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1244500000068

第68章 天才画家——凡·高

名人档案

全名 温桑·凡·高(Vincent van Gogh)

国别 荷兰

生卒年 1853—1890

出生地 荷兰格鲁特宗德尔特

仰慕 康斯太勃、雷诺兹、高更等

爱好 绘画、独处

成就贡献

凡·高是荷兰著名的油画家,是一位拥有800多幅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等价值连城的作品,却一生穷困潦倒的平民画家;一个拿刀割掉自己左耳的狂人;是世界画坛名副其实的怪才。

从小就显露出美术天才的凡·高,14岁时就已开始画实物速写并专心致志地临摹被他看中的版画。从莱文伯根结束学业后,在海牙古比尔商行卖画中,接触到英国大画家们的作品,并对康斯太勃、透纳、康斯波罗和雷诺兹的作品着了迷。直到27岁时,也就是1880年,凡·高才下决心做一个画家。

1881年至1883年,凡·高在海牙师从风景画家和动物画家安东·毛威。在这一时期,他画了第一批油画。凡·高创作的初期,即所谓的“荷兰”时期的重要作品是在一个叫奈宁的小地方完成的,在这些作品中已非常鲜明地表现出凡·高对表现情绪和感情的绘画手法的探索。画家从1883年到1885年的两年时间里,收集过许多鸟窝,并画了各种鸟窝的静物写生。这不是那种别出心裁的装饰画,凡·高要表达的是当生命离开以后死一般的空虚和“被抛弃”的那种抑郁心情。而《奈宁塔》(塔旁是农村坟地,简陋的歪七扭八的十字架及其周围的田野)对经常提示人们死亡的凡·高来说则具有象征性的涵义。

凡·高画的那些农民肖像,特别是表现外省农民劳动的画,记述了画家在观察他们毫无乐趣的生活时感到的恐惧和痛苦。在凡·高的艺术中表现出深深的人道主义和他对农民诚挚的同情感。著名油画《吃土豆的人》是一幅具有非凡表现力的优秀作品,它深刻地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凄惨。画家在表现繁重劳动后的一家和餐桌上简单而贫乏的晚餐时,不怕突出他们笨拙的手和难看的脸。这是繁重的劳动和长久的饥饿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画家采用了特意强调和夸张的形式:微绿的昏暗色调,惨白的灯光,样子又蠢又难看的脸和身躯越发显得突出的强烈光点,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的蒸汽,则强烈地反映出贫苦人们极差的居住生活环境。

1886年3月至1888年2月,凡·高在巴黎进行创作。这一时期,他了解了法国美术的发展情况,接触了杰出的画家高更、西涅克等,他还认真研究了卢浮宫里珍藏的名画。印象派的作品对凡·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餐厅内景》《花瓶里的红色唐菖蒲》等作品就充分说明凡·高受到了新印象派的影响。

1888年2月,凡·高离开热闹的巴黎,来到法国南方小城阿尔。他在这里创作了一系列描绘阿尔及其郊外风光的优秀风景画。重要作品有《阿尔的收割》《阿尔的吊桥》等。他画的肖像画有《邮递员鲁林》《阿尔女郎》等。这一时期,画家转向画夜景和表现人为的光线。他用强烈的色调和粗重的笔锋创作了《向日葵》和《艺术家的卧室》等经典之作。

在与高更生活的两个月里,凡·高创作了两幅名画《拿烟袋的人》和《割掉耳朵的自画像》。

凡·高晚期的作品有《普罗旺斯的大道》《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有柏树的黄色庄稼地》《加歇医生像》等等。这些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过分的夸张,具有“冒火”般的风格。这种艺术手法给后来的西欧表现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凡·高一生创作了八百多幅绘画作品,不过他一生只卖过一幅。1890年,饱受精神折磨和疾病煎熬的凡·高自杀身亡。

生活故事

凡·高自幼不爱说话,兄弟姊妹六人中他是最沉默寡言的一个。他喜欢独处,从不与弟弟妹妹们一起玩。表面腼腆羞怯的凡·高,内心却有着火一样的情感。

在海牙古比尔美术商行伦敦分行学做画商期间,凡·高迷上了房东的女儿。他向她表明心迹时,姑娘忍不住笑起来,因为她已有了如意对象。凡·高一再强迫她取消婚约,但换来的只是冷嘲而已。他在遭到如此打击后,愤而移居荷兰南部的一个古都。

28岁那年,凡·高离家去了海牙。不久,他邂逅了模特儿西恩,这时她刚被人抛弃,而且身怀六甲。凡·高同情她的不幸遭遇而与她生活在一起。此事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婚姻宣告失败。

与西恩分手后,凡·高搬到了努朗,在那儿他又与一个叫玛尔格特的女人堕入情网,结果闹出自杀事件,从而遭到村人的谴责。最后仍然是各奔前程。这一时期是他在荷兰的学习时期,精神上苦闷彷徨,生活上苦不堪言。

在巴黎期间,1888年10月,凡·高在他精心布置的那间金黄色的小屋接待了高更,他们开始了共同的生活。这一时期凡·高时不时地受到失眠症和梦游症的折磨。他与高更并不像意想中那样和谐,不断的争辩常常使他们翻脸。

一次,凡·高一怒之下,用盛苦艾酒的杯子扔向高更,并且拿着剃刀要杀他。事后他为自己的行为去向高更道歉,然而高更却远离了凡·高。于是,他在自己身上发泄这份杀意,用剃刀切下了自己的整个左耳。从此,他就经常戴着一顶贝雷帽,把没有左耳的那部分脸遮掩起来。

据说后来凡·高疯了,他把自己那只割下的左耳装进信封,拿到一个跟他混熟了的妓女拉修尔那儿,告诉她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纪念品。”

凡·高年轻时迷上了绘画,他感到自己的理想就在绘画世界之中。他每天以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画18个小时以上,只是苦于没有老师指点,技艺没有多大的长进。

凡·高决定去拜访布鲁塞尔的皮森特牧师,皮森特是个业余画家。凡·高无钱搭乘火车,只得步行前往。路途非常遥远,半路上,他的鞋破了,脚也磨出了血。两天一夜之后,当蓬头垢面、满身泥灰的凡·高一瘸一拐地走过布鲁塞尔街道时,人们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

皮森特被凡·高的精神感动了,他热情地接待了他。看了凡·高的人物速写,皮森特赞扬他对画面的表现所具有的个性,但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他的基本功太差。

凡·高喜忧参半地回来后,节衣缩食,租了一间茅舍,开始勤奋地练习绘画基本功。

传世名言

人生是一趟巡礼的旅程,人的一生有许多苦难。然而,我们在这人生的大海里,借神的使者,爱的天使获得慰藉。但可别忘记,神透过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画家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却怕真正有热情的画家。

生平大事

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布拉邦特州北部格鲁特宗德尔特村的一个牧人家庭。

1869年,在海牙古比尔美术商行学做画商。

1873年至1874年,在美术商行伦敦分行工作。

1876年,被商行解雇,尔后在伦敦教了很短时间的书,同年6月在阿伊尔沃尔特给一个传教士当助手。

1877年至1878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神学系预备部学习。

1880年,下决心做终生画家,师从于安东·毛威。

1881年至1885年,是凡·高的创作初期也称画家创作的“荷兰”时期。

1886年3月至1888年2月,居住巴黎被称为画家创作的“巴黎时期”。

1888年10月,与高更一起生活。

1888年12月至1890年5月,在圣雷米医院住院。

1890年5月21日,出院后搬到奥维尔—纳瓦泽,完成一生中最出色的肖像画《加歇医生像》。

1890年6月27日,开枪自杀,于6月29日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