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端端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
一切似乎从一个让人无法记清的早晨开始,这个早晨太普通,像每一个紧张、忙乱又有序的早晨一样。妈妈先起来煮牛奶,把切片面包抹上草莓酱。端端起床,闭着眼睛穿衣服,然后下地,刷牙,洗脸,他永远会说:“现在几点了?”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早晨,端端和妈妈发生了争执。
端端的眼睛睁得那么大,手里拿着一件新衣服。
这件衣服是妈妈利用下班时间买回来的,他当然希望端端穿着会合身。
端端说:“我不喜欢这件衣服。”
“为什么?”妈妈问。
妈妈手里拿着面包,眼睛里满是疑惑。从端端出生到现在,一直是妈妈操持他的吃穿,他的衣服都是由妈妈买回来的,试穿,如果不合适,再送回去换。妈妈是一个挺有艺术眼光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因为穿衣服的事和她发生什么不愉快。今天是怎么了?
端端说:“这件衣服是女孩儿穿的!”
妈妈拿过来衣服,抻开来看,上边满是细碎的小花。
妈妈说:“这是男孩儿衣服。”
端端说:“不是。”
我被他们吵得无法入睡,努力睁开还在打架的眼皮。那确实是一件很漂亮的童装,没有明显的性别区分。我拿过衣服,冲着早上的阳光观看,白底蓝花,挺干净,挺灵动的。
我表达自己的意见:“不错嘛!”
端端急了,说:“你帮妈妈说话!反正我不穿!”
我下床打开衣柜,拿出自己的一件花衬衫,说:“你看。我也有一件花衣服,这没什么。”
“那你为什么不穿着上班?”
工作环境不合适。我慢慢地把衣服挂回去。
我对端端的妈妈说:“随他吧。”为了衣服的事已经浪费不少时间。再这样拖下去,她和端端都会迟到的。
这场争执的结果,是端端穿着自己的校服去了学校。
在端端眼里,似乎只有表哥穿衣服的标准值得借鉴。所以,大姨每次把表哥穿剩下的衣服送给端端时,他都十分乐意接受,有的时候,干脆把身上的一件脱下来,直接换上表哥的,只要大姨说:“嗯,挺合适的。”他就会很自信地在屋里走来走去,表哥像他的一面镜子。
我和端端的妈妈从来不反对端端穿旧衣服,这既可以节省家里的用度,又可以帮助端端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艰苦奋斗”这几个字已经好久没人提了,在讲究高消费的今天,如果谁讲“艰苦奋斗”,这仿佛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我不这么认为。对于一个家庭来讲,要想生活的安定、幸福,无忧无虑,既要想着开源,又要注意节流。这也是我经常灌输给端端“治家箴言”。
说到穿旧衣服,绝不是不再给端端买新衣服,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漂亮一点呢?我们认识到端端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之后,在衣服的问题上,充分尊重端端的意见。妈妈去商店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她认为合适端端的衣服,绝不贸然买回家去,她会找一个休息时间,和端端一起去那家商店,如果端端也满意了,才和商家讲价钱,付款,之后,娘俩儿兴高采烈地回来。
这样挺好!我是一个喜欢分享喜悦的人。
记得端端向妈妈提出要买一套“公牛队队服”并得到满足后,他迫不及待地在我面前显示。队服是红色的,镶着白边。他怀里抱着篮球,一跳一跳地到我面前。
“帅吗?”
我点头。
他得意地做了一个抛球的假动作,一转身,欢歌笑语地出去了。
后来,端端每晚临睡前,会考虑一下明天的穿着,有时,妈妈也会提醒他,衣服脏了,需要换一下。他趴在自己大大的床柜前,一件一件地翻找,直至满意为止。当然,他也会征求妈妈的意见。
“这件可以吗?”
“当然。”
“谢谢。”
他也会征求我的意见,那一定是某个早晨,他尴尬地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开线了。他会推一推还在睡觉的我,说:“爸爸,我穿哪件衣服?”
“随便。”
他一定看看我的背影,叹一口气,自己解决问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