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广州失陷后,国民政府的抗战力量基本退却至西南西北大后方,政府机关与人员的迁入,军队的退却,厂矿、企业、机器设备向后方迁移,加之大量难民的涌入,使处于大后方中心位置的四川,其运输任务显得极为繁重,大有力不从心之感。为完成此繁重的运输任务,除了利用汽车和轮船之外,国民政府及四川省政府还成立了驿运机构,举办战时驿运,利用传统运输工具及动力,组织民间力量从事驿运。然而繁重的运输任务则需要征募大量的驿运运夫。在全国驿运会议上,即特别指出:“驿运以人力为主,现即目前急需举办之通海与国际干线以及各省重要支线而言,已非运用大规模之人力不足以举成效,此后驿运前途之成败,当以征集人力之效能为最大关键。”可见,国民政府对征集人力的重要性已有清醒认识。
对于全国驿运需要征集多少运夫的问题,时人对此有所分析:“推行驿运,毫无疑义的,必须运用大规模的人力。依据交通部的估计,全国驿运线,计有公路里程9463公里,大道里程602公里,水程3954公里,总共14019公里。除开水程利用民船,一部分公路仍以汽车接运外,今后以每日每站对运十吨计算,共需运夫七万七千七百六十八人,如按照以上运量提高二倍即每日每站对运三十吨计算,则运输(人数)总额应为二十三万三千三百另四人。”就四川省办驿运实际情形而言,在开办之初,其5条驿运支线,共长2595公里,除新渝支线和渝广水陆联运线的一部分水路需运夫较少外,其余陆运线,则需要大量的运夫参与运输,其中奉建支线从四川省奉节大溪至湖北建始,大部分属羊肠小道,人不能并行,根据实际运输任务则计划需征集运夫2400名。再就四川省秀山县仅一个县来说,该县为负担食盐器材两项运输任务的必经之地,动员民夫至少“须五万人经常轮番服役”。就四川省办驿运征募运夫的实际数量而言,记载不多,据《四川省驿运管理处各辖线历年运输工具与动力概况表》统计,自民国三十年一月起至三十二年十二月止,3年时间共征用运夫达164261人。
就驿运运夫征募的途径而言,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成立不久,就制定了《全国驿运实施纲要》,对驿运运夫的来源做了如此分析,“运夫之来源不外自动投效,招募,征调三途。其自动投效力者,必能安于其业,服从指挥,易于管理,故应予以奖励,则既可激动其服务之心,尤可收辗转宣传之效”,然而依靠自动投效集中运夫,只存于理论中,仅为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不太可行,“需要者多,投效者少,自必广为招募始足敷”,如军运紧急,“因军运需要招募不足预定名额时,得商请军政机关依法征调,但亦应先将名额,待遇,力价,行程等项决定”。因此,征募运夫主要是征调与招募两道途径,而征调主要是在军运紧急时才运用,所以招募是最经常的征募运夫的形式。
然而征募运夫并非易事,为此其时政府可谓费尽了心思。前线抗战激烈,需要庞大的兵员补充,兵役任务必然繁重,再向民间征集运夫真可谓困难重重。政府与驿运机构为征集运夫采取了多种措施。大致说来,有如下办法:
(一)吸收难民,充作运夫。1941年1月14日,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致电四川省驿运管理处,要求其利用难民以充实驿运运夫:“查各地驿运人夫除壮丁及民夫外,尚有各地难民可资利用者,爰经签请交通部函准,振济委员会函复,附送救济运配难民机关区站地点表一份,奉交下处。兹特按中央及各省驿运机构便利就近接洽之实际情形,改编成中央及各省利用难民推进驿运区站地表一种,随电附发,即希就近接洽办理,并将洽办情形见复为荷。”其中四川省驿运管理处可资利用者有:运送配置难民重庆总站、运送配置难民万县总站、运送配置难民成都总站。四川省驿运管理处营运股股长谢际唐后来就谈到此点,他说:“我国沦陷地区,其民众随同政府西移者固多,但因环境关系未能随同进退者仍属不少,其中尤以劳工农民占大数,现后方劳工既感不敷分配,一方面似应派遣干员赴沦陷区域设法召集,一方面应与振济委员会合作,遍设难民流民收容所,吸收各地难民及失业失学青年,择其年壮力强者,尽先充作运夫。”吸收难民为运夫,既可充实驿运力量,解决运夫“不敷分配”的矛盾,又可安置难民,使难民获得一份工作,起到救济作用,此可谓一举而两得。
(二)地方政府协助,实行摊派制度。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各项征工、征粮、征兵任务,大多采取地方摊派的形式,征募运夫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军运急迫时更是如此,这在渠万支线总段的呈文中可略见一斑,该呈文其意是在恳请上级嘉奖由万县县长兼任的万县驿运分段段长杨用斌,说其在征用民夫参加驿运方面,“能按照本总段运输计划召集各区乡镇长会议,拟定民夫征集及分配办法,并将驿运之意义与重要传达各区乡镇长,深入于人民心际。故板车一经开运,各乡镇摊派民夫,皆能如期征送,毫无遗误”,此处虽在表扬万县县长,但却可知其征集运夫之手段则为“各乡镇摊派”。并且,“各队民夫咸能秉承段站之指挥完毕规定行程,达成运输使命。迄今数月,虽值农忙时期,犹能遂行不怠,源源运输”,时值农忙季节,也能运输不停,更可见其摊派制度之严格。再如川东驿运区梁山驿运段,该段所经之地梁山县,为米粮集中地点,军运频繁,但该段能“无些微陨越”,“其受地方政府协助之力,实非浅鲜”,其中梁山县县长黄乃安,“对于驿政,广为宣传倡导”,民政科长张树屏“办理征调工作,尤能运用保甲组织相助,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对驿运宣传倡导,并且运用保甲组织协助,然而,不以“摊派”又何谓“协助”?在严格的摊派制度下,表面上的“各乡民夫大都踊跃”参加驿运,也就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三)设立征夫顾问,协助征募。运夫来源于乡村,为征募运夫,难免不依靠地方势力。聘用地方有名望之人士为征夫顾问,使其协助征调运夫工作,是为便利之举。此从渠万支线总段呈文中,即可知其中缘由:“查本线函请各县府转令各乡镇选送乙级壮丁充任,实行以来,尚称便利。惟征夫工作极为繁琐,既须有有力之政令以资推动,更须有地方热心人士协助,催促切实奉行,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根据驿运组织通则,渠万支线各分段之分段长由该支线所经各县县长兼任,其虽能“热心从公”,但“皆为地方长官,身兼数职,势难专办一方事务”,战时驿运工作也就难以兼顾。然而,各地方“则不乏热心驿运之有力人士”,如果能“每县延聘一人,予以顾问名义”,并且“酌给津贴”,使其“协助征夫工作,联络地方感情”,那么“征夫前途必愈益顺利,而运夫来源可不虞匮乏”。因此,渠万支线总段向川省驿运管理处提议:在该支线每一分段设一征夫顾问,共有四分段,则聘请四位征夫顾问。半月之后,四川省驿运管理处指令:“准予如请办理,月各支舆马费六十元。仰将拟聘人员详细姓名呈报本处,以凭填发聘书。此令。”省驿运管理处同意该支线总段之各分段聘用征夫顾问。由此,渠万支线总段梁山分段聘请其地方名人李增禄为征夫顾问,最后省驿运管理处指令:“姑准由该总段径行延聘。”从“姑准”二字理解,此种方法后来也许并没有推广,因为不见其他支线聘请征夫顾问的呈文。但是,聘请征夫顾问,毕竟是四川省办驿运为征募运夫所采取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