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11

第11章 楚汉之争扭战局 韩信井陉战陈馀

这一回说一说秦汉时期发生在石家庄的两大战役和三个人物。

第一大战役,是秦朝末年决定秦王朝命运的巨鹿之战,与之相关的两个人物是张耳、陈馀。

我们先从石家庄市区东北部的东垣古城说起。

东垣古城位于北二环以北、体育大街两侧,这里曾经是战国时期的东垣邑。在秦始皇设置恒山郡的时候,这里成为恒山郡的治所,即郡城。石家庄市给自己的城市定位“千年古郡,百年新城”。古郡,就要从这里说起。当时恒山郡的辖域,北达北岳恒山,就是现在的阜平县大茂山,南到高邑县的房子故城,西到太行山,东达衡水。

陈胜、吴广起义后,河南开封人张耳、陈馀与他们成为患难兄弟、刎颈之交。他们投奔起义军,请求陈胜让他们率兵进攻赵地。

结果,陈胜派别人为将军进攻赵国,他俩心怀不满,就到了邯郸。二人极力怂恿武臣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派出大将向西、向北开拓疆土。结果出去的将领们叛变了,其中一个大将李良还袭击邯郸,杀了赵王武臣及其官员家眷,占据恒山郡及其以南的赵国地盘,成为秦末首先控制今石家庄一带的割据势力。

张耳、陈馀连夜出逃,招收赵王原来的残部军队,招募数万人,讨伐叛逆。李良投降秦军,引秦军攻陈馀、张耳。张耳陈馀带着他们新拥立的赵王逃入平乡县城一带的巨鹿城。秦军大举进攻巨鹿,发起了著名的巨鹿之战。

重兵压境,是何人突围救困情比金坚?

危若累卵,刎颈之交又为何袖手旁观?

破釜沉舟,巨鹿城下谁又能力挽狂澜?

张耳他们面对秦军重兵围攻,急忙派出信使向各地反秦势力求援。陈馀冒死出城,引兵北上,占据了石家庄市长安区的恒山郡城东垣,发布檄文,招兵买马,从恒山郡汇集兵丁数万人,匆匆南下,驻扎在巨鹿城以北,准备策应巨鹿城。

但是,当他看到秦军阵营的时候,却倒吸了一口凉气,力量悬殊太大了。所以,面对强大的秦军阵营,他不敢出兵。

秦国两员名将对巨鹿城发起反复的猛烈攻击。巨鹿城形势危急,张耳多次派人请陈馀出兵,而陈馀却一直不敢出兵,于是张耳派遣两员大将夜间闯出围城,到陈馀营帐中指责陈馀:张丞相与您是刎颈之交,而如今赵王和丞相危在旦夕。您手握重兵,却不肯相救,何谈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啊?

陈馀被指责得面红耳赤、无言相对,只好答应让这两个将领率领恒山郡的五千人马与秦军交战。结果是全军覆没,两位将领惨死沙场。

当时秦末起义的领袖人物楚怀王得知张耳等人被围的消息,决定以楚军主力五万人北上救赵,另派刘邦率军西进武关,直捣咸阳,拉开了灭秦的战略格局。

受命北上援救张耳的楚将项羽亲自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歼灭秦军主力,俘虏了秦国大将,坑杀秦军二十万,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自此,集结在赵地的各诸侯军队接受项羽统一指挥。

封王归田,刎颈之交境遇为何判若两家?

翻云覆雨,究竟是为利益还是反目仇杀?

足智多谋,刘邦如何将两冤家纳入麾下?

张耳因为在巨鹿之战中的作为,名声大振,又随项羽入关,被封恒山王,住在东垣城里,后来,以襄国(今邢台市)为都城,改为赵王,控制了赵国的大部地区。

那么,他的发小、与他是刎颈之交的陈馀结局如何呢?

巨鹿之战中,张耳指责陈馀“拥兵不发”,两位昔日好友关系恶化。战后,张耳始终对陈馀耿耿于怀,当面质问陈馀自己两位爱将的下落。陈馀无论怎么解释当时的形势,张耳根本不相信,始终怀疑陈馀杀了自己的两员大将。陈馀盛怒之下,解下印绶,推给张耳,独自与他麾下数百人到了河间一带的湖泽之中以渔猎为生,从此与张耳彻底决裂。

当项羽分封诸侯时,有人提醒他说,陈馀和张耳都有功于赵,所以项羽就以当时陈馀居住的南皮三县封陈馀为南皮侯。

陈馀被封为南皮侯,而张耳却被封为恒山王,荣归赵地。于是,陈馀就和山东的齐王联合,动用南皮三县所有兵力,与齐军合力围攻张耳的恒山国都城东垣。张耳大败,不敢继续固守恒山城,逃到关中投靠刘邦,被刘邦封为成信侯。

陈馀趁着张耳西逃之机,收复恒山国故地,到代地迎赵歇为赵王。赵王歇感谢陈馀,封他为代王,而陈馀实际上留住邢台,作为赵国相,辅佐赵王歇。

一年后,项羽政治野心膨胀,自立为帝。刘邦联合各路诸侯讨伐项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战。

刘邦为了赢得战胜项羽的筹码,积极联络各路诸侯,派人邀陈馀共击项羽。陈馀向刘邦提出条件,只要刘邦杀了张耳,他就和刘邦联合伐项羽。刘邦为了获得陈馀的支持,找了一个很像张耳的人,砍了人头,送给陈馀。陈馀遂加入了刘邦楚汉之争的军队。

在楚汉之争中,陈馀发现张耳竟然还活着,而且是刘邦的大将,于是背叛了刘邦,与赵王歇割据赵国故地,开始对抗汉王刘邦。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以韩信为大将,出兵平定陈馀。

此回讲述的第二大战役,是著名的背水之战。战争双方分别是汉朝的大将韩信、张耳和赵国相陈馀。

韩信,西汉著名军事家。他小时候很穷,向河边洗衣服的大娘要饭吃。后来他忍受胯下之辱,立志习武,熟读兵书,成为西汉著名战将。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张耳等统兵数万,东下井陉。

占尽地利,陈馀能否采纳谋臣御敌妙计?

背水一战,市井之徒如何创造战争奇迹?

机关算尽,水河畔又是谁将人头落地?

赵王歇与赵相陈馀在井陉口聚兵二十万,阻击韩信。赵军的营垒设在鹿泉市土门关到井陉县白皮关一线。

赵国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向赵国相陈馀献计说:“韩信东渡黄河,连战连胜,如今是乘胜攻赵,锐不可当。但是,我们面对的井陉口谷险路窄,‘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汉军在这条狭窄的井陉古道中,东行数百里,他们的粮草必定在其后。愿足下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绕到汉军的后面,截获他们的辎重粮草。而足下利用这里的深沟高垒,坚守营寨,不要出兵与之交战。使得韩信、张耳进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让他没吃没喝,不至十日,这两将的首级可致于麾下。”

这是一个非常符合当时天时、地利的作战方案,但刚愎自用的陈馀生搬兵书,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用兵原则。他声称:“兵法上说,十倍于敌,就该围而歼之,一倍于敌就必战。如今韩信号称有兵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他从千里之外进攻我们,早已兵困马乏。如果在这种形势下还要避而不击,日后有更强大的军队如何打仗?各路诸侯也要耻笑我们胆怯。”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得知李左车为陈馀所献的计策没被采纳,大喜,遂向井陉进军,在现在井陉关的西口固关一带安置营寨。同时,韩信根据井陉盆地的地势和战场的形势开始按兵布阵,布阵的地点就是石家庄鹿泉市的名峰抱犊寨一带。

抱犊寨位于鹿泉市西边太行山中,山高崖陡,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上山的道路艰难,连耕牛都无法上山,所以只能先把牛犊抱到山上养大作为耕牛,因此名叫抱犊寨。

韩信先选派轻骑两千,每人各持一面红旗,在半夜抄小路赶到赵营背后,到抱犊寨附近隐蔽起来,同时交代明日两军交战时,赵军若看见汉军退败倾巢出动时,应迅速攻入赵军营寨,拔赵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第二天,韩信命令一万多名将士渡过绵蔓河,背水布阵。井陉县的绵蔓河(今绵河)是井陉盆地的重要河流,水流湍急。韩信竖起大将旗帜,战鼓擂动,号角齐鸣,直攻赵军营垒。

陈馀站在井陉县的白石岭上,俯瞰绵蔓河,见韩信背水布阵,讥讽韩信不懂兵法。

在陈馀看来,汉军背水作战,没有退路,而且与赵军的兵力悬殊,纯粹是布置了一个死阵。于是他下令赵军倾巢出动,对汉军进行包围,聚而歼之。

结果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赵军的进攻面前,汉军个个英勇拼杀,殊死力战。但正在双方酣战之时,韩信却命令士兵丢弃旗鼓,佯装败退。陈馀马上令所有赵军倾巢而出,甚至连守营的将士也想抢功,纷纷冲向韩信的汉军抢夺鼓旗。韩信张耳已经退守水边,将士们个个殊死拼杀。

就在此时,埋伏在赵营背后的两千骑兵按韩信命令,迅速从抱犊寨冲向赵营,攻入赵军营寨,拔掉赵旗,竖起两千面汉军红旗,并欢呼胜利。赵军久战不能胜,忽然间看到赵营遍插汉军红旗,自知赵军营垒已经被汉军攻占,纷纷逃散,陈馀连斩数人仍制止不住溃逃之众。

韩信令绵蔓河畔的汉军迅速反攻,两面夹击,追歼赵军。赵军大败,自相践踏,死者甚众。陈馀急率散骑十余人沿太行山东麓南逃。

韩信率骑兵穷追,在元氏、临城一带的水之畔力斩陈馀。

如今在河北省临城县还有一条汦水,历经千年仍然流淌,这里就是韩信背水之战最后的胜利之地。

53韩信久闻赵国谋士李左车有奇才,在追剿赵军过程中,严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能够生擒者奖励千金。结果,将校们活捉了李左车。韩信将李左车请入帅帐,给他松绑,请他上座。韩信像敬重师长一样尊重李左车,谦恭地向他请教治军之策。韩信作为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能用人所长,表现出礼贤下士的大智慧。李左车深受感动,与韩信结为莫逆之交,从此帮助韩信出谋划策,收燕破齐。

韩信巧设背水阵,以少胜多,消灭赵军。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战争谋略呢?

战争之后,有人问韩信:“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右面和背后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今将军让我们背水设阵,还告诉我们,等破赵之后一起会餐。当时我们都不相信。结果果真很快取得了胜利,这是一种什么战术啊?”韩信答道:“这在兵法上就有,只是你们没看到。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今我们这次战役,军卒大都是新募的市井之人,没经过严格训练,只有将其置之死地,方能拼命厮杀,死里求生。否则,在数倍强敌进击下,定会不战而逃。”众将听了韩信此言,都十分佩服,赞颂韩信用兵如神。

在中国古代史上,韩信的井陉背水之战,成为出其不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当时的井陉古塞、绵河两岸,正是韩信灭赵“背水之战”的古战场。在井陉县白石岭上,保存着后世修筑的白面将军陈馀祠及韩信庙。在鹿泉市抱犊寨山顶,后人修建淮阴侯祠,以纪念韩信背水之战的历史。

韩信乘势平定了燕、齐,为刘邦免除北顾之忧,加快了刘邦统一全国的进程,为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刘邦即位之后,在洛阳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

这正是:

巨鹿之战扭战局,项羽出兵得胜利。

韩信张耳出井陉,背水一战灭陈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