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邓小平批示,凡与国防尖端有矛盾的项目“应该让路”。
●许多老同志说,搞“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实际上是和平时期的“三大战役”,关系到新中国能不能站得稳、站得直。
●给仿造苏联的P-2导弹起名为“1059”——1959年10月,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导弹试验靶场正好选在范长江当年采访过的内蒙古西部额济纳地区。
●陈士榘和陈锡联奉周恩来之命前来新疆,赛福鼎笑道:“两位上将一回事,可见事情多么重要……”
●中央决定从西欧引进高精尖仪器设备。毛泽东说,这么多黄金,不能被外国资本家骗了,也不能被贪污分子吃了。刘青山、张子善们过去有,将来还会有。
长辛店。一幢四层楼的墙上,挂着一幅红布标语:“热烈欢迎苏联专家!”
几百名男女青年分列道路两旁。在锣鼓鞭炮声中,苏联专家依万诺夫一行二十多人,和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等人握手,一起走进大楼。
一个房间里,堆满了从苏联运回来的P-2火箭的图纸和资料。任霞子和另外三个女同志正在一包又一包地拆开。
另一个房间里。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四周,七八个刚从大学毕业的男女青年,正在埋头把这些俄文材料翻译成中文。
又一个房间里,四五张桌子上摊着各种图纸,几个年轻人正在仔细看着。
任霞子提着两个暖瓶,走进锅炉房打开水,发现墙角有一个人在擦眼泪。她走近一看,唤道:“小孙,你怎么啦?”
小孙不好意思:“没有什么!”
晚。任霞子在女生宿舍和小孙谈心。
小孙:“火箭,见也没见过,怎么学嘛?”
任霞子:“全院五百多人,除了钱院长,谁也没见过火箭,可大家都在学。”
小孙:“你在苏联学了五年,可我……”
任霞子:“我中途也改了专业。”
小孙:“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能搞出啥名堂?我原来的梦想……”
任霞子:“什么梦想?”
小孙:“我从小就想当个科学家,可一到这儿,我的梦想就破灭了!不瞒你,有我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呢。我们商量好了,打请调报告……”
深夜。钱学森和十个研究室的负责人还在开会。
钱学森站起身:“太晚了,大家回去休息吧!”
人们散去,可钱学森仍在灯下看着、写着,终于伏在桌上睡着了……
第二天,钱学森在吃盒饭,刚把一勺饭放到嘴里,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他边打电话,边吃饭,不停地说:“……哦!……哦!……好的!……好的!……”而在他的门外,人们已经排好队,等着进来见他。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先后来到门口,看见这么多人等着,只好走开了。
大门口,王大娘抱着一个婴儿朝里走,被卫兵拦住,于是就吵开了:“我要找你们院长!”
钱学森听见吵闹声,赶紧放下电话,走出办公室。在门口排队的人围了上来,纷纷嚷着:“钱院长!”
“我从上海来找你!”
“我是沈阳飞机厂的。”
王大娘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叫你们院长出来!”
钱学森和气地说:“大娘,您找谁?”
王大娘:“我找你们院长!”
钱学森:“我就是。”
“你是院长?”王大娘上下打量着他,“听说钱院长是个大人物。”
人们笑着:“他就是。”“他就是钱院长。”
王大娘:“好吧。我就跟你说了。你们院里有个任霞子,她七天七夜不回家,我儿子又不知哪儿去了,他刚从朝鲜打完仗回来,是不是又去打仗了?他们把这个小不点扔给我,我又生病,怎么办?我管不了,交给你们管吧!”
说着,她把孩子塞到钱学森手里,走了。
钱学森抱着孩子,叫道:“大娘!大娘!”
任霞子像冲锋似的,从楼上奔到楼下:“钱院长,真对不起!”她抱过孩子,又朝门外奔去,喊着,“娘!娘!”
钱学森正在深思。有人喊:“钱院长!电话!”钱学森又匆匆走进办公室,拿起耳机:“喂!我是钱学森。……这台仪器很重要,什么时候从南京运来?……好,我派人到车站去接!……喂,你们那里有电子管吗?……没有。……好,再见!”
办公室外已挤满了人,争先恐后地喊着:“钱院长!”
“钱院长,我已经等你三天了!”
“钱院长!我从哈尔滨来。”
电话铃又响起来,钱学森拿起电话:“好,我马上就来。”他放下电话,“诸位,实在对不起,国防科委叫我马上去开会。我们只好明天再谈了。”
人们跟着他走出办公室。刚走到大门口,他看见任霞子抱着孩子站在那里,忙问:“大娘呢?”
任霞子:“她走了。钱院长,真对不起,我没有把家里的事处理好。”
钱学森:“我们也关心不够。你是母亲,每天要回家给孩子喂奶,不能再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
孩子哇哇地哭了起来,钱学森慈爱地望着:“真可爱!”他突然问,“霞子,我们院在车道沟的时候是一百七十五人,你猜现在有多少人?”
任霞子:“听说是三千。”
钱学森:“不,三千零一。”
任霞子:“三千零一?”
钱学森指着她怀里的婴儿:“这不是零一吗?”
在场的人们都笑了起来。
三座门。中央军委在开会。
周恩来:“五院从一百七十五人一下子发展到三千人!”
钱学森:“三千零一。”
周恩来:“对,三千零一。”
聂荣臻:“那个小不点是男孩还是女孩?”
钱学森:“大概是男孩。”
陈赓:“怎么大概呢?”
钱学森:“我来不及问。”
周恩来:“你们看,钱学森同志连小孩是男是女都来不及问,可见他忙成了什么样子!这样下去,他还怎么搞科研呢?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中央军委决定,调王诤、谷景生、刘秉彦等同志到五院工作,学森同志专门管科研,一切行政事务都不要管了。五院下面再搞几个分院。一两年内从部队调三千名德才兼备的政工和行政干部。……”
李秘书走来:“毛主席电话。”
周恩来起身走出去。
聂荣臻:“中央书记处已经向全党发出通知,要把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看做是‘天字第一号’任务。邓小平总书记又专门作了批示:其他项目如果与国防尖端有矛盾,‘应该让路’,各省市领导同志要亲自抓。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个单位参与全国大协作。”
周恩来走来:“彭老总,毛主席看了你提的方案,完全同意,可立即执行!”
彭德怀:“我马上打电话。”
周恩来:“等等,许多老同志要我转达:搞‘两弹一星’,还有核潜艇、歼击机等等国防尖端,实际上是和平时期的‘三大战役’!当年,我们打三大战役,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今天,我们又要打三大战役,只能打赢,不能打败,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有没有保障,关系到新中国能不能站得稳、站得直,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随着周恩来的声音,人们看到——
车轮滚滚,列车穿过鸭绿江大桥,穿过山海关,驶向北京。
孙继先中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在火车上。与他同行的有栗在山少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政治委员;吕琳,中国人民志愿军火箭炮二十一师政委。
夜。孙继先、栗在山、吕琳三人走进国防部大楼彭德怀办公室。
彭德怀:“立即出发!”
“是!”孙继先等立正答道。
国防部。陈赓副部长办公室。
李觉少将,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立正敬礼:“报告!”
陈赓握住他的手说:“不要回西藏了!”
李觉:“有新任务?”
陈赓点点头,然后说:“宋部长,你说吧。”
宋任穷:“造原子弹。”
李觉睁大了眼睛:“造原子弹?”
陈赓笑着点头。
李觉:“我只读过一年大学。”
宋任穷:“可你在部队里造过炮弹。”
李觉:“那是凭高中课本。”
陈赓:“可你造出来了!现在,人家说我们永远也造不出原子弹。”
李觉:“什么?永远也造不出?我就不信,原子弹只有美国、苏联能造出来!”
宋任穷:“好!总理要的就是你这股劲!”
夜。张贻祥,中央军委军械试验靶场场长,站在办公室门口:“报告!”
陈锡联生气地说:“怎么搞的,这么晚才来!”
“陈司令!”张贻祥刚从身上解下挂包,就听见陈锡联的命令:“马上出发!”
张贻祥不解地问:“去哪儿?”
陈锡联:“飞机场。”
张贻祥:“干吗?”
陈锡联边走边说:“执行任务。”
张贻祥跟着他,离开炮兵大院,上了吉普车。
吉普车飞一般驶向北京西郊。
路上,张贻祥小声问:“陈司令,是不是……又要打仗?”
陈锡联瞪了他一眼,摇头示意不要问。
飞机场到了。孙继先等和苏联专家们已经在等着。
陈锡联,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把手一挥:“上飞机!”
人们开始登机。
张贻祥莫名其妙:“陈司令,我们的任务是……”
陈锡联:“导弹试验靶场……”
“什么导弹?”张贻祥急了,“我见也没见过。陈司令,您饶了我吧。”
陈锡联拉着他上了飞机,又和他坐在一起,好像怕他跑了似的。
飞机起飞了。
张贻祥还在嘀咕:“陈司令,从长征起,你就是我的老上级,你说我哪一回不服从命令?可这一回……”
陈锡联:“是毛主席、周总理下的命令,你能不服从?”
张贻祥伸了伸舌头,闭着眼睛不吭声了。
北京郊区。一片高粱地。
李觉脱下少将服,和战士们一起,挥刀收割高粱。
钱三强笑问:“李将军,听说你当过骑兵?”
李觉:“是呀,在东北军骑兵团当过副排长,后来又在红军步兵学校当过教员。有一回,缴了日本鬼子一门炮,没有炮弹,我找了几个工人师傅自己造,结果造出来了!大概就有这么一点光荣历史,总理就叫我这个土老帽来造原子弹了,是不是?三强同志,以后你可要多教教我呀!”
钱三强:“原子弹的原理,我知道一点!”
李觉:“怎么才一点?你是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得意门生,是大科学家嘛。”
钱三强笑道:“不敢当!原子弹是个什么样子,我也没见过啊!”
北京郊区。在过去的一片高粱地里,耸立起一座灰色的四层大楼和两幢红砖小楼。
李觉,二机部九局局长兼核武器研究所所长,站在大门口,微笑着欢迎一群又一群大学毕业生。郭永怀、朱光亚、程开甲、陈能宽等科学家分头领着男女青年们走进一个个会议室和办公室。
长辛店。广场上,耸立着二十多米高的P-2火箭。
聂荣臻、陈赓、张爱萍等仰着头,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耳朵贴在上面听了又听。
聂荣臻:“新民同志,你们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连我都不知道。这么大的家伙,什么时候运到北京的?”
陈赓:“哎,聂帅,这枚火箭不能叫‘家伙’,叫它‘P-2’也太别扭,是不是给它起个名字?”
张爱萍:“我看,要有个代号。”
聂荣臻:“我们要全力以赴,在1959年10月以前,把它仿造出来,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人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就叫它‘1059’吧!”
“好,就这么定了!”“儿子还没有生出来,名字就有了!”
王诤:“巧合,神奇的巧合!”
人们好奇地望着他。
陈赓:“你说什么巧合?”
王诤:“长征路上,我编的密码,‘1059’是个‘鹰’字。”
张爱萍:“好哇!火箭、导弹要发射,就像鲲鹏展翅,直冲云霄!”
聂荣臻:“紧急动员起来,为‘1059’早日上天而奋斗!”
苏联导弹营列队站在广场上。营长瓦西里少校站在队前。
中国导弹营列队站在广场上。营长王旗少校站在队前。
军乐声中,苏联导弹营和中国导弹营走过主席台,接受彭德怀、聂荣臻、陈赓、张爱萍、钱学森等及苏联专家阿尔希波夫、依万诺夫等人的检阅。
广场四周站着五院的几千名工作人员。
小孙指着王旗,在婴儿耳边小声地说:“叫一声爸爸!”
黄纬禄站在广场上望着火箭,回想起1944年伦敦遭德国V-2火箭袭击、在伦敦博物馆参观V-2火箭的情景。
任新民小声地说:“苏联P-2火箭和你看到的德国V-2火箭有什么不同?”
黄纬禄:“我还想问你呢!”
飞机越过群山、草原、森林,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上空盘旋。
陈锡联上将等在飞机上进行勘察。
一辆辆吉普车在大戈壁上爬行,沙砾像爆竹似的,不时被车轮碾得乒乓作响。车队穿过森林、山冈、丘陵。
陈锡联等一行五六十人,沿着弱水河蜿蜒而行。
一路上,张贻祥少将和苏联专家楚丘克在交谈。
楚丘克:“请问,少将同志,火箭导弹试验靶场,是综合的还是单一的?”
张贻祥:“不知道。”
楚丘克:“你向我保密?”
张贻祥:“不,老大哥,不懂就是不懂,你给我上堂课吧!”
楚丘克:“在我们苏联,火箭试验基地司令和各部部长,起码是中将、少将,所有技术人员都是大学本科毕业。请问,少将同志,你是哪个大学毕业?”
张贻祥:“红军大学。”
楚丘克:“什么地方?”
张贻祥:“长征路上。”
楚丘克:“啊,你是老红军!”
张贻祥:“从小没读过书,斗大的字认识一箩筐。”
楚丘克哈哈大笑:“怎么要你来呢?这可是高科技呀!”
张贻祥:“服从命令。”
人们骑着骆驼,在大戈壁上跋涉。
飞沙扑面,寒风刺骨。一丛丛骆驼刺,在风沙中抖动、呼啸,仿佛是在跳舞、唱歌,使人感到大地的生命力是何等顽强。
骆驼走不动了,人们只好步行。
天色渐暗。人们迎着风沙艰难地前进。
陈锡联:“哈哈,这就是范长江当年走过的地方!”
张贻祥:“应该让他来带路!”
前边突然冒出一团火光。
陈锡联大声说:“同志们,加油!”
话音刚落,一阵狂风吹来,把他吹倒在地。
张贻祥把他从沙堆里拖出来:“怎么样?”
“没事!”陈锡联抖去沙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