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的诏书来得格外及时,袁绍和公孙瓒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便答应讲和,河间以北的任丘、高阳两地划归公孙瓒,袁绍留下张郃镇守河间,引大军返回邺城。自此,张郃便脱离了郑纶的管辖,而华雄则执意回归,袁绍倒没有强行调用,路过信都,对郑纶仔细叮嘱了一番。淳于琼多次在袁绍面前夸赞郑纶,硬是把郑纶留在信都,袁绍逐渐也忽略了郑纶以及他的据说已经建制破损严重的部队,郑纶也彻底被排除在冀州常规军的战斗序列之外,名义上成了淳于琼的副将。
华雄归来,郑纶和郭嘉立刻着手军队的重建,由华雄亲自挑选士兵,在收容的难民中收编了数千人,扩充到了队伍中,又在原先保存下来的冀州新军中选出了一部分有能力的,暂时充当了部队的基层首领。郑纶和郭嘉把当然收到黑衣人袭击的情况,按照各自不同的视角,极其详尽地做好了书面材料,足足记述了十一捆竹卷,交给华雄研究,华雄根据当时对手的表现,几乎马上就断定,那是飞熊军的作战风格。
郭嘉很快就排除了董卓插手河北战场的可能性,因为董卓控制了皇帝,偏安于长安,他巴不得见到军阀混战的局面,而适时地借用皇帝名义进行调停,来增加他的声望。董卓绝对没有理由派兵去干涉甚至卷入混战,况且飞熊军是他的根本王牌保障,对这支军队的使用慎之又慎,而且这次袭击的人数太少,不是董卓的风格。华雄怀疑是飞熊军中有人擅自行动,或者是老飞熊军旧部失散后,被别人招揽收编。郑纶觉得后一可能性更大,可是能让飞熊军旧部诚服,背后的黑手只怕是有些来历。
破虏营扩军,淳于琼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从信都军中调了一千军马和两千士卒,帮郑纶完成了满营建制,郑纶拥有了一个十足的万人大军,喜出望外,忙让郭嘉从抢劫来的礼品中挑选了几件稀罕的玉器,又搜购了大批好酒,送到淳于琼帐中,两厢关系极其融洽。
华雄在信都城北五十里,靠近博陵县一大片区域里建立了训练场,马场、箭垛、冲刺一应俱全。华雄展现出的军事才能,令郑纶和郭嘉始料未及,郑纶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理念,而郭嘉更擅长立足高远的战略谋略,因此华雄成了破虏营最核心的指挥。
训练分为五个阶段,依次提高。
新招收的士兵必须通过一个简单的力量测试,双手抱百斤大石行走五里者过关;后来郑纶结合自己的理念,把这项测试修改成一个日常负重训练,不管任何阶段的士兵,每日都必须背上五十斤的重物跑步拉练三十里。
正式进入训练的第一关是马步,强化腿力;华雄安排的过关测试是挖一条水沟,蓄满水,在水上放置几捆原木,每捆七根,捏合成一个近似圆。接受检验的士兵必须踏着原木堆走到对岸,而且必须在原木堆上踏满三步,不得投机取巧,因此如果马步不扎实,平衡能力差的士兵,几乎没有任何通过的可能。
单单第一关,就耗费了足足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仅有半数的士兵通过,华雄暗暗着急。郑纶与郭嘉一商议,立刻改换优胜劣汰的机制,凡是在训练中被刷汰下来的士兵,一律投入农田生产,协助当地百姓开垦荒田,而另一方面,则继续招募强壮的新兵投入训练,如此一来破虏军营的实际人数大大超越了万人,甚至达到了两万人。
第二阶段是臂力:每人双手提水桶,从山坡下的溪水中蓄满水上坡,再倒入水渠灌溉;每天循环往复,直到双手平伸木桶,完成蓄水倒水任务,且无任何倾洒者过关。
第三阶段是腕力:取一长竹,梢头悬挂重物,持竹柄提起重物,由于杠杆的作用,施力点非常靠后,造成的困难也是超出了普通人的概念,因此这一关耗费最长的时间,能突破前两关的人不再少数,但是一下子要提起竹竿,却没几个人。
郑纶参加到了华雄的训练中来,并且与普通的士兵接受相同的考验,良好的力量基础使他很轻易地通过了前两关,而且在腕力测试中,提起竹竿坚持的时间长达三柱香,创造了一个不错的记录,因此在军中的威望日隆。在战乱年代,士兵们的想法往往比较单纯:毁了家园,当兵入伍是为了生存下去;跟了一个好将军,就可以打胜仗,建功立业;跟了一个体恤部下的将军,就可以减低牺牲的概率……郑纶显然符合所有的条件,因此士兵们对训练的态度也是出奇的认真勤勉,当然郑纶给予他们的奖赏也远比其它军营中的士兵丰厚,因为郭嘉早已经帮郑纶盯上了几个大财主作为军队的赞助商,冀州甄家就是其中之一。
界桥大战的提前爆发,又草草收场,使河北的局面显得格外微妙起来。在冀州和青州,是黄巾义军分部最广的两大州,虽然张氏兄弟的主力陆续被剿灭,但是大大小小还存在着几十股零星分部的义军势力,极大地破坏了北方的生产,因此袁绍就把接下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镇压义军上,以政治招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大肆扩充军队,但是也带来了不少隐患;同时,袁绍还由荀谌、沮授等人列出了河北境内的土豪名单,逐一笼络,如有不遵从的,一概打压。
远在中山国的甄家,对于袁绍的召唤,态度始终不明朗。中山甄家,是整个北方最有影响力的富豪家族,老家主甄逸曾担任过上蔡令,只是早早便撒手人寰,留下一女,名甄宓,九岁便能文识礼,十四岁接管了家族产业至今,虽年方及笄,却是聪慧过人。
当时北方陷入长期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当卖金银首饰换取粮食。甄宓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用家里的存粮搜罗了许多价值不菲的宝贝,但是二公子甄俨早夭,甄家就失去了主心骨,要靠一个小女孩里外张罗,难免让人心生觊觎,这也就是甄宓不愿意接受袁绍召唤的重要原因,至少在偏远的中山国,甄家还不用太感担忧。
博陵和中山国是不远不近的邻居,郭嘉早就打听清楚了,仅仅让华雄把新训队伍拉练的方向西移,就足够引起甄家关注的了。不出三日,便有甄家的门客来到博陵大营。
郑纶奇怪,忙问郭嘉,郭嘉只管吩咐军士去接收资助。
郑纶和郭嘉出营,果然营外停了十余辆粮车,堆满了粮食,为首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身边跟着一个小随从。
“久闻中山国甄家乃是河北第一富豪,不知今日来使,有何指教?”郑纶当下就猜出了七八分,他与郭嘉不同,真正让他放在心上的,却不是这区区十几车粮食。
郭嘉一怔,忙让士兵们停止了卸货。
来使顿时有点着慌,忙赔笑道,“小民甄启,我家小姐闻郑将军在博陵屯兵,特意送上十车粮草以奉军需,还望将军笑纳。”
郑纶大笑,“多谢你家小姐美意,先生一路辛劳,不如先入营一叙,略备薄酒,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甄启见没有郑纶的命令,营外的士兵各守其位,军容整肃,心中打起了鼓:莫非嫌少了?甄启下意识地望了望身边的随从,随从微一点头。甄启哈哈一笑,“恭敬不如从命,小民先谢过将军了。”
郑纶若似无意地看了随从一眼,“这位小兄弟,你也一起来吧。”
随从身形小巧,面目俊朗,颇有些气度,当下也随着甄启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