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地颂(第二部)
1262400000015

第15章 人和武器(1)

●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面对一幅可怕的图画。

●希特勒睁大了眼睛:“什么?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火箭?”

●钱学森慕名拜冯·卡门为师,爱泼斯坦问冯·卡门:才气横溢的钱学森,是否有犹太血统?

●毛泽东和斯诺谈话,从“引进外资”到“武器装备”。

●范长江化装成商人去额济纳采访。当然,他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的第一枚火箭正是从这里飞上天的。

●钱三强挥泪离别祖国,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研究原子理论。

●蒋介石:没有飞机大炮,还抗个什么日?他通过德国大使与日本秘密谈和。

群山巍巍,乌云压顶。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

黑压压一股人流,如奔腾的瀑布,从悬崖绝壁上倾泻而下,突然又在狭窄的沟口不动了。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人们仿佛变成了一群雕像。

终于,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睁开了,拄着棍子的毛泽东抬头望去,只见一大群孩子挤成一团堵在沟口,拦住了红军的去路。

孩子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赤身露体,有的裹着破布片,默默地睁大着眼睛,那目光是在控诉、在恳求。这仿佛又是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

啊,一群雕像、一幅油画,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浮想联翩。

飞机的轰鸣声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周恩来怒视天空,突然命令:“卧倒!”

红军队伍卧倒了,孩子们却惊恐四逃。战士们一跃而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奔跑起来,分头去把孩子们抱住、按倒在地。

涂着国民党党徽的飞机呼啸而来。毛泽东和警卫员用身体护着一个小男孩,炸弹在不远处爆炸。

又一架国民党飞机俯冲而下,发出刺耳的尖叫。

周恩来和邓颖超把一个小女孩护在怀里,用头伏在她身上。一串机枪子弹扫来,迸出点点火星和一溜烟尘。

飞机渐渐远去。队伍又出发了,只是毛泽东、周恩来和红军战士们,几乎每个人都或抱、或背、或拉着一个孩子——在贫困和饥饿中挣扎的小生命。

红军在前进,队伍后边跟着一群能走路的孩子们。小红军的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沿途,穷苦的农家少年一群又一群地加入进来,跟着红军长征到了陕北。

1936年春,陕北的黄土高坡上,耸立着一座宝塔,远看像一枚火箭;一口破旧的大铁锅里,装满了石灰,远看又像在太阳下发光的卫星天线。宝塔四周烟雾缭绕,火苗飞舞,仿佛是火箭即将腾空一般。可惜,近看,只见一群一群的穷苦人,在菩萨面前烧香磕头,在龙王庙前求神拜佛。几个壮汉子舞着龙灯,跟随着跳来跳去的“龙王”求雨。

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面对这幅可怕的图画——中国的愚昧和落后的缩影,不禁悲愤交加,感慨万千,连连摇头叹息。

晴朗的早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学生们,在破旧的石窑前上课,罗荣桓、罗瑞卿、刘亚楼、何长工、张爱萍等几十名红军高级将领坐在背包上听报告。

毛泽东慷慨激昂地:“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而蒋介石还要打内战。同志们,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救中国,我们的总方针,必须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

周恩来、聂荣臻、陈赓等悄悄走来,在后边的石头上和土坡上坐下。

毛泽东把手一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我们大家要努力学习。不光大人要学,孩子们更要学,因为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

“开学了!”孩子们向着群山欢呼。

欢呼声响彻陕北高原。

雄鹰在空中展翅飞翔。

毛泽东保护过的那个小男孩,仰头望着天上的雄鹰如痴如醉。夕阳西下,孩子们都已离去,山梁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太阳落山了,他还在傻望着。

周恩来、邓颖超散步走来。

邓颖超搂着他:“小同志,你姓什么?”

小男孩摇摇头。

邓颖超:“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还是摇头,但从长袍一样的军装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木牌,上边写着号码:“1059”。

周恩来和邓颖超正在纳闷,红军无线电专家王诤飞奔而来:“哎呀,可把我急坏了!我到处找他!”

周恩来:“他是谁?”

王诤:“喏,1059!”

邓颖超:“王诤同志,这1059是什么意思?”

王诤:“这孩子无名无姓,大家非要我给他起个名,我想来想去没想好,只好临时给他一个代号,在我编写的密码里,1059是雄鹰的‘鹰’字。……”

周恩来:“啊……那就叫他‘鹰’。”

邓颖超:“华鹰,中华之鹰!”

王诤:“太好了!这孩子特别喜欢看老鹰在天上飞。”

周恩来:“华鹰同志,你看怎么样?”

华鹰咧开嘴笑了。

夜。毛泽东在油灯下翻着一堆废旧报纸,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一边看,一边小声地念着:“希特勒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建立德国空军,每年生产飞机三千架。……”

1936年夏。在早已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德国,满眼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和臂戴*字袖章的冲锋队员。希特勒1933年上台以后,疯狂地扩军备战,制造杀人武器。

一群一群的飞机,像满天的乌鸦,呼啸着飞过柏林上空。

希特勒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挥舞手臂狂呼:“解决德国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新拿起我们的刺刀,去夺取生存空间。谁胆敢阻挠,就把他撕成碎片!”

广场上,一片“嗨依,希特勒!”的欢呼声。

人群中,有一位被誉为世界“空气动力学之父”的科学家——普兰德特,他没有像人们那样举手狂呼,只是用右手把头上的帽子往下压了压,似乎怕被人认出来似的。

密探和盖世太保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到处搜捕犹太人和可疑分子。他们抓住了一个外貌酷似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男子,发狂似地:“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抓住了!”

这个男子大声地:“我不是爱因斯坦!他三年前就逃到美国去了!”

密探看了他的证件:“啊,真遗憾,两万马克的赏金又拿不到了!”

盖世太保从男子的手提包里搜出了《相对论》,如获至宝:“哈哈,这是禁书,早已该烧了,你怎么还带着?”

这个男子小声地:“废品站买的,带回家上厕所。”

盖世太保:“不行,你被捕了!”

早晨。老教授普兰德特坐在椅子上,神情忧郁地望着大厅中央——

V-2火箭,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导弹的模型,像一支大铅笔竖立着。

老教授沉思的脸上刚刚露出一丝笑意,突然传来“嗨依,希特勒!”的喊声,他吃了一惊,霍地站起。

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走进大厅。戈林元帅和将军们鱼贯而入,布劳恩——现代火箭技术的先驱,研制德国火箭技术的负责人,紧紧跟在他们后边。

普兰德特被惊呆了,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眼睛还盯着V-2火箭模型。

希特勒用手摸着火箭,颇感兴趣地:“火箭,这玩意儿谁发明的?”

布劳恩:“中国人。”

希特勒:“什么时候?”

布劳恩:“一千年前。”

希特勒睁大了眼睛:“什么?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火箭?可怕,可怕!”

戈林:“正因为中国人如此可怕,威廉二世皇帝1900年7月向参加八国联军的德国军队发表演说,要他们对义和团‘不予宽恕,不留俘虏’。”

“斩尽杀绝!”希特勒围着火箭模型走了一圈,踌躇满志地:“加紧研制,越快越好!不仅要打到英国、苏联,还要打到美国、中国!”

戈林等立正:“是,元首!”

普兰德特的手却在微微颤抖。

1936年秋。美国洛杉矶郊外。

钱学森,中国留美硕士生,走进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大门。

冯·卡门,普兰德特的学生,航空科学的奠基者,当时被誉为“美国科学领袖”,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位中国青年,好奇地问:“你找我干什么?”

“我慕名而来”,钱学森鼓起勇气:“想拜您为师。”

“啊!……”冯·卡门指了指沙发:“请坐!”

钱学森说了声:“谢谢!”在沙发上坐下后,他忐忑不安地望着冯·卡门。

冯·卡门坐到钱学森对面,像考试似地问:“请告诉我,朋友,你对什么感兴趣?”

钱学森:“一切,特别是航空理论。”

冯·卡门:“为什么?”

钱学森:“为祖国,为科学。”

冯·卡门望着他,眼睛里露出了笑意。从此,钱学森成了冯·卡门的学生。

有一天,在院子里,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爱泼斯坦遇到冯·卡门,十分赞赏地:“你的学生钱学森,有时在我的一个班上听课。我发现,他才气横溢。”

冯·卡门:“是啊,他非常出色。”

“告诉我,”爱泼斯坦眨了眨眼睛,诙谐地:“你是否觉得他有犹太血统?”

冯·卡门耸耸肩,微微一笑:“别忘了,教授,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匈牙利,另一个就是中国。”

爱泼斯坦恍然大悟,笑道:“哦,我的确忘了,你是匈牙利人!”

“而且是犹太人,前年才来到美国。”冯·卡门笑着说:“还有一点,也别忘了,我的老师是德国人,他叫普兰德特。”

“当然,谁都知道你是他的得意门生。”爱泼斯坦不无担心地:“如今,他的日子不好过吧?”

冯·卡门忧虑地:“是呀,他在为希特勒服务。”

“当希特勒在欧洲发动侵略时,他对德国人民说光荣胜于面包,对欧洲人民则说他是一个和平爱好者。日本军阀在吞并东北时也说,他们是在解放中国人民,胡说!”毛泽东突然把桌子一拍,油灯里的油都溅了出来,把美国记者斯诺吓了一跳。

毛泽东在窑洞里走了一圈,继续说:“如果***宣传是真的,那么,是不是造一条铁路通往火星也就可能了?”

斯诺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毛泽东愤慨地:“什么‘赤色威胁’!如果共产主义意味着抗日,意味着民族解放斗争,那么,大多数中国人民迫切需要这样的共产主义,正如饥饿的人需要大米一样;他们将高呼:‘解放了的中国人民万岁!’‘一个自由、团结、自主和完整的中国万岁!’”

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门口突然出现周恩来、聂荣臻等人,是他们在鼓掌。斯诺被毛泽东的激情所感染,也放下笔鼓起掌来。

警卫员送来一小筐黑面馍馍,人们纷纷拿起就吃。毛泽东给斯诺送了一个:“你尝尝!”

“谢谢!”斯诺吃了一口,皱起眉头。

毛泽东笑问:“怎么样?”

斯诺苦笑道:“有点苦味。”

毛泽东哈哈大笑:“要的就是这种苦味!苦瓜不是很苦么?但吃了苦瓜,口腔里的唾液分泌立即旺盛起来,不但帮助消化,而且清火明目。我这个人爱上火,有时火气还很大,所以命中注定一辈子要吃苦喽!”

人们不禁笑了起来。毛泽东咽了一口黑面馍馍,用手把嘴一抹,又侃侃而谈:“你问我关于外国投资的问题,我明确地回答你: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中国只有在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人民政府如果建立起来,外国借款和外国投资只能被用来发展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基础工业和引进科学的农业方法和农业组织。……”

周恩来:“如果从美国引进技术,这黑面馍馍说不定会成为高级营养食品。”

毛泽东:“那你,斯诺先生,就要成为百万富翁啰。”

人们又一次笑了起来。

周恩来:“现在谈建设,谈科学技术,还为时过早。当前,最重要的是:民族要生存,国家要生存!”

毛泽东:“为此,我们要逼蒋抗日!”

周恩来指着地图:“你看,日本人从东北到了华北,甚至到了内蒙古西部额济纳地区,太猖狂了!”

一架日本飞机在额济纳上空盘旋。

一支由九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沿着弱水河颠簸而行。二十七岁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化装成商业公司的职员,坐在车上打瞌睡。飞机从他头顶呼啸而过,他赶紧拿出照相机,可飞机早已飞走了。

这时,日本别动队军车迎面而来,车上插着太阳旗,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范长江刚刚举起照相机,被日本侦察队骑兵一鞭子把照相机打落在地。眼望日本骑兵狂笑着扬长而去,范长江怒火中烧,连连向日本人晃着拳头。

汽车在戈壁滩上爬行。范长江忽然发现,几个日本人在测量,不禁问蒙古族老向导:“这是干什么?”

老向导:“日本人要修路。”

范长江:“修路干什么?”

老向导生气地:“你问我,我问谁?”

范长江指着前边:“额济纳通哪里?”

老向导:“你不知道?西边通新疆,南边通甘肃,北边通外蒙古……”

范长江:“啊,这地方很重要嘛!”

老向导:“不重要,日本人来干啥?”

范长江万万没有想到,二十几年以后,中国的第一枚火箭、第一发导弹、第一颗卫星,正是从这里飞上天的。

车队突然在红柳林中停下来了。只听人们嚷嚷:

“有一个小孩!”“小孩快死了!”

红柳树下,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双目紧闭,气息奄奄。老向导把他抱在怀里,向他嘴里倒水。正在这时,一队日本骑兵呼啸而来,老向导的头上被抽了一鞭子,当场流血昏了过去……

夜。帐篷里。老向导睁开眼睛,望着小男孩笑了,用蒙古语低声说:“给他起个名,叫杨·巴特尔……”

范长江:“王大娘,他说什么?”

三十多岁的汉族妇女王大娘:“他说,给小孩起个名,叫杨·巴特尔!在蒙古语里,杨·巴特尔就是英雄的意思。”

范长江:“啊,英雄!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个英雄!”

王大娘:“可他能长大么?连吃的都没有,他还能活命?”

第二天,日本飞机又来了。日本侦察队队员们从飞机上卸下肉、菜、大米等,回到帐篷大吃大喝,图王又送来一只全羊。

晚。王府帐篷内。小方桌上正在打麻将。范长江边打牌,边采访,问道:“每天都要送一只全羊给日本人吃?”

图王夫人:“每天,每天,一天也不能断!”

范长江又问:“日本人在这里的情况,你们向南京政府报告了吗?”

图王:“早就报告了,中央政府要我们检查日本人的护照。”

图王夫人:“天上来的人,还要检查什么护照?”

这时,王大娘走进帐篷,拉着范长江的袖子。范长江起身告辞:“图王,夫人,我告辞了。”

范长江走出帐篷,只见不远处站着一群人。

王大娘急忙把范长江拉到帐篷后边,小声说:“日本人要来抓你,快走吧!”

月夜。范长江由两个蒙古喇嘛、五峰骆驼陪伴着,离开额济纳出发了。

王大娘向骑在骆驼上的范长江挥动头巾送别。

陕北。山上。秋高气爽。

周恩来:“范长江是报道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斯诺:“他是你们的党员?”

周恩来:“不,他跟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

斯诺:“他是一个记者?”

周恩来:“是的,一个很了不起的记者!他在《大公报》发表文章,对红军行动方向、革命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认为红军最有利的出路是到陕北。”

斯诺大为惊讶:“一个记者,竟然有这样的预见?”

周恩来:“是的,他很有预见。所以,我们党的领导人、红军的高级将领,都知道中国有个范长江!”

斯诺好奇地:“你见过他吗?”

周恩来:“很遗憾,没有。我们正在设法邀请他到陕北来。毛主席很想见见他。”

斯诺:“你对他了解吗?”

周恩来:“了解一点。他十八岁当兵,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一天晚上点名,他站出来宣传抗日救国,许多同学感动得放声大哭。国民党当然不会放过他。于是,他又秘密潜逃,在北大哲学系半工半读,靠卖油条豆浆生活。1933年,他开始为报纸投稿,当了《大公报》记者。”

斯诺赞叹地:“啊,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记者!”

他们边走边谈。斯诺看见两个儿童团员拿着梭镖,好奇地问:“这是古代的武器,能打仗吗?”

周恩来:“能。我们还有兵工厂。”

斯诺:“在哪儿?”

周恩来:“在伦敦。”

斯诺:“什么?你在开玩笑?”

周恩来:“不,这不是玩笑,因为蒋介石的武器多半是伦敦兵工厂制造的。”

斯诺微笑着点头:“啊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