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科学养护与早期教育一本通
1286100000003

第3章 科学养护篇——如何使你的宝宝更健康(3)

②有病的哭闹:这种哭持续时间长,或时哭时停,无规律,哭声微弱或低些,并有间歇性喘不过气来,同时伴有发热或其他方面的表现,即使给予喂奶或采用各种爱抚的办法都无效。父母对这种哭应予以重视,可能有发热、腹胀、鼻塞、中耳炎、鹅口疮、奶癣、红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病因。

(3)呕吐:宝宝出现吐奶时,父母要鉴别是溢奶,还是呕吐。

①生理性溢乳时呕吐物多为奶汁、奶凝块或食物,呕吐呈非喷射性,多为从口角溢出,量少,且多与喂奶有一定关系,吃奶后10分钟左右或平放于床上后从口腔溢出。呕吐后一切正常,呕吐时不伴哭闹及其他症状,精神佳,对小儿发育无大的影响。多见于吃奶过多或过快、吞入空气、喂养方法不当引起。这种情况通过调节喂养方法及体位后可逐渐停止。父母遇到这种情形,请不要着急,等宝宝长到6个月以后,就自然会好转。若要减少溢奶的发生,可于喂奶后将宝宝竖起,头部紧靠母亲肩部,用手掌轻拍背部数分钟,让他打嗝。吃奶后15~30分钟母亲最好陪伴在宝宝身边,为了防止吐奶后引起窒息,婴儿独自睡熟后要使其身体侧卧。

②若宝宝呕吐奶量较多,表现为从口、鼻喷射状吐出,称为呕吐。呕吐物若混有黄色胆汁、血液、带有便味的东西,肯定是不正常的,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腹泻与便秘:单纯母乳喂养的1个月内的宝宝大便可以每天2~3次或7~8次不等,大便的颜色也不都是金黄的,绿色的非常多,常常混有发白的块状物或者白色的粒状物,有时混有拉丝的黏液便。母亲不要为这种大便担心,如果宝宝体重增长好,食欲好,情绪佳,化验大便没有炎症,这种大便是正常的,到4~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后好转。若宝宝的大便突然次数增加,或混有脓血,或伴有发烧,可能为肠道感染,要及时就医。

牛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发白、干燥、易成型,所以牛奶喂养的宝宝易发生便秘。

新生宝宝常见异常及护理

1.早产儿

什么是早产儿

早产儿指妊娠不满37周(<259天)出生的新生儿,他们绝大多数体重低于2500克。

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或青紫。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发育不成熟,易患慢性肺部疾病。

(2)循环系统: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常出现哺乳困难或乳汁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由于胎粪形成较少及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常延迟。肝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更长,且易发生核黄疸或发生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低血糖。

(4)泌尿系统:早产儿易出现低钠血症、糖尿。由于普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和酪蛋白比例均高,因此,人工喂养的早产儿应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5)血液系统:早产儿白细胞和血小板稍低于足月儿。由于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性铁储备少、血容量迅速增加,“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而且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

(6)神经系统: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多种暂时性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7)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早产儿尤甚。生后环境温度显著低于宫内温度,散热增加,如不及时保温,可发生低体温、低氧血症、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或寒冷损伤。环境温度过高体温也容易升高。

早产儿护理

(1)保暖: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2000克或低体温者,应置于自控式开放式抢救台上或温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

(2)喂养:早产儿也应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恢复到出生体重。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也可暂行人工喂养。开始先试喂5%葡萄糖水,耐受后用早产儿配方奶。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是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也愈短,并且根据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每天增长为10~15克/千克)调整。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量者应辅以静脉营养。

早产儿生后应肌注维生素K1,生后4天加维生素C50~100毫克/天;10天后加维生素A500~1000单位/天,维生素D400~1000单位/天;4周后添加铁剂,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给3~4毫克/千克,并同时加用维生素E25单位和叶酸2.5毫克,每周2次。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可给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每次250单位/千克,皮下注射,每周3次,可减少输血需要。

(3)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低氧血症时予以吸氧,但吸入高浓度氧或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和慢性肺部疾病,因此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

(4)预防感染:接触早产儿前应严格洗手,居住的空间应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2.巨大儿

我国新生儿标准体重在3000~3300克,达到或超过4000克以上的胎儿都称为“巨大儿”。“巨大儿”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主要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如父亲或母亲身材高大、体重过重或体格健壮的,生下巨婴的可能性较大;其次与孕期营养过剩有关,许多孕妇认为吃得越多对孩子越好,导致自身体重严重超标,胎儿体重也随之猛增。另外,巨大儿也见于患糖尿病的孕妇。

巨大儿对母婴的危害:

(1)对母亲的影响:是导致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大小的胎儿都是通过母体的骨盆娩出的。但由于巨大儿的胎头大而硬,往往胎头会在骨盆入口处“搁浅”,再加上胎儿身体过胖或肩部脂肪过多,同时并发肩难产,则困难更大,常需施行剖宫产。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母亲健康和生命。

(2)对胎儿的影响

①巨大儿在分娩时由于身体过胖、肩部过宽,通常会卡在骨盆里,通过勉强的牵拉过程易引发骨骼损伤,有时因为时间的延长,还会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②剖宫产术后的巨大儿易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其他疾病。医学研究证明,剖宫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不易适应外界环境的骤变,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液体,肺部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另据观察,巨大儿中发生心脏畸形的比例高于一般正常体重儿,并且在长大后患肥胖症的几率也较大,将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易患人群。

3.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吸入性肺炎多因吸入胎粪、羊水等引起。感染性肺炎多为母亲有感染,病原通过胎盘血行传至胎儿,或因羊膜早破、羊水污染、胎儿宫内吸入污染羊水而感染,或胎儿娩出时吸入产道中污染分泌物也可感染,或出生后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或因患脐炎、败血症等经血行播散。新生儿肺炎治疗原则应采用综合措施,从整体出发,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供氧、保证营养及液量,积极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及时进行止咳平喘、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

家长怎样识别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孩子越小越易患病,多发生在出生1~2周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新生儿肺炎往往不发热,有时反而全身发凉,体温不升,甚至没有咳嗽。当家长看到新生儿口吐泡沫,不吃、不哭时就要引起重视。如发觉婴儿反应差,面色发青或发灰,有成人一样的呻吟和气急,小鼻子不停地翕动,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与呼吸同时一点一点(医学上称点头呼吸),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这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了,要急送医院治疗,不得有丝毫拖延。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故在注意诊断、加强治疗的同时,对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是很关键的。

(1)环境: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2)体位: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排出。

(3)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分,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4)吸氧: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时应立即吸氧。

(5)吸痰: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故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6)体温: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7)输液时,每分钟4~6滴,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按每日40~60毫升/千克计算。

(8)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积极抢救治疗。

4.新生儿脐炎

胎儿出生以前,脐带是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必经之道,出生后,在脐根部结扎、剪断。大部分新生儿脐带在7天左右自然脱落,因为脐带血管与新生儿血液相连,如果保护不好,会感染而发生脐炎,甚至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所以要精心护理。

脐带轻度发炎时,仅在脱落的创面有少量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出现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可伴有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表现。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应认真观察创面,如见有液体分泌物流出,或有红肿表现,且哭闹加重时,应怀疑脐部感染,要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

脐带护理注意事项:

(1)脐带脱落后,如果脐窝处仍有分泌物时,可用1.5%碘酒涂脐窝处,每日2次,脐周被碘酒涂着处可用75%酒精脱碘,以免妨碍观察周围皮肤颜色。

(2)不宜用脐带粉和甲紫(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增加感染机会,而甲紫(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3)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4)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洗澡时只能擦浴,不能将新生儿放在水盆中,因为将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脐部要保持干燥,应选择质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5.脐疝

脐疝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尤其多见于早产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见到脐部有鼓起的圆形小肿块,小的像樱桃,大的像核桃,安静或躺着时小肿块可鼓得大而紧张。若用手轻轻压回去,同时还可听到“咕嘟”一声,感到有一股气从小肿块里挤回肚子里去了,这就是脐疝。脐疝是因为小儿脐部未完全闭合时,肠管自脐环疝出至皮下而形成。

患脐疝的孩子一般并无痛苦,个别可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很少有孩子因为肿块过度膨胀而出现腹痛、呕吐等嵌顿症状。脐疝通常无需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大多数婴儿的脐疝可自行消失。如果脐疝越来越大,则需手术。

6.新生儿脓疱疹

新生儿脓疱疹是一种新生儿期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由于新生儿皮肤非常细嫩,皮脂腺分泌旺盛,细菌容易堆积在皮肤表面,而且新生儿表皮的防御功能也比较低下,当皮肤有轻度损伤时,就容易致病。

新生儿脓疱疹的病原多来自母亲、家属或医务人员不洁净的手,或者婴儿使用了被细菌感染的衣服、尿布和包被等。

新生儿脓疱疹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第1周。一般好发在头面部、尿布包裹区和皮肤的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波及全身。在气候炎热的夏天或包裹太多以及皮肤出汗多时更容易发生。脓疱表皮薄、大小不等、周围无红晕、较周围皮肤稍隆起,疱液开始呈现黄色,不久变浑,大疱破裂后可见鲜红色湿润的基底面,此后可结一层黄色的薄痂,痂皮脱落后不留痕迹。轻症患儿没有全身症状;重症患儿常伴有发热、吃奶不好、黄痘加重等症状。

新生儿脓疱疹的预防

(1)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每天洗澡,炎热天气时可以每天洗2~3次。衣着要适宜,不要让新生儿出汗过多。

(2)保护新生儿的皮肤不受损伤,衣服、尿布和被褥要柔软。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勤给婴儿剪指甲,以免抓伤表皮。

(3)避免与有皮肤感染病的人接触,护理新生儿前要认真洗手。

新生儿脓疱疹的治疗

可以根据病情采取以下方法:症状较轻,只有散在脓疱时可用75%酒精消毒小脓疱和周围的皮肤,然后用酒精棉签将脓疱擦破或用消毒针头挑破,使脓液排出,创面可以暴露、干燥或涂以抗生素软膏。脓疱多时,应加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现婴儿的精神不好等症状时,应该请医生诊治。

7.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是因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引起的发热。其病因主要由于进入水分不足,环境温度过高引起。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排出大小便等失去相当量水分,而生后3~4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体内水分不足。加之保暖过度,使小儿体温升高、呼吸增快、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如补充液量不足,也可出现脱水。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的2~4天,热度一般在38~40℃。小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啼哭不止,但无其他感染中毒症状。脱水症状不一定明显,但可因脱水而体重下降、尿量减少,发热的高低和体重的减轻也不一定成比例。新生儿脱水热不及时处理,危害极大。但只要母亲及护理人员了解了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特点和护理知识,细心耐心观察小儿的精神反应,脱水热是可以避免的。对于乳汁分泌不足的母亲,医生要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保证小儿足够的水分摄入,杜绝人为造成的液体摄入量不足而产生的脱水热。同时环境温度高时,包裹不宜过严,以免影响散热。新生儿脱水热的治疗一般不需给退热药,主要是打开包被散热,补充液体,喂温开水或5%~10%葡萄糖液,每2小时1次,每次10~30毫升。如经上述处理,体温不降或宝宝精神不好需到医院就诊。

8.先天性幽门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