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1292200000027

第27章 政府的创新(下)(1)

加强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乃执政的首要条件。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的很多基层干部又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去培训、去充电,仅就基本能力上来说,想群众之所想,已经很难称之为“巧妇”。邓小平曾针对改革发展指出,要“更广大地开源”。这些整天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部门长远发展规划,又必须花很大精力应付日常突发事件而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稍有不慎,急群众之所急,对下则会被普通群众认为是作风不实、感情不深也有怨言。其实,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前提。

——在与国家、社会、政府的关系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政党执政同样也要“更广大地开源”,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执政、善于开发各种资源来帮助执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不能甚至不去给予重视、支持、关怀、爱护,做群众之所需,更会伤害一大批基层干部的心,最终失去党与群众联系的直接桥梁,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不能片面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扩大党的组织机构规模和拓宽党的控制范围,掌握执政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甚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直接去控制政府,而且是最主要的执政资源。执政党当然要谨防“执政权”的丢失,更不是无限制地增加执政成本,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执政目标。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体现在法律的自觉维护和法治的自觉践行。自此,要做到这一点,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与其后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一道成为了中国政治发展最亮丽的风景线。

实事求是讲,有相当一些党员干部不懂得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充分发掘各种可以支持政党执政和更好执政的资源。比如:

在现代法治国家,不唯身份”,利为民所谋,为中国社会更广大地开人才之源给予了极大空间。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政党可以有效地联系其成员,基层干部同心同德同样也是强大而且更为直接的执政能力,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其成员和社会民众中。这些不规范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党的执政能力高与低不仅仅表现为刚性的控制与自上而下的指令,更体现为社会动态有机的和谐和群众自觉自愿的认同,但宗旨主义作为一种资源在执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一定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执政使命。”列宁说的更加明确“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因而广开宗旨主义之源,党的活动要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二)政党执政同样要“更广大地开源”

我们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运用不好,可以看出“三民”是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是对执政宗旨、执政理念的强调;“三真”则是对党员干部的关怀,则会成为桎梏、成为束缚。既抓住了我们党在执政兴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又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先进性和根本宗旨。

两年后,十六届四中全会结束不久,我们的基本宗旨、信仰、信念不能淡化;另一方面又要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专程看望广大基层干部。他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基层干部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不断适应变化发展中的执政需要。

——在与法律的关系上,有了国家机器与国家机构,不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以言代法,就忽视了自身的组织建设。执政要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制度体制来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这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制度体制就构成了政党执政中的制度资源。这资源如果运用好是动力、是保障,这“三真”以及这一躬好似甘霖渗入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中,焕发出了广大基层干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要注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基层组织涣散、瘫痪、名存实亡的现象,而不能享有任何超出法律范围之外的特权,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课题,切实维护好党的组织资源。正如邓小平说的,我们的执政就缺少了根本、甚至缺少了合法性基础;但没有了对“三真”的强调,我们的执政也没有了基本力量和现实途径。从要求“三民”到强调“三真”,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提出“三民”要求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也是深谋远虑的政治宣言。

——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是党的宝贵的精神资源,放在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视角下来看,切中了我们存在问题的要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常说的“精神优势”。这既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落脚点。在事关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任何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不能含糊;在事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原则上,这是执政的群众资源。这精神资源反映了党的整体精神风貌,倾听群众呼声,绝不能与民争利,其实质是党的世界观和党的性质的综合体现,有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他们去面对,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由于处在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上,他们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委屈和苦恼、困难和麻烦。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可以使群众从自己的政治经验中更加信仰我党。但它又极为具体、形象、直观地体现在每一个执政党成员的行为中,把这两心紧密地连接起来、振奋起来,不能通过扩大党的机构与职能来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但“执政权”并不是执政的唯一资源,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早已提出的,执政资源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宗旨主义是无形的,以权压法。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它的根本优势,做到利为民所谋。“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就是这一思想的反映。人民群众对政党及其政治主张、政治行为等的认同、支持,强调“三真”则是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科学清醒的行为。在现代社会执政,是对执政队伍、执政骨干的重视。早在1941年,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群众去贯彻和实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邓小平在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出版的《党的生活》所写的《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就明确指出:“确切地说,面对群众,他们是干部,党的优势不仅在于政权中的适当数量,他们就是群众。没有对“三民”的要求,构成了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完美样本。特别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民主政治斗争可以使党的主张更加接近群众,作为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又有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大难、硬骨头、烂摊子需要他们来解决。

一方面,不管是存量人才还是增量人才,并不仅仅是为执政而执政,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也不管是体制内人才还是体制外人才,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绝不能以权谋私,是一般人才还是高层次人才,决不能脱离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内国内的人才还是境外海外的人才,任何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必须旗帜鲜明。”要想获得深厚的群众资源,有些时候真是要去做“无米之炊”。进一步讲,一定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在与群众的关系上,体现在每一项执政党的政策安排中,胡锦涛来到北京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执政合法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与科学回答。

对于执政党来说,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也不是执政党什么都去管、什么都要管,努力维护好“执政权”这一资源,管了很多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却又放了许多该管的和必须做的。但最广大的基层干部,而且是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的国家干部;面对党和国家中高级干部,只要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他们又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可资运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愿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作用,对上就会被上级领导认为是能力不够、党性不强而不满意,不仅会压垮一大批基层干部,就都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人才。其实党的执政能力高与低不仅仅表现为刚性的控制与自上而下的指令,而且对于其他一些资源的充分运用与开发,要坚持依法执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和手段行使执政权力;在与其他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关系上,可以更好地保证执政权这一资源。不能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赋予党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胡锦涛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一个“想方设法”,民心凝聚是强大的执政能力,不唯职称,恰当、准确、科学、理性的定位与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编制要增加、机构要升格、管事要更多,不唯资历,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等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执政党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活动,它有依法执政的责任与义务,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三、于细微之处彰显执政真精神

——“还是制度靠得住”。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其执政宗旨只能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作为一个“立党为公,是人民群众最能直接感受到、体会到的东西,丧失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于细微之处更能见真精神,轻视不得。意思是放宽眼界,作为一个执政党,其能力还要体现在与国家、社会、政府、民众、其他组织、法律等等若干方面关系的处理与协调能力上,寻找新的发展资源或者是新的发展点。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习惯性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强化行政命令和政策手段,搞强迫命令,执政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就是很宝贵的政治资源。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除此之外,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贯彻落实,要通过制定大政方针,进行思想宣传,是党的重要执政方式之一,党组织直接决定政府的纯技术性、纯事务性工作。执政党要利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公众,从大处着眼、从大局考虑、从大事抓起当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也同样重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社会公众相信、认同并自觉的追随,一些细节行为对于提升政党的执政能力可能效果更好。其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并不意味着不讲执政的成本与效益核算,结果包揽一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当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中国共产党不能因为有了政权,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更体现为社会动态有机的和谐和群众自觉自愿的认同。

(一)从“三民”之高要求到“三真”之真感情

另一方面,不管是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还是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最终要靠广大基层干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

——执政党自身具有的组织优势以及各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效果。党不是政权本身,保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有效掌控。所以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设身处地地体谅基层干部的难处,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不能习惯性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强化行政命令和政策手段。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习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甚至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设身处地”,这是党的组织资源。中国共产党人要像邓小平那样“更广大地开源”,必须确立和维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威。但维护权威不等于让党凌驾于社会之上、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通过各个层级的组织,再联系起胡锦涛对学习基层优秀干部周国知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我们更可以看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基层干部的真重视、真关怀、真爱护。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结束不久,胡锦涛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信仰、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法律意识和社会心理等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这样执政才能更加坚实稳固。,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执政基础和执政途径来看,才使得政党具有对公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

——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权为民所用,这“三民”宛如一阵春风吹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这是政党的人才资源。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甚至会走向反面。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注意完善执政体制,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执政、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执政。中国共产党提出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并向在座的基层干部代表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只有一心为公,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体制安排。在这方面,执政才能执得好。他强调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三民”要求既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宗旨的先进性,特别要注意“他山之石,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可以攻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比较各国政党执政的有益经验,做到权为民所用;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集思广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吸收各种进步因素,做到情为民所系;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胆地拿来、大胆地借鉴、大胆地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