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民族复兴中国梦
1281100000014

第1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它自身具有什么特征?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求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总结。作为一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为各国革命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很多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几乎都已从原则上解决了。熟悉这些原则,我国革命和建设就有了指导和参照,可以避免走弯路。马克思主义总结了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的具体办法。但这些办法主要是针对欧洲革命提出来的,不可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所有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说:“至于很多具体问题,是不是马克思都给我们解决了?例如接收北平这类具体问题,是不是都给我们解决了呢?如果这样要求,就是教条主义。接收北平的具体方法、具体组织、具体形式,要靠我们自己来解决。”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一再拒绝为东方各国发展道路提出具体的设想,他们认为要由那里的人民根据那里的实际情况去解决。我们也不可能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的答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还需要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去独立解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这实际提出了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没有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甚至处处照搬共产国际的决议,中国革命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1934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作出决议:“要在决定任何问题时,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出发,而且一般说来,要避免直接干涉各党的内部组织的事务”,“避免机械地把一个国家的经验套用到另一个国家,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笼统公式去代替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这个决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此后,张闻天、张浩、***、朱德、邓拓、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纷纷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领导人认识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容,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可能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和内容。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由于苏联认为南斯拉夫有脱离社会主义阵营的危险,1948年6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通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谴责南斯拉夫在内政外交上推行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参与了对南斯拉夫的批判,委托***写了《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批判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由于担心被指责为民族主义,我党在一段时期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改成“使马克思主义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提法改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等。直到1960年中苏论战白热化之后,我党才重新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提法。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一直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已经开始引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2002年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在讲话中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尽管中间的一些提法出于共产主义运动团结的考虑,在一段时期从措辞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作了一些策略上的调整,但并没有改变其真正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仅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要求在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以及被载入党章,对统一全党思想、促进解放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基础上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有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就必然会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等等,这些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所没有的新鲜事物,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新的创造。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实践必将产生丰富的理论。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赋予新的内容。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将会不断地补充进新的内容。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从产生和发展的轨迹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体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它还会增加新的内容。这些新增的内容,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代特征的新的概括,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从理论体系的横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分为思想精髓、本质论、发展阶段论、改革开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对外政策、党的建设等内容。以上每一个内容本身又都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这方面的阐述。

从理论体系的纵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分为哲学层面(贯穿整个体系的思想精髓,如实事求是)、基本架构层面(本质论、发展阶段论、改革开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对外政策、党的建设)、具体内容层面(以上各方面内容的展开)。

从理论主题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来展开。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建设事关社会主义的成败,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较好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围绕以上三大理论主题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十八大通过的党章总纲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有人由此解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没有关系,甚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毛泽东思想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并由此推论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在新时期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足够了。这其实是对十八大报告的误读,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误读。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他还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补充建立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胡锦涛指出:“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他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综合全面地看,这实际是对前文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的一种呼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这个“脉”体现在什么方面呢?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毛泽东引用了中国的一个古语—实事求是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一词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其中说:“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实事求是在这里本是形容河间献王刘德治学严谨。到清末逐步演变为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1914年赵天麟任北洋大学校长时将实事求是作为学校校训,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学校学监宾步程为岳麓书院手书“实事求是”匾额。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立为中央党校的校训,并赋予实事求是新的内涵。从理论上分析,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式的词汇能够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较好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主要是体现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从实事求是的内涵看,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能够作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至少包括了如下几层含义。一是实事求是包含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

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不过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这本身即是坚持物质第一性。“实事求是”中的“求”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无疑具有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中的“是”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唯物论。二是实事求是包含了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点。承认“实事”的存在,即是承认了事物的多样性。承认“是”的存在,承认事物内部存在发展的规律,即是承认事物内外的联系,承认事物内部存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采取变化了的对策等辩证法思想。三是实事求是包含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求”即人类的实践活动将“实事”与“是”联系起来。实践是沟通物质与意识的桥梁,这是坚持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我们探求事物内部的规律是为了更好地改变事物,如何评判我们所获得的规律正确与否?唯一的路径是在实践中去检验,不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求”就是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这本身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事求是用中国式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即决定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指导思想的精髓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实事求是的补充阐释。邓小平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又强调“求真务实”。从各自产生背景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来的,都是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在不同时期针对我们党、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展开,本质上就是实事求是。从各自内涵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都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展开。邓小平曾经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可见,邓小平当时提“解放思想”,并将它与“实事求是”并列,只不过为了将人们的思想从“两个凡是”中解脱出来,“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与时俱进”

并将其与“实事求是”并列,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谈“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讲都是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实事求是做出的阐释,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

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邓小平多次肯定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他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邓小平还说: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将实事求是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对实事求是高度概括性的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然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精髓也必然是实事求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和毛泽东思想一样的理论特征。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有稳定的哲学思想贯穿其中,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和其他理论体系一样,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补充着新的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衡量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完整,要看它是否有核心的哲学基础贯穿其中,是否有主要的理论构架,是否有深入的展开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以本质论、发展阶段论、改革开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对外政策、党的建设等作为理论的重要支柱,各个理论支柱还自成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之有展开的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各个理论支柱之间和各个理论支柱内部,如一根红线将各个子理论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先后总结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地在向前发展,新的实践必将产生新的理论。这些新的实践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展开的,新的理论概括也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完成的。我国将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新的理论的产生都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国情背景下取得的。这些新的理论都可以归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无论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其他的新理论主题,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从这层意思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开放的特征体现在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但又结合新的实践增加着新的内容。这些新的内容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过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经验教训的吸取。将过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好的经验继承并发展起来,吸取过去的教训,避免在新的阶段犯同样的错误。批判继承传统的做法,明确新时期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是随着实践的展开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不断在实践中检验获得的实践经验,将经过多次检验证明为正确的理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所在。正是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够不断地为今后的实践提供理论的指导。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独特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均属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但在党的十八大上,二者又被作了明确的界定和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既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表现在:

历史发展主题不一样。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有新的发展,就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概括。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期,其时代主题是战争。我们党成立之后至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我们党有25年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我们党被迫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这期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都是为了直接服务于推翻三座大山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严密的封锁,甚至支持国民党武装反攻大陆;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骚乱也警示着中国,要防止敌人从堡垒内部攻破我们的防线。中苏分歧扩大后一度兵戎相见,为防止苏联核弹的攻击,我们党高级领导人被疏散到全国各地。美苏两国争霸,中国被夹在中间。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中国先后与印度、苏联、越南等毗邻的国家发生战争……尽管毛泽东等领导人多次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但因为整个世界局势处在战争和战争的边沿,种种外在的局势迫使我们党既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又要防备敌人从外部和内部进行攻击。这就导致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多次反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局势总体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特征。中国通过对外开放,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改善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集中精力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的实践会产生内容不同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有益实践反映到理论上来就是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会反映出不同时代特征的内容。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程度不一样。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构建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建设社会主义在他们面前是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必须要以苏联为借鉴,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既然是探索,就可能有正确、有失误。加上当时国际局势动荡,我国在国际上生存环境险恶,外在的种种因素也不断干扰打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常进程。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人之间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一致,一些正确的认识坚持下来了,一些正确的认识却被当作错误的意见加以批判,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被当作正确的意见加以坚持。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十年曲折的历程。由于错误判断了形势,再加上被“四人帮”利用,中国误入“文化大革命”歧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吸取过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坚持过去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改正过去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这些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这实际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坚持过去的正确做法、改正过去的错误做法的基础上。正是基于过去的探索中正确与错误并存,且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重大波折,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相比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相比,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概括要更加深刻。

与毛泽东思想相比,正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着程度不同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得以与毛泽东思想相区分。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就说过: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指望,才知所趋附。”旗帜就是形象,就是方向,就是指南,就是路径,说到底就是理论指南和指导思想。

正确的旗帜体现为理论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华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建设、改革的全部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全体人民一道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前进,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要高举的旗帜的判断是一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个重大抉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旗帜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正因我们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穷尽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探索和实践。这一理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既是以往实践经验的总结,又随着实践推进不断丰富深化。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将继续发展。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开放在扩大,要不断发展这一理论体系,使其永葆强大生命力。当前,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