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捡宝生涯
12600000704

第七百零五章 双鹰图

董娟说道:“能否给我们一个联系方式,到时我们去贵公司考察一下?”

“当然没问题。”孟子涛笑着拿出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姐弟俩。

虽然对方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不过孟子涛相信,只要对方有意出手,肯定会到公司去考察,就凭公司的实力,再加上一些优惠,相信他们肯定会动心的。

正准备出发去吃晚饭,董长伟突然说道:“差点忘记了,我爸以前买过一只青花大缸,因为比较大,所以单独放在了另外一个房间,孟老师,能否再麻烦你帮忙去看一下。”

孟子涛表示没问题,随即一行人又跟着董长伟来到另外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比较小,里面除了一些老照片以及正中间的一只青花大缸之外,并没有堆放其它东西。

走进房间,孟子涛径直来到青花大缸旁边:“这是这只吧?”

董长伟说:“对,就是它。”

孟子涛点了点头,随即仔细观察起来。

此缸形制巨大,孟子涛用尺量了一下,直径在70厘米左右,其造型饱满端庄,青花发色艳丽,胎质厚重。外壁通景绘画鲭鱼、鲌鱼、鲤鱼、鳜鱼四种吉祥鱼饰,四鱼或潜游、或跃起、或戏水,姿态各异,悠游于莲池之中,栩栩如生,极富意趣。口沿处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孟子涛仔细观察了片刻后,解释道:“此缸到是一件老物件,不过烧制的年代应该在清末民初时期,应该是后仿的。”

“因为,此种此种绘画鱼藻纹的大缸在嘉靖时期有专门名称为‘鱼缸’,据史料记载,对此便有详细的记载:‘大样鱼缸:高二尺八寸、阔三尺;二样鱼缸:高一尺八寸、阔二尺五寸;三样鱼缸:高一尺六寸、阔一尺五寸。’但此缸的直径为70厘米,明显不是三种中的任意一种尺寸。”

“虽然如此,也并不代表此缸没有价值,此种大型鱼缸制作困难,按烧造同样大小的龙缸记载来看,仅烧制就需要历时十九天,且成器者‘百不得五’”,极容易变形疵裂,故传承至今十分不易。再加上做工精湛,还是很值得收藏的。”

董长伟问道:“那现在能值多少钱呢?”

孟子涛说:“现在估计能值八万左右吧。”

“那也不错啦。”董家人全都很高兴。

鉴定了这只青花大缸,大家准备出去,这个时候,孟子涛突然注意到墙上的一幅照片。

照片的主角是两位老人,背景是一面白色的墙壁,这些都不是孟子涛关注的重点,吸引他注意的是墙壁上挂的一幅画。

这幅画的是双鹰图,由于照片的缘故,看得不是很清晰,但孟子涛却能够感受得画家的精湛技艺,心脏双鹰不失潇洒和率意的艺术特点。

这令孟子涛倍感兴趣,转头问道:“董先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

董长伟和董娟看到照片,摇了摇头都表示不清楚。

这时,季诚和笑着说道:“这事你其实问我就行了,这幅照片其实是我五年前拍的。”

孟子涛原本还有些失望,闻言马上说道:“季老,不知这是什么地方拍的?”

季诚和说:“就在附近的一家小餐馆,不过已经五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你想问什么?”

孟子涛也没什么隐瞒的,问道:“那您还记不记得后面的这幅画?”

“画,哦,你说的是这个呀,这幅画我到也看过,但我在书画方面的水平不高,只觉得这幅画比较好,具体好在哪就不太清楚了。”季诚和有些明白了孟子涛的意思:“你不会是看中后面的那幅画了吧?照片里的画也不大,你也看不清楚,怎么能确定真假呢?”

“我当然也不能确定它的真伪,只是觉得这幅画画得不错,想要欣赏一下!”

说到这,孟子涛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那家餐馆的环境怎么样啊?”

季诚和说:“环境到还不错,这是那里最好的包间了,不然也不会放那幅画,而且平时打扫的很干净。但关键问题是,我和餐馆的老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现在也不知道这家店还在不在,而且画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叫什么名字啊?”董长伟问道。

“叫香满园本帮菜馆,就是原先十字路口转弯那家。”季诚和道。

“转弯那早就已经拆迁啦。”董娟说道。

孟子涛闻言失望不已,看来是找不到了。

这个时候,一直都没有开口的谢慧珍说道:“如果你说的是陈淳老爷子开的香满园,拆迁后,他并没有搬的很远,离原址不到五百米的距离。”

“那还要烦请你带下路。”孟子涛说道:“咱们吃饭就安排在那里吧。”

大家对此都没什么意见,于是一行人坐着各自的车,根据谢慧珍的指点,来到一家餐馆。

这家餐馆和季诚和说的有偏差,不但不小,而且此刻门庭若市,看起来想找一张位置都比较困难。

大家走进店内,门口的服务员就微笑着问道:“几位客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预约?”

“没有。”

“那真得很抱歉,现在店里位置已经满了,你们要用餐的话,可能要等一会才行,如果你们愿意等的话,请在沙发区等待哦,到了之后,我会通知你们的。”

大家对视了一眼,正在这个时候,不远处一个声音传了过来:“这是季老哥吧?”

大家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出声的那位正是刚才照片中的两位老人之一,不出意外,就是这家饭店的老板了。

季诚和连忙迎了上去,握着老人的手,有些激动地说道:“老戚,我前些年把一些老朋友的联系方式都丢掉了,一直和你没联系,真是忏愧啊!”

老人哈哈笑道:“说抱歉的应该是我啊,这些年一直忙于饭店的生意,都没有想到主动跟你联系。”

季诚和并不怪老人没有联系自己,因为他们之间也谈不上太熟悉,而且老人比较知趣,或者说顽固吧,如果自己不联系他,他肯定不好意思联系自己。

双方一阵寒暄,接着,季诚和就为双方做了一下介绍。

老人叫戚秦西,他也认识董家姐弟,笑着问道:“董老哥今天怎么没有一起过来啊,已经有一个月没见到他了,有些想念啊。”

“我爸已经去世了。”董娟回道。

“什么!”戚秦西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我先前见他气色还很不错啊,怎么会走了!”

“突发心脏病。”董娟悲痛地说道。

“你们怎么就没有通知……”戚秦西语气有些埋怨,不过想到董家子女对自己并不熟悉,没有通知自己也是正常,于是长长一叹。

沉默了片刻后,戚秦西叹道:“还真是生死无常啊!走吧,咱们别在这里了,我带你们上楼。”

戚秦西带着大家上了楼,之后来到最里面的一个包间。

包间不大,整个布置和照片上的差不多,最为显眼的正是墙上挂的那幅双鹰图。

戚秦西率先解释道:“这个房间是我特意叫人这么装修的,只是想要留一点老店的念想,平时基本也不会安排客人来这里。你们先坐吧,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只要菜单上有的,我都给你们做。”

季诚和笑着说道:“你今天不会是想亲自下厨吧?”

“难得你能来一趟,我肯定要亲自下厨啊!”戚秦西笑道。

“那我们今天可有口福了。”季诚和哈哈一笑。

按照戚秦和的指点,大家先点了老八样,所谓的老八样,指的是扣三丝、蒸三鲜、农家老甜肉、菌菇扣蛋卷、重油桂花肉、水笋扣咸肉、金针木耳河鲫鱼、特色肉皮汤,外加什锦。

戚秦和介绍说,这些菜肴都是他店里最受欢迎的。

接下来,大家又点了几道这里的招牌菜,戚秦和就出门忙活去了。

等服务员为大家倒好茶水出门后,孟子涛起身来到墙边,欣赏起墙上挂的那幅画。

鹰,乃禽之霸者。自古画鹰者不乏其人,但因学画的种种局限,五代至元初时期的中原地区善画鹰者不多,好画难得一见。直至元、明两朝,由于交通发展,使绘画的学习与交流趋于便捷,以鹰为题材的绘画得以繁荣起来,才有不少好的作品流传于世。

这幅双鹰图是水墨绢本,从特点来看,应该是明朝时期的一件佳作。

此图用墨线勾勒,点厾皴擦,一气呵成;鹰姿准确生动,倚轻倚重,应简应繁,笔笔均有着落;构图大胆开张,颇具动势。此件作品沉着稳健,韵致潇洒,技法娴熟,张力十足。

然而可惜的是,不知是保存的缘故,还是其它的原因,没有题跋和落款,这就导致,孟子涛不好确定作者是谁。

好在他有异能,可以从异能给出的时间和价值,以及画作的风格,来推断这幅作品的作者。

很快,孟子涛就得出了这幅双鹰图很可能是明代画家林良所作。

林良是明代著名画家,他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

其绘画取材多为雄健壮阔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突破宫廷绘画精细写实的画风,吸收南宋梁楷、法常和元代王渊、张中的写意笔墨,在树石形态与勾勒皴法方面兼收南宋院体、明代浙派大斧劈皴的遗风,以淡素的水墨胜出,别有一番雄强风味,在我国绘画史上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域。

因此,林良也成为岭南地区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开宗立派的画家,与吕纪并称“林良、吕纪,天下无比”的美誉。

“怎么样?”季诚和问道。

孟子涛说道:“因为没有题跋和落款,并不能肯定作者是谁,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幅画是一幅佳作无疑,而且很有可能是出自名家之手。”

这是很正常的说辞,总不能他马上就肯定的给出作者的名讳,这就反常了。

季诚和好奇地问道:“哦,那这幅画的作者你有没有人选呢?”

因为将来要跟季诚和合作,当然,孟子涛也没有隐瞒的打算,他就如实说道:“我认为有可能是明代的作家林良的作品吧。”

季诚和以前一直在羊城工作,也听说过林良,闻言一惊:“如果是林良的作品,那这幅画的价值最少有几十万吧?”

孟子涛说道:“肯定不止,如果是林良的作品,以它的尺幅而言,价值至少上两百万吧。”

季诚和马上接过话道:“那这幅画一直悬挂在这里,有没有影响?”

孟子涛说:“影响肯定是有的,好在这里经常打扫,环境不错,保存情况还算可以吧,不过再这么下去,肯定会加速它的老化。”

说话间,服务员开始上菜,大家也没多说什么,开始品尝美味佳肴。

本帮菜的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不过,现在受到世界饮食潮流趋向于低糖、低脂、低钠的影响,本帮菜油、糖的投放量明显减少,以符合现代人饮食口味。

这里的本帮菜也是经过改良的,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但又不失本帮菜的特点,确实有一手。

大家吃得酣畅淋漓,饭到席中,戚秦和亲自端了一道菜上来。

“这是本店招牌菜鸡油花雕蒸鲥鱼,请大家品尝。”

戚秦和笑着介绍道:“这道菜保留了最传统的做法,底汤用的是纯鸡汤,用的花雕酒是十年的古越龙山,最美妙的就是细软的鳞片连同鳞下的脂肪入口即化的口感。蒸鲥鱼的诀窍就在于让鳞片的油脂完全渗入鱼肉,鱼肉才会不干……”

听着戚秦和的介绍,孟子涛细致地品尝着这道佳肴,鱼身上方铺着一层火腿肉片以及少许酒酿,滋润鲜嫩地渗透到整条鱼的每一个部位,酒酿的醇香和花雕酒的香味融入鱼肉中,吃的时候只觉得鲥鱼鳞片背后的油脂特别肥香,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