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与召开
为了尽快做好建立新中国的准备,中共将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上了重要日程,而召开新政协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尽快地、安全地将在香港、国统区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到解放区来。
1948年8月,由中共中央直接部署、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共华南分局和香港工委担负接送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的工作开始了。为使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中共中央又派钱之光前往香港,同方方、连贯、章汉夫、潘汉年、夏衍等一起研究、部署接送事宜。华南分局和香港工委经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将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黄炎培、郭沫若等300多位民主人士分4批护送到了东北、华北解放区。
与此同时,在北平、上海中共地下组织的精心安排下,将吴晗、周建人、雷洁琼、胡愈之、楚图南、费孝通、田汉等人护送到了中央城市工作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中共中央派邓颖超携带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由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陪同专程赴沪,邀请宋庆龄北上商筹建设大计。8月28日,宋庆龄在邓、廖的陪同下乘专车抵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等50人到车站迎接。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的说明。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关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的规定》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名单。常委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后由林伯渠代理)。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代表名额和名单,组长李维汉;第二组负责起草新政协组织法,组长谭平山;第三组负责起草新政协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第四组负责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组长董必武;第五组负责起草新政协会议宣言,组长郭沫若;第六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组长马叙伦。
经过3个月的努力,各项准备工作于9月初完成。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基本通过新政协各项文件草案。会议决定将即将召开的新政协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代表共662人,全体代表推选出毛泽东等89人组成大会主席团。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中国共产党代表***、特别邀请代表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中国人民解放区代表高岗、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陈毅、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新疆代表赛福鼎、特别邀请代表张治中、特别邀请代表程潜、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等12人相继发表讲演。周恩来作了关于起草共同纲领草案的报告。
9月27日,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4项决议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改名为北京;(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纪年,当年为1949年;(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正式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会议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于27日和29日先后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规定》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文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准备情况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人民群众游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经过了反复讨论,并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
(一)关于国名的讨论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天的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质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义与“人民”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为“中华民国”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时,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方式。周恩来对此作过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中华民国”已经叫了38年,一下子,怕有人不能接受。对于“中华民国”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征求意见。这些人都是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简称中华民国)”几个字。
(二)国旗的选定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首都等方案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小组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
1949年7月至8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分别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公开征集国旗图案的通知。该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向国内外传开。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第六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经过两次筛选后,共有38套国旗设计方案成功入围,其中,由曾联松设计,后来被确定为国旗的“红地五星旗”图案位列第32号。不过,在当时的设计原稿上,最大的一颗星里还带有镰刀、斧头的图案。当时,有人提出,该国旗图案和当时苏联的国旗太像了,作为主权国家,我们的国旗图案一定要有独立性。于是,该图案一开始并没有被选中。
当时的曾联松,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美术设计人员,而是一个做经济工作的普通人。他为设计国旗图案夜以继日,绞尽脑汁。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仰望群星闪烁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在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而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最终,毛泽东主席经过仔细考虑后,认为“红地五星旗”的设计好,并且提议,可以把代表含义改为“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的大团结”。这个办法得到了代表们的赞成。最终,去掉了镰刀和斧头图案的“红地五星旗”中选,并在改名为“五星红旗”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三)国歌的由来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设立了“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4名音乐家担任顾问。同年7月,第六小组在报纸上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良模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的考验,足以与法国国歌《马赛曲》媲美,完全可以选作新中国国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则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有看法,认为需要改词。田汉说:“该曲好是好,我写的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张奚若、梁思成则认为该曲是历史性的产物,原词含义深刻,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来同志最后发言,他说:“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国徽的由来
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拟就《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徽设计提出要求:“(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会议,协商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都不满意。毛泽东最后说:国旗决定了,国徽是否可慢一点决定,原小组还继续设计,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4个决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此后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会已经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选举出。这是中国第一个属于全国人民的中央政权,是代表中国四个民主阶级的联合政府。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日下午6时,全体代表利用统计选票时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尔后回到会场才宣布上述结果。简短隆重的闭幕式,由毛泽东主持,朱德致闭幕词,奏《义勇军进行曲》。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了五星红旗。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勤政殿召开。全体委员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即,会议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后,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天安门后下车登楼,下午3时庆典准时开始。
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随后,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立刻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中国,也震撼了全世界。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伴随着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乐曲,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仪式之后,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1号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四、庆祝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由朱德总司令担任阅兵司令员,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唐永键、中共北平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北平市总工会主席萧明、共青团北平市委秘书长萧松等6位同志任副总指挥。正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从华北军区和平津卫戍区以及有关军兵种抽调人员到指挥所工作。正规的阅兵式由检阅式和分列式两部分组成。开国大典将要举行的就是这样正规的阅兵式,这是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对全军上下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考验。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大量翻阅书籍,向我军中有过这方面阅历的高级将领请教。比如,杨成武就找到刘伯承,刘伯承回忆了他所见的苏联阅兵式的许多细节,最后概括指出:阅兵无非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而秉性豪放的陈毅说得更精彩,他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的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在首长们的指示和鼓励下,指挥所的同志们很快拿出了《阅兵典礼方案》,获得中央军委审批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毛泽东在批示中强调:“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按阅兵方案要求,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官兵总数为1.64万人,序列是:(一)海军代表部队,由海军学校和东海舰队各1个排编成;(二)陆军代表部队,编队由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组成,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各1个组成;(三)空军,飞机17架。受阅的陆军大部分是20兵团和平津卫戍部队派出的,海空军组建时间短,是由有关部队的首长指定的。
经过艰苦的阅兵训练,9月30日午夜,受阅部队开始入城集结。阅兵指挥所设在天安门东侧的城墙根,用有线电话与各分所联系。
在毛泽东主席宣布完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阅兵开始。阅兵式首先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
阅兵开始后,首先由聂荣臻陪同朱总司令坐敞篷车开始检阅。检阅毕,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内容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在阅兵部队进行分列式时,群众中涌起了欢呼。整整两个半小时的检阅,许多人连坐也没坐一下。电影机、照相机、望远镜和几十万双眼睛,一直集中在受检阅的部队身上,生怕看不清或漏过任何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武器与战士。其中,年轻的海军部队与空军部队,是第一次公开地列队出现在人民领袖和广大人民的面前。
人们随着军乐队奏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响亮节奏拍着手,合着拍子,发出这样那样的声音,几十万的脉搏同速地跳动。步兵部队、炮兵部队、战车部队与骑兵部队以等距离、等速度整连整团整师地稳步行进,是检阅中历时最长的一段,一直到太阳西下。但是,人们不厌其多,不厌其久;人们互相询问着:“这是什么炮呀?”“这是什么人呀?”每个人都把别人当成全知者,想更多地得到关于人民军队的知识。指挥台上久经战阵的军官们向身旁的非部队人员不断地解答着:“头两辆并排的小吉普车是指挥员和政委,后两辆是参谋长和政治主任,后面一辆是旗兵,这队野炮是日式九零野炮,能打三十华里,这是美国的大榴弹炮,这是中型坦克,这是装甲车……”所有摩托车与战车、炮车……都经过重新油漆,装饰了红星与“八一”字样,轮子一圈白,颜色壮美而整齐划一。往西长安街看,不知部队已走出多少里;往东长安街看,不知还有多少里长的部队准备走进会场来,人们越看越振奋,觉得自己祖国的武装力量已是如此地强大。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当骑兵部队的许多连队最后以极整齐的五马并跑经过主席台前时,激起多次的热烈鼓掌。“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不仅跑得齐,而且马的颜色也是以各个连队为单位。最后一队骑兵跑过去的时候,天安门紫壁上的太阳灯、各色灯光在黄昏里开始发亮,人丛里的灯笼火把也都点亮了,全场一片火光红浪;爆花筒向高空放出红色、绿色、雪白色火球,拉着无数美艳的火丝,缓缓下降,劈劈啪啪响成一片。东西长安街上夹道的人群,开始围观提灯游行的漫长行列,交互地喊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声。
整个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一批批群众队伍,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前,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这时候天安门城楼上的灯光全部开启,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灯光闪闪,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门附近三处施放,五彩缤纷,此起彼落。群众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都点亮着,广场上成了灯的海洋。
晚上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出来,庆祝活动到此结束。但首都军民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五、解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彻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以此为契机,伟大的中华民族也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从此告别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局面,从此走上了一条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并由此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对于中国共产党本身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开始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重任。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并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极大地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