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1292200000056

第56章 文化的维新(下)(5)

而且,当这种“洞穴假象”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制度结构与社会意识,让后来者与新进者无可逃避地锁定在既有的路径上,甚至还能形成一种甄别机制将不愿意接受这些游戏规则的群体排斥在外,让你徒唤奈何。正所谓“凡进来的都是自己人,自己人不会不知趣”。

在这样的情境下,既有的体制、既有的格局、既有的路径、既有的观念,甚至包括既有的毛病都是天经地义的,任何“走出洞穴”的质疑、哪怕是善意的建议都会面临很正规的责难。你怎么能心怀叵测来“拆台”?你怎么能不讲情面去“破局”?

于是乎,大家都在真诚与努力中不断地左边补一下台,右边再消一下火。如此这般,中国发展怎能不步履蹒跚?

(三)阶层分化中的疏离与隔膜

在“两难”中彷徨是没有前途的,但要跨越“两难”,首先要走出“洞穴假象”。

我们刚才讲“洞穴假象”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社会主政发展的各方人士,其实“洞穴假象”遍布整个中国社会的每一个群体。不要因为我们旁观、我们批评,我们就比别人高明到哪里。我们的“洞穴”不见得比别人的敞亮。

“洞穴”表面看是阶层意识的觉醒与捍卫,背后是社会阶层的疏远与隔膜。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在阶层分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走的也比较远,但在阶层和谐方面关注的不够,考虑的不多。可问题是在中国社会一个阶层与群体能完全不考虑别的阶层独自存在下去并过得自得其乐吗?

人不能选择创造历史的环境,只能在既定的、甚至是十分确定的条件下开始自己的工作。当我们承认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13亿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不管这个群体有多么的不尽如人意;当我们宣称要推进中国发展的时候,就意味着必须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每一寸土地今天、明天、后天的发展负责,不管这是一个多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离开了这两条,社会公众就有理由怀疑你又进入了自己的“洞穴假象”;离开了这两条,就只是你的发展、是你区域的发展,而不是大家的发展、不是中国的发展。

所以为了中国,也为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我们需要共同走出各自的“洞穴”,来到阳光下,来到大地上,形成我们共同的意识,“中国意识”。

没有同一个中国,哪来同一个世界?没有同一种生活,何能同一种梦想?

当我们从“中国意识”出发,就会发现根本不会、也根本不应该有什么“两难”:

——中国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不能被裁成你的任期、我的任期,我走之后哪管洪水滔天。饮鸩止渴式的增长,除了对当下发展主导者有好处外,对社会、对民众没有任何益处,一时的宽松导致无尽的滞胀,泡沫破灭后买单的还是社会与民众,这种不能实现整个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不要也罢;不惜血本维稳,不择手段遏制上访,除了给当政的人士一时的清静与安稳外还能有什么?气还在锅里,火还在地下,这种不能实现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稳定”没有也无妨。

——中国发展在主体上是13亿中国人全部,不能被三六九等分成先富起来的、不需要考虑的、可以被牺牲的等等。职业分工的不同不能成为权利不平等的借口。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发达地区琢磨着实现产业升级,要把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到它们的疆域之外,姑且不问它们能否成功,更严肃的问题是,它们能把低端劳动者赶出城市,中国社会能把密集的劳动大军转移到中国之外吗?

让中国3亿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中国现在已经做到了,甚至这些人过得比美国人还要好;但是要让中国13亿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没有13亿人最终的共同小康,部分群体先富起来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遭人厌恶。

为了整个中国和全体中国人,没有什么神圣不可打破的东西,没有什么绝对不可逾越的禁区。所谓“两难”不过是截杆疗伤,箭头还在身体里,不敢不愿断臂求生,生命迟早不保;基于“中国意识”勇于破局,敢于拆台,凤凰浴火重生则是一个崭新而又有活力的中国。

三、学会在“旧”中生存,坚持为“新”去奋斗

当既看清楚中国社会“不得不新”的大趋势,又了解了中国社会“不得不旧”的小气候时,我们就会对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有了清醒而又理性的判断。就目前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政治文明发展必然是一条渐进发展之路。

社会就是在“不得不新”与“不得不旧”之间蹒跚前行,急不得,缓不得。急,一夜之间推倒重来,情绪上是痛快了,但可能吗?别说少数已获大利的群体会死命反对,就是普通群众也不会理解;缓,过于世故地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希望也没有前途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务实的政治家要学会在旧中生存,坚持为新去奋斗。在旧中生存就需要韬光养晦,但韬光养晦不等于同流合污,否则就是饮鸩止渴;为新去奋斗一定要有崇高的信仰与坚定的信念,但是坚守信念不等于孤芳自赏,只有赢得社会大众的理解与认同,才会有真正的力量。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务实地、小步子地、渐进地往前走,只要我们目标明确,必将水滴石穿。

第二个判断,危机对于社会政治文明进步有正面价值。

我们很多同志害怕危机,不愿意面对危机。其实,我们要重新估价危机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危机可以暴露矛盾,减低“小气候”的不合理欲望,使得政治文明的进步有了外在的压力,迫使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危机尽头正是新世界的开始。回顾历史,中国社会很多的政治文明进步是靠一些危机性事件推进的。2003年的非典危机开启了中国政治运行公开透明的序幕,孙志刚事件又促使废止了延续数十年的收容管理条例。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同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中深层问题,矛盾暴露出来了,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最为重要、最为宝贵的东西,迫使我们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意识到内需与就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扩大内需,解决了发展目的的问题,让中国经济迷途知返,走回了正路,也让中国社会政治走向了公平正义之路;全力抓就业,保就业,我们的政府总算知道自己最该干的是什么了,解决了发展的理念的问题。这些做法虽然可能表现为是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其结果却是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进了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

第三个判断,用信仰凝聚中国发展走向文明进步的共识。

我们希冀凤凰的浴火重生,可是浴火既可能重生,也会灰飞烟灭。中国这只凤凰要真能浴火重生有赖于我们刚才所说的“中国意识”的确立、认同与被实践。

但于“异”中求“同”实在不是一件当然的事情。博弈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超然的主体存在,在一个相互对立的博弈中,双方各自理性选择后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的“负和”。

政治权力不被约束要出问题,资本的力量、知识的手段不被约束同样也会出现问题、甚至深层的问题。中国社会这些年来财富群体出现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档次之高让国际社会瞠目结舌,尤其是在非殖民的、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更是让人不可思议。这里面固然有社会变革释放的巨大活力,有国际贸易提供的广阔空间,但对中下层社会民众权利的挤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社会普通民众为中国改革与发展做出的贡献、支付的成本、分担的代价也许没有纳入我们的统计报表,但不能不进入我们社会良心的账本,更不会不进入未来中国发展雷区的备忘录。但我们的一些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认为中国社会对自己的贡献认识不充分,回报不够多。反正是市场经济,只要能用市场手段(不管是真的是市场手段还是狐假虎威的官商结合),能多拿一点绝不谦让。“穷人就应该买不起房”,“城市不是谁想进来就能进来的”,当他们说这样话的时候,等于毫不隐讳地让自己站在了社会大众的对立面。

但问题是,普通的社会大众能甘于如此吗?

有人说,只要实行民主,一切万事大吉。是这样吗?

民主绝不仅仅是在会议大厅中的口水战,也不只是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底层民众没有知识、没有技能,也没有兴趣去参与这样的仪式,这不是他们的比较优势。

如果说知识是社会精英的力量,那么暴力就是社会底层的武器。底层民众认为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行使暴力?

所以在一个社会分层明显,社会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底层社会群体绝对数量巨大的社会中实现民主、践行民主,必须去了解暴力、必须去赎买暴力,让暴力不必要爆发、让暴力不值得去爆发。

3亿人是美国人口的全部,但它只是中国人口的一个零头;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的主体,但在中国社会还只是一个概念。所以,中国13亿多人人手一票的民主如果真正实行,其结果一定不是我们现在一些整天在喊民主的人所期望的结果。

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维护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要求,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这也是民主的精义所在。

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兼顾他者的利益、尊重他者的要求,不能漠视、无可逃避,这更是民主的命脉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在已经渐现敌意的社会状态中凝聚“中国意识”呢?

依靠信仰。

我是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我从不回避自己的信仰。我们不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别人,但我们有责任也有权利宣扬自己的信仰。

为社会精英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但要制约其无度的要求;为社会大众保障基本权利,但要化解其非理性的行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由此而凝聚中国意识,形成国家共识。在当今中国社会能担当此任者,唯有执政党本身。

固然执政党的一些行为在现代中国发展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他的一些成员甚至还有很多不应该之举,与中国社会实现更好发展的愿望和中国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务实理性地讲,在当下的中国,无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而搞什么社会变革不是空谈就是幼稚。

更何况中国共产党30多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他能为社会精英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信仰又使得社会大众可期待。只要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在党章中宣示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的要求体现在执政的实践中,怎么能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与信服。“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社会有7800多万没有自己的利益,甘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群体,有什么样的隔阂不能弥合,有什么样的力量不能征服,有什么样的奇迹不会发生?

虽然,这只是理论图景,但只要有这样的逻辑可能,我们就值得去追求。绝不要低估共产党人捍卫其信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