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体痛可不能掉以轻心,有可能已经步入早衰的行列。
24.脖子痛、肩膀疼,做几个简单的运动就好
症状:颈肩酸痛僵硬
偏方:常做“夹脖子”和“推门框”运动。
一天午休的时候,内科一名护士小玲来找我,手里还拿着一张X光片。刚开始以为是托熟人看病的,一问才知道是她自己有问题。她的工作是专门在电脑前过医嘱,一上班就正襟危坐,对着电脑进行操作,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脖子和肩膀又酸又硬。今天早上她的症状又犯了,小玲以为是自己颈椎出了毛病,于是拍了张颈椎X片,来找我帮她看看。
我把X光片简单看了一下,没有什么大问题。检查一下,小玲颈肩部的肌肉有多处地方压痛,肌肉也显得僵硬。我告诉小玲,她这只是颈肩部肌肉的毛病,跟颈椎骨头可没有关系,拍X片也意义不大的。我给小玲做了一下颈肩部肌肉放松的按摩,几分钟后,小玲就觉得症状明显减轻。她很高兴,但又发起愁来,说她这个症状是一上班用电脑就要发作,她的班排得也很满,请假也不容易,很难有时间来找我按摩,有什么办法能在疼痛发作时,自己简单处理一下呢?我说当然有,推荐了两个方法给她。
第一个方法是“夹脖子”,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身子坐直,使颈部处于正中位置,然后让颈部慢慢向正右侧的肩部侧弯,直至耳朵贴紧肩部,再用力收缩颈部及肩部的肌肉,使颈部侧面及肩部尽量夹紧,保持数秒钟,放松肌肉,再次夹紧。如此反复5次。
第二步,恢复颈部正中位置,让颈部慢慢向右斜后方的肩部弯曲,直至颈部斜后方的肌肉贴紧肩部,再用力收缩颈部及肩部的肌肉,使颈部斜后方与肩部尽量夹紧,保持数秒钟,放松肌肉,再次夹紧。如此反复5次。
第三步,恢复颈部正中位置,让颈部慢慢向正后方弯曲,直至后脑勺贴紧脊柱,再用力收缩颈部及肩部、脊柱处的肌肉,使后脑勺处与脊柱尽量夹紧,保持数秒钟,放松肌肉,再次夹紧,如此反复5次。
第四步,按以上方式再让颈部向左斜后方、正左侧面的肩部做夹紧动作。
以上四步做完,就相当于颈部从右向左画了个半圆形一样。颈部的不适感立即就能得到明显舒缓。
第二个方法——推门框。它的做法比夹脖子要更简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站在门口,双臂展开,双手扶住门框两侧,右腿前弓,左腿后伸,成弓箭步,重心向前倾,在身体重量的协助下,双手向前推门框,此时即可感到肩部的肌肉被拉伸的感觉,保持这个姿势1分钟以上,然后休息片刻,换左腿前弓,右腿后伸的弓箭步,再推门框1分钟。做完后即可感到酸痛的肩部明显舒服多了,如仍觉不适,可再重复做数次推门框的动作。
护士小玲的颈肩部酸痛僵硬症状,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的,临床上可以称之为“电脑颈”、“电脑肩”。使用电脑时,颈部长时间处于向前弯曲的姿势,而肩部则处于长时间内收的姿势。保持这样的姿势,颈肩部的肌肉长时间保持着收缩状态,迟迟得不到有效放松,局部积累了大量代谢废物,导致颈肩部肌肉酸痛、僵硬。
“夹脖子”和“推门框”这两个动作,均能够起到强制性放松颈部、肩部肌肉的效果,而且通过夹紧、放松,再夹紧,再放松这样的循环,能够挤压颈肩部的血管,加速血液的流动,帮助排走局部积聚的代谢废物。只要做完上述两个动作,就能立刻感到神清气爽,本来像压了块大石头的颈肩部立即就能觉得轻松,又可以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
小玲按我教的方法试了一下,果然觉得做完动作后,颈肩部就有种舒适的感觉。我又叮嘱她,首先,这两个方法最好是定时进行,一般建议在工作一小时后就停下手头上的活进行几分钟的锻炼,这样效果最理想。第二,这两个方法应该长期坚持,因为可以起到锻炼颈肩部肌肉,使之变得强壮的效果,颈肩部肌肉强壮了,耐力就会增加,这样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后,酸痛僵硬病症的发作就会明显减少了。小玲按我说的做,一个月后见到她,小玲告诉我那两个方法果然好使,她每天坚持锻炼好几次,现在忙起来,即便在电脑前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颈肩部也不觉得怎么难受。她的同事受她影响,也经常在工作间隙做做夹脖子和推门框运动,有时候两三个人还轮流排着队在办公室门口推门框。这情景虽然有点可笑,但只要身体健康,又有何妨呢。
25.长坐易腰酸背痛,两个偏方来帮忙
症状:久坐引起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偏方:
①趴在地板或硬板床上,双手放于身旁,然后挺胸抬头,双臂用力往身体后伸直,同时腰部用力,带动大腿,让身体反翘起来,做飞燕式运动。
②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两手平放于身旁,然后腰部用力,抬起臀部,使屁股离床或地板约10厘米以上,做拱桥式运动。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腰酸腰痛的毛病。用拳头捶腰这个动作,以前只看到老年人经常做,如今二三十岁的人,也会时不时伸拳在腰上捶。究其原因,主要与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多采用坐姿有关。上班坐一天,下班在电脑、电视前又坐一个晚上,缺少运动,结果很多人都患上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病。“工作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这句现代流行语,就说明了这一现象的广泛性。
几年前我接诊了一位二十多岁的施女士,她来看头晕的毛病。给她检查时,我意外地发现她佩戴着腰围,就问她腰部是不是有不舒服。施女士告诉我,她是一个录入员,每天要打数万字,上班时一坐下往往就是好几个小时。刚坐的时候腰还是挺直的,但工作时间久了,腰不知不觉就弯了下去,几小时下来,腰部往往会又酸又痛,要休息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解。有一天,她突然腰痛得厉害,动都动不了,送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还做了微创手术。
施女士以为手术都做过了,应该是根治了,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术后她重新回去上班,还是会经常觉得腰部酸痛,更没想到的是,年初做完手术,年底的一天,她突然再次剧烈腰痛发作,送医院检查,发现又患了椎间盘突出。幸好这次突出的不太厉害,只需要保守治疗,没有再进行手术。医生告诉她这个病跟她的工作有关,让她注意佩戴腰围保护腰部,她很听话,近半年来除了睡觉,天天都戴着腰围。
听施女士这么说,我问她是不是打算一辈子都戴着腰围呢?她说当然不是,戴腰围很不好受,尤其夏天的时候更不舒服,但为了预防椎间盘再次突出,她也只好忍着。我告诉她,其实有两个运动方法,她只要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就能不戴腰围,也能够防治椎间盘突出了。
这两个动作,一个叫做“飞燕式”。趴在地板或硬板床上,双手放于身旁,然后挺胸抬头,尽可能地让头胸离开床面或地板,双臂用力往身体后伸直,同时腰部用力,带动大腿,让身体反翘起来。这个姿势像一只飞翔的燕子,保持此姿势大概5~10秒钟,然后放松肌肉,休息一下,再继续做这个动作,一般每次练习要做10次以上。
另一个动作叫“拱桥式”。患者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两手平放于身旁,然后腰部用力,抬起臀部,使臀部离床板或地面约10厘米以上。这个姿势从侧面看像是座“拱桥”,因此而得名。坚持这个姿势大约10秒钟以上,然后放松,休息一下,再继续“拱桥”,拱10次以上。
这两个动作都很简单,两个动作做下来,也就花几分钟的时间。最好能够每天做上三四次。如果长期坚持做这两个动作,就可以使腰部的肌肉变得强壮。把腰肌锻炼强了,就相当于在腰上戴了一个天然的腰围,起到预防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效果。这已经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比如有这样一个临床试验:以两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一组教他们做腰肌锻炼法,另一组则不告诉他们腰肌锻炼的方法,半年之后发现,没有做腰肌锻炼的这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是做锻炼的这组患者的5倍!
我还告诉施女士,她在犯腰椎间盘突出之前,工作时经常出现的腰部酸痛,其实是腰肌劳损惹的祸。飞燕、拱桥这这两个方法,对此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久坐工作的人,如办公室白领、司机等等,由于他们坐的时候腰部往往会不自主地向前弯曲,这样腰部、背部的肌肉就会处于紧张收缩的“工作”状态。时间久了,这些肌肉里就会积聚大量工作时产生的代谢废物,刺激局部神经感受器,就会产生腰酸背痛的症状。此时进行飞燕、拱桥运动,按中医的话说是达到“阴阳调和”。因为腰向前弯曲可谓“阴”,飞燕、拱桥运动时向后弯曲可谓“阳”,长时间的向前弯腰工作(阴)后,进行一下向后弯腰动作(阳),自然就是阴阳调和。中医古话说“阴阳调和,百病不扰”,飞燕、拱桥这两个动作上就很符合这句话的真义。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进行飞燕、拱桥运动时,会使腰背部的肌肉产生强烈的收缩、放松,能够强烈挤压肌肉内的血管,促进血液流动,有利于局部积累的大量代谢废物被排走。因此,做完这两个动作后,就会立竿见影,马上觉得舒服不少。此外,长期坚持这两个动作,使腰肌强壮,肌肉的耐久性增加,肌肉就不容易发生劳损,长时间坐着也不会出现腰痛了。
施女士听了我的话,回去坚持每天做三次锻炼,练习了三个月,回来找我复诊时,我给她检查了腰部的肌肉,发现三个月前她很瘦弱的腰肌,现在却变得很结实。我建议她不必再佩戴腰围了,但还是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锻炼。施女士按我说的话做,现在几年过去了,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再没有犯过,而且工作时也很少会出现腰部酸痛不适,每天从上班到下班,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再不会被腰所累了。
其实对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来说,有一个更为简单的偏方,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具体方法:背部紧靠墙壁,两手垂直,掌心向后按住墙壁不动,努力慢慢将肚子向外送出到最大限度。重复这个动作5次,腰酸背痛,立刻减轻。
这个偏方其实与上面讲述的“拱桥式”动作很相似,所遵循的原理也是一样。每天对着电脑常坐的上班族,可以试试,很有效果。
26.长期伏案易眩晕,按按后脑压痛点
症状:颈性眩晕
偏方:在枕骨下寻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在此进行大力的揉搓,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前几天,我接诊了一位姓张的男性患者,他今年29岁,是一名电脑程序员。前一段时间,公司要赶编一个程序,他作为主要负责人,更是忙得团团转,经常连续四五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不起来。今天早上,他正准备起身取水,突然一阵眩晕,差点跌倒在地上,旁边的同事急忙扶着他躺在沙发上休息。躺了一会儿,他感觉好一些,就起身继续工作,但发现,只要转头、低头或者仰头时,动作稍微快了点,立即会有明显的眩晕感。动作慢的时候,或者颈部不活动,则没有症状。他心里很着急,请了假就赶紧来医院就诊。
听他这么描述,我心里已经有了判断,问他目前是否还有这样的眩晕症状。张先生试着转了下头,马上闭上眼睛,连说发晕。他问我是不是因为过度疲劳引起的,要不要打点什么营养针补一补。我告诉他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他这个症状是典型的颈性眩晕,要治疗也很容易。
我让他背向我坐好,在他的双侧枕骨下缘处用手指按压,很快各找到一个明显的压痛点,在那里用力揉搓了数下,再让他转头活动,他试着转了几下,再仰头低头了几次,告诉我竟然已经全无眩晕不适了。这么快就消除了他的症状,潘先生非常高兴,连呼中医真是神奇,不可思议。
我给张先生解释,中医对此病的治疗看上去神奇,其中的道理却并不难理解。从中医经络学来说,在枕骨下缘处有少阳经、太阳经、督脉等多条经络通过,长期伏案工作,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气机流动不畅,会导致枕骨附近的经络经气壅滞,经络不通,眩晕发作。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在枕骨下缘有好几条颈肌连接于此,长时间伏案工作,颈肌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会导致枕骨下缘处的颈肌发生痉挛,甚至产生损伤、组织粘连,挤压并刺激局部的神经感受器。在转颈时,这种挤压会变得更加强烈,导致神经感受器产生明显的神经信号,传入枕骨附近的脊髓神经,再通过复杂的神经传导机制,就可能干扰到分布在颈部椎动脉上的神经纤维,使椎动脉发生收缩,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这样就产生眩晕了。
还有些情况下,神经信号不会导致椎动脉血管收缩,而是直接上传至大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会“误认为”这个信号是个“眩晕”的信号,于是也会导致眩晕症状发生。这种疾病,临床上称之为“颈性眩晕”。值得一提的是,“颈性眩晕”很多人认为是颈椎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疾病,往往需要照X片或者CT、MRI,这其实是个误区。最起码根据我个人的临床体会,看过的颈性眩晕患者,95%以上都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没有关系,而只是由于颈肌或其他软组织损伤导致的。
在枕骨下寻找到的压痛点,实际上就是颈肌痉挛,或者出现组织粘连的地方,在此进行大力的揉搓,能够起到迅速放松痉挛肌肉、解除粘连的效果,从而解除对局部神经感受器的挤压和刺激,自然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刚解释完,张先生就说那以后再加班就放心了,只要一晕,用用此招即可。我笑着说可不能这样想,任何疾病都是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中医有句话叫“三分治,七分养”,其中就有重视预防这层含义。他的颈性眩晕是长时间工作引起的,所以平时工作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活动一下颈肩部,进行一下休息。具体该多长时间呢,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每隔45分钟就要休息十分钟,参照这样的时间间隔就非常合适了。
张先生听了表示明白,又问这个枕骨下缘的压痛点具体是在哪个位置呢?我告诉他这可不一定,常见的位置会在风池穴、风府穴处,但因人而异,更多的情况下,这个压痛点并不是在某个固定穴位处,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大不相同,所以最好是在枕骨下缘处,从左至右仔细寻找,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后,在此处大力揉搓,一般即能起效。中医有句老话叫做“治病无定穴”,意思是说有时治病不要拘泥于某个穴位的限制,而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颈性眩晕就属于这种情况。
经过这次打交道,张先生和我成了好朋友,经常带同事、亲戚来找我看病。有一次他告诉我,前几天他和部门领导出外公干,在车上领导突然觉得头晕,他立即用了我的方法应急处理,花一分钟时间就让领导的头晕症状消失了,领导因此对他大加赞赏,夸他不仅专业技术过硬,想不到还有一手绝活呢。
27.腿脚酸痛不用怕,泡泡姜水喝姜茶
症状:久立或长时间走路引起的腿脚酸痛
偏方:
①用生姜50克切片,放入盆中,加热水浸泡5~10分钟后泡脚,热水以浸至膝盖处为最佳。
②用生姜5~10克,切片或切丝煎水,加少许红糖,趁热服下,每天至少一杯。
有一天,一位老人家来门诊找我看病,她的侄女陪着过来。等我给老人家看完病,开好药,她侄女问我能不能给她也看看,我说没有问题,她有哪里不舒服尽管说,看我能否给她提供帮助。如果比较简单,不需要在电脑系统上开药,连号也不用补了。
老人的侄女说自己姓潘,最近找了份新工作,在西餐厅里当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迎宾,给食客上菜,送宾,这样大部分时间都在走动,几乎没有坐的功夫。一天上班下来,估计累计要走几十公里路程。下班回家,她的双腿又酸又痛。后来她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回家后泡泡脚,再坐在椅子上,把脚翘在桌上抬高,酸痛感就减轻多了。这个办法实行了一段时间,效果很不错。但最近餐厅的生意进入旺季,客人明显增多,她上班时经常要小跑着,工作时间也延长了,回家后双腿酸痛得更厉害,用热水泡脚和抬高脚的方法也不好使了。她耐受不住,专门请假休息了几天才算舒服些。她想问问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办法能够对付这种情况,否则的话,她就得考虑辞职,不再干这份工作了。
我跟潘小姐说,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找份工作也不容易,如果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辞职,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我有把握解决她的问题。这个办法一点儿也不麻烦,她既然有回家泡脚的习惯,那就在准备泡脚水前,取生姜50克,切片,放入泡脚盆里,再倒入足量热水浸泡5~10分钟后进行泡脚。泡脚最好是能买高桶,因为这样能够浸泡至膝盖处,效果比盆子更佳。
我告诉潘小姐,除了生姜泡脚外用法,最好还配合一个内服方子,仍然是取生姜,量不必太大,5~10克即可,切片或切丝煎水,加少许红糖,趁热服下,每天至少饮用一杯。这样内服外用配合的话,她的双腿酸痛就能大大减轻。
生姜对付久站、久走而引起的腿部肌肉酸痛,原理在于,它内含有一些类似于像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消炎止痛药功效的有效成分,如生姜精油、姜醇等,还含有一些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镇痛中枢的物质,因此对于肌肉酸痛的治疗与预防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帕特里克?奥康纳教授为检验姜对肌肉酸痛的功效,曾进行了一项对照研究。志愿者通过举重练习来诱导肌肉酸痛的发生,然后一组参与者食用2克左右的生姜,一组则服用安慰剂,实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生姜的志愿者肌肉酸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此外,药理研究表明,生姜还有预防血栓形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民间有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所以经常使用姜的话,不但对肌肉酸痛有好处,对于强身健体,也是大有裨益的!
潘小姐记下我的建议,连连道谢回去了。后来有一次,她又陪老人家来找我复诊看病,告诉我用了我的方法后,腿脚酸痛的情况已经大为改善。多亏我的偏方,她才没有贸然辞职,现在已经升职为领班了。
28.长时间站立引起小腿抽筋,记得按这两个穴
症状:小腿抽筋、痹痛麻木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首先找到阳陵泉、委中两穴,在此二穴处各深按揉搓3~5分钟,如未能见效,则在阳陵泉与委中两点连线的区域上,慢慢按压寻找,如能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则在该点重按、深压、揉搓。每天治疗1次,连治1~2周,一般即可痊愈。
陈小姐是一名商场销售员,上班需要长时间站立。半年前,陈小姐晚上睡觉时经常会因小腿抽筋而醒来,痛得她难以忍受,需要爱人在旁按摩、热敷后方能缓解。到了白天,抽筋虽无发作,但陈小姐却会经常感到小腿处酸麻不适。行走、站立或上下楼梯时,小腿后侧及外侧都会经常有疼痛、麻木感。每当操劳过度,或天气转冷时,上述症状更会加重。陈小姐去过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说她这是缺钙导致。吃了几个月的钙片,陈小姐却发现症状没有丝毫好转,通过朋友介绍,她找到了我。
听陈小姐讲述完病史,我问她现在小腿有没有症状,陈小姐说有,刚才上我这里的时候,楼下电梯坏了,她是走楼梯上来的,爬了五层楼,右边的小腿就开始难受了。我说有症状更好,有助于诊断她的病因。我让陈小姐站起来,我蹲在地下,用手指用力按住她阳陵泉、委中两个穴位,问陈小姐的小腿症状感觉怎么样。陈小姐惊讶地说,一按下去,小腿的难受劲儿就舒缓了许多。我点点头,告诉她病位已经找到了,让她忍耐一下,接着在这两个穴位处用力揉搓了几秒钟。虽然事先作了提醒,但陈小姐还是忍不住叫出声来,说揉搓的地方很痛。
我让她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半分钟后,陈小姐告诉我刚刚揉搓的地方疼痛劲儿已经消失了,而且小腿处不适的症状也一并没了。我说这就对了,刚才我按的地方是两个重要的穴位,正是治她这个病的要点。接着,我详细给她指导了阳陵泉、委中穴的取穴方法,让她回去每天在这两个穴位处进行按摩。考虑到她的力气肯定不可能像我那么大,我让她每个穴位均按摩上5分钟,每天至少一次,估计一周左右就能完全治好了。
两周后陈小姐再回来复诊,告诉我说这一段时间果然再也没有出现过抽筋情况,白天小腿后侧部的酸胀不适感也完全消失了。
小腿抽筋,中医又称之为小腿转筋,亦可称作筋痹、挛痹。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中医认为此穴为“筋会穴”,善治筋病、痉病。早在《难经》就有记载:“筋会阳陵泉,筋病治此。”委中穴则位于膝盖后面的腘横纹中点处,针灸学理论认为其亦擅治小腿转筋的疾病,有针灸歌诀这样记载:“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酸痛筋莫展”,讲的就是委中穴对小腿抽筋、酸痛麻木病症的治疗效果。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这两个穴亦有肯定的科学依据:委中穴、阳陵泉穴的深层,均有支配小腿肌肉的重要神经通过,像陈小姐因为其职业的缘故,需要长时间站立,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这两个穴位附近区域的软组织出现慢性劳损,发生局部软组织的粘连、紧张,并对这两个穴位深层的神经产生挤压、刺激,发出异常的神经信号,结果就导致小腿肌肉发生抽搐,或者出现小腿部酸胀麻木等异常感觉了。
在这两个穴位处进行按摩治疗,实际上就是搓松深层的组织,解除对神经的挤压,自然就能迅速起效。但是要注意,虽然委中、阳陵泉是支配小腿神经最容易受到挤压的地方,但有些患者的具体挤压位置却可能不在这两个穴位处,而是在委中、阳陵泉两点连线之间的区域上。所以如在委中、阳陵泉处治疗无效,就要调整治疗思路,在这个区域上寻找明显的压痛点,并进行治疗。如果这样仍然效果不满意的话,还应该加用阴陵泉这个穴位,它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此处也有支配小腿的神经通过,在此按摩,或者在阴陵泉与委中两点连线的区域上寻找明显压痛点进行治疗,一般就可以取得良效了。
有小腿抽筋、痹痛麻木病症的患者,如果补钙无效的话,就要考虑存在神经受压的情况。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对于年纪较大的人,小腿抽筋还可能是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患此病的患者,由于下肢的血管狭窄,供血本来就不佳,当睡眠时,血流进一步减慢,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血液带走而蓄积在腿部,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刺激肌肉,发生小腿抽筋等现象。不过,该病会导致下肢的肤温降低,脚面冰冷,做动脉彩超检查更可以发现动脉明显狭窄,因此只要留意一下,是不难鉴别的。
29.巧按摩,膝关节不再痛
症状:膝关节痛
偏方:在膝盖周围,沿着膝盖边缘慢慢按压寻找,如找到一处明显压痛点(深层有条索样改变更佳),则用力按压至深层骨面处,再大力揉搓数下,力量越大越好。
有一天下班回到家时,楼下的邻居带着一个亲戚在家里等我,说是走亲戚来的,听说我的医术好,就顺便登门来求医了。这是一位30多岁的女子,自我介绍姓左。左女士说她“菠萝盖”经常痛,去过医院也没看好,这两天天气不好,又发作了。“菠萝盖”是广东人的方言,意思是膝盖,医学上的专用名词叫做“髌骨”。用手在膝关节处摸一下,可以摸到一块椭圆形的扁平骨头,这就是髌骨了。
左女士接着说了她的情况,她在一家私企里当中层干部,从去年开始,右侧膝关节就经常酸痛,特别是天气变冷、潮湿时,膝盖就会症状明显。疼痛的时候她贴块风湿膏药能够起到缓解作用,可是撕下膏药,第二天又会复发。后来,她去医院看病,拍了片子,医生说是关节炎,开了点消炎止痛药片,可一停药就症状依旧。听邻居说我治病很有一手,所以就过来看看。
请他们先进屋里等一会,我洗把脸换件衣服后,就出来给左女士看病。让她坐在椅子上,伸直右腿,我把手掌放在她的膝盖上压紧,然后让左女士反复弯曲膝关节。这个检查的目的是判断膝关节里面的软骨有无磨损,如果有磨损的话,那么压在膝盖上的手掌心就可以感觉到一种异常的细微震动摩擦感,就像是齿轮缺少润滑油转动时的摩擦感一样。但给左女士做这个检查时,我的手掌心处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再在她的膝盖,也就是“菠萝盖”周围按压,发现有好几处压下去,患者有明显的酸痛感,在深处揉搓,还可以感到里面似乎有些细小的条索,搓一搓还有点咯吱咯吱响的感觉。
我告诉左女士,她得的不是膝关节炎。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上也经常遇到,有许多膝关节痛的患者,去医院看,照个X片,或者CT、MRI的检查,然后医生往往就会依此而诊断为“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开出消炎镇痛的药,或者一些修复膝关节软骨的药来。这其实并不是正确的思路,像左女士,她就不是膝关节内的软骨发生了磨损退化而导致的“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而是膝关节周围的肌腱慢性损伤所导致的。
要知道,在膝关节的“菠萝盖”边缘周围,其实连接了许多条肌肉的肌腱。这些肌腱附着在骨头上的连接点由于长期的运动、拉伸,或者按中医讲的受风、寒、湿气侵袭,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慢性损伤,继而出现“菠萝盖”边缘纤维增生、组织粘连,挤压、刺激局部的神经和微细血管,令局部循环出现障碍,气血不通,就会产生反复的膝关节疼痛。尤其当天气变冷、潮湿时,外界的气温、湿度会使“菠萝盖”周围的微循环障碍更加明显,气血更加凝滞,这样就容易出现明显症状。由于肌腱在中医理论上叫做“筋”,因此,许多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并非是膝关节软骨磨损引起的“骨病”,而是“筋伤”所致。现在医院里的MRI、CT机器虽然很先进,动不动要几千万元一台,但一般只能照出骨头的损伤,对于筋伤,却往往是无法准确显影的。
左女士听了我的讲解,连连点头,说她平时喜欢运动,上班时公司要求穿短裙,办公室里又长期开着空调,冷飕飕的。左女士的母亲去过她公司几次,提醒过她要注意穿长裤,别把膝盖冻着了,以后会留下后患。她当时听了,还以为老人家迷信,现在看来讲的还真有道理。
我告诉左女士,这种筋伤治疗起来并不困难,自己都可以动手处理,说完我跟她现场示范,在刚才发现的“菠萝盖”边缘压痛点处按压至深层骨面处,再左右上下大力地揉搓数下。按的时候,左女士忍不住大叫了几声,我没有管她,又继续在另外几个压痛点处用力揉搓。一分钟后治疗完毕,我让左女士休息上几分钟,再叫她起来走动走动,她依言活动,惊喜地说酸痛的症状已经消失了。我说这毫不奇怪,大力揉搓,实际上是揉松粘连的软组织,解除对局部神经、血管的挤压,使局部气血畅通,自然就能够马上起效了。如果病症比较轻,如此治疗一次,症状即可消失,病症重的,每日进行一次,一般一周之后也会有明显的效果。
不过,也要提醒一下,许多年纪大的膝关节疼痛患者,不仅仅存在着“筋伤”,也可能同时伴有软骨磨损的“骨伤”,这时候就得筋骨同治,光治筋就显得不够了。
30.久坐引起坐骨神经痛,有的是对治妙方
症状:坐骨神经痛
偏方:将擀面杖加热,像擀面一样在臀部滚动,连擀10次,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我所工作的医院名气比较大,经常有几百公里外的患者慕名前来。有一天我接诊了一位姓万的女士,她是坐朋友的车过来的,虽然有高速,但路上还是花了四五个小时。听万女士这样一说,我连忙让她坐下。想到人家跑这么远的路过来,如果不能看好的话,那就真过意不去了。
万女士居住在海边,她的工作是处理海产品,比如把生蚝的外壳撬开,把肉取出来之类的活。工作时她要么是蹲着,要么是坐着,一天上差不多十个小时的班。半年前,她出现了右小腿后侧轻微疼痛的症状,万女士也没在意,可渐渐的疼痛范围扩大了,从臀部开始至小腿的后侧都有疼痛感。万女士于是去医院看病,拍了腰椎CT片,医生看了结果,说万女士有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就引起了坐骨神经痛,给她开了些风湿药膏和内服药,让她注意多卧床休息。万女士贴了药膏,吃了药,没什么效果。她自己又看电视广告,吃用了好几种治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的药,也没什么用。现在她只要坐、蹲,或者走路、站立超过半个小时,从右边臀部开始,一直到右侧小腿处的区域就会有明显疼痛,非得躺下来休息才能缓解。今天这一路上过来,她是躺在小汽车的后座上,才撑过了四五个小时车程的。
我看了万女士带来的CT片,她确实有腰椎间盘突出,但并不严重,从片子上看,突出的椎间盘并没有压迫到神经。我让万女士俯卧在诊床上进行检查,先在腰部脊柱旁边按压,没有发现明显的压痛点,但在她右侧臀部往深层按压时,却能找到明显的压痛位置。我又让万女士脸朝上平躺在床上,将她的右腿向上抬起做直腿抬高试验,发现当腿抬起与床面的夹角呈大概60度时,她的疼痛症状就会出现,但超过60度后,疼痛症状却变得很轻微了。检查到这里,我心里有数了。我告诉万女士,她得的确实是坐骨神经痛,但并非是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而是由臀部深层的梨状肌压迫引起,应该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才对。
梨状肌,是位于臀部深层的一块肌肉,横向排列,一头连接于尾椎骨,一头连接于臀部外侧的大腿骨处,这块肌肉刚好与坐骨神经挨得很近。当患者长期处于坐、蹲的姿势后,可能会让这块肌肉出现慢性损伤,导致梨状肌出现痉挛、紧张,甚至出现慢性软组织粘连,导致紧挨着的坐骨神经受到梨状肌挤压、刺激,这样就产生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容易患此病的人多是经常蹲着、坐着,比如经常蹲着干活的建筑工人,经常蹲着洗衣服、摘菜的家庭主妇,长期坐着的学生、白领、司机等。梨状肌综合征在临床上常常会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现在临床上对X片、CT的结果比较依赖,所以医生一看CT显示有腰椎间盘轻微突出,立刻就判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了,患者也一直按照此病来治疗。CT检查虽然有其优点,但一味地迷信它往往会带来误诊。判断此病时只要注意以下几点,是不难做出正确诊断的。第一,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话,患者会有腰痛症状,且在腰部脊柱旁边能够找到明显的压痛点,但这位患者几乎没有。第二,患者的臀部深层按压有明显的压痛。如果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这个现象就不会明显。第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做直腿抬高试验时,抬起60度时如果出现疼痛,继续抬高,超过60度后疼痛将更加剧烈,但梨状肌综合征却不会这样。这是因为60度左右时,梨状肌最为紧张,挤压坐骨神经最明显,但超过60度后,梨状肌反而会放松下来,对坐骨神经的挤压减少,疼痛自然也会减轻。掌握了以上几点,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不困难。
听我解释完,万女士很高兴,说这回可找到病根了。我接着给她在臀部治疗,针对梨状肌进行了针灸、推拿的操作,30分钟的治疗结束后,我让万女士出去走动走动,再回来跟我说说病情的变化。一小时后,万女士出现在我诊室的门口,兴奋地告诉我她刚才在外面待了这么久,直到现在才有轻微的疼痛症状出现,这可是生病以后从来没试过的!
我告诉万女士还不要高兴得太早,梨状肌的损伤可不是一次治疗就能痊愈的,一般要四五次才能完全治好。万女士听了有些沮丧,说自己住得太远,今天是朋友出来办事搭的顺风车,下次再过来还不知什么时候呢。我告诉她别急,有个办法回家后可以找亲属来自行治疗,具体做法是取家庭所用的小擀面杖,先将小擀面杖加热(靠近炉子上烤热、放微波炉加热、放热水中烫热等均可),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手握之不觉得烫手为原则。让患者俯卧于床上,露出患侧的臀部及大、小腿后侧。操作者用手握住小擀面杖两头,先从屁股的上端开始,自上而下地向大腿方向缓慢滚动,注意要尽量向深处用力,但以患者不觉得明显疼痛为度,连擀10次。再自臀部内侧即骶骨(尾龙骨)处开始,横向往臀部的外侧缓慢滚动,同样连擀10次。最后自大腿的上端开始,往小腿方向,在大腿、小腿的后侧,自上而下地缓慢滚动,力度要求同前,同样连擀10次。每天一次,一周为一疗程。
万女士听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擀面杖怎么也能治病呢?我告诉她,这个方法的原理,是采用加热的擀面杖在臀部和腿部滚动,滚动的力量加上擀面杖的热量,能对臀部深层的梨状肌起到放松、松解的效果,解除其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与刺激。之所以强调用擀面杖,是因为梨状肌位于臀部的深层,普通人如果只用手进行按摩推拿的话,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手部力度不够,无法力透深层,是达不到效果的。而采用擀面杖,便于用力,即便普通人也可以“擀”出足够的力度,这样就能对深层的梨状肌起到治疗作用了。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正在科室紧张地忙碌,同事叫我去听电话,一听才知道是万女士打来的,她告诉我,回去后按照我教的方法治疗了一周,现在已经完全没有症状了,工作、生活都变得非常轻松,所以特地打电话来向我表示感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