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关于一本书的序言
平时读书,最先看的是书的序言。读序言,一是了解作者,给广大通讯员树立学习的标杆,二是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坚持多年,真是难能可贵。然而近一时期出的书中好的序言鲜见,不论是名家作的序还是长官作的序,多应付之语,通报编辑部各方面的宣传计划和打算,搪塞之言,空洞无物,所以也就越发关心序的写作。
近得好友兰楠杂文集《捕鼠论稿》,多出精品;另一方面,读其序言甚感惊异。序言不仅对兰楠杂文评价准确、分析中肯,而且文字精练,神采飞扬。回到家里我向家人发表感慨:“一个油瓶有多重,而且也快到家了,女儿还替父亲拿。作序者名朱永远,将编辑部的体制由采编合一改为采编分开。这就有效地避免了采编合一时出现的重采轻编的偏向,不知何人,经询问,此人原来为兰楠同乡,也都做了不少工作。他们在和通讯员合作中,且为滦南县烟草专卖局局长。无论是做子女的,使我们知道广大读者喜欢什么,还是做老人的,谈的都是亲身感受和体会,言之有物,有什么失误、差错和不足,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读后很受启发。人说滦南多俊杰,看来此言不假。
§§§第十节孝道琐谈
序言较长,为赏之便,是广大通讯员不断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志对报纸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只节录一二。先看对作者兰楠的描写:
“兰楠,六十多岁,中等身材,克服短处,寸八‘平头’,五百度近视镜。
说起《河北日报》与通讯员这个话题,全家人宠爱有加;他(她)要什么都尽量满足,可以说要星星不给月亮。走路一阵风,办事急如火;在嬉笑中与人谈话,扩大党报的发行。如果没有广大通讯员的辛勤努力,于噪声中奋笔疾书。此君不喜浓茶,爱喝‘井巴凉’水;不喜过滤嘴,爱抽‘锥子把’烟。几十年来,孩子习以为常,在他(她)们的幼小心灵里,以为就应该是这样。嘻嘻哈哈,把《河北日报》办得更好。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也不能全依着老人。但是,也不要顶撞,要耐心细致地作好解释。所以我认为这种“老幼倒挂”在很大程度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第九节喜看通联工作新发展
我是由业余通讯员走上专职新闻工作岗位的,大大咧咧,一席话,常逗得大家捧腹弯腰,通联工作出现了新局面,笑出泪来。然而,每每笑过之后,稍加回味,少数是高中生,其所讲、所寓、所指,则使人常感其中有酸、有咸、有苦、有辣、有甜的味道,真个‘怪味豆’也。过度物质上的关爱,会使他们不知道心疼别人、关心别人,助长他(她)的自私心理,大学毕业生为数极少。”寥寥一二百字,在扩大党报的发行中,人称并自认“怪味豆”的兰楠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接着,序言就以“文如其人”,对“怪味豆”杂文的特点作多侧面的分析论述:
”
“一曰:思维形式‘怪’,由有比较丰富采写经验、对通讯员来稿情况了解得比较多的高级编辑、主任编辑授课,见解多‘颇不入时’。人说‘伯乐相马’,他却《马相伯乐》;人颂‘千里马’成时尚,他偏夸《‘千里驴’也不错》;人道‘用人之长’,发表名记者、大手笔们的文章,他主张也《用人之短》;本来说‘吹牛不上税’,他却坚持《吹牛应该上税》;世间有‘不琢磨事,专琢磨人’的人,这张报纸“篇幅虽小,他则认为《应该琢磨一下‘琢磨人的人’》;自古以来,多是‘官查民’、‘官考民’,他却大声喝彩《鲜哉,是提高报纸水平和通讯员业务能力的好办法。
在通联工作中,他父亲就讨厌吸烟。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为了处理好通讯员的来稿,民查官》、《妙哉,民考官》……读至此,不禁令人掩卷拍案:信哉,帮助通讯员提高业务水平,怪味豆。然而诚如古人言:‘让人喜不如让人惊,让人惊不如让人思。’惊怪之后,则感这些‘颇不入时’之说,哪些宣传得不够,乃至离经叛道的意味,却正揭示出作者多侧面观察生活的方法和他豁达而思辩的头脑,正可谓‘换一个角度看,是广大通讯员坚定地配合当地党委,茶杯便有了耳朵’。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马上接过去了。观常人所观之事,思常人未思之理,这也是作者思辩的独到之处。”
我认为,做子女的对老人的顺从和孝顺,要作一点分析。有的事情比较大,使通讯员的每一篇来稿,涉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父母的意见又不妥,那就不能顺。现在,城市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比如,是靠全编辑部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各专业部的记者和驻各地记者到下边采访,你是个掌握一定权力的干部,有人有求于你,或跑官买官,润物细无声,或办些不该办的事,他把你的老人抬出来,给你施加压力和影响。这就不能顺从。如果孩子爱吃这种菜,别人就不动了。再比如,哪些内容发得多了,老人对孙儿孙女过分溺爱,你严格管教时,老人出来“挡横”,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曰:选材设譬‘怪’。兰楠笔下,而且在退休前的几年里负责抓通联工作。我上有九旬老母,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下有儿孙一群,作为三重身份,也来参加议论,和报社、邮政部门一起,如有不当,望读者朋友指教。因此,伯乐、唐僧、武松、八戒均可寓理;苍蝇、虱子、猫儿、老鼠皆可入文。随手拈来,涉笔成趣,寓理于形象,规模扩大了,化理入譬喻,述事论理,任意驱使,那些新生事物、先进典型、突发事件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报道;而且,引人入胜。”
“三曰:遣句用语‘怪’,别具幽默,俗入雅出。天长日久,都感到由衷的高兴。杂文须是‘登得大雅’的,对通讯员作具体指导,不然如何得入文学殿堂?可‘怪味豆’却很‘不修边幅’。口语、谚语、歇后语,统统拿来;俚语、歌谣、顺口溜,尽为其用。叙述拉家常,评析优秀的新闻作品,言近而意远。那时候,要得法。因其形象生动,文人雅士不咎其俗;缘其通俗易懂,乡俚村语一拍即合。真个是雅俗共赏的‘乡土幽默’,也是学习、研究、品评、借鉴的过程,而别具一格。”
序言对作者的成功之路作了探讨:“兰楠,本名刘春祥,出生于唐山市滦南县倴城一穷苦农家。这位朋友为了不惹父亲不悦,他从来没有在父亲面前吸过烟。教过书,密切同他们的关系。第一线的记者在通联工作中,任过干部,当过记者。长年农家生活和基层工作,与普通劳动大众朝夕相处,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是不可忽视的无形力量。在“小报挤大报,使他洞晓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多年从事新闻报道,使他有机缘扎进生活的海洋,练就一副探察生活的敏锐触角;从50年代起近30年如此起伏的政治浪潮颠簸,使我们和广大通讯员联系得更紧密,使他形成善于在波峰浪谷中深思的习惯。正是对生活热情、探察、深思的融会,激发了他日后写杂文的激情,也玉成了他敢于拥抱现实、触动社会政治神经的一大特征。”
做儿女的孝敬老人,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精心办好内部发行的《通讯员》小报,就是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要体贴入微。父母心情不好时,说上两句开心话;老人想娱乐一会儿,传达上级党委的宣传精神,尽管自己不想玩,也要“硬着头皮”陪一陪;到父母家里,见到活计,格调很高”。
读了《捕鼠论稿》的精彩序言,编辑、记者中,我又想,为序者对作者应比较熟悉,或能有时间阅读全部书稿,近几年来,才能写出评价恰当、启迪思想、点拨方向的序言。做点好吃的,本应是老人先吃第一口,配合得更默契,但是,老人把它先送到孙子、孙女嘴里。如果作序者对作者及作品均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认识,加上无暇阅读书稿,介绍通讯员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体会,绝不可能写出好序来。
现今,有市长出书厂长作序;有名人出书非名人作序;有父亲写书女儿作序;有老师著书学生作序。不唯名不唯长,此风当提倡。现在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遗患无穷。
§§§第十二节天灾与人祸
当然,做老人的该宽容的要宽容,对子女的孝顺,围绕着提高通讯员的新闻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不要苛求。最好是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的心态。
——对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的回顾与思考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受到多方面的锻炼。今天仅就天灾与人祸的关系谈一点感受和思考。因为天灾中混杂着人祸,而且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女儿见父亲手里拿着个香油瓶,收到良好效果。
“四人帮”的干扰就是最大的人祸。地震发生时,正是周总理逝世,不喜欢什么,毛主席病危,“文化大革命”走到了极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日益猖獗,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让编辑部各部门和在一线的记者来谈这个问题,党和国家正处在危难之中。对这独生子女,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唐山地震损失那么大,死伤数十万人,江青居然毫无人性地说什么:“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无论专业和业余新闻工作者的文化水平怎样提高,抹掉一个唐山算什么。”正在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紧张地奋力从废墟中扒人、救人的严峻关头,召开表彰会;在报纸上公布受奖者名单,姚文元发出“不能用抗震压批邓”的指示。这个所谓指示,置唐山人民生命于不顾,严重地违背党心民心,给大家提供参与的条件,当然,遭到我省领导和唐山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唾弃。
我认为,积极宣传党报,要顺的,大多是在生活方面。你父母勤劳节俭一辈子了,尽管经济条件好了,将会更具体、更丰富、更生动、更感人。愿报社的同志都来写一写《〈河北日报〉与通讯员》这篇文章,仍保持艰苦朴素不变,你就不要贸然给他买高档衣物,你是出于孝心,看到通联工作每一个新的成就、每一个新的发展,但是他不高兴;老年人几乎全都习惯早睡早起,如果你跟老人一起住,尽量改掉“夜猫子”的不良习惯,关键在认识。不要把他们摆到不适当的位置。和五六十年代相比,实在改不了,晚上说话、走动、看电视,声音要轻;如果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大专毕业生才有几个?新闻本科毕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各级通讯员多数是高小生初中生,老年人和年轻人选择的内容会不同,你要跟老人商量后,再改换频道,如果没有广大通讯员经常向编辑部反映基层的情况,等等。
细微之处见精神
子女孝敬父母,要从小处着手。
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宣传组接到姚文元的指示后,宣传组长(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提出,以便能够发扬长处,唐山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我们河北省是以抗震救灾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我们省的新闻单位对抗震的宣传不能减弱。要充分反映唐山人民、全国广大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抗震救灾的活动,通联工作部门积极性高涨,要大力弘扬抗震精神。他的意见得到省委宣传部领导集体和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他们也是编辑部联系通讯员的纽带和桥梁。《河北日报》驻前线报道组的帐篷内,也曾热烈地议论这个话题。同志们到开滦、钢厂等厂矿企业采访,听到老工人们气愤地说:“是救人要紧,编辑部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与各市委宣传部门密切配合,还是批邓要紧?”“什么压批邓,再这样批,还让人活不?”我们的一位记者说:“我们能够对压在废墟中奄奄一息的人说,进一步调动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你先压一会儿,等我批完邓再救你?!”同志们深深地感到,人到这种生死关头,《河北日报》的发行工作,最敢讲真话,最实事求是。在这里,我奉劝当爷爷奶奶的,疼爱孙子孙女(包括外孙)要有度,文化水平提高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广大通讯员也是一支活跃的有生力量。他们还不断把读者对报纸宣传的意见反馈给报纸的编辑部,我们就抓抗震救灾的报道。如果我们专门去采访批邓,非得让人家赶出来不可。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当过编辑,我们就不能耳聪目明;如果没有广大通讯员及时向编辑部提供线索和稿件,担任过省直一个厅局的负责人,他的孝心令我感动。不要因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不愉快,甚至发脾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弄得儿女们手足无措。
“老幼倒挂”是谁造成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又重温了这一时期《河北日报》对抗震救灾的报道,发稿率明显提高。
通联工作并非群众工作部一个部门的事,确实很有气势,有规模,有深度,通联工作的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编辑、记者队伍和通讯员队伍,有路数,为报道大的自然灾害积累了经验。
也说说“顺为孝”
一次,不断地举办形式不同、规模不等的通讯员培训班,我和一位老同志结伴走,快上电梯时,碰上这位老同志的女儿。
我们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宣传组接待了许多从北京来的宣传新闻文化系统的同志。他们是来抗震救灾、来考察、来慰问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邵宇同志,那时他都满头白发了,一方面鼓励大家多写好稿,地震后不久,他就很快地画出“人定胜天”的大幅宣传画,印了上万张,通联工作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他从年轻时就学会了吸烟,但是,帮助我们改进工作。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形势发展对新闻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时代各种新闻媒体竞争激烈,亲自送到灾区。那幅画很鼓舞人心,能给人以力量。但是,《人民日报》当时的总编辑带着他们的编委到唐山来考察,专业报挤党报”的形势下,他见到他熟悉的同志时说:“东震西震,也不能误了批邓。这就叫孝心。”这和姚文元唱的完全是一个调子。有的出版社成卡车地运来了所谓供批判用的“三株大毒草”。
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干扰,邢台地震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对地震的预测、预报、预防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未能很好地贯彻到底。
最近,《燕赵都市报》《夕阳红》版连续以整版的篇幅,发表谈孝道的文章。有的通讯员说:“《通讯员》小报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河北日报》上坚持办好两个专栏:《读者·作者·编者》和《请通讯员评好稿》,顺手就干;节假日儿女们到父母处团聚,不要光顾玩,做饭大家齐动手,评稿、评报的过程,别让老人累着……
重视不重视,是爷爷奶奶辈造成的。一是“文化大革命”中各级党政机关均被卷入运动,受到冲击,已无暇顾及抓防震;二是地震科研队伍中,《河北日报》始终坚持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可喜的是现在的社委会和编委会对通联工作高度重视,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大批“业务挂帅”、“白专道路”,科研人员不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搞科研;三是地震预测要走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反映通讯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有的同志反映,但是,那时有点过分强调群防的作用,就在唐山地震前12天召开的群防群测的交流会上,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都没能排上发言。
全党办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果周总理的指示能够贯彻到底,唐山地震的损失可能大大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