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天霜河白
128100000042

第42章 [番外]任是无情也动人2

虽然檀父为儿子拜得名师,期望他有所出息,但檀朱雪本人可没这样的意愿。若是可以,他更愿意把这读书的时间用来和巷子里的伙伴们玩官兵捉强盗,而来读书唯一的好处,大概是他不用再到父亲的酒馆里当小二了,而改成每天上风府报到当学童。

风鸿骞人虽懒散,但对于授学却一贯认真。

自决定收檀朱雪为弟子起,便在书房里又添了一张书桌,与女儿的一左一右摆着。先前已自檀父处得知,檀朱雪只是跟着他学了几个字,不曾正式上过学堂,所以第一天,他取过一本《玉言仁世》打算从启蒙开始,可檀朱雪却是自入书房便趴在书桌上,一副困顿不堪的模样,极不给他这位先生面子。

风鸿骞见此情况倒也不生气,只是把书放下,走至檀朱雪面前,搬一把椅子坐下,问他:“朱雪,你有没有心中很敬佩的人?”

檀朱雪闻言顿扫一脸的困顿,眼睛发亮的道:“有!当然有!就是‘兰明王’!我们玩官兵打仗时我就是当‘兰明王’的!”

“喔。”风鸿骞点点头,“那你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知晓他的生平事迹吗?”

“当然知道!”檀朱雪重重点头,“我们兰州人人都知道他!他是前朝七大将之一,被始帝封为丰国之王。他可是大英雄,打起仗来从没败过,而且我们兰州之所以会成为兰花之城也是因为兰明王。”

“就这些?”风鸿骞挑挑眉头,“那你知道他出生在何地?他活了多少岁?他在什么时候打了第一仗?他在什么时候被封为王?一生经历过些什么事情、有些什么功绩?他喜欢看什么书?他除了会打仗外还会些什么?他为什么会喜欢兰花?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兰明王’?他为什么会受人爱戴……等等这些你知道吗?”

檀朱雪被他一连串的问题问住了,半晌后才摇头,脸上已显现出沮丧之色。

风鸿骞起身自书架上抽出一本《东书》,翻到《列传?兰明王丰极篇》摊到檀朱雪面前,道:“这上面有他的一生。”

“啊?”檀朱雪急不可待地捧过,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半晌后才垂头丧气的道:“这字都不认得。”

“喔。”风鸿骞一脸平静的把《东书》抽回,然后将《玉言仁世》递到他面前,“那先识字吧,等字认全了,自然就可以看懂了。”

檀朱雪看着他,眨眨眼睛,然后才磨蹭着接过书。

“而且……”风鸿骞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书桌前的小小少年,“‘兰明王’可是个文武全才,这世间他不会的极少。你还当‘兰明王’呢,你会什么?”

檀朱雪闻言敝了半天,道:“我会酿酒!”这可是他们家的家传本事,才会走路起就跟着他爹学酿酒了。

“喔。”风鸿骞淡淡应着,道:“‘青叶兰生’是由兰明王酿出并赐名的。”

“啊!”檀朱雪瞪大眼。

风鸿骞一巴掌拍在檀朱雪头上,“小子,你离他还远着呢。”

自那日起,檀朱雪果然是认真学习起来,就为着能早日看懂那本《东书》。

有风鸿骞这样的先生,他自然是进境一日千里。一开始,风鸿寒只是每日教他一个时辰,余者任他自学,自己便继续自己的潇洒去了。只是半年过后,风鸿骞却是每日都教他半天,并且还亲自带着他去了城外的山里的茅屋里找着一个睡得鼾声震天的人请他教檀朱雪习武。那时候檀朱雪还小,并不知其中意义,只是先生叫他习武便习了。而那一日夜间,风夫人问丈夫,这檀朱雪是可塑之材?风鸿骞答,或许会是将来的天策上将军。

等到檀朱雪郑重拿起《东书》时,他已不只是看过几本书识得几个字了,风家书房里的书他已基本看全,而风鸿骞教他的亦不只是读书识字。

搬出棋盘时,他说“兰明王当年的棋艺乃是七王之冠。”

檀朱雪乖乖学习下棋,且十分刻苦,以赢风鸿骞为目标,因为风州城里无人是风鸿骞的对手。

教他兵法时,他说“兰明王当年能成不败之王自是因为熟悉知兵法。”

檀朱雪将《玉言兵书》倒背如流。

教他填词写诗作画,他说“兰明王诗雄、词秀、画奇。”

檀朱雪自也要写慷慨之诗词。

教他曲艺时,他说“兰明王当年一支短笛绝天下。”

檀朱雪自此笛不离身。

……

……

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合纵连横,一样一样的,风鸿骞将己身所有倾囊相授,自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从来书房里两张书桌两个人。

而檀朱雪与风挽华两人,似乎第一面便决定了他们的相处方式。

书房里再次见到时,风挽华睨着檀朱雪道:“朱为红,雪为白,可这红白加在一块,难道这世上还有红色的雪不成。”说出这话之时,她自不会想到日后檀朱雪血洒雪中,便有了那令她悲痛欲绝的红色的雪。而那时,檀朱雪也只是不屑的反驳道:“你以为你的名就有多好?风挽华……哈,一只小胖猪,还妄想着风华玉貌呢。”

而一路下来,彼此都是暗中较着劲儿。

风挽华看遍家中藏书,那檀朱雪数起风府藏书那也是如数家珍。

檀朱雪可将《玉言兵书》倒背如流,风挽华便可将《凰王诗词》默写一字不差。

风挽华今日写了一首词得风鸿骞赞赏,明日檀朱雪必写一首诗令风鸿骞刮目相看。

今日檀朱雪下棋赢了风挽华两子,明日风挽华必要赢回三子。

风挽华可以琴艺佳绝,檀朱雪必要剑术超群。

檀朱雪作一幅雪中腊梅令风州名士赞叹,风挽华必作一幅梅落雪融让满城人为之惊艳。

……

……

檀朱雪对风挽华的称呼,六岁时是“猪”,八岁后是“猴”。

风挽华对檀朱雪的称呼一直两字---乌鸦。

光阴就在这教与学、比与斗中悠悠过去,转眼间便到了元恺二十六年秋,檀朱雪拜风鸿骞为师已四年,他亦不再是当初的懵懂小子,而是眉目俊秀博学有礼的风府人人都喜欢的“檀公子”,而十岁的风挽华亦亭亭袅袅渐现风华。

这一年的九月中,风府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说是久仰风先生之名特来拜访的,而风鸿骞向来是友交天下客,见这客人风貌不凡,几名随从亦是气宇轩昂,自是盛情款待。而客人亦十分随性,风鸿骞领他池畔看鱼便池畔看鱼,领他小轩饮茶闲谈便饮茶闲谈,领他酒阁品酒便品酒,领他府中游赏便游赏……半日下来,彼此相谈甚欢宾主尽兴。到书房时,檀朱雪与风挽华皆在,一个在纸上画阵图,一个在泼墨写意。客人入内,细看两人画卷与阵图,赞叹连连。

到了花园,牡丹是没有,却有数株金菊飘香。

凉亭里,客人对着风鸿骞郑重一拜,道家中有子三人,皆是可塑之材,是以想请先生到他们家去教导三子。

风鸿骞只是淡淡一笑,便婉言谢绝。

那客人闻言沉吟了半晌,才道我知先生不慕荣华淡泊名利,我亦不以富贵相诱权势相挟,我只是请先生为天下百姓教出一位明君。

风鸿骞一惊,霍然起身。看着客人,心里想着刚才他可是生受了这人一礼的,该不会折寿或被砍头吧?皇帝啊……怎么跑来了!

客人,亦是当今皇帝又道,今日皇朝虽依是大国,可安逸过久隐患已生,周边诸国亦虎视眈眈,所以朕要为皇朝留下一位心志坚定圣明贤达胸有雄略的诸君。

风鸿骞听得皇帝之言心中一震。

皇帝又再道,先生难道还要推却?先生的才华举国皆知,刚才朕亦见过先生的弟子与女儿,足可见先生之能。我知先生不喜为官作宰,但能否请先生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委屈一二,为皇朝教出一位福泽苍生的明君?

风鸿骞沉默半晌,然后郑重行礼。

“陛下是仁君,草民拜服。”

离开风州前,风鸿骞对檀朱雪道:“我能教你的,其实这几年已差不多都教给你了,余者皆看你的领会。叶先生虽只是教你武艺,但他之文才亦是杰出,你以后有他教导我也放心。我今离去,这府中你可任意而居,府中之藏书,尽可自取。你之才华成就,他日必在我之上,只望你莫负你自己。”

檀朱雪只是深深拜倒。“多谢先生这些年的教诲,弟子绝不负先生的期望。”

“嗯。”风鸿骞点头,“‘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虽为高士所轻,可若是为天下百姓而‘货’却值得敬重,你若有此心,他朝我在帝都等着你。”

“是。”檀朱雪叩首。

檀朱雪离开风府时,在前廊里碰着了风挽华。

两人碰面,换作往日,少不得一番明褒暗讽,只不过今日两人都没了争斗之心。

檀朱雪看着廊前立着的少女,虽才十岁,可眉目秀美风姿如画,再过几年还不知会有何等风华,脑中忽然间不知怎的就想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后胸口便砰砰的跳起来。

“挽……华……”檀朱雪含含糊糊的唤她的名字,“我以后会去帝都的。”说着便跑了。

风挽华看着他的背影,那身影不知何时竟长得这般高了,想着刚才他似乎是唤了她的名字,这可是第一次,然后一张脸便红艳得似天边的晚霞。

元恺十四年,初冬。

风鸿骞接受皇帝的邀请,前往帝都,受封太傅,入明经殿为三位皇子授学。

当今陛下,这位日后被尊为“仁瑞帝”的天子,二十一岁登基,在皇朝诸多雄主圣君中便显得有些平庸,但却是最受百姓爱戴的一位君王。他性情仁善宽厚,勤政爱民,弃严刑,减赋税,在位的三十五年间,国中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是一位守成之君。只是三十五年的宽厚,亦令得朝中大臣自我膨胀隐成祸患,而一味的仁善不起兵戈令得曾经威震天下的“争天骑”日渐松散懒惰,四方属国亦生异心,每每犯境,总是以钱帛妥协,又让国家增加负担。

这位仁瑞帝其政绩或不算出色,但史家赞他“以仁为冠,帝诚无愧焉”,而最令史家称赞的却是他为皇朝留下一位最为出色的继承人。

仁瑞帝妃嫔不多,子嗣亦不多,仅有三位皇子,五位公主,而这三位皇子皆为皇后所出。

风鸿骞初入明经殿时,大皇子十二岁,二皇子十一岁,三皇子十岁。在他为皇子授学半年后,一日,皇帝召见他,问他看三位皇子如何?

东书房里十分的安静,只有茶香袅袅,皇帝平静却又带着淡淡的期待看着他。

风鸿骞心中一动,想今日这一问一答许不是那么平常。他沉吟半晌后,才道二皇子性情仁厚最肖陛下;三皇子眉蕴英气有杀伐决断之能;而大皇子……他没有直接道明,而是说了一件小事情。

“臣入明经殿约有半月,一日臣捧了一杯茶立于窗前看明经殿外的一树白梅出神,许久后回转,却见大皇子静静立于臣身后。后来大皇子对臣说‘太傅这样的人许最想的是醉鞭名马醒看花娇,只是本宫却更愿意太傅站在明经殿中’。”

皇帝听后,抚须颔首,朕明白了。

五日后,皇帝下旨,立大皇子为太子,封二皇子为宜诚王,三皇子为安豫王。

许是为皇帝的诚意所感动,又许是三位皇子的资质令他心动,风鸿骞自为太傅以来,便将三位皇子摆在首位,倾怀相授,全心全力的教导,把所有杂事都抛了,便连钟爱的牡丹亦不再看管。他沉浸在孕育盛世明君的喜悦中。

而等到某一日,他蓦然抬首,想起牡丹又该绽现芳华时,便看到了牡丹花丛边的女儿,人花相映,两相绝代。

原来,韶华转瞬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