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1283600000037

第37章 金融激流(8)

自1998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逐步陷入通货紧缩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建议启动经济,政府也或交替、或并行使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手法;至少从1999年3月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看,这些通常用来启动经济的手法还将用下去。在此过程中,我们从未听说哪个学者或决策层人士提出过用“启动股市”的办法来启动内需。广而言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初都出现过萧条,日本自1992年以来一直处于经济萧条之中,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但从未有人主张“刺激股市”之说。这里的原因非常简单,并非经济学家或是决策层人士思维障碍、迂腐无能,而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忘记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理,所以从科学的头脑出发绝不会去缘木求鱼!

那么在中国的现实状况下,应不应当让股票市场对改革和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而且,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可以对股市发生某种影响呢?回答也是肯定的。不过,股市有自身的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通过货币政策来间接形成有限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必要制度安排(例如在严格的监管和限定下合理解决券商融资渠道问题),使股市获得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而从根本上说,为了使股票市场在眼前和未来的国企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认真解决上市公司的效益不佳的问题、治理市场的结构性缺陷,才应当是全局性战略行动的起始点。舍此之外,指望靠人为营造的气氛、甚至不知何来的“场外资金”来“搞活股市”,市场纵使暂时“牛”了,也只会是饮鸩止渴的“病牛”,在长远的意义上对投资人、对市场、对经济都并非好事。

1999年5月的中国事情太多。使馆被炸事件发生后,不少人甚至对加入WTO的努力和目标都发生了动摇;股市从“导弹缺口”转至持续暴涨,也使人惊服外界因素左右市场的力量。然而,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出的突发性情绪(特别是其中的过激情绪)总会过去的。平稳地度过5、6月,我们会更清醒地看到,已经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中的中国必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过去20年改革已经印在中国人心中的市场理念是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的。

-1999年第6期-

全球科技股灾之于中国的三个警示

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网络公司、市场监管者及投资者从没有以如此逼近的心情眺望NASDAQ。每一方都需要从这次大跌中有所领会和反思。

2000年4月间全球股市阵阵急风骤雨,特别是NASDAQ指数从高点连续下挫,已经跌去了1999年10月以来翻番涨幅的3/4。国际上的各种分析中惊呼“牛去熊来”者有之,预测“短熊长牛”者亦有之,而因为主流的看法仍然坚信于新经济具真实力量,所以许多专业性的报道还是温和地将此次股市大挫称为“调整”。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到NASDAQ上市的网络股不过三几支,而且最近上市的新浪网(SINA.com)在众多科技股的一片狼藉中表现尚可,算是经受了考验,但素来与国际股市隔得很远的中国,这回以非常逼近的心情观察此番科技股灾,头脑清醒的人们都在细细体味其警示作用。

警示之一,可对于一意为国内网络公司海外上市施行各种管制的政府主管部门。

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投资者表现出对于亚洲网络股的浓厚兴趣;千年之交来临,NASDAQ指数又乘网络公司B2B前景预期看好持续攀升。资本市场向中国网络业展现了空前未有的绝好机会。多家民营背景的网络业先行者跃跃欲试了,更有大批国外风险资本支持下的新的创业者急起直追。然而,电信主管部门对于网络业的海外融资亮起了红灯,给境外投资人增加了诸多疑虑。甚至在1999年11月中美WTO谈判成功、今年信息产业部权威人士明确表示过网络公司的ICP业务不属电信增值业务后,国内ICP网络公司海外上市仍受到明确的管制性阻碍。远眺1999年6月抢先挂牌NASDAQ的中华网(CHINA.com)上涨数倍的火暴行情,此岸一些完全有资格登场的国内优质网络公司真正感受到了望洋兴叹的遗憾。

网络业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而正因此类投资极具风险性,更应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笔者在为《财经》2000年3月号撰写的本专栏文章中就已经提出,历史给予中国网络公司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一意对其海外上市进行阻碍,将致坐失良机,更有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兴起。从当时到现在正好两个月,主管部门在政策行为上未有明显松动,而国际上的科技股灾已经来临。仅从新浪此次上市的股价表现,可知市场对中国网络股的热情已大幅降温。笔者的话不幸言中。

现在,应当是对主管部门过度管制进行检讨的时候了。采取政策措施迅速亡羊补牢,或许可使中国公司在近中期的市场中获得一些机会,但丢失之“羊”直接统计也可达数亿美元,间接统计更难以估算,中国新经济的成长遭受重大损失已成事实。

警示之二,可对于国内诸多已具外资背景、一意瞄准NASDAQ的中国网络公司。

1999年秋季以来,美国出现了一股中国网络公司热,大批早年就学于美国、后来在华尔街大公司任职或是从房地产业赚了钱的中国人回到国内开设网络公司,背后紧跟着为数不少的境外风险资本。2000年开春,人们可以看到各种概念全新、管理阵容雄厚的网络公司相继开张。每一家公司都在讲述一个美好的故事,而说故事者有些具事业心、有些具投机心,本来不言而喻。

以上只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情景。而此次NASDAQ的泡沫破灭足以使人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广大、但发展网络业的其他资源都相对贫瘠的环境中,网络公司的成长其实相当艰难,中国的网络业不仅需要金融家,也需要实业家。将自己的“人力资本”转移至中国网络业之后,必须长线投资,实实在在地将公司做出业绩,做出收入,进而做出利润。资本市场在巨幅颠簸之后会愈加成熟,未来的网络投机将越来越少。互联网的竞争本是跨国界的,中国的网络公司只有扎扎实实往前走,追求真实的成长而非虚浮的概念,才能在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警示之三,可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和投资者,两者同样关注着包含网络股在内的高科技板块的国内市场机会。

在现有的A股市场中设立高新科技企业板块,是市场监管部门久已有之的打算。2000年春节以来中国股市如此“科幻”,在投资者的想法中亦与此相关。NASDAQ此番沉浮,足以使监管者和投资者学到很多,深悟高科技股之高风险特征。在这里,又特别想向监管者进一言:在上市公司普遍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为目前以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创造“高科技板块”之投资机会,在操作中须慎之又慎,其中的关键恐怕还在于坚持以公司的真实实力、而非所有制资格确定进入该“板块”的标准;与此同时,考虑安排一些本打算仅在海外上市的优质国有企业、特别是具高科技含量的公司(例如中国联通等)直接在国内上市,或是创造一些新的金融工具让已经在海外上市、目前表现甚好的公司[例如中国电信(香港)]可在国内交易,都不失为有利于市场建设又造福于国内投资者的好办法。

-2000年第5期-

吕梁的贡献

吕梁当初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不受指摘;如今出来自己认账,其做庄行为本身仍少受指摘;广泛受到指摘的,只是他居然认了账。是非颠倒到这种程度,使人感到遗憾之至。

2000年至2001年之交,“中科系”股票雪崩,庄家吕梁自陈做庄始末。市场操纵的黑暗内幕第一次被系统性地含细节描述地由“内部人”曝光。中国股票市场的“庄家时代”走向终结,也许就自吕梁开口始。如果说吕梁为中国证券市场有任何贡献的话,这就是他的最大贡献。

可是,吕梁开口此举本身,得到的好评甚少,招致的非议甚多。被他指摘的人或矢口否认,或躲起来不见天日;他昔日的朋友、同盟者或并不相识的众多市场“同志”,则有少数叹息他何必引火烧身,更有多数怒斥他有意累及市场——“要一把火烧掉罗马”。

好像这是个从来“只能做不能说”的市场,吕梁一说话,大家反而纷纷猜测:他为什么要自己说出来呢?

吕梁开口的原因,当然定有所谓居心不很“良”的一面,或者说私心的一面。而且,他对媒体公开说的话也不可能全面真实准确无误,更不可能非常客观。不过,吕梁既然出来说了不少话,明白地承认了自己是在“做庄”而且介绍了那个登峰造极的“做庄”过程,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关心股票市场的人们对中国证券市场上无处不在但神秘莫测的市场操纵行为,从此有了一个确切的认识;并且,如果往下深究,不难找到证据,将应负责者(包括吕梁本人)绳之以法。

中国市场上股票处处有庄,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多文章在谈庄猜庄,但庄家社会一直以来还是“地下社会”,数千万股票投资人中,99.99%以上都绝不知内幕,少数嫌疑人在受到监管部门查询时也绝不认账。如今,只有庄家吕梁算是坦荡,使地下社会射进了一缕阳光。这应当属于他对证券市场的正面贡献。它让人有机会切实地看庄家们对市场的操纵已经发展到何等程度,其后果和危害又是多么严重;让人再也不敢以为“庄股时代是个必然”、“庄家给中小投资者带来财富”。虽然吕梁所谈和他所写的相关文章还是回避了许多关键事实,而且包装着许多错误“理念”,可能会将人引致认识误区,但只要不因人废言,就应当承认他开口本身的价值。

中国市场十年来一直有“庄”,不过近两年庄家行为进入高潮,横行天下,已经达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所以,吕梁当初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不受指摘;如今出来自己认账,其做庄行为本身仍少受指摘;广泛受到指摘的,只是他居然认了账。是非颠倒到这种程度,使人感到遗憾之至。

监管和查处庄家们操纵市场的行为,是证券监管部门也是司法部门的职责。但结束对于庄家现象熟视无睹甚至甘之如饴的局面,形成维护市场原则的良好风气,则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责任。谈至此,笔者以为本刊2001年1月号封面文章“股市忧思录”(张志雄文)中一段关于庄家的文字,值得在此引述——

有些跟庄者会说自己确实赚到了钱。对,你再跟两次试试?“庄家”在很多方面与赌场无异,来赌的人越多越好,而且越川流不息越混乱越好,因为他赢面就会大得多。如果哪位跟庄者自称技术多么优越,而且欲罢不能,我劝他用这些精力去学习“21点”,这是公认的在赌场中最“公平”的方式。然后,两相比较,就对庄家之厉害有些心得了。

这也就说,如果你不知内幕消息老玩跟庄的游戏,必输无疑。你见过哪个做过庄的人会稀里糊涂地跟别人的庄?

现在有些人对庄家行为安之若素,因为他们多少有些消息,和某位庄家有些默契。但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庄家的能耐有高有低,背景有深有浅,有的庄家规模效应会越来越大(这在目前的股市中已经出现),等他们成了气候,他们要做空就做空,要做多就做多,震仓拉抬随心所欲,势必是大鱼吃小鱼。最后大鱼群和大鱼群还要火拼,当年万国以及周围的机构实力十分强劲,为什么在最后却败得如此惨烈?庄家竞争的层次越来越高,越来越“通天”,还有你存在的可能?

我们的很多业内的精英如果没有良知,至少也要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打听庄家成本、震仓、拉台出货,这哪需要大学以上水平?小学生也做得到。券商和机构要花这么多钱办研究所搞研究吗?只要关系就可以了。如果“庄家时代”愈演愈烈,除了庄家们养一帮吹鼓手、操盘手,还要人才干吗?十年股市,到了我们只会打听庄家内幕的程度,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庄家时代”不单严重腐蚀着市场的“三公”原则,而且将经济转型时代所有的不公正都“荟萃”于股市。这样,股市不仅是赌场也是各种罪恶的聚集之地。到了那一天,这个行业毁了,何处是我们的栖身之地?

因为元旦假期的缘故,此文连同当期杂志于2000年12月27日截稿。至2001年1月初面世,吕梁事件其时正沸沸扬扬,似成诠注。由是,便觉此段文字更值得咀嚼。

-2001年第2期-

反思银广夏“造假工程”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骗局制造者撒下弥天大谎后再想全身而退,已断无可能。

1998年4月,本刊创刊号上一篇《谁为琼民源负责》的封面文章曾经掀起轩然大波。琼民源公司因虚报巨额利润而成为股市“大黑马”,欺骗了投资者而且破坏了市场公正,该公司总经理马玉和在1998年6月受到司法机关的审判。“琼民源事件”已经过去了三年,中国证券市场上“魔”与“道”的较量愈演愈烈。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批上市公司有操纵利润的情况,目睹了亿安科技、中科创业等公司在庄家操纵下一边放利好消息、一边拉抬股价的恶行;在我们对市场上的假话、假货多少有些见怪不怪的时候,银广夏的骗局曝光,仍使我们感到触目惊心!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虚报利润案件。比起市场上常见的假大空,银广夏之所为,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造假工程”:从1998年10月起,银广夏的公告宣布自己已经从德方客户手中拿到5000万马克的供货协议;到2001年4月,银广夏经审计的数字表明其在2000年的对德出口额为1.8亿马克——银广夏的利润据称主要从此而来,仅在2000年,此项“利润”据推算即达到4.7亿元左右;与此同时,该公司公告自己已与德方客户签订连续三年、总额达60亿元的订货合同。

为了证明这种超常规的暴利为事实,银广夏不仅有财务报表还有真实投入。为生产那种能够出口获得巨额利润的“萃取产品”,公司已经出资2.8亿元,于2001年6月在安徽芜湖建成新的生产线。试车典礼时记者云集。更大规模的生产线尚在申报过程中,据称投资将达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