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1225300000032

第32章 将孩子不同的兴趣转化成能力(1)

——专家为您支招

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我们不能一一进行

列举。本章通过对孩子兴趣的总结归类,告诉父母如何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时,也希望广大的父母朋友,在发展孩子兴趣的同时,多多总结,以便及时将孩子的兴趣转化为能力,为孩子打造一架通向成功的云梯。一、将兴趣转化为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甜甜的父母是做生意的,经常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照顾她。甜甜很小的时候就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后来,父母把4岁的甜甜接到了城里,三个人一起生活。

原来,孩子从小就受到了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细致入微的呵护,连衣服都是爷爷奶奶给穿。

到早上的时候,孩子一直没有动,父母担心孩子,进去一看,孩子已经醒了,但是还躺在床上。

于是。父母就问孩子:“你怎么还不起床啊?”

孩子说:“我还没穿衣服呢!”

父母以为孩子病了呢,原来是没穿衣服,说:“穿衣服,吃饭了,吃了饭带你去新学校。”

孩子没有动,父母以为孩子害羞,于是就出去等了。但是,过了十几分钟,孩子依然没有出来。父母进门询问之后,这才明白,原来孩子还没有学会自己穿衣服。

父母面面相觑。想想别人的孩子3岁就能背诵多首唐诗,会自己整理房间,父母不由得为孩子的将来发愁。

虽然甜甜自己不会穿衣服,但是非常爱干净,特别喜欢整理房间、整理玩具,自己的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父母开始针对孩子的这一兴趣,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在父母的培养下,孩子也开始慢慢学会穿衣服、洗脸、刷牙等,以至于后来学会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

学习自然也没有人教,父母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家里有电脑,有游戏机,有电视,但是孩子的成绩却一直不错,这一点,父母一直在暗地里观察。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有心无力,只好任由孩子自己掌握分寸,是玩是学,由孩子自己决定。

由于父母都是生意人,回家的时间都少,孩子需要独自面对的东西太多了遇到很多事情,孩子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该怎么办,爸爸妈妈总是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转眼间,孩子都10岁了,有时候周末甚至可以帮母亲看一天花店,让母亲休息一天。经过几年的培养,孩子终于变得独立起来。从一个依赖性非常强的孩子,终于可以撑起一片自己的天空了。

甜甜读初一的时候,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面对一些突发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学习上也不用父母督促,能够自己学习,在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孩子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很多父母其实也很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对孩子义过度关心,恨不得天天守在孩子身边,天下父母的心,就是这样矛盾!

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呢?

1.父母要适当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己发展兴趣

就拿孩子学滑板、学溜冰来说,不摔跤是学不会的。父母不要总想做孩子的拐杖,孩子既然对一些事物感兴趣,就需要自己去发展。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什么

现在有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所以,把孩子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给安排好了:周一放学去王老师家学钢琴,周二放学去李老师家学笛子,周三放学去张老师家学绘画……孩子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发展自己的兴趣了。这样的话,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更是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兴趣这个问题上,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什么。

3.父母要适当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锻炼

用压迫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自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父母不妨为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比如说,家里的小板凳坏了,孩子感兴趣,可以给孩子小锤子、小钉子让孩子来修理,父母在一旁稍加指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用父母说,孩子自己就会处理。这样,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会慢慢增强。

4.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很多父母给孩子提出问题以后,孩子想不出来,父母就会很快给孩子答案。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以后连想都懒得想了。孩子可能会因此生成惰性心理,这样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所以,类似的情况,父母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比如说,孩子问父母一个生僻的字,父母是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这个字是怎么读的,要让孩子学会查字典,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自主动手的能力。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一些方面的能力,把孩子锻炼成一个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士,孩子才能面对外面的风雨。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孩子的独立性就会越来越强!兴趣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一个导师,我们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给兴趣。

二、将兴趣转化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很多孩子有尝试欲,经常会将家里的东西拆卸得乱七八糟,父母也因此为之头疼不已。

有的父母甚至采用了恐吓、打骂等方式,企图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也因此,让孩子的这种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慢慢}肖失了。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父亲刚买来一台收音机,放在书桌上放歌听。正好,那位父亲接了一个电话,外面有个应酬,没来得及关收音机就走了。

结果,当父亲晚上回到家以后,发现4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哭,赶忙问孩子为什么哭,孩子指着收音机说:“没声音了。”父亲一看,收音机浸在一个碗里,就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说:“我怕它太累,给它水喝。”父亲听了非常生气,赶忙打电话让妻子回家,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脑袋有问题。父亲丢下还在哭的孩子,一个人拿着收音机找人修理去了。

从那事以后,凡是贵重的东西父亲都不会让孩子碰,连一些电动的玩具都得在父亲的监视下才能玩,孩子不玩了就赶紧收好,生怕让孩子给破坏掉。

结果,这个孩子上学以后只知道读书,做事总是畏首畏尾,一点魄力都没有。

上例中的父亲只因为孩子小时候弄坏了一个收音机,虽然没有责怪,但是,很多事都防着孩子,像防贼一样,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对一些新事物,孩子更不敢产生兴趣,怕遭父母的白眼。这个父亲显然是不明智的。

而睿智的父母懂得如何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兴趣,转化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保护孩子的兴趣,就是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内在性动机。孩子的兴趣是需要父母保护的,但是,仅仅保护好孩子的兴趣还是不够的,还要不断为孩子创造发展兴趣的机会,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有一位父亲,见孩子把自己刚买的折叠椅给弄坏了。父亲并没有生气,他知道孩子平时就对拆东西、组装东西感兴趣,于是,命令孩子:“马上给我修好,不然晚上别吃饭了。”孩子扮个鬼脸,找来工具,研究了半天,不断尝试,竞然修好了。父亲非常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天父亲看到家里的书太多了,于是,对孩子说:“你去城西的那个木板厂,选几块木板,做一个书架吧!”孩子听了,兴奋地跑出了家门。几天后,孩子就把书架做好了,还进行了打磨、刷漆,做得非常好看。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看到了兴趣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的兴趣是用来培养的,不是等待父母来扼杀的。父母一定要学会利用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能力。

总之,孩子的兴趣是引导孩子走向进步的明灯,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孩子的兴趣,还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不断为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在动手和实践的过程中,巩固兴趣,形成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为孩子创造机会。发展兴趣。培养能力

比如说,板凳坏了让孩子修理,电视坏了找来说明书先让孩子修理一下,不求孩子能修好,一则激发孩子的兴趣,二则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2.允许孩子的一些“破坏”行为

孩子把父母新买的手表给拆了,不要一味地训斥孩子,要利用孩子的这种兴趣,帮助孩子重新组装好,允许孩子“破坏”,带动孩子修理。

3.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实际的劳动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自然难以担当重任,一定要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多实践,分担一些家务也是好的,不要溺爱孩子。

三、将兴趣转化为动脑能力、学习能力

孩子的兴趣父母不一定会认同,父母的心里可能更愿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发展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按照父母给孩子设定的方向来发展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非常共心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看聪明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小雪上幼儿园的时候,跟大多数的孩子一样,非常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一部接着一部看。于是,小雪的父母加以制止,但是,马上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不看电视了,时间没法打发,小雪觉得非常无聊,显得烦躁不安。

这该怎么办呢?于是,小雪的父母想到了让小雪折纸,不尝试不知道,原来小雪对折纸还很有兴趣,简单的折纸教一遍就会了,小雪的父母非常高兴,便夸奖小雪聪明。

渐渐地,小雪对折纸入了迷,小雪的父母会的几种折纸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雪的需要了,于是小雪的父母很快到书店买了一本专门教折纸的书给她。

令父母感到惊讶的是,虽然小雪不识字,但是,只要看看书上的图,就能折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就这样,小雪对动画片的兴趣越来越淡了,看电视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会折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也折得越来越好,几个月下来竞然学会了好几十种折法。后来,除了折纸,小雪也对做手工产生了兴趣,从模仿到创造,稍大一些之后,小雪竟然能够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轻易地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比如说,小雪可以用卡纸制作出各式钱包、笔袋,用包装盒制作出家具、建筑物等。

对小雪来说,折纸、手工不仅丰富了她的课余生活,也让她变得更加心灵手巧。同时,通过折纸这一兴趣,还培养了小雪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情。

相信父母朋友们看了小雪的故事,肯定会有所启发。

不同的孩子性格是不同的,只要找到更适合孩子性格特点的兴趣,孩子就会远离一些父母不看好的兴趣。就拿小雪来说,父母肯定不愿意让小雪天天守着电视,自然愿意让小雪多学一些东西,但是,如果生硬地阻止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遏制不如吸引,用更新鲜、更有意思的兴趣来吸引孩子,这也是改变孩子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生活中,孩子经常会不顺从父母的意愿,这个时候父母除了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为孩子选择好的兴趣,将孩子引导过来。

为此,特别为父母朋友们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1.欲擒故纵法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喜欢看电视,就偏偏买来书给孩子看,但父亲只允许孩子每天看一个故事,而父亲却一天看好几个,孩子非常想知道后面的故事,于是就向父亲要书看,但是,父亲就是不给,自己看。几次之后,父亲见孩子兴趣转移到书上来了,便故意让孩子将书抢走,这样孩子就沉迷在书的世界里了。

还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而且更喜欢自己画一些图案,做一些动画,父母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加以培养,孩子竟然很快学会了Ps,学会了做F1aSh。

这就是从兴趣到能力的转化。这个方法我们不妨试一试。

2.潜移默化法

很多孩子有不良的兴趣,或者说是低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平时跟孩子多聊—些有意思的话题,在不断的信息输人中培养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兴趣。

3.激将法

激将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父母可以用打赌或者比赛等方式来激励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兴趣带动能力的发展,这对孩子来说是有很大作用的。

四、借助兴趣加强运动能力

孩子年龄尚小,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好动的孩子却让父母非常头疼。这样的孩子会时不时给父母带来一些麻烦,使得父母不得不为孩子闯下的祸进行善后。

有一个孩子小时候非常调皮,在13岁那年,孩子大病一场,生病期间,孩子发胖了,而且还迷上了玩“实况足球”游戏。

当时,孩子的妈妈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孩子病好了,玩起游戏来更有精神了。

一到周末的时候,父亲看球赛,孩子在旁边玩“实况足球”,父子两个其乐融融。

直到孩子的妈妈调回工作,周末的晚上,父亲不能看球赛了,孩子也不能玩“实况足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