压力巨大,却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工作,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师傅和同事……”此时此景,使他更觉得要做的事情不仅太多还得分秒必争,否则就难以完成那些逝去的人们留下的未竟事业。他因此而倍加努力、刻苦用功、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画图纸、编工艺、搞课题、啃书本以及做学问上。曾敬平与分厂同事们共同挑起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千斤重担,终于在震后成功试制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170万千瓦核电机组叶片……
强震使一些老技术员不幸遇难,青年人只能在磨难中扛起大梁。曾敬平这个80后的技术员忍住悲痛、暗下决心:“师傅走了,技术研发不能丢,自己一定要干出成绩来。”他白天在生产线跟着操作工边生产边探讨技术问题,晚上回家拼命学习理论知识,遇到问题则加班加点跟操作工一起解决。很快他就开始独立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效率,改进加工工艺方案。如今这个曾经的“菜鸟级”技术员已成长为分厂的技术骨干,带领更多的年轻人为我国核电叶片研发贡献青春和力量。
为灾后重建放弃了大城市和高待遇,众多大学毕业生如此“毁约”,为的就是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震前各地高校有298名大学生已与东汽签约,震后却无一人另谋高就全部到位。为了加快新产业开发和企业发展,震前东汽已在国内重点院校招聘了240多名大学生,其中不乏清华大学等名牌学校的硕士和博士。遭受特大地震灾难后,东汽及时给他们一一发函说明了情况,理解并允许大家作出新的选择。可是这些大学生一个不落纷纷来东汽报到,他们在灾难中都看到了东汽人的英勇表现并为能成为其中一员而深感自豪。大家觉得在东汽这样一个有责任感与充满人情味的企业工作,青年人肯定更能施展才华并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与第一代、第二代东汽人的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是一样的。破碎的道路上,零落的断檐下,成片的帐篷和板房里,他们勇敢的身影让青春之光更加璀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80后并不是“被宠坏的一代”,他们有着一颗更加火热的心。东方是迎接太阳的地方,青年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将给东汽的明天带来更多的希望。
大灾没有挡住学子奔往灾区的脚步,反而令更多年轻人热血沸腾、纷纷行动:文利是北京大学电子系应届本科毕业生,2007年年底就与成都的一家外企签了约,然后一直把心思放在毕业设计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的家乡绵竹也是“5?12”地震的极重灾区,全县共有1万多人遇难、90%以上的房屋受损,东汽遭受重创的老厂区就在绵竹汉旺镇。“家乡遭灾了,我们得去那里。”于是在5月底,他与绵竹高中的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的张伟、张斌、姜超3名应届毕业生一起,策划了一场“集体毁约”的善意行动,4个人一起辞去了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相约来到汶川大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东汽工作。文利对此有着特别表示,“我们几个人都是绵竹高中的毕业生,这次毁约改去灾区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许多天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出的选择。我们既然选择了灾区,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工作。”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当这几名同学的签约单位听说他们要回绵竹建设受灾的家乡时,都没有为难这些“毁约”的学生,痛快地放了人。他们来东汽后也不在意自己的待遇如何,认为只要有宿舍、有食堂,有吃有住就行了。当看到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在为灾区重建忙碌着,他们越发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许多志愿者都不是家乡人却在帮助灾区,家乡的重建就更应有自己的身影。
实际上全国各地“毁约”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来东汽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陈利是在地震前与东汽签约的。震后家人劝陈利到外地重找工作。他说:“我所学的专业找工作很容易,如果每个人都怕余震、趋利避险,企业怎么办、国家怎么办?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逃避责任。”湖北人王斌是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震前早已联系好上海供电能源杭州分公司的工作,地震发生后,他决定放弃杭州改到灾区工作。当了解东汽在地震中损失严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恢复重建时,便毫不犹豫地与东汽人事部门取得联系,请求到该厂工作。他的这一请求让经历磨难的东汽人很振奋,仅仅过了半个小时就同意了。按他的话说:放弃发达地区而选择到地震灾区,因为地震灾区更需要建设者,他愿成为一个新的四川人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南开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生曹莉莉本已签约一家待遇很高的青岛公司,但是震后受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感染和洗礼,她立即提出改去西部志愿服务,得到了公司理解。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毕业生杨培志的求职之路有些不同寻常。“5?12”地震来临时他正在前往成都的列车上,准备参加东方电气集团的应聘面试。随着几次剧烈的颠簸震动,列车突然停在广元和江油之间的路上。一天一夜之后,火车又开始缓缓前行,途经江油、绵阳等重灾区,沿途坍塌的房屋、破损的街道、受伤的人群使他黯然神伤。杨培志终于到达成都面试点时得知,集团下属单位的东汽损失最为严重,曾经迷茫彷徨的他立即选择东汽为自己工作的常驻地。因为他的脑海中时常浮现灾区一只只等待救援的手、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睛、一颗颗需要抚慰的心灵。当东汽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通知他被录用并询问是否愿意加盟公司时,他的“我愿意”的回答特别坚决和干脆。白瑞瑞是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震前就确定要去德阳的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家人在震后很担心,劝他换一个地方。在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离7月15日报到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他等不及就很快从陕西榆林老家来到四川德阳。“回家”是很多川籍学子奔赴灾区的理由,不少人根本来不及事先找好合适的工作。但是家乡的伤痛让他们无法在异乡安居乐业,“回家”就是去修复受损的家园并守护再舍不得分离的亲人。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清华大学奔赴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等灾区工作的毕业生就有200多人。到同样区域的毕业生,天津大学有172名、南开大学有98人、西安交通大学有100多名,其中许多人去的单位就是东汽。不管自己的家乡是不是地震灾区,越来越多的学子用自己的行动证实着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我们都是四川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应趋利避害,要担起震后恢复重建的重担。在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这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这也是在大震中全国高校的莘莘学子发出的共同心声。
东汽的创业发展犹如一支高擎的熊熊火炬,它已经过了几代人的交棒接力和光荣传承。产生于这场大震的《青年志愿者之歌》唱道:“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时,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之光就更加璀璨。这些充满青春气息的青年常常想起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也多在20世纪作为成千上万名大学生之一响应祖国号召,一批批地支援边疆、奔赴“三线”和四面八方,为建设新中国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青春之歌”。今天,新一代大学生正在用行动写出不亚于他们先辈的人生篇章。已到东汽就业的西安交大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赵仕志说,上学时导师就不断教育他们,个人的选择只有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放弃留学到灾区当志愿者的方晓霞则表示:“跨越时空,时代在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我们的父辈、祖辈曾经支援边疆、上山下乡,我们这代人在祖国召唤的时候同样也应积极响应。”
“春蚕到死丝方尽,报效祖国献青春,唱一首难以忘怀的歌曲。它首先是从老一辈为工厂奠基、投身‘三线’建设的60年代正式点燃……蜡炬成灰泪始干,耕耘热土献终身,做一生毫无怨言的事情。它也历经风雨坎坷并从艰苦创业、负重前行,求得生存发展的70年代开始传递……薪火相传志不渝,执著追求献子孙,走一条世代延续的道路。它又迎来80年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春风,并乘上了90年代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去播撒火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穿越灾难挺脊梁,建一座国际一流的企业。它在跨越21世纪和遭受特大灾难之后,定会将灾后重建与科学发展的征程照耀得更加灿烂和明亮……”这段话是东汽团委副书记祖翾在2009年迎新年的火炬交接仪式上,代表全体青年职工乃至当代东汽人所表达的深刻感言,也是几代东汽人在漫长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前赴后继、继往开来所展示的英雄诗篇和壮美画卷。
对于东汽人的这种情结,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有着感受和理解,这本身就是东汽的一种人生价值和文化传奇,它传承的既是东汽人始终不变的深厚情结,也是后来人不断延续的动人故事,更是新东汽赖以支撑的宝贵精神财富。东汽总经理张志英对此也深有感触地说:“40多年前,一大批青年从祖国各地来到‘三线’,开山劈岭,创造了这个年产值逾百亿元的大型国企。如今东汽正在重建,今天来到这里的青年也是新一代创业者。他们的汗水会有丰硕的回报,他们的青春不会后悔。”是的,历史和事实也早已证明:当把有限的青春和人生融入服务祖国与人民的事业之中,这样的青春必定不朽,这样的人生肯定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