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1285700000039

第39章 唐末五代烽烟起 成德变换大王旗

这一回,我们着重说说关系到成德军节度使王镕生死存亡的三个人物。

这三个人物是控制山西的晋王李克用、后梁皇帝朱温和幽州节度使李匡威。

先从井陉县仙台山说起。井陉县仙台山风景区的小寺村,有一座创建于唐代的护国院。护国院当年建筑恢弘,规模宏大,只是后来几经破坏,留下的建筑不多。

据现存明天启七年《新建四天王殿碑记》和明正德二年《重修仙台山护国院碑记》记载:唐朝末年,黄巢造反,各地藩镇乘势争权。晋王李克用听说仙台山有一高僧号敬思和尚,就派人请他到盂县相会。因敬思禅师预言黄巢起义注定是失败的结果,晋王对敬思禅师崇信有加,所以敕令把这里的山林土地,划拨寺院,不得砍伐,永无税赋。一批佃农世世代代为护国院耕田育林,长期定居山谷中,形成小寺村。

可见,晋王与石家庄这一带关系密切。当时的唐王朝刚刚经历了庞勋起义,已经风雨飘摇,如今又迎来了更大规模的黄巢起义。唐朝只能依靠藩镇的兵力镇压农民起义,结果,就造成了藩镇势力的极度壮大。在剿灭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出现了一批新的强势藩镇,尤其在北方,控制河北、河南的梁王朱温和控制山西的晋王李克用成为最强大的两大藩镇势力。

这个晋王李克用是个什么人物?

他是唐朝的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他通过发动兵变,割据一方。唐朝发兵讨伐他,他北逃鞑靼部。可是,第二年,黄巢起义爆发,唐廷召李克用出兵镇压起义军。他就率沙陀、鞑靼兵攻到关中,把黄巢军赶出长安,以功授河东节度使,控制山西一带,不久在河南打败黄巢主力。唐昭宗时被封晋王。

此后他长期割据山西,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连年战争不断。

第二个人物,就是朱温。

朱温是安徽砀山县午沟里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做佣人养活他们兄弟。朱温成人后,和他哥哥都成为招是惹非的混混,乡间的祸害。

黄巢起义后,朱温加入起义军,因为屡立战功,升为大将。黄巢建立大齐政权以后,朱温任同州防御使,相当于那个地方的军区司令。当官了,他就率军出征,结果屡战屡败,因为怕受谴责,叛变归降唐朝。唐僖宗委任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就是保卫皇帝的亲军最高军衔,赐名朱全忠,让他率军镇压黄巢起义军。因为镇压有功,他被封为梁王。后来,他杀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成为五代时期第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

李克用对朱温眼红,就打着维护唐朝的旗号开始兴兵讨伐朱温,与后梁争雄。

身逢乱世,十岁娃娃因何能坐上节度使帅位?

唇亡齿寒,与王镕一拍即合的盟友到底是谁?

事与愿违,王镕究竟怎样陷入重围节节败退?

唐末,朱温与李克用两大军事政治势力集团开始在华北地区争雄,而当时控制石家庄一带的成德军节度使,却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这个十岁的少帅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又是如何较量的呢?

前文讲过,真定回纥族王家,已经连续四代五人世代承袭,担任成德军节度使,第五任节度使王景崇在位九年,进封为常山王,在爆发黄巢起义的两年后死了。成德军将士们按照他们一百年中形成的老规矩,拥立王景崇年仅十岁的儿子王镕承袭成德军节度使,称赵王。

在梁、晋两大集团争夺河北的战争中,双方都觉得这个十岁的孩子好欺负,王镕这个十几岁的少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接下来,我们说说与王镕有关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一方是成德军少帅王镕和幽州节度使的盟军,另一方是晋王李克用和他亲家的联军。这次战役,居然是王镕这个十几岁的小毛孩挑起的。

因为,面对朱温与李克用两股势力抗争的形势,河北的藩镇都在左右观望,寻找靠山,有的依附于朱温,有的投靠李克用,还有的游离于朱温与李克用之间。

王镕控制的成德军,北面与割据易州、定州的易定节度使相邻。但是,真定的老王家与易定节度使一直交恶,而且易定节度使与晋王李克用结为儿女亲家,是太行山以东晋王李克用的联盟势力。

十岁的成德军节度使王镕,想出来一个以攻为守、稳定自己势力的主意。

什么主意?远交近攻。

他选了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客,到现在北京一带的幽州,与幽州节度使一起谋划,要结盟一起出兵,南北夹击,一举消灭易定节度使,瓜分他的地盘,把成德军与幽州连成一片,联合对抗晋王李克用。

王镕的这个主意,正符合幽州节度使的想法。他和王镕结盟,不仅可以攻占易定节度使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而且还可以增加与晋王李克用抗衡的筹码。

于是,两方约好,一起出兵,准备两个月内一举攻占易、定、沧三州的地盘,彻底消灭易定节度使。于是幽州派了一员大将李全忠率兵六万,从北面发兵,攻打易州,成德军节度使王镕派出精锐大军,从南面攻打易定节度使占据的无极县城。

易定节度使根本没有想到,一夜之间,自己的地盘受到两面夹击。他刚准备带兵北上抗击幽州军队,可是南面告急。面对王镕和李全忠的南北夹击,感到难以抵挡,急忙派人飞奔山西,向他的亲家晋王求救。晋王李克用一听,哈哈大笑。

他为什么大笑,因为他正找机会消灭王镕的成德军,没想到这个小毛孩自己找死。于是晋王急忙派大将率兵东进。他的军队首先到了无极,以骑兵的凌厉进攻,从背后攻击王镕的军队。王镕的将士们突然受到晋军的围攻,急忙向南败退,退守九门城。

晋王的军队追到九门县,再次大败成德兵,斩杀成德军万余人。

在北面,晋王的军队出兵打败了幽州派来的大将李全忠,幽州将士也节节败退。

这个李全忠其实很不忠诚。他在易州战败后,纠集战败的幽州将士,举兵叛乱,从进攻易州的战场撤兵,杀回幽州城,围攻他的主子,进攻幽州的牙城。幽州节度使眼看大势已去,登楼自焚。

李全忠控制了幽州,成为新的幽州节度使,可是第二年就病死,他的儿子李匡威继任了幽州节度使,并且与王镕进一步结盟,一起对抗晋王李克用。

子承父位,李匡威与王镕可否再度联盟?

长驱直入,十万联军如何抵挡晋军东征?

生死攸关,王镕能否指挥盟军转败为胜?

晋王李克用趁着幽州兵变,无暇救援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就想借机兼并成故事德军,发兵东下井陉关,攻击王镕的成德军边境。先头部队在临城县西北龙尾岗一带大破镇州兵,斩获万计,攻克了临城,继而北上攻柏乡、元氏等地。王镕的军队在元氏与晋王的军队交战,结果成德军大败,损失惨重。

王镕急忙派人飞马北上,向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求救,李匡威很仗义,亲自率领幽州兵南下救援。

王镕与李匡威的联军十万人,在隆尧县的尧山与李克用的晋军大战。

尧山,是河北平原上的两座孤山,地形险要,因为相传是尧帝的圣山,又因为尧帝号唐尧,因此,这里被封为唐山。而且这里还被唐王朝李渊奉为李唐王朝的祖山,海外同胞视为中华民族祖山的“唐山”,就是这座尧山。

尧山控制南北要道,易守难攻。李克用的大将利用地形优势,率军迎战,再次打败幽、镇联军,斩获三万。王镕和李匡威的联军败退而归。

随后,李克用出兵进攻王镕的成德军,这场战役,李克用的晋兵,东出井陉关,攻克天长镇。

天长镇,位于井陉盆地的核心,前临绵曼河,背靠雪花山,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成德军控扼太行山的门户要塞。李克用的晋兵既然攻克天长镇,对王镕的成德军意味着西部屏障被突破,处境不妙。

李克用的晋兵攻克天长镇之后,东出土门关,长驱直入,进入平原,兵发新市,就是正定的新城铺。

这个新城铺是成德军大都督府驻地真定北面的战略要地。如果被晋兵攻破,王镕的处境危在旦夕。

于是王镕组织成德军的精锐部队,在李匡威幽州兵的配合下,迅速反击,这次以逸待劳,打击长途跋涉、兵困马乏的晋兵,终于赢得了与晋兵交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斩获晋兵三万余人。

李克用受到这次打击,不敢靠近成德军藩镇首府真定,只好退兵绕到栾城。

王镕乘机出兵,收复太行山中的军事重镇天长镇。

893年二月,李克用开始与朱温的势力抢占太行山以东的邢台。王镕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定采取两面策略,缓和与李克用的关系。他一面利用幽州军队与李克用抗衡,一面向李克用示好,希望他不要进攻成德军,而集中力量进攻南面的朱温。

软硬兼施,李克用能否被王镕假意蒙蔽?

血战天长,晋军粮草不济究竟以何充饥?

不测风云,李匡威将面临哪些战后难题?

王镕派了一名牙将奔赴邢台,带着他给李克用的亲笔信,拜见李克用,请求和解。

李克用刚刚经历了一场败仗,恼羞成怒,杀了王镕的牙将,再次出兵,进攻王镕。

李克用首先在平山打败了王镕的军队,回师井陉,打通回晋阳太原的通道,于是再次围攻王镕的军事要地天长镇。结果王镕早已在天长镇部属了重兵,顽强抗击晋兵的围攻。李克用的晋兵连续进攻十多天,没能攻克。王镕又从真定派出三万精锐,解救天长镇。李克用派出一部分军队,在井陉县的叱日岭阻击王镕的军队,再次打败真定的军队,斩首万余级,其余真定的部队,败逃而归。

这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李克用长期出征,粮草不济,出现了将士断粮的问题。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饥饿不堪的晋兵将士,居然把斩杀的真定士兵的尸体,炖肉而食,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事件。

这时,幽州李匡威率兵协助王镕,联合进攻李克用,在元氏县打败了晋军。同时,李匡威又从幽州出兵,攻击李克用北部的云、代等州,迫使李克用急忙退兵。王镕得到李匡威救援后,稳定了对镇冀诸州的统治。

王镕非常感谢幽州李匡威的救援之恩,出金帛二十万犒赏幽州兵。

李匡威赢得了抗击李克用的胜利,在河北藩镇中树立起声威。此后,带着战胜强者的胜利,他率领胜利之师打道回府。结果,走到河北的博野县城,正在就餐,探马来报:“禀报大帅,不好了,您弟弟李匡筹趁您出兵镇州之机,发动了兵变,占据大都督府,夺取了军权。而且部下天罗地网,只等我们回去送死。”

这正是:

朱温篡唐建后梁,沙陀李氏封晋王。

王镕北联幽州兵,东拼西杀卫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