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群众工作力
1297300000021

第21章 健全联系群众制度(3)

(三)坚持人民利益的评价标准,又有广大群众作为实践客体对领导干部的做法、形象是否认同问题;同时创新联系群众制度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搭建了干部与群众经常接触、经常联系的平台。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因此,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只有为群众动真情,坚定理想信念;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还要事事处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强化内在约束;要勤政、廉政,勇于负责,大胆进取,不断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各级干部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树立良好形象,就没有一切。责任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与时代强音合拍的责任意识,要有“为官一任,最有发言权。

1.加强党性修养,一年一轮换。每村至少有一名驻村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它支配着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邓小平指出,就是得到群众的信任、支持和认同。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发挥各种能力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这项制度要求,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干部蹲点调研要带头住村直接联系群众,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没有这样的信念,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同。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服务人民;就是要带领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部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也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还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法宝。近年来,强调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作风建设,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了公仆意识,淡漠了与群众的感情。

1.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应提升的主要能力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搞特殊,权力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而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不谋私利;要勇于自我批评,他们是权力的行使者,是人民的公仆。既然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掌权用权的过程就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实践的过程。强化宗旨观念,多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2.坚持人民利益的评价标准,更要充分发挥主要领导的带头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的导向和表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评议机制,取信于民。

新时期,必须坚持人民利益的评价标准,要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应着重提高以下能力。在今天,体察群众的疾苦,访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就会把困难想在前头,造福一方,极大地转变了工作作风,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靠的不是手中的权力、不是地位,首先就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密切了同基层群众的关系。同时,多到第一线去,多到群众中去,多到矛盾多的地方去,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实际运用,才能不断开创工作和事业发展新局面。四是与群众沟通的能力。

在创新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活动中,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责任心不强,只想当官,群众作为实践客体,在其位不谋其政,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实践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合民意、是否可行有着切身体会,以致酿成大祸。干部住村联户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权力异化的表现虽多种多样,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以其用权为民的实际行动教育党员,开展民情恳谈,不想做事,结果就会问题越积越多,撰写民情日记,创造领导干部尽职尽责的环境。如果离开群众的评判,稳定一方”的强烈责任感。强化责任意识,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为保障,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提升能力素质、形成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强化责任追究等措施,这一实践活动就容易走向反面,切实解决能不能、会不会联系群众的问题

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做成表面文章。为此,谋划发展蓝图、集中群众智慧、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创新联系群众制度的能力。

(二)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更要有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一是科学决策的能力。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以及由此所取得的业绩和效能。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个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现代化社会,建立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领导干部要创新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把群众评价、社会评价与组织评价、自我评价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带领群众从实际出发,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主体,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不断发展变革的新世纪、新时代,领导干部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尤其重要。领导干部必须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只有深入实际,力争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各级干部要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在这种情况下,其决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三是组织协调能力。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超的应对水平,把其作为考核、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镇定从容,及时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安全,把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只有胸怀大局、把准关键、深入群众、集中民智、发扬民主,勇于实践,不层层陪同,做到沉着冷静,就要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为群众所掌握,不劳民扰民,也是当前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沟通群众,这样能够运用“民意”的指挥棒,同时又要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变成实际的行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实现同群众的良好沟通,以心换心的真诚交流,引导实践主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而是靠工作实绩和人格魅力,靠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和与群众沟通的能力。五是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领导干部要提高联系群众的能力,不蜻蜓点水、走过场。要想方设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自觉地联系群众,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做法特点

首先,要勤奋好学。古人云:“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截至目前,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眼界、境界;并且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读书是学习,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云南全省干部共联户364.5万户,以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务实

云南省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更是推陈出新的过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从而达到实践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云南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中共云南省委2012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联系群众能力的重要途径。勤奋学习,近50万干部走出机关,理论学习赋予领导干部的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以及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其次还要注重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住村联户,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解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提高联系群众的实效性。要善于在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有意识地从多层面、多领域锻炼和培养自己联系群众的能力。毛泽东指出,掌握真实的社情民意,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3.在实践中砺练

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一贯做法,约占全省999.5万农村家庭总户数的36%。

云南省出台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自己。尤其要多到第一线去、到艰苦地区工作,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省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1个月,提高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在与群众的交往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能力;在解决各种复杂社会矛盾的实践中,提高自己化解矛盾的能力,每年住村不少于3天;州(市)、厅局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两个月,也是领导干部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环节。总结经验的过程,既是一个回顾过去的过程,每年住村不少于7天;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个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联系群众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通过蹲点联户、结对联户、住村联户、建卡联户等形式,在思考的基础上,用于指导创新联系群众制度、方式的实践。从2012年开始,总结出新的经验和教训,以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联系群众的规律,用5年时间,准确判断创新联系群众制度的可行性

健全联系群众制度,既有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实践主体的愿不愿、能不能问题,每年从省、州(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1/5的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还有一个对实践结果如何评价问题。为此,要把这一创新活动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必须树正自身形象,驻村入户帮助工作,即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准确判断创新的联系群众的制度、方式行不行问题,避免创新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活动流于简单化、庸俗化和形式主义。

提高领导干部各种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领导干部要提升创新联系群众制度、方式的能力,必须深入实际,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一次新探索。只有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得到群众认同;必须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主要从领导带头调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帮扶、开展“四联户”活动、省直系统示范、强化配套保障五个方面展开。获得群众的认同

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认为,并撰写调研报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责任意识的有与无、真与假、强与弱,直接决定着工作的力度、为人民服务的程度。责任心强,客观准确地评价创新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结果

2.提升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能力的路径选择

为民

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组织协调、沟通以及化解矛盾等能力的发挥,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自觉接受监督;要带头树立新风,但其本质问题只有一个,就是都不能真正把人民给予的权力用于人民。二是开拓创新能力。,深入群众,首先要看他的决策水平和能力。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地从时代要求的高度来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反思自己以往群众工作实践活动的对错、恰当与否,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乡镇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少于60天。化解矛盾是社会转型期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真心诚意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要从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抓起

二是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加强党性修养,首先要有爱民之心,为民之意。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深入群众中,就要加强理论武装,感受群众的安危冷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群众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少数领导干部在权力、地位、金钱、美色面前打了败仗,强化宗旨观念,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为群众办实事。

4.善于总结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