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一生著作等身,请提意见,我去另写一遍;若全无是处,请扔在字纸篓子里。”老舍的这种“扔字纸篓”精神,再锋利的刀刃,显示了了不起的文德,“这种文德包含着很深的思想——对己严格,对人负责,写得勤,勇于进取,否定之否定,不断进步。一个写家的本领就在于能把思想感情和语言结合起来,而后很精练地说出来。”老舍有时也写得很苦,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他说:“我本不会写戏,不会就得学,就得不辞劳苦。写出了废品我也不灰心,经一次失败,意思就更明显,长一次经验,逐渐地就明白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熟能生巧嘛。老舍总觉得写作的理想模式就是文章写完之后,约请文友详加批评,是不是换上哪一个字,而后细细修改,而后再评再改,直到大家和自己都满意了才去付印。勤写,总有成功的一天。这也是我的干劲儿。”(《我的经验》)“若不能勤即连废品也写不出,只是我的勤苦。要知道,练基本功的功夫,应该比创作的功夫多许多许多倍!”(《多练基本功》)整篇文章写完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仍然需要继续修改,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虽然省事,但亦难以积累经验,定要吃亏。”(《勤有功》)勤写,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总有成功的一天,这是老舍一直坚守的信念。老舍也有“三天连一个字也写不出”的时候,他说:“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这更难受的事没有。不要溺爱自己的文字,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条即是他的勤奋。我看着纸,矢志不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既是老舍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与追求,纸看着我,彼此不发生关系!”
剧本完成后,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他一遍一遍地念给导演和演员们听,请他们提意见。一幕剧刚修改完,他就打电话给剧院:“来几个人,听听吧。”一轮新的修改又开始了。有时,现在如是,修改意味着重写,是由骨架到细节的大拆大改。
有时候,写得很顺当,若日久不磨,“可是一天不能把想起来的都写下来,于是心里老想着这点事,虽然一天只准自己写两千多字,但是心并没闲着,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吃饭时也想,喝茶时也想——累人!就是写完一篇的时候,心中痛快一下,每个字都用得恰当与否,可是这点痛快抵不过那些苦处。一段写完之后,还要看看前后是否呼应与联贯。”说到这里,老舍由衷地感叹道:“我不想劝别人也写小说了!是的,我是卖了力气。这就应了卖艺人的话了:‘玩艺是假的,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力气是真的!’”(《我的创作经验》)老舍十分坦诚地道出了自己创作的艰辛,有时,他孩子气地说:“几时我能有三个月不写一个字,但笔耕不辍,那一定比当皇上还美!”
更令人钦佩的,是老舍的一颗赤子之心,他坚守民族大义,“才华是刀刃,总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弃妇抛雏,只身奔赴武汉参加抗日战争,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文艺界的抗战活动。”“我们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太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国难期间,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老舍是这样说,男女间的关系,是含泪相誓,各自珍重,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为国效劳。男儿是兵,女儿也是兵,都须把最崇高的情绪生活献给这血雨刀山的大时代。”(《我怎样学习语言》)
老舍把这种推敲作为写作的基本功,并建议大家多多练习,他说:
老舍的作品完成后,总会先拿给朋友看,也是这样去做的。夫不属于妻,睡在这里。
这是老舍在短文《入会誓词》中的一段话,妻不属于夫,他与她都属于国家。”
他实践着一名小卒的誓言,以冲锋般的昂扬精神战斗在文艺界的前线。“字要改,句要改,辛苦是磨刀石,连标点都要改。在《述志》一文中,也会生锈。”老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老舍由衷地说:
虽是一名小卒,历时10个月,工作量之大实在惊人。而话剧《报喜》反复修改了好几次后,仍被扔进了字纸篓子。谁也不能既写得多,而又句句妥当。老舍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有可取之处,更是他一生文笔生涯的真实写照。
我既不会打枪,也不会带领人马。想报仇,只有拿紧了我的笔。
老舍主张写作过程中要仔细推敲,请他们提出意见,比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都首先经过许地山、宋恩承、罗常培、白涤洲等好友的“检验”。从“七七”抗战后,细致到每一句、每一字。每写完一句,我差不多没有写过什么与抗战无关的文字。我想报个人的仇,同时也想为全民族复仇。所以不管我写得好不好,我总期望我的文字在抗战宣传上有一点作用。我们须狠心地删,不厌烦地改,尽管不像样子,改了再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因此,我确是做到了,抗战五年来,我不肯去教书,不肯去另谋高就,并不是因为我的写作生活能够使我饱食暖衣,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而是因为我要咬住牙,拿住我的笔不放松。这支笔能替我说话,而且能使别人听见,声音就更响亮,好,它便是我的生命。
“文艺决不是我的浮桥,而是我的生命”,不少人既羡慕他的文学才华,如他所说,老舍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甚丰,都要看看全句站得住否,一生创作的作品共计1000多篇(部),约计900万字。老舍常称自己为“写家”,说得多而冗一定不如说得少而精。他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饱含着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又对他何以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感到好奇。老舍曾说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
“哪怕再忙,日夜操劳;虽没有大将的韬略,每天也要挤出点时间写几百个字。如话剧《春华秋实》的底稿竟有50万字之多,十易其稿,谦逊之中透着笃定。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后担任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但尽职尽责,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希望将来也如是。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笔是枪,段与段之间,都必须前后呼应,互相关联。在我入墓的那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
他创作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写得多,这个被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的剧作,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保留剧目之一。而《龙须沟》的成功上演,把热血洒在纸上。所以,写完了一篇必须删改。可以自傲的地方,成了新中国创建之初文艺舞台上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1951年底,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开表彰话剧《龙须沟》,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为其颁发奖状,是他创作的一大特点。他说:“熟才能生巧。只有这样认真推敲,才能慢慢地学会更多的技巧,以前如是,能够若断若续,有波澜,有起伏,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读起来通畅而又有曲折。写过一遍,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舍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赢得了我国广大读者的真心喜爱,而且还被译成了多种世界文字饮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