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要说一说历史名人张骞到常山国处置诸侯王家族内乱的非凡经历。
我们首先要说到西汉常山国的都城元氏故城。
在元氏城北故城村一带,有一座古代城垣的遗址,规模宏大,这就是两汉时期的常山国的都城。在这座古城遗址地下,不仅掩埋着常山国的王宫遗址,而且留下了著名外交家张骞的足迹。张骞在他的暮年,为汉武帝削藩奉献了他最后的智慧。
项羽在灭秦之后,封张耳为恒山王。西汉初年,张耳改封为赵王,郡城改到了元氏县。当时的元氏城,位于元氏县北故城村一带。
吕后死后,代王刘恒即位,史称汉文帝。按照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北岳恒山在西汉文帝之后改名常山,恒山郡改名常山郡。汉景帝时,封刘舜为常山王。
刘舜是汉景帝的小儿子、汉武帝的小弟,在河北的诸侯之中,属于封地广袤、势力强大的诸侯。他生活荒淫,不仅干出许多有悖伦理的事情,而且多次犯法,汉景帝经常训斥他,但也多次宽恕他。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鹿泉市高庄村海山岭东侧的砖场,发现了刘舜墓。
这座墓葬,经过古代盗墓贼的盗掘、火烧等破坏,已面目全非,地上的封土也被当地村民烧砖取土,夷为平地。
墓葬平面呈中字形,是一座典型的汉代大型夯土竖穴墓葬、石头棺椁墓。
椁室早年被盗和焚烧,剩余文物很少,四周回廊未被破坏,随葬器物较多,总共出土了文物七千多件。其中非常重要的文物,包括一系列餐饮用的青铜鼎、青铜壶,还有温酒用的青铜执炉,餐饮用的银盆、银碗,捣药用的药杵和药钵。
这些物品制作精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出土的银盆上刻有铭文“五官”,是汉代王宫女官的名号,帝王的侍妾之一。从汉文帝开始,规定皇帝、诸侯王的后宫嫔妃从昭仪起分十四等,五官列为十二等。铜鼎和铜钟上的“食官”,是掌管帝王、后妃、太子膳食的职官名。
骄奢淫逸,诸侯家风究竟何等败坏?
家族内讧,兄弟妻妾怎样各怀鬼胎?
尸骨未寒,骨肉相残又将怎样上演?
由于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地位很高,势力很大,诸侯王在自己管辖的诸侯国内,都使用自己的纪年。因此,刘舜墓出土的器物上,有廿九年、卅年的年份,都是刘舜的年号。
刘舜骄奢淫逸,受其影响,他的家风恶劣,妻妾儿女之间明争暗斗,最终引发了家族内讧。
刘舜一共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刘棁、次子刘勃、三子刘平、四子刘商。由于刘舜不太喜爱长子的母亲,因此他也很不喜欢刘棁。后来,次子刘勃被立为世子,就是王位继承人。
此后,宫内其他宠姬又生子刘平、刘商,刘舜逐渐冷落了王后。王后由此心怀妒忌,经常在儿子刘勃面前发泄对刘舜和其他王姬的不满。
刘舜在位三十三年去世,谥为常山宪王,死后被安葬在常山国北部的石邑县境内,就是今鹿泉市高庄。
在刘舜病重期间,三子刘平、四子刘商的母亲等受宠的王姬们都终日伺候,而王后和太子刘勃却很少过问刘舜的病情,更不照顾刘舜。不仅如此,太子刘勃与他父亲一样歌舞赌嫖,不尽孝道,吃喝玩乐。刘舜死后,太子刘勃继承诸侯王位。
正如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刘勃本性狠毒,他的母亲也是个怨妇加刁妇。刘勃即位后,与他母亲专横跋扈,以先王“不以棁为子数”为理由,拒绝分给刘棁财物。
虽有常山王府的一些官吏多次劝导刘勃,希望他顾手足之情,给兄长刘棁一些钱财。但刘勃好赖话都不听,受他母亲的唆使,就是坚持排斥他的兄长刘棁。
当时,汉武帝得知刘舜病故,派朝廷的使者来到元氏,出席常山宪王的丧礼。这时,刘舜的长子刘棁便借机向使者讲述了刘勃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恶行,指控刘勃在王后的放纵和袒护下,有恃无恐,人性丧尽:在父王病危和死后服丧期间,嫖娼饮酒,赌博弹琴;在大街上车载妓女,环城过市;到监狱探视囚犯,毫无廉耻。
这些罪名,按汉朝的法律,属于不忠不孝大罪,理当诛斩。使者回京后,如实禀奏给汉武帝,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到常山验问。
汉武帝委派张骞到元氏处置这件事,包含着他非常复杂的心态。他既希望深明大义的张骞,借此革除河北诸侯王割据势力,又对自己的小弟刘舜充满可怜、可恼之情。
他希望张骞能够恰到好处地为他处置这件事情,因为在西汉历史上,诸侯王势力与皇权之间的权益之争始终不断。
且不说汉高祖刘邦平灭异姓王的手段,就是被历代称为“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也都曾为消除藩王势力,引发过诸侯王叛乱。
景帝时,吴王刘濞控制了三郡五十三城,势力最大,其次是楚王。这些诸侯王们跋扈专横,对汉王朝的中央集权构成威胁。汉景帝在御史大夫晁错建议下,实行“削藩”,缩小诸侯王的地盘,遏制他们的势力,先削楚王的一郡,又削吴王的二郡,结果引发诸侯王不满。吴王刘濞联合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以所谓“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起兵叛乱,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汉武帝就是在刘氏家族诸侯争雄的背景下登上皇帝宝座的。在遏制诸侯势力方面,汉武帝采纳大臣建议,颁布“推恩令”,就是让地域广大的诸侯王把他们的子孙们分封为列侯。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诸侯王分封了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
但是,常山王刘舜非常狡猾,虽然汉武帝的推恩令给了他分封子弟列侯的权力,可是他就是不分封,坚持常山国的地盘,蓄积势力。
孤注一掷,逆子贰臣如何劫持人证?
大智大勇,张骞能否不辱平乱使命?
棋高一着,汉武帝将如何消除隐患?
张骞受命来到元氏的常山国都城,首先下令将刘棁举报刘勃悖逆之罪的证人收监,给予保护。但刘勃和他的母亲自知这类不忠不孝的恶行一旦败露,都够得上死罪,至少也是一个谪发。于是他们孤注一掷,竟然不顾律法,派他们的心腹抓捕了刘棁的证人并藏匿起来。张骞派吏卒去寻找证人,刘勃还派人殴打张骞派去的吏卒,引发了常山国都城的朝廷官员与诸侯随从之间的殴斗。
张骞凭着在匈奴多年应对险恶局面的经验,利用汉武帝皇权的威望和朝廷关于“阿党法”的律条,说服常山国的官吏,终于查清了刘勃及其母亲在常山国的所作所为,并通过人证物证,验明了刘勃所犯的条条罪恶。
张骞不辱使命,回到长安,据实上奏皇帝。相关的衙门按照张骞的意见,请求按律诛杀刘勃及其母,废除常山国,恢复常山郡,在河北实行削藩。但是,汉武帝在这涉及族亲的生杀大事的时候却感叹说:“这是因为刘勃母亲这个女人历来缺少德性,迫使刘棁状告她的恶行。而刘勃由于缺少很好的老师,所以放荡不羁,惹下了这样的罪过。但是念在他父亲的份上,不忍心杀他。”
于是,汉武帝采取了一个展示皇恩浩荡的决断:废黜常山王刘勃的王位,让他带着家眷迁居到湖北省房县的房陵,以此消除了一个实力强大、放荡不羁的诸侯王。
张骞为汉武帝推进削藩策略,贡献了一生最后一次大智大勇。此后不久,这位伟大的爱国外交家、博望侯张骞,病故在长安。
几个月之后,汉武帝又下诏封刘舜的三子刘平为真定王,从常山郡分出真定、鹿泉市北故城的绵蔓、藁城和藁城市城子村的肥垒四个县立真定国;第二年秋天,按照推恩令,汉武帝又诏封刘舜的第四子刘商为泗水王。
既然已经罢黜了刘勃的诸侯王位,汉武帝为什么又要分封新的诸侯王呢?对于这次诏封刘平和刘商的旨意,后世不少人都揣测是汉武帝感念与刘舜的手足之情,所以才这么做。其实,这只是平常人怀有的情愫,对于具有雄才大略、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刘彻来说,这种诏封主要出于政治需要。
封刘平为真定王,封地只有四个县三万户,与朝廷控制的常山郡九个县相比,构不成对朝廷经济和社会的威胁。再把刘舜的小儿子封到泗水,远在江苏,这样一来,血亲关系较密切的亲兄弟,不能形成勾连之势,对于为西汉消除藩王联合动乱的隐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才是汉武帝的真正初衷。
这正是:
常山王室起内讧,大智张骞奉圣命。
削藩罢黜刘勃位,刘平封王到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