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实用胎教知识一本通
1285600000002

第2章 胎教,神奇但不神秘(2)

科学的胎教指的是什么呢?科学的胎教,是指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和适当的休息条件下,从胎龄满5个月后开始,对胎儿实施每天定时的声、光、触摸的刺激,借此使胎儿的听觉神经通路、视觉神经通路和触觉神经通路,产生并向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传送感觉的电脉冲。这样经常的电脉冲传送,会促使电脉冲所通过的许多神经元增长树突或树突棘,建立更多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的信息传递结构。因此,大脑负责传递信息、储存信息的神经网络,会变得更加丰富。孩子出生长大后,在学习、记忆活动中,会表现出感觉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且记忆容量大的特征。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一种天生的良好的大脑物质基础。

对胎儿的听觉感觉通路的刺激,有两种方法:一是听胎教音乐,另一是听说话声音。听胎教音乐的方法是每天定时给胎儿听十几分钟的胎教音乐。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传声器听。用传声器放在孕妇腹壁上传送给子宫内的胎儿听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一是音乐本身所含低、中、高频声波,它们各自的声压大小(各自的音量大小)应有合适的比例;二是胎儿的内耳神经细胞,在同样强声压下,对高频声波的刺激容易受到损伤,即《耳科学》所讲的,对人耳的内耳神经细胞来说,3000-4000赫兹的频率是易造成损伤的“易损频率”。

同样是优美柔和的乐曲,最好选用那种在演奏乐器的配器上,做到音乐的声波成分中所含高频(2000赫兹以上)声波的声压(音量大小)比所含的低、中频声波低,最好低20分贝。这样,当音乐控制在60~65分贝大小时,其中低、中频的声音在此范围内,而高频却在40~45分贝以下,对内耳的神经细胞就不会有刺激了。关于这方面的实验,国内外的医学界、声学界,早已做过多次实验,发表过许多科学论文。国内特别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与北大医院,都做过多次这方面的孕妇与胎儿实验,发现和进一步证实:只要音乐中的高频成分,它的声压大小比音乐中的低频、中频成分低20分贝,在B超下都可观察到胎儿很安静地听着音乐,没有像其他一些不符合这种比例特点的音乐,所引发的胎儿躁动不安和胎儿心率明显加快及呼吸变得不规律等异常表现。

听说话声音的方法是,胎龄满6个月后,准妈妈或准爸爸,每天说一些“小宝宝听话”、“小宝宝睡觉啦”、“小宝宝吃妈妈奶啦”,这样一些简单的、孩子出生后会首先经常听到的话语。准爸爸的语音,其中所含低频率成分的声压较强,更容易透过孕妇腹壁传入子宫内被胎儿听到。所以,准爸爸们应加入到胎教活动中来,发挥积极的作用。除了说话给胎儿听以外,还可以哼唱一些优美的歌曲。如果能说一些日语或英语等外语,也可以经常说给胎儿听,虽然胎儿不会听懂,但是这些外语的语音可以在胎儿大脑留下痕迹。如以后生下来继续听外语(不需听懂),到幼儿园学外语时,发音会较准,学外语比一般孩子快和易产生兴趣等。

如果准爸爸和准妈妈不会说外语,或说的外语在语音上不够准确,也可把发音较准确或较标准的外语广播节目,如中国的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日语广播、法语广播节目,用一盘盒式录音带录下来。然后,在胎儿胎龄满6个月后,每天晚上较安静的时候,如9~10点钟且胎动较明显时,用录音机放这盘磁带,用《爱心胎教音乐全集》附赠的无磁传声器放在孕妇腹壁上传给胎儿听。这样做的优点是,所放出来的外语广播的每一句话,传入子宫后都非常清楚,发音非常清晰。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和北大医院的“B超”室,曾在孕妇子宫内放入微型话筒,收录子宫内接收到的说话声,收录出来后听,语音非常清晰,每个字都极清楚。如不用传声器仅是经空气传入子宫的语音,收录出来后听就像隔着墙听邻居讲话那样含混不清,断断续续。所以,为了孩子将来学外语时比一般孩子易产生兴趣、发音更准确,建议准爸爸和准妈妈们采用语言胎教时,最好是自己收录一盘外语广播的盒式录音带,然后在怀孕已满6个月时,每天晚上9~10点钟,用“随身听”袖珍录放机或单放机,播放这盘磁带,并用无磁传声器,放在孕妇的腹壁上(紧贴肚皮,不要放在肚脐上,不然传音效果减弱)传入子宫给胎儿听。每天每次不要超过15分钟,以免胎儿听觉疲劳。凡是这样做过胎教的孩子,出生后每天在孩子醒时,放1~2次录有外语的录音带,给孩子造成一种外语的语音环境,对孩子出生前在大脑皮质上已产生的外语的语音痕迹加强加深。这样坚持下来,日后在到孩子学外语时,一定会有惊喜的。

除了用说话和音乐促进胎儿大脑、听觉器官的生长发育外,还可以用手在孕妇腹壁上轻轻叩打或抚摩、触动胎儿的身体,使胎儿身体被触摸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感觉的电脉冲,向脊髓传递,再经脊髓向上传入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这样,促使胎儿的体感神经和中枢神经元发育,有利于胎儿体格生长发育,更有利于胎儿的感觉中枢的发育和成熟。将来孩子出生后,在感觉综合能力的发展上,要比一般孩子好,不容易出现感觉综合功能失调的情况。

另外,用手电筒的光照孕妇的腹壁。把电筒光罩紧贴在孕妇腹壁上,向子宫内透入光线,使羊水由暗变红。经国内外的实验发现,胎儿爱看这种颜色。这种颜色可使胎儿视网膜上叫做锥体细胞和杆状细胞的神经元产生视觉电脉冲,经视神经传入到大脑枕部的大脑皮质上的视觉中枢。经常产生这样的电脉冲和向大脑视觉中枢传递,对孩子视觉功能的建立和发展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孩子出生后,耳聪、目明,体健又聪慧,记忆力也比一般孩子强。

如此,加上出生后充足的营养和继续科学的教育措施,为孩子的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帮助,尤其为智力上的开发准备了物质基础。

现代胎教理论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胎教,除了对胎儿的感觉、知觉的认识不清楚之外,对胎儿能否学习也模糊不清。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早已用实验科学地论证了学习本质是大脑的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的刺激信号与引起非条件反射的信号多次结合,共同作用于大脑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胎儿生长到6个月后,虽然有了某些感觉,但受环境限制是无法建立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条件反射的。因此,把向胎儿输送声音或光线的刺激认为是早期教育,不仅缺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根据,而且,误导人们忽视对正在发育的胎儿大脑保护。所以,现代胎教并不是简单地认为胎教就是对胎儿的早期教育。

给6个月以后的胎儿以声、光、触摸的刺激,是希望通过适度的有效刺激,诱导与刺激相关的神经通路和大脑皮质中枢,使这些部位的锥体细胞增长更多的树突,以促进它们和周围的锥体细胞建立传递信息的突触联系。使大脑与感觉、运动、思维、记忆等密切相关的神经网络更丰富,有利于出生后的智力开发。这实质上是在产前对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一种来自于环境的促进。它和在胎儿大脑细胞生长的剧增期所给予的营养促进,共同组成了“产前促进”的内容。

以“环境促进”为科学本质的胎教,是建立在行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的。

首先,神经分子生物学角度的一些科学研究,证实了学习的本质是信息在大脑的储存过程,而记忆则是从大脑的信息储存中提取。许多医学科学研究证明:长期记忆被编码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锥体细胞)的连接上,并非在大分子特别是RNA上,长期记忆的结构基础在于锥体细胞之间的突触的改变(而非全脑的解剖结构上的改变),即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的改变(突触的增生、肥大、伸出附加突触或退行性变)。强烈的限定的突触活动,可增加突触的功效,反复多次的刺激可导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升高6倍。

综上所述,可知人的大脑皮质锥体细胞树突和树突棘的发生发展及锥体细胞之间突触建立的多少,和一生中的行为、学习、记忆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如果在胎儿大脑细胞分裂增殖的第一个高峰期,即妊娠12~24周,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将要全部形成时,保障热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供给充分,可以促进大脑锥体细胞生长发育得更多。在此基础上,当胎儿从胎龄6个月起,锥体细胞体积开始长大,树突开始延伸期间,增加外界对大脑皮质的各种良性刺激,如声、光、触摸等,会促使大脑锥体细胞的树突棘增长,有利于和周围尚未建立突触联系的锥体细胞建立突触联系。使负责神经脉冲传递和信息存储的大脑神经网络,建立发展得更丰富,有利于大脑的感觉和思维更敏捷,能更多地储存信息,使一生中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先天的更加聪慧的大脑的帮助。

认识科学的胎教

科学的胎教,是指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的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从胎龄5个月(即胎儿已有了听力时)开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声音和触摸的刺激。声音包括胎教音乐、父母亲的语言、爱抚讲话;触摸包括孕妇本人或丈夫用手轻轻抚摩胎儿或轻轻拍打胎儿。这种刺激被胎儿感受后,可以促进胎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更快地发育。反复地用相同的声音刺激胎儿,可以引起胎儿大脑中的粗浅记忆。这样坚持几个月,孩子出生时,他的听觉可比一般孩子灵敏,记忆力也比一般孩子强。加上出生后的营养充裕和继续科学的教育措施,为孩子智力和体质的良好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胎教的必要性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意外的灾难给幸存者尤其是孕妇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刺激。10年后,为了考察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当时正在母腹中的儿童有无影响,研究者挑选了350名孕育于灾前,并于1976年7月28日至1977年5月30日出生的儿童,分为地震组206名、对照组144名。地震组儿童的母亲在孕期均遭受过震灾,而对照组是同期出生于外地,后来在唐山定居的孩子,他们的母亲在孕期身体健康,分娩时无产伤,以后也没有患过影响智力的疾病。医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身体检查和智力测验,虽然两组体检无明显差异,但智力测试结果表明,地震组的智力低于对照组,进行智商测定,两组表现出更明显的差异:地震组平均智商为81.7,而对照组为93.1。调查表明,这场灾难也给母腹中的胎儿留下了“后遗症”。

现代遗传学专家用孕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当孕鼠看到雄鼠被猫猎捕的恐怖场面时,它们惊窜、躲藏、战栗、发呆、不食。受惊吓的母鼠生殖率、窝重量也明显下降,子代鼠的体重、身长也明显不足。同时,活动范围、饥饿趋食能力等一系列行为遗传测试指标低下或异常。受惊吓母鼠产下的初生鼠大脑较小,大脑皮质变薄,且其中的分子层只有对照组的一半,大脑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松散,细胞质变性。这个“猫吓鼠”的实验结果印证了唐山地震的调查结果。

由于人类神经系统进化程度高,如果孕妇在怀孕36周前胎儿脑发育时受到刺激,易造成胎儿脑畸形;孕妇严重恐惧和长期悲伤,虽少见致体内胎儿畸形,但能通过大脑神经影响下一代智力,降低后代的行为水平。所以,孕妇在孕期内受到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的不良刺激,能影响到胎儿的脑发育。而地震对人们的影响无疑是综合性的,顷刻之间天崩地裂、房屋倒塌、亲人伤亡、财产受损、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强烈地刺激着人们,这种突然的从未体验过的非常事件,给当时的孕妇造成了心灵上强烈的震撼和应激反应,这些不但会直接成为个体心理的致病因素,而且还能间接地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成熟。在地震组206名儿童的母亲中,就有87%以上在地震中失去了直系亲属。胎儿的大脑在胚胎形成后即开始发育,并且一直持续到孩子出生后的一段时间,所以母亲在孕期内受到损害,尤其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刺激,便会给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唐山地震的实例,也证明了孕妇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胎儿的智力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胎儿在出生前数月内,迅速增大的记忆储存促进了“自我”的形成,并开始引导胎儿行为的发展,胎儿的行为渐趋复杂、成熟,从而产生了感觉以及“记忆”。

综上所述,尽管胎儿在母体中的潜在记忆不是每个孩子成年后都能发掘出来的,但它却深深地潜藏在人们意识的最底层,就如同汪洋中的冰原,坚硬的冰层下是潜在记忆涌动的“暗流”,而这正是胎教的回应。

胎教奠定宝宝的一生

良好的胎教,对新生儿有许多好处,例如通过系统胎教的宝宝,出生后不易哭闹,情绪稳定,智商指数也比较高。而现在流行的音乐胎教,更印证了常听优美和谐的音乐,可刺激脑部分泌荷尔蒙,增进身体的抵抗力,而所释放出的脑啡呔会使身心感到舒畅,因此说在一定程度上胎教可以奠定宝宝的一生。

我国胎教的实践硕果

古老而质朴的中国胎教的苏醒,是在国外的有关胎教研究和智力超常儿的新闻报道不断传入中国被人们所注视以后发生的。中国所特有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城市里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夫妇,深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特别是他们领悟到今后生养的唯一的子女,健康和聪明的程度将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促使他们在养育子女时更加注重科学,以便使子女长大后能够在社会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他们看到那些仅注意出生后才下资本(如买钢琴和请教师)的一些家庭,没有能够如愿以偿地把孩子培育成才,他们也就更容易相信国外有关胎教的事例报道。于是,有的年轻夫妇也就愿意接受胎教了。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中国首先从民间以家庭为单位,开始尝试胎教。

在70年代以后,从民间开始的胎教和其成效的报道,逐渐由一些报刊发表。如:辽宁的《妇女》杂志上曾介绍过一个4岁入小学读书、成绩优良的女孩,她的外祖父是位老中医,对她母亲进行胎教指导,使这个小女孩出生后,在体、智发育方面远远超过同龄的儿童,为尽快接受学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生理智能基础。又如:1985年2月14日《人民日报》上详细介绍了胎教儿津津。这个孩子在4岁半时,就被武汉大学作为少年科技预备班的学员进校学习了,是我国年龄最小的大学预备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