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1284900000038

第38章 胎教篇(3)

由此可见,胎儿期脑的发育是十分关键的时期。仅仅从这一点来看,从胎儿期开始的系统科学的胎教就势在必行。当然,胎儿脑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尤其起重要作用的脑神经梢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出生后10岁时才能全部发育完成。未来的父母在胎教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胎儿能接受教育

胎儿能接受教育吗?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认为:在子宫内的胎儿仅仅是通过母体获得营养来维持生长发育,可谓“两耳不闻宫外事”,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只能是出生以后的事了,所谓胎教,纯属无稽之谈。其实不然,近20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工作者能够对子宫内的胎儿进行观察。结果证明,来自母体内外的种种刺激,都会引起胎儿的不同反应。胎儿大脑皮质有150亿个神经细胞,从出生到成人后不再增加,说明了胎教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胎儿能利用心电感应学习

不少人认为新生儿根本听不懂大人说的话,而且也没有智能与情感,因此是不能教育的时期。事实上,孩子从胎儿期开始,就能借着心电感应学习母亲所发出的波动。刚出生到2岁大的婴儿,还残留这种心电感应能力。当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耳朵听到声音的同时也能接收到心电感应。即使孩子尚不懂词汇,但却具有正确读取话语意义的能力。孩子能够正确感受母亲对他所说的话,即使母亲想要掩饰自己的心情,孩子也能正确读取母亲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美国的约翰·亚伦瓦德博士将母子间的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的心电感应关系”。

母子间最棒的关系,就是当母亲自从心底觉得安详的时候,此时,孩子也能敞开心扉接受母亲的各种波动。如果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感觉不安或焦躁、疑虑等,心中拥有否定的情绪,孩子就会封闭心灵,无法直接接受母亲的波动。这时,即使母亲想将话语传达到孩子的心中,孩子也会充耳不闻。

其实这种情况不只限于母子之间,孩子与父亲的心电感应也是重要的沟通手段。如果从胎儿期开始,父亲就经常对孩子说话,则生下的孩子就会成长为爱父亲的孩子。父亲只要从胎儿期开始不断进行胎教培育孩子,孩子就能获得心灵的满足,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成长为温柔的孩子。

胎儿与母体有心电感应

有关母子的心灵感应关系,俄罗斯心理学家帕威尔·纳莫夫说:“母子间的生物关系是不争的事实。在我的诊疗所里,母亲们就算位于距离婴儿很远的地方,根本听不到婴儿的声音,但只要自己的孩子哭泣时,母亲也会表现出神经质的样子。当孩子感觉痛苦时,例如,医护人员抽取孩子的血液标本时,母亲会出现不安的征兆。当然,母亲并不知道当时医护人员正在为她的孩子进行检验。”

1968年2月的一次重要会议中,纳莫夫博士在其“心电感应的各种科学问题”论文中,提出的结论是:“根据我们的调查,65%的母子之间的确存有心电感应。”

胎儿会啼哭

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胎儿生活在母体羊膜腔的羊水内,肺内充满液体,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它的呼吸是依靠胎盘进行着气体交换,不可能哭出声来,那么孕妇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某些患过中耳炎或耳鸣的孕妇,由于鼓膜松弛或听骨链松弛等原因,致使鼓膜振动而发出的某种音响所造成的错觉。但持有相反意见的专家则认为,胎儿在宫内啼哭并非罕见。在祖国医学中,很早就有这类记载,并依据胎儿在宫内所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分别称为腹内钟鸣、子鸣、子啼等。胎儿在宫内到底会不会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谜一定会揭开的。

宫内儿啼的治法

9世纪,唐代妇科医学家殷咎在《经效产宝》一书中就解释了宫内儿啼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治疗方法,他说:“腹中脐带上疙瘩,儿含口中,因孕妇登高举臂,脱出儿口,以此作声。”此时可让孕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使脐带上疙瘩复入儿口,其声即可停止。后人又进一步完善了“曲腰就地”的治法,如清代医学家沈尧封说:“腹内钟鸣,即是儿哭;今人治此,撒豆一把在地,令孕妇细细拾完,即愈。”他们认为,古医籍所载并非怪诞不经的传说。可用现代科学方法解释,认为宫内儿啼可能与宫膜破口,空气逸入宫腔,刺激胎儿声带有关,并认为胎儿在宫内的哭声有两种类型:一是轻柔的呜咽,多发生在临产前及临产早期,胎儿无窒息,对胎儿无害;另一种大声喘息哭声,多见于生产晚期,常伴有胎儿窒息,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缺氧而引起的。

听觉在胎教上的重大意义

听觉系统是胎儿与环境保持联系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听力训练即音乐胎教的物质基础。因此,近年来人们对胎儿听觉机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胎儿听力进行测定,除证明胎儿有完整的听力外,进而提出胎儿在子宫内能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并形成最初的“记忆”。这种新的认识,为胎教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对胎儿听觉系统的研究,胎儿患先天性耳聋,在子宫内就能得到诊断,当他出生后,可进行早期听觉训练,为避免部分儿童失去听觉提供了可能。

胎儿听觉何时发育

研究表明,在胎儿的几种感觉器官中最为发达的就是听觉系统了。早在受孕后第4周,胎儿听觉器官已经开始发育,第8周时耳廓已经形成,这时胎儿听觉神经中枢的发育尚未完善,所以还不能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到了第25周,胎儿的传音系统基本发育完成,28周时胎儿的传音系统已充分发育完成并可以发生听觉反应,至此,胎儿就已经具备了能够听到声音的所有条件。

怎样知道胎儿在聆听世界

出生几天的婴儿,哭闹是常有的事。如果母亲把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会很快安静下来,歇息入睡。这也许并未被年轻妈妈所注意,可是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深思,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时,就已习惯了母体血流的声音和血管的跳动。出生后,婴儿的耳朵贴近母亲的胸脯,这种声音和跳动,把婴儿带回昔日的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是任何优美的催眠曲都无法比拟的。这使人们自然联想到胎儿的感觉器官和功能的发育。

胎儿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就已形成,但功能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妊娠中后期的事,这也和其大脑的发育有关。妊娠4~5个月,脑的结构已日趋完善,胎儿的各种感觉就逐渐发挥了作用。譬如,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已相当敏感,这声音既包括母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其节律是与心脏相同的,这也许是胎儿出生后对母亲心音亲昵的缘故;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以及肠蠕动等;另外,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界的各种响动。有人发现,孕妇的一次大声喷嚏,也会使胎儿为之一惊。这说明,母亲与胎儿已建立起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形成一个母子统一体。

胎儿对声音具有分辨能力

研究结果证明,胎儿对声音具有分辨能力,对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对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喜恶表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和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做了胎儿对声音刺激反应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舒缓轻柔音乐和强节奏迪斯科对胎动和胎心变化有不同的影响。如给胎儿以强节奏迪斯科音乐刺激时,胎动次数明显增加,胎动幅度也增大,厉害时伴有胎心率增快和抽泣样呼吸。当给轻柔舒缓音乐刺激时,胎动次数明显减少,心率减慢,胎儿甚至处于安静睡眠状态。

胎儿什么时候可以分辨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胎儿非常喜欢悦耳的声音,不过,脑部在刚形成的时候,是无法分辨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当母亲的“好心情”传达给胎儿时,情绪稳定将有助于胎儿脑部的迅速发育。

母亲怀孕7个月时,胎儿便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声音,8个月之后,可以分辨强弱声音的神经系统亦即完成,对高音或低音都可以分辨。当母亲发出的声音很大的时候,胎儿会在腹中活动,表示胎儿听得非常清楚。即使不懂母亲说话的含意,也能感觉到音调、音量的高低强弱。

子宫内的“小窃听者”听到了什么

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得知,自妊娠6个月起,胎儿就开始不断地“凝神倾听”。妊娠期间,母亲的腹内(子宫)是一个非常“嘈杂”的场所,因此,有大量的声音传入胎儿耳内。在传入胎儿耳内的声音中,最为嘈杂的是母亲胃内发出的咕噜咕噜的声音。另外,即使是父母比较微弱的谈话声,胎儿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然而,支配胎儿所处环境的声音,毕竟是母亲那富有节奏的心脏搏动声。如其节奏正常,胎儿就会知道一切正常,即胎儿会因感到所处环境安全而无忧无虑。

专家们认为,胎儿在宫腔内被羊水包围,是生活在一个水环境中,而水对声音具有选择的过滤作用,它能除去一部分低音而对高音则有较多的保留,故而胎儿对高音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究竟哪种解释更为合理,或两者兼而有之,这里并不想下结论。重要的是胎儿对母体及母亲的声音具有依赖性与敏感性,这是与胎教直接相关的问题。

胎儿喜欢听到哪几种声音

胎儿讨厌高音或强烈的声音。如果让胎儿听到这种声音,只会导致身体的紧张。母亲的声音一般总是比较高,由于胎儿隔着母亲的肚皮、脂肪及羊水,所以听到的高音也会变成低音。胎儿非常喜欢与母亲的声音同样的音调。但是,胎儿对母亲的声音记忆,与在腹中所听到的母亲声音的高低,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对着刚出生的婴儿,让几位包括母亲在内的女性从稍远一点的地方,一边出声一边靠近。婴儿很明显地对母亲的声音有反应。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应该和在腹中时听到的不同,不过,婴儿还是感受得到并且记得母亲的声音。

除了婴儿的听觉如此,刚生产的母亲也只会对自己的孩子的声音有反应。听到其他的婴儿哭嚎也不会醒来的母亲,一旦自己的孩子哭泣,马上就会醒来。母亲虽然对婴儿的声音没有记忆,然而,母子之间却似有一条无形的连线牵系着。

胎儿在腹内是在认真听吗

胎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亲的影响,胎儿的听觉系统在怀孕期间就已大部分形成,因此,胎儿一直在腹内倾听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为此,我们做过一些实验。将诗歌录入磁带,在母亲的腹部放给胎儿听,结果发现孩子出生以后,对磁带中的诗句有明显的反应。另外住在噪声很大的机场附近的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很少有因为巨大声音惊吓啼哭的情况,因为他在胎儿期就已经听习惯了。

别人都哄不好的孩子,由母亲来哄就很容易停止啼哭,因为他能记得在母腹中听到的母亲的声音。胎儿听得最熟悉的难道不是母亲的心跳吗?是的。母亲心跳的声音是胎儿在体内听得最熟悉的声音。

有的人认为,实际上母亲抱孩子的时候,80%~90%的母亲会将孩子的头抱在左胸一侧,是本能地要让孩子倾听自己“心跳”的声音。“咚!咚!”的心跳声可以让婴儿感到放心,是最好的催眠曲。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会安然进入梦乡。

胎儿有视觉

胎儿的视觉比其他感觉的发育缓慢。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即子宫虽说不是漆黑一片,却也不适于用眼睛看东西。然而,胎儿的眼睛,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东西,从胎儿第4个月起,胎儿对光线就非常敏感。母亲进行日光浴时,胎儿就可通过光线强弱的变化感觉出来。

对母亲腹部直接进行光线照射,有时会使胎儿感到不快。这时,即使胎儿不背过脸去,也会显出惊恐不安的样子。现代医学利用B超观察发现,用电光一闪一灭地照射孕妇腹部,胎儿心搏数就会出现剧烈变化。

刚刚生下不久的婴儿,视觉并不特别敏感。艾伯特·赖利博士从理论的角度精辟地论述了这一点。他认为新生儿视觉上的缺陷,至少还部分地残留着胎内生活习惯的痕迹。如果说新生儿只关心30~40厘米以内的物体,那是因为这一距离与他所刚刚脱离的子宫长度相等。几年前日本的小林登教授用强光照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闭眼。近两年间发现,当摄影灯突然打开发出强光后,强光透过躺着的孕妇腹壁进入子宫内后,胎儿会马上活动起来,要等几分钟的适应之后,才使胎动减弱下来。为了避免因强光的热效应刺激孕妇腹部而引起的胎儿反应,实验中把白炽灯泡浸入装水的玻璃槽内,光线透过装水的玻璃照在孕妇腹壁,然后光线透入子宫内,同样发现了受光线突然照射,引起了胎动增强。

美国哈佛医学院Jason CD

imholz医生报道,利用仪器得以目视观察妊娠后半期的胎儿眼睛显影,辨认区分眼动的方式。对妊娠期16~42周的胎儿眼睛90%以上目视可见。16周出现慢速眼动,23周开始出现快速眼动,而在妊娠24~35周较频繁出现眼动。36周后常见的是眼无活动,呈现出“深睡眠”状态。

胎儿能感受明暗

人类的视觉是在出生之后,靠着视觉神经的急速发育才开始产生,在7~8岁便逐渐发育完成。生活在母亲的腹中时期,属于视觉神经发育的准备阶段。主司眼睛视野功能的网膜在怀孕4周时即告完成,怀孕7个月时已具有看东西的能力,但并不表示眼睛能看得见。

早产儿因为保温箱中的氧气导致网膜受损,可能罹患“早产儿网膜症”,主要是因为视觉领域的神经尚未形成之故。胎儿虽然还看不见东西,却可以感觉明暗。

胎儿有触觉

胎儿的触觉出现得早,甚至早于感觉功能中最为发达的听觉,由于黑暗的宫内环境限制了视力的发展,所以胎儿的触觉和听觉就更为发达。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就能扭动头部、四肢和身体。4个月时,当母亲的手在腹部摸触到胎儿的脸时,他就会做出皱眉、眯眼等动作。如果在腹部稍微施加一些压力时,他立刻就会伸小手或者小脚回敬一下。有人通过胎儿镜观察发现,当接触到胎儿的手心时,他马上就能握紧拳头做出反应,而接触到其嘴唇时,他又努起小嘴做出吮吸反应。更为有趣的是,国外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超声波图像报道,生活在子宫内的男性胎儿阴茎居然能够勃起。这一切都充分地说明了胎儿触觉功能的存在。当用头发刺激胎龄4~5个月的胎儿上唇时,胎儿出现嘴巴开闭活动;触手心时,小手便会握紧;触及足底时,足趾活动,膝和髋部还会屈曲。可见胎儿对触觉刺激的反应非常灵敏。

胎儿有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