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1212800000001

第1章 写在前面

关于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本书《大法东来》一节是这样介绍的:后汉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明帝梦见有一个金人,身高一丈有余,全身紫磨金色,灿然如红日一般。他变化非常,飞行在宫廷之上。第二天早晨,明帝把晚上所梦告诉了群臣,询问群臣这梦是何征兆。太史傅毅启奏说:“臣看过《周书异记》,那上面记载说:周昭王甲寅四月八日,有五色光明,遍照西方。当时太史苏由禀告周昭王说:‘有位大圣人,在西方诞生,所以呈现此种瑞相。千年以后,其圣教会传到我国。’周昭王于是命人把这件事镌刻在石头上记载下来,并把石头埋在南郊。昨夜陛下所做之梦,一定与这件事有关。”明帝一听,认为有道理,于是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前往西域寻访。蔡愔等人便来到中天竺月氏国,在那里,他们遇到了摩腾、竺法兰二位和尚,便邀请二位和尚用白马驮佛教经书及佛像一同来到洛阳。明帝听说请来天竺高僧,心里非常高兴,命人安排他们住在鸿胪寺,并下令在洛阳雍门外建立白马寺,请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长期居住在我国,宣讲佛教。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发展到明代初期,可谓不断兴盛和普及,弘扬佛教文化、介绍佛祖身世的著译也日渐增多,并且风格杂陈,样式各异,如《释氏源流》便是明代释宝成编写的全面系统介绍佛祖释迦牟尼身世故事的一部著作,并配有具有浓郁的印度(古天竺国)风格的插图。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康熙帝的曾孙、佛门弟子镇国公永珊认为《释氏源流》的异域风格过重,不适宜传播。他历时七个寒暑,对《释氏源流》进行了重新撰写和重新绘画,最终以《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成书。永珊的态度之严谨,用心之专注,文采之高超,在清人的佛门弟子中可谓空前。《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辑录了出自七十六部佛教典籍的佛祖释迦牟尼的身世故事二百零八则,其精炼而生动的文字楷坐于极富中国风情的版画画面上方,颇有赏心悦目之感。

我们这部《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便是以永珊编著的《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为蓝本,聘请莲生、玉杰夫妇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译写,每一个体现佛祖身世的故事篇名均未作任何改变,文字部分则以便捷易懂为前提,采取直译和意译有机结合,相互关照。书中的图画部分则对《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原版照搬,丝毫无损,且原版画画面上的文字也照附不变,体现了原著的原汁原味,以便读者欣赏。

编定这部书稿,释然安然——这是一个美好愿望的完成。多年前,编者在一家图书馆查阅到了永珊的原装正版的《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心中陡亮,爱不释手。面对体现着沧桑岁月的发黄的宣纸和美观大方的线装面貌,编者便已暗自想着:一定要将它变成现代读本,推介给更多的读者。如今,《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即将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编者却又心中惴惴,生怕因自身的[识趣的]浅陋,愧对了这份责任。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诚望佛学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二○○九年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