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与养生
1261600000042

第42章 百岁寿星是怎样养生的

《内经·上佑天真论》说:“上古之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谈及“度百岁”还是很简略的,因古代的生态环境不知比现在好多少倍,古人对物质生活不奢求,义重于利,讲求淡泊、宁静,有良好的心境等等。

现今物质生活条件好,营养丰富;医疗条件好,过去的许多不治之症轻而易举被攻克;环境污染日益受重视,不断改善;国泰民安,对养生长寿更为有利。旧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1963年我国人均寿命已达67岁,现在已达73岁,而且长寿老人越来越多。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百岁以上老人只有3,300多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到4,900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降到3,700多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近6,000人。当前我国百万人中百岁以上老人平均接近6人。而宁夏达到10.31人。四川省乐山市有百岁以上老人170多人,分布密度高达10万,1988年底被确定为全国六大长寿地区之一。

这里将《百岁老寿星话养生》部分摘录于下——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庄希泉先生,曾把自己年逾百岁的养生之道概括为:“莫烦恼,勿跌倒,防感冒,不过饱。心情舒畅最重要,适当运动身体好。”

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九三学社名誉主席许德珩先生,概括自己百岁的养生之道是:精神乐观、喜爱书法、健脑益智,起居有常,饮食清淡。

前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北京文史馆馆长张国基,91岁还能登长城,1992年他百岁寿辰时,眼不花,血压不高,心脏正常。他的长寿秘诀是:“经常走路,基本吃素,心情舒畅,劳逸适度。”

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80岁始学书法,百岁大寿时,写出刚劲有力的字,让人惊叹!他的养生之道是:“清心寡欲,早起早眠,节制饮食。”

台湾寿星102岁的张群先生,曾写《不老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经常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傅雷的老师,寿高111岁的大书法家苏局仙先生,曾撰有《长寿三字经》:“休烦恼,抱乐观,勤劳作,多运动。戒忧虑,勿怒躁。”

身为法国博士的张振华,是我国名牌大学的教授,109岁时看书、写字不戴眼镜。她心胸开朗,豁达乐观,常说凡事要提得起放得下,要自找乐趣,勿自寻苦恼。她起居有常,饮食有节。6点钟起床后喝杯蜂蜜水,早餐或吃一个鸡蛋、一个花卷,或吃稀饭、芝麻糊。午餐两菜一汤,以素食为主,喝少许红葡萄酒,中、晚餐尚能吃一两多干饭。午眠一小时,早、中、晚共喝牛奶一斤,平日吃适量香蕉等水果。

年逾百岁的工业元勋孔越崎先生,概括自己的养生之道是:“做事无愧于心。无愧于心,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长了。老年人对什么事情都要想得开,放得下。”他常走路,80岁开始练太极拳,风雨无阻。

四川乐至报国寺离欲老人,是禅门宗匠,活了105岁。他以消除妄念为学佛要领,大之可以明悟自心,彻见本性,小之亦能去病延年,健康长寿。1992年4月17日,他预知时至,安详坐化。

武当山道姑李诚玉1998年时已112岁。她27岁时出家,性格开朗,每天必坐禅,两脚放在膝盖上,手心、脚心向上,运丹田之气,放松全身筋骨,使全身血脉畅通,一生很少生病。她从不迷钱财,乐善好施,从不吃肉和蛋。

海南100位百岁老人的共同点是:起居有常,注意个人卫生,以素食为主,坚持体力劳动,不抽烟,少饮酒,性情豁达、乐观、少服药。

北京很多百岁健康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勤劳,没有一个是懒汉。

格鲁吉亚的塔米什村,居民平均寿命达120岁,最长寿者为168岁。他们少食肉类,饮食中盐分少,坚持日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