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1286100000029

第29章 早期教育篇——如何使你的宝宝更聪明(13)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对孩子今后发展起重要作用。

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人格高尚的外在表现。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吸烟率、饮酒率、精神活性药的使用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学生中性行为的检出率也有升高的趋势。

(4)鼓励孩子积极与他人交往。其他地区性调查(福建、辽宁、上海等地)发现性行为发生率一般在1.2%~6.2%之间。更严重的后果——少女怀孕、艾滋病也随之发生。青少年中的离家出走、自杀、暴力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对安徽宿州两所中学1011名初中生为期3年的调查发现,3年中初中生离家出走率为7.32%,这些学生中35.14%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情绪和偏执。1998~1999年,一份对北京、天津4所中学的1025份有效问卷发现,中学生中具有自杀想法的人,北京、天津两地分别为16.4%和15.3%。已制定自杀计划的分别为11.7%和10.9%,而实际尝试过自杀者北京为3.6%。让孩子和邻居的孩子友好相处,使孩子学会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厚的态度对待同伴,并能关心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权益,谅解别人的失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孩子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而这一问题是一定要从小抓起的,是我们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爸爸、妈妈首先应当尊重宝宝的人格。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多用“商量式”,少用“命令式”;多鼓励,少指责。避免当众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格。

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孩子,聪明往往更多指的是智力水平,但诸多影响成功的因素中,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占有多大的比例?虽然对成功的含义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在早期教育中,那种重智轻德的一元化模式正逐渐被抛弃,而多元化的成功模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一项对30种不同文化的调查发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对诸如自我信赖、责任感以及经过自己努力获得重要目标这些人格特质予以推崇。S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博士是当代青年最崇拜的成功人士之一。国务委员宋健对他的评价是:“若干年后,人们尊敬开复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5)爸爸、妈妈应常和宝宝交流,使孩子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理解对方,合理地认识事物;培养孩子具备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缺点不自卑,有了困难不退缩的心理品质。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才可以更好地完善人格,端正人生态度。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方面,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3.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行为的影响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不外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物学因素,如母孕期或围产期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食物中的添加剂、空气中的铅污染、遗传因素等;二是心理社会因素,其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像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中有不良嗜好(酗酒、吸毒、赌博等)都是对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另有一些父母过度保护或溺爱,心甘情愿给孩子当保姆,上了小学还要替孩子喂饭、穿衣,以为这是爱孩子,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经受适当的困难或挫折、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另一个相反的表现是漠视、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使他们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满足感情的需求和解决问题,而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说到早期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宝宝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必须提及一个“潜意识”的概念。

(2)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进取意识。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培养他对人、对事积极的态度;磨炼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发展他健康的情操以及清醒的理智,这些优良的性格品质会伴随他一生,使他终身受益无穷。

13.培养宝宝良好的品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怎样使宝宝拥有健康的心理

儿童的心理健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儿童在智力、性格、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没有突出的障碍,即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有较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有适度的反应能力和主动调节能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身心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如果我们能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科学的教育,杜绝不良影响,他们的身心就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否则就可能出现种种障碍。儿童时的心理健康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成年时的心理问题常常会在儿童时期找到根源。

(7)爸爸、妈妈应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利用故事、电视及一些社会现象教育孩子怎样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茅于燕教授提出以下教育原则,抄录如下供参考:

要理智的爱

(3)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尊敬老人,严守纪律。对孩子违反公德的行为要及时指正。1999年对北京部分中学生的调查,性行为的检出率为4.37%。发生在2008年7月的北京青年杨佳袭警事件,造成10人死伤,6名无辜警员死亡……

期望:不是奢望,没有被人有期望的孩子,发展是不会好的。期望来源于尊重。

理解:对孩子的优缺点要心中有数,有什么优点要发挥,有什么缺点要帮助,这是对孩子发展必须要做的。

及时反馈及时回答:没有这种反馈就不是爱。

信任:爱里面有信任,你相信孩子,他就会相信自己。

(8)爸爸、妈妈应给孩子创造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鼓励孩子做他可以学会的事,不是一直都替孩子做。

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和数字触目惊心,也是对每位父母的警示,将来我们孩子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能否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是否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简单的问题。

肌肤的接触:爱也需要肌肤接触。抱一抱、拍一拍、搂一搂、亲一亲,孩子会感到温暖,与此同时,受到鼓励。

有丰富的环境

安全是第一位的。对孩子切忌娇生惯养,百般袒护。

有适当的图书,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有充满新鲜感的户外活动,去街头散步、去公园、去游乐场,接触社会,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

2.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建立常规

常规是一种程序,经常这样做,孩子心里有数,生活就能有秩序地进行,孩子就有安全感。

早立规矩,早设界限

1岁左右,在宝宝懂得“不”的含义时、懂得命令时,就可以开始培养。为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应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对孩子加强锻炼,以增强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小到不要拿勺子敲桌子,大到上课时不大声吵闹,这些都是规矩。

立规矩的目的是让孩子建立起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行为准则,培养自控能力。

培养孩子形成按规矩做事的习惯是很困难的,必须长期坚持。

性格不是自发形成的,良好的性格品质是需要培养的。3岁以前宝宝并不像成人那样,对事物通过理解记下来,而是将场景以图片的形式形成印象,原封不动地放入大脑的旧皮质里,形成潜意识。

孩子是在发展中的个体,要完全融合社会,需要时间、经验。而且每个孩子又有其独特性,就更不能一概要求。不要设置达不到的标准。如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送孩子到农村亲戚家生活一段时间等。

正确地使用表扬、鼓励和惩罚

表扬是对孩子好行为的认可和接纳,可以使他有成功感,而成功又是继续表现好的动力。表扬往往是针对结果而言的。

鼓励是对一些虽努力但仍做得不够好的行为的推动,是针对努力行为的。有时经过努力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但鼓励仍不可少。

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消极态度。

可见,早期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1.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他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惩罚的使用是帮助孩子懂得对与错、好与不好,要孩子行善避恶。

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独生子女一般说来独立性较差,可以学会的事情也不学,等待别人替他做。而有的家长和长辈也乐于替他做,使他形成了依赖性。一定要培养他的独立性,这对形成自信心有好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从简单的生活能力开始。

关心“第一次”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要经过无数“第一次”。它包括了一个人对现实、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以及他的意志特征:对自己行为自觉的调节能力、自觉性、自制力、坚韧性、果断性等;他的情绪特点和理智特征(主动/被动、思维的深浅)。对于令人高兴的“第一次”要大力表扬,使其巩固。对令人不高兴的“第一次”,要重视、纠正,尽早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心理教育对培养儿童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爱是相信孩子能行。

家长对孩子的优缺点往往爱做横向比较。需知,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特点。性格不是天生的,是有好坏之分的。

教育孩子说理要简明具体

切忌抽象,要结合年龄进行。两三岁的孩子与五六岁的孩子语言的理解力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他们进行说理教育要有所不同,对两三岁的孩子要尽量少说理,多做具体帮助。

在说理时要就事论事,不要概括成:“你做了×××,你不是好孩子,我不喜欢你。”而要说:“你把×××了,这不好,你改了,我还是喜欢你的。”

教育者要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

有适当的玩具,按年龄配备,益智型最好。规矩有简单有复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立。如果不培养任其自由发展就是负向培养。孩子由于初涉人间,对什么是好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不太清楚,因而出现不良行为。有的“第一次”令家长很高兴。如果将自己的孩子与周围不如他的孩子比,就会抬高自己的孩子,使他产生优越感;反之,如果将其与好于他的孩子比,就会使他失去信心,不再努力。懂得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可以超前一步进行训练、教育,不会拔苗助长,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你失信了,孩子就不相信你,就不会听你的话,这就等于教育失败。怎样从小培养孩子性格呢?。幼儿期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当宝宝遇到困难,要积极给予指导,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本领,增进孩子勇往直前的意识。”

管教孩子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从自己的情绪出发

这一点看似容易,实际做起来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度,往往和自己的情绪有关。高兴时对孩子就放松,大事化小;反之,则小事放大,抓住不放。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孩子怎么能分清对与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呢?

不要轻易许诺

不要经常答应孩子要做什么、给他什么。你做出了许诺,他就会等待。3岁前是性格培养的重要时期,3岁前出现最初的性格倾向,3~6岁性格初具雏形。

已经答应的事要做到,有时因特殊原因不能做到,要向孩子说明。最好过后找机会补偿——兑现诺言。

成功的秘诀:成功=价值观+态度+行为。如果你把标准定得太高,一旦达不到你的要求,你就批评他,这是不恰当的。

家人教养态度要一致,家园要配合

这一点非常重要,父亲、母亲固然要一致,同住的长辈、照看孩子的亲人或保姆也要一致。推而广之,家庭和幼儿园也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孩子才知道怎么做,否则孩子就不知道该听谁的。所以性格培养要从婴儿期开始。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教育者应该提高自己,懂得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可以上函授班,可以上电视大学,也可以学成人自考。内容是儿童心理学、人生修养之类。翻阅报纸杂志、亲朋好友交流等,也是提高的好渠道。

怎样使宝宝拥有健康的人格

没有健康的人格,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幼儿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初始期,家庭、社会、群体给宝宝的每一个烙印,都会对成年后人格的确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

(6)爸爸、妈妈应和睦相处,并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果将宝宝大脑的结构比做一个鸡蛋,则“旧皮质”类似蛋黄部分,这个部分在出生后的6个月已生成。人类的潜意识就储藏在这里,它是宝宝早期记忆的储藏库。鸡蛋的蛋白部分是出生后逐渐增长的“新皮质”,这是人类的显意识活动和储存的区域。人生的最初3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进入大脑的信息储藏在旧皮质,所以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教育叫做“潜意识教育”,以后当新皮质逐渐生成,进入大脑的信息主要储藏在新皮质,这以后的教育叫做显意识教育。如果将潜意识与显意识对个人素质发挥作用的功能进行比较,则潜意识的功能比显意识的功能强50倍以上!这就是成年时的心理问题为什么常常会在儿童时期找到根源的原因所在。如爸爸、妈妈平时刻苦自学,孩子很容易形成勤学向上的品行;如若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污言秽语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很难做到不出口伤人。如果在出生后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那么在宝宝幼小的心灵深处、在他的潜意识中会有更多的真、善、美,这精神上的财富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不但宝宝自己的心里会充满阳光,他还将用心中的爱和温暖去回报社会和他人。

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但理智的爱和溺爱是完全不同的。理智的爱包括:

关心:心里想着孩子,注意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营养。

动静结合的一日生活安排,活动多样化。

不要设立孩子达不到的行为要求

这个环境(家庭或幼儿园)是充满爱意的、和谐的、团结的,孩子生活在其中有安全感,精神放松,他才能愉快地生活,正常地发展

不要当孩子的面对孩子做横向比较

教育者要按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性格特征是需要培养的。当然,内容过浅,也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只有按规律教育最好。

如果实现的把握不大,就不要轻易许诺。

2.健全人格是成功人生的基石

宝宝性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