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凤眼菩提
12498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凤眼菩提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它的时候,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优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树皆绿,风里流着音乐,云都散得干净。

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象征着什么呢?

我想,它是在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注视无常的人间,才能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憾恨。

在这几年,我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串凤眼,借着这凤眼我才能有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并且带来更深的沉思与觉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带来读者极热烈的回响,这些回响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写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着佛菩萨无上的智慧,来做一次人间的新诠释罢了。有许多读者因为《紫色菩提》而进入了般若智慧的阶梯,他们着急地问我:“是不是有关于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

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缘起,使我有信心做进一步的探寻,希望经由我摸索的脚步,一页一页写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觉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凤眼菩提》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结集,从现在的位置来回顾《紫色菩提》,我自觉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从前,我觉得只有依佛所说,人间的一切才有意义;现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中,我们也能找到意义,并在其中得到启发。

我们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几乎只有极少数人在脆弱的娑婆,还能维持心境的清净;也只有极少数人是醉生梦死、不知死活,活在迷执而不可救拔的深渊。绝大多数的人,是活在梦与醒的边缘、活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活在迷与悟的一线之间、活在菩萨与凡夫的升沉之际。

为什么我们不会完全地清醒呢?又为什么我们不会彻底地沉沦呢?那是因为从无始劫的轮回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曾有过菩萨的愿行,这愿行由于我们一再的迷转,处在若有若无的景况,这若无若有、渴望光明纯净的愿望,使我们常常在为恶的时候,感到可耻,不愿自己再堕落下去;也使我们在行善的时候,觉得不足,希望再做得多一点。

也由于这若有若无的光明愿望,使我们走向上的道路的时候,时常感到自己罪业深重,知觉到业的累积实在不可测量。但我们也不必过度的悲哀,因为我们累劫所种的善根也一样是深不可测的。我们学习佛菩萨的愿行,除了在忏悔过去的恶业与无明,也是在开发过去的善根与明慧,寻找我们忘失了的本愿。

我努力地,也是希望能找到我所发过的愿,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我。而我把自己寻找的过程与思想写下来,是祈望着在梦与醒边缘的众生,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我是众生里的一分子,我既然能从迷梦里逐渐醒来,使我深深相信法界里的每一众生也能如我一样,走向一条更清明的道路。

在阅读、沉思、修习佛的经典这几年,在持戒、禅定、智慧的体验这几年,我感觉自己比从前站在更高的接点,常能往后回顾,看我们是如何投生到这爱恨交缠的世界。也转过头来向前看,希望依着我们前世的本愿,跟随佛菩萨的足迹,走向一条美丽光明、无量无上的道路。

《凤眼菩提》这本书所表达的也就是如此简单,它是闻、思、修与戒、定、慧的结晶,它是回顾迷执与前行光明的一块踏板,它是不离世间、不舍众生、不乐爱欲的一段真实的里程。

在长夜里写这些文章时,思及苦难的众生,我的心十分忧急悲切,那是由于我渴盼众生都能在世间觉悟,都能在生活中得智慧,都能化烦恼为菩提。在这么悲切忧急的心情下写完这本书,我发现用过最多的词句竟是“觉悟”“智慧”“菩提”,这大概正是《凤眼菩提》所最想表达的。

我想到《俱舍论》里说,佛之大悲,摄化众生,常住于三种之念,第一念住,众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第二念住,众生不信佛,佛亦不生忧恼。第三念住,同时一类信佛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与忧戚。为什么佛可以不喜不忧恼呢?那是因为佛常安住于正念正智的缘故。

读到“三念处”时我感到惭愧,毕竟我还是一介凡夫,在过去的这段日子里,每当我看到一个众生不能从迷梦中清醒,不肯回观寻找自家宝藏,就感到十分悲痛忧恼。而每当我看到一个众生从迷梦走向憬悟的道路,就感到欢喜赞叹、踊跃无量——这正是我不能时常安住于正念正智的结果。这本书,有时会看到我的悲痛忧恼或欢喜赞叹,到底我还是有着凡夫的血性,但愿诸佛菩萨能悯恕我的鲁莽,也愿读者宽谅我的直言。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用佛法观点写了两篇文章参加文学奖,一篇是《黄昏菩提》,得了“中华文学奖”的首奖;一篇是《飞鸽的早晨》,得了“中央日报文学奖”的首奖,使我对于从世间提炼智慧充满信心,趁出版时也收录在这里。我想,作为发心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在日常事物都能用佛教观点去观照,这观照应该是光明正大、庄严无畏,并且我深信佛所留给我们对宇宙人生的观点,是最好的、无上的观点,我们不要害怕去表现它。

《凤眼菩提》的每一篇文章发表前,我的妻子小銮总是第一个读者,她以真实的修行经验给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如果本书还有可读之处,第一个应该感谢她的内助。

这两年来,我在修行上能有一些心得,并且能用活泼圆融无碍的观点来谈佛法、看人间,都得自于我的老师廖慧娟的教化开启。我每写一篇文章,都在心里向她顶礼,如果没有她的慈悲宽容,真不敢想今天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强烈思念我的父亲,他的逝世坚定了我不退的道心,因此,这本书如果有什么功德,我要特别回向给先父林后发,同时也回向给我的母亲林潘秀英,但愿父亲能亲闻菩萨说法,早证菩提;但愿母亲能身体长健,开启般若。

同时,普皆回向苦难无常世间的众生,但愿众生都能从梦与醒的边缘中真正的醒来。

最后,我们来随文殊菩萨发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

林清玄

一九八七年元月于台北安和路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