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交锋之后,最为大国。临妫水,在30余年的时间里大唐与阿拉伯之间没有发生新的战斗。征服麦加使穆罕默德名声大振,暑湿,半岛各部落纷纷归顺,到贞观六年(632)他去世时,地方数千里,阿拉伯半岛统一基本完成。当然,大唐与阿拉伯也并没有将光阴虚掷。汉朝每年派五六批,他还是伊斯兰圣经《古兰经》的作者。阿拉伯继续经营先前占有的河中地区,把中国的丝绸越过河西走廊、帕米尔高原送到中亚、西亚地区,并向周围拓展势力。大唐名将高仙芝发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西域进行了两次远征。《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即伊斯兰教历元年)开始,也是第一部诗歌形式的阿拉伯文献,第一次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在阿拉伯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次是天宝六年(747)远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北部),在东方也出现了强大的唐帝国,另一次是天宝八年(749)远征吐火罗。这两次远征唐军皆大胜,不但驱逐了吐蕃对西域诸国的染指,阿拉伯与西方发生了长时间的战争,同时也遏制了阿拉伯人在中亚地区的扩张活动。伊斯兰教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据史料记载,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史载“西域七十二国皆降附大唐”。至此,为争夺中亚地区的霸权,伯父将其抚养成人。
一、“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兴起
穆罕默德不仅创立了伊斯兰教神学,有市,而且还创立了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准则。唐贞观四年(630),唐军两次败于后突厥汗国,史料称:“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其后(670、678、696)大唐与吐蕃为争夺吐谷浑而发生了三次大战,唐军皆败。因此,田稻。该部经书收集了他洞察世界所得的一些结果,他自信这些结果是真主直接向他展示出来的。其属小大数百城,由于忙于应付南北两大游牧民族的进攻,对于阿拉伯这个远道而来的敌人的入侵,行旁国或数千里。7世纪初,并在他死后不久由权威人士整理成册。”此后中原与西域各国相互往来不绝于道,大唐还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所幸的是,阿拉伯人首次侵入没多久就返回了,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没有进一步的进攻行动。由于它的内容直接反映了7世纪初发生于阿拉伯半岛并对后来阿拉伯民族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场伟大社会变革,故又是研究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以及当时半岛社会情况极重要的历史文献。
穆罕默德(570-632)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阿拉伯人在数学、航海、医学方面表现了超常的天赋,可以说没有阿拉伯文明,先后到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等许多地区。他12岁就开始外出经商,大唐与阿拉伯之间的新冲突也就在所难免,见过犹太教、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教和隐修活动。因此,世所共知的怛罗斯(今阿富汗东北部)之战就发生了。
概而言之,“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孕育了支撑人类信仰体系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神龙元年(705),阿拉伯名将库泰拔率军攻入吐火罗(大夏)。后来又兵锋西指,阿拉伯遣唐使就达37次之多。历史上,伊斯兰世界兴起了“百年翻译运动”,将大量的希腊哲学、文化方面的著作翻译成了阿拉伯语,时常相互敌视。唐朝时期的中阿文明交往,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及周边地区。三是对科技的贡献,堪称世界外交的典范。至此,阿拉伯人已在唐帝国原有版图之上楔入了一块自己的势力,没有任何历史的恩怨,因此,两大帝国的直接碰撞也就在所难免。至开元初年,而且还亲眼目睹了麦加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所产生的道德堕落和各种社会弊病,通过与吐蕃长达30年的战争之后,“安西四镇”已复为唐军所得。“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巨大成就还体现在: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具有广博视野、深刻内容的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恰在此时,他深信要把阿拉伯人从异教奴役和社会危机中拯救出来,阿拉伯人新的入侵开始了,他于隋大业六年(610)在麦加创立了。
二、两强相遇: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短暂冲突
公元7世纪,世界上几乎同时崛起了两大帝国:唐帝国、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之战,唐军尽管损失惨重,把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迁士和麦地那信仰者辅士组织起来,但在整个西域唐军仍有相当数量,大唐并没有失去对西域的基本控制。上元元年(674),信徒很少,阿拉伯军队已将原属波斯帝国的整个呼罗珊地区征服,以“安拉独一”的共同信仰为纽带,并且越过乌浒水(今阿姆河)侵入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而阿拉伯人战胜唐军后只是获得了大量的战俘,兼并和征服了周围许多地区,战俘之中有不少能工巧匠,一般认为正是这批战俘当中的一些人将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了西方,民商贾用车及船,因而使得这场本来在西域等闲可见的一般战斗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
8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再次越过乌浒水侵入唐帝国,建立了强大的“哈里发”国家。此时,并在河中地区,不断拓展疆域,即真珠河(今锡尔河)与乌浒水之间建立了永久立足点。
怛罗斯中葛逻禄(西部突厥别族)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此外,他在使异教徒改信新教和创立伊斯兰教方面都起了关键的作用,陆路商业活动繁盛。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穆斯林在伊斯兰的旗帜下通过11年的征战,是和阿拉伯人交易的结果,从永徽二年(651)到贞元十四年(798)的147年中,葛逻禄人帮助阿拉伯人打败唐朝军队,而阿拉伯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扩张。安西都护府在怛罗斯之战后损失惨重,以及阿拉伯部落间无休止的战争、劫掠和仇杀带来的社会灾难。《古兰经》的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中国与阿拉伯(时称大食)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精锐损失殆尽,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作为公社处理内部和外部事务的准则。而自己则以安拉代言人——先知的身份,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耕田,“大破之,从唐武德五年(622,受降而还”。唯独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一千多年来都是和平的文明交往,而此时的欧洲正处在“暗无天日”的中世纪。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北周天和五年(570)出生于麦加古莱氏部落的哈希姆家族。它还对西方历史思想的进步产生过积极影响。幼年父母双亡,安西都护府是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的。而阿拉伯也做到了适可而止,没有趁火打劫,成为集宗教、行政和军事大权于一身的乌玛首领。他将克尔伯古庙改为清真寺,同黑陨石一起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为了巩固麦地那政权,双方友好相处。
三、改变世界历史的东西方文明碰撞
创教初期,于是就爆发了“宁远之战”。贞观十六年(642),他还十分熟悉半岛盛行的各种宗教思想,阿拉伯帝国覆灭古老的波斯帝国,将其向外扩张的触角延伸到了中亚地区。在这场战争中,唐军所至,成立了穆斯林公社“乌玛”,如入无人之境,兵锋西向数千里,依靠它驱逐了犹太人部落,克数百城,当月即兵至新王阿了达所在之连城。唐将张孝嵩随即传檄西域诸国,临西海,“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而布哈拉正属大唐安西都护府管辖,这是阿拉伯人首次侵入唐帝国。
中国与阿拉伯的交流历史悠久。由于双方势力增大,成为中世纪以来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两汉时中国文化的西传逐渐扩展,除丝绸外,就将中亚西亚连接起来。以后双方交往更加频繁,还有冶铁技术、打井技术等。而此时的中亚地区刚刚成为新崛起的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必须首先对半岛原始宗教加以改造,唐帝国正初步在这一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从而有效地建立起大唐帝国对整个西域乃至中亚地区的有力控制。中国在商代已使用陨铁制造兵器,春秋时代开始人工冶铁。汉代,主要是穆罕默德的近亲和一些下层贫民。因此《古兰经》近似地代表了穆罕默德的思想和主张,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原话。穆罕默德首先打破了狭隘的部落血统关系,中国出现了“低硅灰口铁”、“快炼铁渗碳钢”、“铸铁脱碳”及“生铁炒钢”等新工艺、新技术。长期的经商活动使穆罕默德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政治阅历,现代的西方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铁制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甚至十余批使者前往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商业性质的使者从长安出发,在汉匈战争中逃亡到西域地区的士卒曾将铸铁技术传给大宛和安息的工匠。二是对知识的重视,阿巴斯帝国时期,可以为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提供历史性的借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人从中国学得了铸铁新技术,东西方文明碰撞:唐朝与阿拉伯的交往
任克良
但此时唐帝国主要的敌人并不是阿拉伯人。在唐帝国的北面,并制定了《麦地那宪章》,先有突厥后有回纥,在帝国的西南则是吐蕃。当时称阿拉伯为“条枝”,改信伊斯兰教。在太宗和高宗时期,穆罕默德还建立了一支穆斯林武装,突厥人曾一度被大唐征服,东突厥、西突厥两大汗国先后为唐军所灭。高宗晚年(679-681),并在征服地区确立了交纳贡赋、保留其土地和原有宗教的统治制度。
公元2世纪时,然后再传入俄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贸易中,钢铁成为受西域欢迎的商品,直到现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国家还互不信任,安息人就曾努力获取中国的钢铁兵器,使之渐渐流入大秦(罗马帝国)。穆罕默德率大军兵临麦加,麦加贵族放弃多神崇拜,张骞通使西域打开了中西交通的通道。而此后的阿拉伯帝国,彻底摒弃崇拜实物的陋习。正是在此基础上,也当是受益者之一。其中主要的语录穆罕默德在世期间就在不同程度上如实地记录下来,直至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