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1272300000036

第36章 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这个星球(2)

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

西方有句谚语:与人分享是关心照顾别人。在西方社会学会与他人分享是一个小孩子从小就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一个乐于分享的人,自然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欢迎,拥有一个快乐人生。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孩子表示慷慨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同龄小伙伴,不管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因此。“什么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这无可非议,关键在大人,要创造机会让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里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请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带孩子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小伙伴分享。开始一定很困难,次数多了,孩子不仅愿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会很高兴。

一旦发现孩子表示出或做出慷慨的行为时,应该及时表扬。并且用一些词汇如“分享”、“快乐”、“慷慨大方”等,让他知道这是好行为,把分享看成快乐的事。

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来做主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认为孩子在6岁前都是自私的,并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含义。瑞士一项研究也显示,人在幼年时期通常表现自私,直到八岁左右才懂得与人分享。所以大人在儿童的这个阶段不用太多去强调或强制儿童一定要分享,如果一定要让儿童把“我”的东西变成“他”的东西,反而会造成他对物体归属概念的混淆。所以这个阶段对“分享”的事情最好由孩子们自己来做主。

如果有小朋友来家里,拿着孩子的某个玩具把玩却被孩子拒绝时,父母除了试图说服孩子要懂得“分享”外,更多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思,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就不要勉强他。同样,外出的时候,当孩子觊觎别人的玩具时,也要告诉他:那是别人的东西,他可以决定是否借给你玩,如果他不肯,那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不玩或玩别的玩具。

另外,父母还要给孩子灌输“别人的东西需要别人的允许才可以动”的观念,比如,我们经常会在孩子们玩耍的地方见到一些暂时被主人“抛弃”的玩具,如果孩子想玩,不妨告诉他需要等主人来、并得到主人允许后才可以玩。

如果孩子们为玩具发生争执。你要帮助他们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某个小伙伴拿着东西不放,你要给孩子解释那个小家伙可能是怎么想的。比如,你告诉他,“因为小强真的喜欢那个玩具,他现在不想让别人玩。”另外,也要帮助孩子把他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如果他没有表现得特别大方,要问问他是怎么回事。可能你会发现他特别宝贝他的变形金刚,那是因为爷爷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们都很重视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同样的,小朋友之间的事情尽量让小朋友们自己来解决。借玩具、跟谁一起玩玩具、跟小朋友一起做很夸张的、很疯狂的游戏、甚至包括小朋友之间的争执,只要没有过分的是非问题或安全方面的问题,一切都可以由小朋友们自己来解决,谁都不希望自己做个越俎代庖、费力不讨好的父母。所以当孩子支支吾吾希望父母能帮他借玩具时,父母就要鼓励他自己去借,并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处理,这是你们小朋友之间的事情,父母是大人,没办法帮你。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出师借玩具的孩子总是铩羽而归,这时候你也只要能耸耸肩,表示父母很遗憾,但父母也无能为力。

我们交换好不好,我的给你玩,你的给我玩

如果被其他孩子拒绝的次数太多了,你可能担心过多的挫折感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时候不妨在外出时让孩子带上一些他认为可以与其他孩子分享,并可以交换玩的玩具。这种以物换物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升孩子借到玩具的成功概率,但同时也要提醒他要遵守游戏规则,当人家要求交换回来时,就需要尊重人家的意见。

轮流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

“轮流玩”是国外的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视的品质,排队,轮流玩,一人玩一会儿。这样的程序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享受到新奇玩具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秩序。

被拒绝时及时的心理抚慰

孩子在早期的“借玩具”方式的交往过程中,几乎90%以上都会被拒绝的。如果被拒绝的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玩具,或者是接连被拒绝好几次,孩子就会有一点落寞和难过,这个时候父母便要抱抱他,告诉他:虽然我们很难过,但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只能接受,因为玩具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做主,我们没有办法要求他一定要给你玩。并趁机跟孩子强调“分享”的概念:如果下次其他小朋友跟你借玩具玩,那你要尽量借给人家,不然其他小朋友也会很伤心哦。

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期望太多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永远不要期望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又懂事又大方的乖孩子。他们的表现可能有时让你感到欣慰,有时却不尽理想。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来让别人玩时,一定要使他有足够的时间玩自己的玩具。承认孩子的所有权会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制之下的。

下面是一些训练孩子学会分享的小游戏,父母们不妨在闲暇时间多与孩子玩玩。

我最爱的人

每一个人都想一想,谁是自己最爱的人,他(她)的外貌怎样?他(她)笑起来怎样?然后把他(她)画下来,画好之后,每个人轮流讲:谁是自己最爱的人?为什么爱他(她),他(她)有什么特点等。

我的秘密

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然后轮流戴上面具,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和别人分享,比如,爸爸可能说“我小时候经常尿床”,妈妈可能说“我小时候像个小男孩”,孩子可能说“我有一次偷偷使用了妈妈的唇膏”。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都有一些小秘密,分享秘密的感觉很温馨也很特别。

快乐收礼物

每个月可以定一个“快乐收礼物”的时间,比如,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在这一天,每个人都要精心准备一份礼物,以抽签的形式,抽到谁,大家就都把礼物送给他,并且告诉对方礼物的含义。让大家体会到,送礼物和收礼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和小伙伴交换玩具

可以和经常在一起玩的好朋友约定,每周一次交换玩具,互相交换着玩。虽然每个人只准备了一件玩具,但是聚在一起就可以有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轮着玩,分享是会让快乐增加的,孩子自然会喜欢上分享的。

得到分享的快乐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要我们的孩子把他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借给朋友一天的话,孩子会有什么反应?

大部分的孩子一定会表达不满,就算答应也不是心甘情愿的,相信很少有孩子是以快乐的心情接受的。也许很多人认为,因为是孩子,所以自己的东西不想给别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当孩子把东西拿给别人的时候,看到对方开心的表情,他们也会从中感到快乐的。换句话说,其实孩子们的感受和大人是一样的,当与别人分享快乐后,同样也会感到满足与喜悦。

自己的东西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别人的东西喜欢就想得到。这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其实却折射出孩子爱心缺乏的弱点。

不愿与他人分享将会对孩子的社会适应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个不能跟他人分享的孩子,将成为一个被同伴拒绝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变成就算看见别人有困难也无动于衷的人。这样的人是谁都不喜欢的,是不被社会接受的。

与人分享不是自发的,必须教给孩子这样去做。

学习合作

让孩子看到一起工作和分担任务的好处。或者告诉两个孩子,他们可以得到一份好吃的东西,但必须两个人分享。

告诉孩子必须分享

很多孩子愿意在别人家玩人家的玩具,但是让他拿出自己的玩具,他就不乐意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在客人到来之前,让孩子挑选几样他愿意让别人玩的玩具,告诉他不要担心玩具被弄坏。这样当他无条件地与别人分享东西时,他能感到自己对此东西仍有控制力,它们还是属于他的。

不要期望太多

虽然孩子能够学会分享,但它对孩子来说是个很难理解的观念。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来让别人玩时,一定要使他有足够的时间玩自己的玩具。承认孩子的所有权会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制之下的。

想要收获,就得先播种

要想得到,首先付出,就像种庄稼一样,如果没有播撒下种子,又怎么能够奢求丰收的喜悦呢?要告诉孩子,把自己的一切和别人分享,你会发现分享的喜悦远远高于物质本身给你的快乐。同时,分担别人的忧愁和责任,也可以避免自己被孤立在团队之外,我们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有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伸出友爱之手,在你孤独无援的时候才会有人为你点亮前进的灯火。

让孩子得到分享的快乐

从生下来开始就只会接受的孩子,从来没有学习过将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因此,对于把东西给他人的行为并不够熟悉。如果我们能设法让孩子得到分享的快乐,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我们每个月固定拿出一部分为数不多的钱捐给慈善团体,并让孩子们亲自看到受捐助的人所寄来的信函,或慈善团体举办活动之后寄来的成果表。对我们来说,没有这笔钱,可能只是带给我们小小的不方便,但是对需要这笔钱的人来讲,会产生多么大的力量与作用啊。

当孩子们发现个人一个小小的分享行为,不但会给自己,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这么多幸福时,他们感到非常惊讶,并表示要参与这种令人惊讶的分享活动。

体会到分享的喜悦的孩子们,不但没有了对于自己的执著,甚至还能养成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的心。即使孩子们和朋友发生争执,也会先想着“他为什么要对我生气?”

百分之一的分享与忍让,一定会得到更大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