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什么是生长发育呢?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就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并能用数据测量出的变化,如体重、身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成熟,例如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的成熟。初生到青年这个时期是一个人生后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生后至3岁,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婴幼儿期”。婴幼儿期又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生长发育的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7条规律来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1.婴幼儿体格发育规律
怎样了解宝宝体格发育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体重和身高两个最常用的指标,帮助家长对宝宝体格发育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
体重
体重是衡量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对婴儿来说,体重是比较灵敏的体格发育指标,家长应定期测定体重,以保证孩子迅速生长所需要的足够营养。
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2~3.3千克,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克。体重增加的速度与年龄有关,最初3个月非常迅速,每周增加200~300克;4~6个月每周增加100~200克;7~9个月每周增加80~100克;第1年的最后3个月,每周增加50~80克;生后第2年(2岁)体重增加2.5~3.5千克;2岁以后至10岁以前,每年增加约2千克。家长可根据下列体重计算公式来了解孩子在各年龄段的标准体重。
3~12个月的体重(千克)公式:[年龄(月)+9]/2
1~6岁的体重(千克)公式:年龄(岁)×2+8
身高
身高是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应用身高这个指标来监测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注意几点:
(1)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够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
(2)身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3)影响身高内外因素很多,如疾病、遗传、生活环境、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等,但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一般不会影响身高的生长。
(4)身高方面的个体差异比体重要大。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50厘米,出生至3个月平均每月约增长3.5厘米,4~6个月平均每月约增长2厘米,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1.5厘米,1岁时身长约75厘米,2岁时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每年增长5~7厘米。
2.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
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和细运动两大类。
大运动发育
(1)抬头:新生儿俯卧位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2)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能坐稳。
(3)翻身:7个月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或从俯卧位至仰卧位。
(4)爬:穿肥厚衣服或没有条件练爬的婴儿不爬,故爬不能用做评估发育水平的项目。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1岁用手与膝“四脚爬”。
(5)站、走、跳: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可双足并跳,30个月会独足跳。
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细运动发育
细运动通俗地说是指手的技能。
2~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家长用手指伸入婴儿手掌尺侧并按压指根部不再出现握拳动作)。
3~4个月:拳已放松,喜扒或碰桌上或悬挂的物件。
6~7个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
9~10个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欢撕纸。
12~15个月:学会用匙。
家长可以通过下列传统方法来测验婴幼儿细运动的发育:
(1)葡萄干:7~9个月用拇指、食指掌面钳取,9~10个月用拇指、食指远端捡起。
(2)立方块:7~9个月可握1块击桌面,9~10个月两手各握1块互击,15个月可叠2块,18~23个月学样叠3~4块,24个月叠5~7块,3岁示范下用3块搭桥。
(3)蜡笔:15个月捏蜡笔在纸上乱涂,18~24个月乱画线条,3岁学样画垂直线,3岁半临摹圆形,4岁临摹十字,5岁临摹正方形,6岁绘三角。
(4)其他:2岁能逐页翻书,3岁能穿算盘珠。
3.婴幼儿感知发育规律
感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皮肤感觉等。
视觉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功能,能看清15~20厘米内的事物。1个月后可凝视光源,眼球随体位移动。3~4个月能看清室内的人物,喜看自己的手。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移动。8~9个月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已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时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5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
下列现象提示视觉障碍:不注视母亲;眼球不断摆动;对新鲜颜色注视短暂;对细小物品无兴趣;4个月仍不看自己的手;眼球震颤、斜视。需到医院就诊。
听觉发育
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生后3~7天听觉相当良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会微笑;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3~16个月时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4岁时听觉已经完善。父母可根据婴儿听觉的发展特点,多与婴儿进行温和的语言交流,听轻松的音乐,变换发音的方位让婴儿来寻找声源。家庭里除母亲外,其他成员也应尽量与婴儿交谈,以便发展婴儿的言语听辨力。
听觉发育和小儿的语言发育直接相关,听力障碍如果不能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内得到确诊和干预,可因聋致哑。故出现下列现象要及早到医院就诊:不因雷鸣及巨响出现哭、惊跳等惊吓;母亲走近时无喜悦表示;少学说话;咬音不正。
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能辨别母亲(有奶)与陌生妇女的胸罩气味。4~5个月对食物轻微的味道改变已很敏感,最喜香蕉和奶油味,此期是味觉发育关键期,最好开始添加辅食,错过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喂养困难。
出生时嗅觉已发育成熟;3~4个月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皮肤感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及温度觉等。新生儿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的触觉很灵敏,而前臂、大腿、躯干的触觉较迟钝。新生儿对痛觉较迟钝,第2个月起才逐渐改善。出生时温度觉很灵敏。
4.婴幼儿语言发育规律
语言的发育要经过发育、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儿童语言发育大概进程如下:
2~4月:注意听人声及音乐,对母亲声音有反应。
5个月:ah-ge、ah-gu发音,咂舌。
6~7个月:听懂自己名字,发ma、ba、ai等音。
8个月:辨别肯定性与疑问性语气,说mama、baba等。
10个月:看成人手势学发音。
12个月:听懂“给”、“再见”,有意识地叫爸、妈,说爸、妈以外另1个字。
12~18个月:听懂眼、鼻、口、头发、手、脚等最少2个身体部位和1种物品的名称(能指出),用“自己的语言”加手势表示需要。
18~24个月:听懂更多名称,能说碗、鞋、袜3件中的1件。2岁开始说有主语及谓语的两字。
24~30个月:听懂大和小,看图听故事。说“我”、“我的”和自己名字。说碗、鞋、袜、帽、剪刀、车6件中的3件。
3岁:听懂“里面、上面、旁边”等较复杂的词语,能简单叙说发生过的事。
小儿语言发育受气质、活动度和母亲育儿能力的影响。据Bomstein的观察,婴儿5个月能对母亲说话注意,预示3岁时语言理解能力较强。母亲们应掌握教婴儿学习语言的方法:婴儿看桌上或悬挂的日常用品或身体部位时,父母重复说该物名称,婴儿就能听懂几种物名;或当听见婴儿自发说mama或baba时,就及时应答或指着妈妈或爸爸,如此反复,婴儿就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5.婴幼儿自助能力发育规律婴儿两手松开并能收到胸前,即能自捧奶瓶。
8~9个月:能自己吃饼干。
14个月:能用杯子喝水。
21~25个月:先能日间后能日夜控制大便。
27~30个月:洗手并擦干。
3岁:用匙喂米饭无散落,日夜控制小便。
3岁至3岁半:自己洗脸。6.婴幼儿社会交往发育规律0~3个月:喂奶时有短暂目光注视,对看护人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对看护人的脸和声音会有意识地笑,成人与他对视时会逐渐停止哭声。
3~6个月:对家庭各成员的反应不同,与他人接触时自发地笑,成人与他说话时会停止哭声。
6~9个月:游戏中大笑,与成人一起玩游戏,与熟悉的人在一起更活泼。开始担心分离。
9~12个月:玩“躲猫猫”游戏,对他人的情绪敏感,害怕陌生人,会挥手“拜拜”。
12~15个月:模仿他人动作,摇头表示“不”,主动要求进行轮流性的日常活动。
15~18个月:指向、展示或给予物品,要求成人的帮助,当陌生人靠近时会退回看护人身边。
18~24个月:做手势要求他人做什么,带着看护人去拿想要得到的物品。
24~30个月:可与其他孩子并列玩耍,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
30~36个月:在一群孩子中与2~3个孩子较友好。7.婴幼儿认知发展规律0~3个月:玩拨浪鼓,短暂注视物品。
3~6个月:喜欢嬉戏,伸手取物,交换两个手中的物品,玩耍时敲击物品,对镜中的影像微笑。
6~9个月:伸手够自己在镜中的影子,寻找容器中的物品并能取出,翻书(页),将1~3块积木放在杯中。
9~12个月:试图拿够不着的物品,自发乱涂,搭两层塔,将圆形拼板放入相应的图形中。
12~15个月:组合两个游戏步骤(如把玩具放在车内,然后推车)。懂得物品的用途。
15~18个月:试图模仿画线条,把物品相关的部件配在一起(如将茶壶盖放在茶壶上)。将圆形、正方形拼版放入相应的图形中。
18~24个月:模仿成人开动玩具,模仿家务活。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拼版放入相应的图形中。搭6层塔,配对3种颜色。
24~30个月:理解“1”的概念,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模仿垂直线和水平线,配对4种颜色。
30~36个月:可找出相同的图片,区分大小,数数。
2.新生宝宝的养护秘籍
新生宝宝的特点及日常照顾
1.新生宝宝的长相(小宝宝的“自画像”)
正常足月新生儿头颅呈椭圆形,相对较大,头部与全身的比例为1∶4。新生儿出生时可出现颅骨骨缝分离,也可能因分娩时受产道挤压而出现颅骨重叠。骨缝分离和颅骨重叠一般会随着孩子头部的生长而消失。在孩子的头顶可以摸到一块软乎乎没有骨头的地方,这就是前囟门,一般呈菱形,大小以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为准,1.5~2厘米。宝宝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洗头时会碰伤囟门,其实尽管此处比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就不会碰伤它。在孩子头顶后部正中还有后囟,呈三角形,一般较小,有的孩子在出生时已闭合。足月的孩子出生时头发细软,条纹清晰,外耳发育较好,耳郭挺直。皮肤薄嫩,外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的胎脂。刚出生的孩子躯干相对较长,手臂和腿相对较短,四肢的肌肉紧张度较高,往往呈现外展屈曲姿势,如仰卧呈青蛙状。健康婴儿的标志是:肌肤红润,富于弹性,哭声洪亮,手脚活动自如。
2.新生宝宝的一般状况及生理特点
(1)体格发育的指标:宝宝体格发育是否正常,通常我们用3个指标衡量:体重、身长、头围。新生儿体重测量应在生后1小时内完成(因为新生儿在24小时之内体重下降明显)。正常体重理想范围在2.5~4千克,低于2.5千克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于1.5千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千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多为早产儿,需给予特殊的护理。大于4千克为巨大儿,包括正常和患疾病的婴儿(如糖尿病母亲生的婴儿)。出生后12天内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阶段,在此期间体重为负增长,第3~7天最明显,因为此时小宝宝少吃多睡。宝宝度过生理性体重下降期后即开始进入体重增长期,整个新生儿期每天体重增长为30克左右。身长理想范围在45.5~54.5厘米,在整个新生儿期身长平均比出生时增加4.1厘米。头围范围在32.1~37.2厘米,整个新生儿期平均比出生时增长2.7厘米。
(2)排尿、排便:人们常常担心婴儿什么时候开始排尿、排便。正常应在24小时内排尿,健康的宝宝也有在48小时后排尿的。24小时内排第1次大便,大便呈墨绿色或黑色稠糊状,称其为胎便。生后宝宝吃奶少,水分摄入少,会出现排尿延迟和尿少。但不管是否喂养,胎便应在24小时内排出,若排出延迟,要考虑可能出现消化系统问题。3~4天黑色胎便消失,转为喂母乳或奶粉后的正常的黄色大便,见到这种大便就知道胃肠道是通畅的。另外,宝宝排尿和排便的次数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孩子排尿间隔长,排尿次数固定,而有的孩子1天排尿10~15次,间隔也不固定。有的婴儿每日大便10~15次,而有的孩子每天只排便1次,大便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同样为母乳喂养,有的孩子大便为金黄色,而另一些孩子的大便为绿色含许多白色颗粒及黏液。用牛奶喂养的婴儿,有的大便发白,有的发黄。不能简单地说哪种大便好,哪种大便不好。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正常,不用在意尿便的色泽或性状。但如果尿便的色泽或性状、次数突然改变,要注意宝宝是否出现不适。
(3)体温、呼吸、脉搏:婴儿出生时体温与产妇相同,生后逐渐下降到36.7℃左右,上下午温差不超过0.1℃,环境温度过热也可使体温升高。呼吸频率每分钟35~50次,呈腹式呼吸,脉搏每分钟120~160次。
(4)黄疸:一般在生后第3天左右出现黄疸,皮肤出现黄染,为生理性黄疸,1~2周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黄疸过重或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为病理性黄疸,需到医院及时就诊。
(5)脐带护理:生后4~5天或2周左右脐带脱落,脱落之前要注意护理,不要弄湿或受感染,脐眼上的痂皮要等它自行掉下,不要过早擦掉。如果脐根部流脓并有臭味或脐轮周围红肿,要及时看医生。
3.新生宝宝的智能与心理发育
新生儿并不只会睡眠、哭和吃奶,也有使人意想不到的能力。刚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会慢慢睁开明亮的眼睛,带着好奇心,安静不动地注视着你,身体贴着你,如果让孩子趴在母亲胸怀内,新生宝宝会自动寻找母亲的乳头,香甜有力地吸吮母奶,这是母婴接触的最好时机。
新生儿的6种意识状态
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新生儿的6种意识状态,即2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3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一种是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1)安静觉醒状态:在安静觉醒状态新生儿会很少活动,睁开眼睛,注意力很集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实际上新生儿刚生下来就有一段安静觉醒时间,平均40分钟左右。这时他会注视父母的脸,专心地听其父母说话。新生儿的这种安静觉醒状态时间很短,生后第1周内约占一天时间的10%。安静觉醒状态下新生儿对外界有很好的感受能力,对外来刺激产生反应,并学习如何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