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最好的银行职员
1248400000005

第5章 凭一腔热血想未来(2)

他为自己设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成为银行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他由市行到一家县支行所辖的分理处做储蓄员,就是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准备。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把储蓄、现金管理、结算等柜台业务基本掌握了。

一年后,他被调到支行信贷科。为此他从头学习了信贷业务,并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对信贷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向有关领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写成信息和专题报告向市行传送,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调到支行信贷科不到两年,他便被任命为副科长,主持日常工作。

他在全面主持信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信贷管理程序和流程,制定了一整套信贷管理方法和制度。这在那个银行管理还不配套、不规范的时期,无疑是一种创造。他得到了上级银行的认可,上级多次选择他所在的支行召开现场会议和经验交流会。最后,他被调到市行信贷管理科主持工作。

一年以后,市行调整领导班子,他被任命为副行长,主管信贷工作;两年后,他被调到省行信贷管理处主持工作;三年后,他成为省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

据调查发现,银行职员(特别是新职员)能够像耿先生这样观察和思考自己的职业、岗位和未来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是得到一个岗位就迷迷糊糊地跟着人家干,然后自己独立顶岗,有些资历后带着别人干,直到退休也没有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优秀的职员一定是善于动脑的职员。一个新职员刚入行,就有必要对自己的未来走向做出恰当选择。

恰当选择的前提是对自己有充分而明智的认识。而选择需要看得长远,恰当的选择还需要切实的行动给予充分的落实。

落实的脚步是一步一步向前延伸的。这一步是下一步的基础,下一步就是这一步的目标。

当前与目标之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走过这复杂过程的脚印不应该是杂乱的。像耿先生一样,要做好计划,让走向银行家的脚印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好。

唱着《国际歌》在银行工作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一些会议要在正式开始前唱《国歌》,会议结束后唱《国际歌》,其实,教化就蕴含在这个过程之中。

现在人们对这一仪式已经感到陌生了。但是我们觉得,《国际歌》还是需要唱一唱,回味一下,让其体现的精神激励我们做点事情。

《国际歌》是革命时代的产物,是战斗历史的记录,回顾历史会给我们诸多启发。

唱《国际歌》与政治无关,却与每个人的发展相关,你可以唱着《国际歌》变得越来越优秀。

《国际歌》蕴含着团体性精神,一个团体唱《国际歌》,或许可以形成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

团结起来到明天

我们曾到一家村镇银行去做调研,发现这家银行在每周例会上有一个特别的仪式:全体起立,唱《国际歌》。

我们问行长:“你们为什么要唱《国际歌》?”

行长说:“好多国家唱着《国际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我相信,我们也会唱着《国际歌》登上银行竞争的舞台。”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朽战歌,它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无数革命先烈唱着《国际歌》走向了刑场,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它的历史意义。

行长向我们介绍,他们所有职员正是唱着这首歌,日夜奋战,在银行林立的市场上插上了他们的旗帜;正是唱着这首歌,在强手如林的同业中去攻城略地;正是唱着这首歌,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在已经瓜分完毕的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唱着这首歌,慢慢为同行所认可和接受。他们唱着这首歌,团结起来,向着美好的明天进发。

这个银行成立一年多,存款已超十亿元,金融服务能力已接近同业平均水平,在全国村镇银行中名列前茅,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并把他们树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典型,政府也成了他们的市场营销主力。

这家村镇银行所取得的业绩,虽然不完全是《国际歌》所起的作用,但是这首歌的激励作用是存在的,职员们唱着这首歌时都是紧握拳头,激情迸发,跃跃欲试。

这家银行的例子至少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国际歌》曾呼唤和激励着无数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息奋斗,多少放牛娃曾唱着这首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银行职员唱着这首歌,会激励自己为银行美好的未来和个人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不懈奋斗。

第二,《国际歌》用独特的形式告诉无产阶级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理想和目标:“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全世界无产者在这一理想和目标的感召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今天的银行职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只有时时被一种理想和目标激励着,才能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后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三,《国际歌》反复教导我们“起来,起来”,我们只有站起来,行动起来,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任何非主动的行为都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第四,无数革命志士能够坚贞不渝、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是因为他们“满腔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今天的银行职员面对困难和挫折,需要沸腾满腔的热血,满怀激情迎接任何挑战和考验,实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第五,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艰苦奋斗,争取的就是“要做天下的主人”。今天的银行职员也正需要这种做事业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未来的主人的信心和勇气。只有这样,银行的事业和个人的职业生涯才能获得发展。

第六,《国际歌》清楚地告诉我们一条真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银行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如果仅仅指望救世主,指望奇迹发生,指望突降机遇,指望祖上福荫,指望投门子、走关系,而没有自身人格、学识、修养、能力等深厚的根基做保证,一切都会落空。

第七,革命所创造出的新世界,缘于“让思想冲破牢笼”,任何封闭、保守和落后都会妨碍创造力的产生。在今天的银行业经营中,创新是银行发展的不竭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今天银行职员的基本素质。

第八,“快把那炉火烧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银行是一个变化较快的行业,需要“趁热打铁”的激情和功夫。犯急躁症,炉火还没烧红就匆匆打铁,就要吃夹生饭;惰性作怪,炉火已经烧得通红,就是不打铁,会贻误了时机;缺少耐性,炉火烧得通红,打铁却时断时续,将没有效率。烧红炉火,趁热打铁,才会有切实的效率和满意的结果。

如果我们展开联想,每个人都可以从《国际歌》中汲取到相应的营养。

为银行的未来出力更“划算”

我们在多家银行进行访谈,很多普通职员提出疑问:“我们能看到银行的未来吗?银行的未来对我们个人来说有意义吗?”

这涉及银行发展与职员个人发展的关系问题。

我们通过对各类银行进行调研,发现以下职员发展和职员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第一,银行发展了,职员却没有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主人翁意识缺失了,出现“三无”问题:不知道“我到银行来干什么”,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与我无关”;不知道“我为什么到银行”,“无意”为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努力作为;不知道“我在银行究竟想干什么”,个人素质与银行发展需要匹配中呈“无能”状态。

第二,各类银行在市场中的定位相对准确,而职员的个人定位不理想,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出现了不和谐,缺乏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职员难以通过银行的职业平台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职业成就感缺乏;职员在推进银行发展中没有及时而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仅把自己视为“打工的”,职业荣耀感缺乏;职员没有在银行发展过程中感受到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乐趣,职业愉悦感缺乏。

第三,银行与职员之间还没有形成切实的命运共同体,所谓的银行文化无法承载个人的价值愿望,没有形成“三人”管理:没有顺应“人性”,没有在激发职员的发展动力、实现职员的自我管理上下工夫,没能找到银行经营与职员发展的共同基础;没有真正坚持“人本”,把职员作为银行的财富加以经营,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没有切实激励“人心”、鼓励职员的岗位奋斗热情,实现个人发展的自主化。

第四,各类银行对职员只进行强制性培训,努力让职员适应银行所规定的工作节奏和行为方式,没有从根本上启发职员自我塑造性的自主培训,职员不知道“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三动”,“能力升级”缓慢。职员没有养成自觉查找能力差距、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习惯,缺少“动手”能力;职员缺乏自觉提出工作要求、不断积累工作经验的习惯,工作不愿“动脑”;职员没有把银行发展当做自己的事业,不能自觉担当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任,工作中不愿“动情”。

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限制了职员为银行的未来而工作,只把工作与自己“吃口好饭”联系起来,职员难以心情愉快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