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蓝色战略(全集)
1127900000014

第14章 蓝色战略:是龙,就要东归大海(4)

然而决定一国政治的终归是大势而不是一个人。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使得社会底层的政治实力得以进一步壮大。而随着泰王普密蓬的逐渐衰老,泰国军方在面对“红衫军”所发动的街头政治时也变得越来越谨慎——人的寿命终究是有数的,有朝一日泰王去世,那么势必将导致王室对国家的控制力变弱。泰国军方和王室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于旧日本时代军部和天皇的关系,即互为依托。一旦王室式微,那么泰国军方就有被清算的可能。时至今日,泰国军方虽然也会通过拉偏手的方式支持“黄衫军”,打压“红衫军”,但终归不敢像几年前那样直接动手镇压。如此一来,“黄衫军”的“低烈度”斗争就成了应对“红衫军”的主要手段——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衫军”中大量的白领可以不去上班跑街上游行示威去,因为对企业主而言,军方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只能靠中产们去搞街头政治。“红黄之争”于是便愈演愈烈。

事实上细想一下会发现,作为“黄衫军”主力的城市中产阶层在其中的位置是非常尴尬的。造成泰国目前社会完全割裂的根本是掌握着经济资源大头的上层,所谓中产说到底也还是打工的。他们有着比多数底层民众更体面的生活,日久天长这个阶层面对下层时便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这种日子能不能过下去最终取决于他们会不会在第二天被裁员。随着“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掌握着资源大头的企业主便把压力转移到了这些所谓的中产身上,而中产们则把愤怒转移到了社会底层身上……

是否可以通过开挖克拉地峡运河避开马六甲并“惩罚”新加坡?

2014年3月份,一些境外媒体报道说“中国数家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经开始运作。”消息是否属实不好说,但由此在国内着实又掀起了一次关注克拉地峡运河的热潮。

所谓克拉地峡,其实就是马来半岛的最窄处,宽度仅有56公里,位于泰国南部,从这里继续往南,就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马来半岛以东是泰国湾,以西是安达曼海,它们分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关于在克拉地峡开挖运河的提议,在400多年以前就已经由英国人提出来过,之后的400年里,英法两国曾几次动过这个脑子,最终都无果而终。国内开始关注克拉地峡是最近二十多年开始的。之所以让很多人感兴趣,原因主要有这么两条:由于美国海军一直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因此大伙担心一旦中美之间爆发危机乃至战争,美军在马六甲海峡截断中国海上运输线;另一条则是为了“教训”新加坡,一直以来在国际事务上新加坡奉行的基本是对美一边倒的政策,在很多和中国利益有关的问题上,新加坡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譬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菲律宾关闭美军基地之后,新加坡主动提供了樟宜港供美军使用,此举极大地威胁了中国的海上安全。此外在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疫情之后,很多国家的政要都对中国表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却跳出来要联合其他国家“封杀”中国,这件事让很多国人至今记忆犹新。而今年的马航MH370客机失踪事件中,马来西亚政府糟糕的表现也使得很多人对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马来西亚也是马六甲海峡航运的受益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设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克拉地峡属于泰国,所以这一工程是否可以上马首先要考虑泰国的利益损益,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一切都只是一相情愿。

首先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运河可以给所在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但还要看的是,运河的投资回报周期不是一眨眼的事情。克拉地峡所处的泰国南部多是热带雨林覆盖下的山地,东西两侧海岸的地质结构均为基岩构造,在这里开挖运河不会是个小工程。而相比走马六甲海峡,在运河开通后可以少走1200千米左右,这差不多等于节省了2—5天的时间。而与此相比,苏伊士运河使得航运可以节省8000到10000千米的路程,这就使得克拉底运河的吸引力要减分不少——过运河不同于走海峡,是需要排队的。

除此以外,马六甲海峡之所以能养活得起新加坡,靠的不仅仅是“收过路费”那么简单,真正让新加坡赚到盆满钵满的,是基于海运的物流和金融。新加坡是目前亚洲最重要的中转港口——通常用一条大船运输货物要比用多艘小船经济得多,所以远程海运通常都是一艘大船承运多家货主的货物,等到达临近目的地的中转港后,大船再把货物卸下,用小船运到各个目的地。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距离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都还算比较合适,且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可供超大型船舶停靠,加之华人在工作的细心程度等方面确实要强过马来人很多,因此新加坡成为了物流中心,进而依托这个地位大作期货交易,成为了金融中心。

要替代这两个作用,仅仅靠在克拉地峡挖条运河是不够的,新加坡真正的替代者其实是我国的上海——历史上上海最早就是作为东亚地区的物流和金融中心发展起来的。随着崇明岛的开发,未来上海不适宜大型船舶停靠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完全有替代新加坡成为新的物流及金融中心的潜力。而这个和是否开挖克拉底运河,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当然,有了确实更好。

除此以外,有两个问题是泰国政府肯定要考虑的。其一,在泰国特别是泰国南部,旅游业一直是其支柱产业,著名的普吉岛就在那边。开挖运河势必要改变当地的地貌,譬如为了保证航线安全你要铲平珊瑚礁,炸掉大量礁石……除了环保方面的舆论压力外,这些举动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获益未必能马上兑现,但是受损却是眼前的事,这种情况下泰国政府面对当地民众恐怕是难以应对的。其二,泰国南部穆斯林聚居地一直有离心倾向,那里有不少武装力量,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潜在安全问题,同样会让泰国政府非常头疼。

因此,从泰国的角度看,是否上马克拉地峡运河工程,必然会慎之又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表现的“过于”热情的话,可能反倒会招来当地老百姓的误解。比较稳妥的方式是先搞“陆桥”工程——在地峡东西两侧各建立海港,中间以铁路、公路、输油管道等来连接,同时围绕陆上物流建立仓储和初加工设施。相对于开凿运河而言,“陆桥”的工程周期更短,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对有限,以这个开头,一来当地可以在短期内见到利益,二来也可以为未来埋下了伏笔。

乌克兰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答:您不妨去看一下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面有这么一段台词:在战争爆发前的首长司令部兵棋推演中,斯大林向将领们指出,最危险的方向不是白俄罗斯,而是苏联的西南地区——即乌克兰,那里是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德国人企图让苏联失去“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以及高加索的石油”……而事实上德国在后来的巴巴罗萨行动中也确实是这么干的。

简单地说,对俄罗斯(苏联)来说,乌克兰就好比是中国的东三省,那里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乌克兰还是苏联最重要的小麦产区。同时也为俄罗斯腹地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在苏联时代,苏联工业体系的很多重要部门都设在东乌克兰地区——苏联工业结构的特点是大协作、大联合,一个产品,它的各个零部件、子系统往往来自几个乃至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如此一来就在经济上强化了各个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性。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不光是丢了一大块土地,自己手中的工业设施,有很多因为乌克兰的独立也没法运转了。因此,从利益的角度说,俄罗斯始终惦记着乌克兰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评判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并并入俄罗斯,以及这之后东乌克兰公投这一系列事件呢?答案是无须评判。欧洲地区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大号的春秋战国,大伙都是在一个文明圈子里,因此欧洲范围的“国与国”的问题,和我们通常印象里譬如中美、中俄这样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确实相差很远。在中国的战国时代,一个士人来来回回效力于几个诸侯国是非常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叛不叛”的问题,欧洲各国之间的国家观念与之相比其实并没强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