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1266500000029

第29章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角点(4)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在实践当中产生的,他们的许多社会建设观点,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是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取得的这些重要理论成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可能充分地展开。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同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和观点,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会不断地出现新情况、新矛盾需要研究和解决。比如人们反映最大的社会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分配差距呈拉大的趋势,弱势群体收入增长过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提出了发展生产力,地区、行业间收入分配不公,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以及社会建设自身的各种关系,将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甚至会出现邓小平担心的“打内仗”问题。发展起来了,蛋糕做大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党的十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之后,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严密完整、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如何分蛋糕比做蛋糕更难。再比如,群体性事件屡屡频出,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不仅与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相关,而且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问题相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集中体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再比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当代人吃子孙饭、给子孙留后患,严重影响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还比如,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等等,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富裕的公正社会,都表现出复杂的矛盾性。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带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提出了“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社会公正思想,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法治保障;提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角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如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贯穿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提出了适合当时情况的社会建设理论。从广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来看,对于社会建设具有普遍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毛泽东的探索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理论来源,其中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探索成果。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四、为解决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和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是处理利益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方法。这些任务又不能完全包括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之中。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方法论,毛泽东确立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目标,对我们现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长远的具体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的具体内容,以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角点的改善民生的具体内容,都是针对解决当时实际问题的前提下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党的十二大修订的党章中又将其补充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重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这个定义及其补充,当然也都对解决现今实际问题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不仅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而且对他晚年的失误进行拨乱反正,把他说错和做错的改正过来。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毛泽东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被包含于经济、政治、文化理论之中,未能独立出来,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论述受到了限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把社会建设相对独立出来,而且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新成果,毛泽东有长期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

但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利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不仅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而且对社会自身建设也给予关注。这一目标和战略重点的提出,是以毛泽东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基础的,更多地带有逻辑推论的特点。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之后,充分吸纳了邓小平、江泽民对毛泽东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的成果,反映了毛泽东社会建设理论的先导作用。

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失误,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集中表现在“五七”指示中,本文第一章已有详尽分析,主要是否定商品生产和社会分工,做了探索,带有自给自足、封闭性质的空想色彩。此外,毛泽东对群众运动的过分依赖,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推动社会建设,包含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预见之中,也是不可取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他的许多正确观点未能一以贯之坚持下去,“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毛泽东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目标。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都造成了巨大损失。

对于毛泽东晚年失误的问题,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提出了总的处理原则和根本方法;对于社会管理理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纠正并正视了历史事实,恢复俄国的国民经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给予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因此,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础和理论先导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因此,其实质是社会和谐。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善和拓展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研究领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这一目标的继承和展开。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和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的社会公正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有正反两方的经验可以利用。因此,上升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的原则,贯穿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第二件大事是,在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生产力始终是社会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论思想,形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观,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彰显出新的特色,形成改革动力论和创造活力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更紧密地同妥善协调新时期我国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利益关系联系起来,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始终把不断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对于文化、教育、卫生(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展现了它们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理论先导,尽管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为新时期创立新理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成为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毛泽东对改革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成果,以及正确处理少数人闹事的思想原则,为新形势下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方针、政策;对于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形成了基层群众自治、扩大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理论,但仍然在摆脱苏联影响方面,以及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大原则。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的方针和方法,不仅为科学发展观所丰富,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所有这些理论观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内容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从而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体系。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毛泽东思想定义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社会建设既依赖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并未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同时,作为一个特定的领域,其自身也有建设的任务,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很短,特别是协调利益关系、整合社会阶层结构、建立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保障等等。

胡绳同志在《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一生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超越了斯大林的观点,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的理论,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客观认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对我国社会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分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科学评价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分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从狭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来看,这对于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社会建设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是这种探索的开创者。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熠耀着真理的光辉,展现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毛泽东就开始构思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蓝图,成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相互联系,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的科学论断。历史告诉我们,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艰难探索所取得的正确经验和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地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容,对其失误和教训的纠正和借鉴,使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几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中,提出了尊重基层群众民主管理和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恰当分权的重大观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仅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政治、经济条件,必将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