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群众工作力
1297300000016

第16章 健全服务群众制度(1)

健全服务群众制度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确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剥削阶级政党受唯心史观的局限,片面夸大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而无产阶级政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共产党不是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利用人民群众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是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就明确规定,党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并以发展群众、开展群众运动为己任。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提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尤其是在领导群众进行实际工作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提升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和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政、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认识在不断深化。1956年,毛泽东同志针对前苏联的经验教训,深刻指出:为避免陷入独断专行,脱离群众,脱离集体领导,破坏党和国家民主制度的泥坑,我们就更加要充分地注意执行这样一种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并且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造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滋长蔓延,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拥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可以说,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群众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影响和制约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某些敌对势力打着民主、自由等幌子,利用某些非政府组织,借助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插手某些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离间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期待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生存权,还要求发展权;不仅要求知情权、参与权,还要求表达权、监督权;等等。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之所兴在得人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党的存亡,关系国家的兴衰。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信仰、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会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践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会心中装着人民群众,自觉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无私奉献;就会经受住各种环境和风险的考验,在艰难困苦面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二、新形势下服务群众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

(一)服务群众工作面临新的任务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就必须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把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深入群众,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需要我们向群众宣传党的科学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把群众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上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二)服务群众工作面对新的对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财产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互有区别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的社会阶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群众工作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但由于这些社会阶层的需求和利益参差不齐,亟需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将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重点、难点领域,需要探索新规律、新特点。

(三)服务群众工作呼唤新的内容和新的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进步,群众对我们党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生存权,还期待发展权;不仅要求知情权,还期待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等。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不再是简单划一。群众工作面对的环境和条件将发生很大变化,既要求倡导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又要及时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生活、政治参与的需要,不断推进服务群众工作的内容创新。这就需要通过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民,塑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克服群体性失范现象,规范基本社会公德和公共行为,不断提高民主法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创新服务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三、健全服务群众制度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规范性、约束性的行为准则,也是构成社会稳定的基本框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对怎样服务群众作出明确、具体、可供操作的规定,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才能使领导干部服务群众有章可循,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使任何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受到制度的约束和惩处。这是防止脱离群众的治本之策。

通过严格的制度,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在新世纪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根本保障。建党90多年来,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生活幸福,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动员、服务群众的制度,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党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具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在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衷心拥护,没有亿万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发挥,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也就越要重视和加强服务群众的制度建设。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

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网络,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要建立党员服务站,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要建立党员服务点。每个党员要积极参加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每年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义务承担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带头开展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要把党员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二)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不断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健全利益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现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健全利益约束机制,通过法律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促使个人或群体形成正确的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等调控措施,调整和缩小人们之间的利益差距,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我们要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因各种利益差别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十分复杂,涉及党政机关的各个部门,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完善处理矛盾纠纷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工作的检查监督。完善人民内部矛盾的预警、处置等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衔接起来,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有关地方的主要领导要敢于负责,出面做好群众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坚决按法律政策办事,对参与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立足于教育和疏导,对借机打砸抢的犯罪分子则应依法惩处。

四、健全服务群众制度的突破口: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群关系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同党能不能很好地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足、满足的生活紧密相关。民生问题解决不好、解决不到位,却期望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那肯定是一件很难、很纠结的事情。因此,健全服务群众制度的突破口,最好选择在能够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制度安排上,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服务群众的核心内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群众满意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解决民生问题要在思想上提升制度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