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群众工作力
1297300000048

第48章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5)

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也是最讲实惠的。人民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之所以保持与党的密切联系,就是因为党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办事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虚假的。说到底,是因为党是最讲实事求是的,最注重求真务实的。因此,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就必须对人民群众“来真的”,就必须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求真务实之风最早是胡锦涛在2004年1月12日的十六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执政党党风建设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就必须“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当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点是,要从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要求出发,扭住并着力解决影响求真务实之风贯彻落实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下大力气集中研究解决、大力反对批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这两者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祸害,成为培育党的求真务实良好工作作风的巨大障碍,成为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腐蚀剂”。

1.大力反对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是一个老问题,在党内很早就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进行过批判。当前,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有的干部做工作,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哲学上讲: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上到下大力反对形式主义多年,但往往是一种形式主义被打压,另一种形式主义又抬头。一些地方和干部搞形式主义,图形式、图虚名,说到底是为个人装潢门面,博取领导的赏识,以为他们的升官提拔创造条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必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这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利益,着力培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把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的评价标准。

2.大力反对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作风是一种从我国封建社会就流传下来的腐朽恶俗之风。周恩来最早对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进行了揭示,邓小平在1980年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也分析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当前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有的干部官僚主义习气甚浓,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引起了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这说明官僚主义作风有抬头的危险。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必须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要彻底批驳“官本位”意识、大力反对官僚主义: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不是无政府主义者,问题是“官”应该怎么当?从毛泽东提出的“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到邓小平强调的“领导就是服务”,到江泽民提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和权力观,都告诉我们:“当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踏踏实实做事和认认真真做官有机统一起来。”

务实

为民

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刘奇葆

近几年来,四川在战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严峻考验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加深了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认识,形成了以我省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文建明工作法”为代表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文建明工作法”是四川践行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以亲民为民为核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四川实践来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需要把握好“一本、三化、三支撑”。

“一本”,就是坚持以民生为本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对待群众,最基本的是要解决民生问题。紧抓民生之本,是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四川这几年能够在困境中创造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只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了,再大再难的事情都好办。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民生优先作为工作取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救灾、重建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个地震灾区从救灾开始到重建结束,没有发生一次大的群体性事件,刑事犯罪率和治安事件发生率也持续下降,群众守望相助、共渡难关。在关键时刻,把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战斗力,实际上是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坚持民生为本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如果不把安民贯穿始终、凝聚群众的思想和力量,要战胜巨大灾难、取得良好重建效果,是绝对不可能的。面对特殊困难和严峻考验,正是由于坚持重大决策依靠群众智慧,重大工作依靠群众力量,重大改革依靠群众推动,重大事件依靠群众应对,才凝聚起了崛起危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一是把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回答和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基本问题,使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把建设民生政府、发展民生经济作为本职工作。发展为民发展富民是最大的群众工作,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的。我们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民生政府的要求,重点是强化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职能,通过加大民生投入,注重发展民生经济,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高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三是把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作为基本职责。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难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化”,就是具体化、职能化、制度化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把握规律和特点,结合实际把群众工作往心里做往实里做,把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具体化、职能化、制度化,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具体化。做群众工作不能停留于空洞口号,不能只作一般号召,要有实在的办法和具体的抓手。近年来,四川注重把群众工作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抓,与民生工作结合起来抓,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抓,拓展了群众工作的内容和渠道。在全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在藏区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三大民生工程”,在彝区实施“三房改造”和“彝家新寨工程”,以新村建设为抓手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使群众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是画一个大饼在群众面前摆着,那是没用的。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必须具体化、具体抓。比如,在藏区实施的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我们考虑到让牧民群众在游牧过程中同时享受现代生活,就配套实施帐篷新生活行动,专门请专家设计了一顶20平方米的双层保温新型帐篷,里面配上折叠床、折叠桌椅、太阳能供电设备、牛奶分离器、马背电视等成套生产生活用具。从帐篷到里面的用具都是针对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精心设计的。中等职业免费教育计划,从招生到专业设置、在校管理、帮助就业都是有针对性的,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群众工作就是要做到具体化,深入细致,真正为群众着想,切实解决当前一些地方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不落实的问题,找到做好群众工作的“舟”与“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让群众认同,让群众叫好,把惠民成效体现到群众中去。

二是职能化。“文建明工作法”中根据党委政府承担的职责任务实行定岗、定员、定酬的“三定”,体现的就是职能化。无论是党政部门还是群团组织,都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职责,群众工作是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着眼认真解决好群众工作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设置和完善群众工作的职能部门,积极构建党政负责、部门履职、干部尽责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把服务群众体现在各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加强窗口部门和机构的职能,提高直接服务群众的机关效能,提升服务群众的专业化水平。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把加强管理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乡镇和城乡社区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特别是社区主要任务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服务和管理。

三是制度化。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靠各级干部的自觉性,更需要制度机制作保证。四川近年来在群众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联系群众制度、服务群众制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等制度,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了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重点是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群众参与制度,改进信访制度等。认真执行群众工作制度,落实包括反映、解决、督查、考评在内的一系列群众工作机制,促进群众工作走向常态长效,更加系统和规范。

“三支撑”,就是政治思想支撑、政策法规支撑、干部作风支撑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取决于各级党政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总结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成功经验,重点要针对当前群众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强化政治思想、政策法规、干部作风三大支撑,为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条件。

一是政治思想支撑。如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情况下坚守群众观点,如何在思想意识多样复杂的情况下站稳群众立场,是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帮助群众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把党的政治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联系服务群众与团结带领群众结合起来,经常与群众沟通思想,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单纯以解决实际问题代替思想教育工作。

二是政策法规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期盼更高,民主意识和政策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加大政策支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把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贯穿作决策、出政策的全过程,对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反映群众意愿,引导群众有序参与,使各项决策部署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群众支持。我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改善基层治理、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如果群众不很好地参与进来,好事也可能推不动,有些还可能做成坏事。需要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权益,加大对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时出台惠民利民的政策法规,保证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依法办事和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执行和遵守政策法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是干部作风支撑。优良的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特殊考验中,我们大力倡导“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锤炼和提升,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群众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我们坚持面向群众转变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培养同群众的感情。坚持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注重群众参与、群众监督,把工作效果交由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赢得群众的支持。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改进工作,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节选自《求是》2012年第20期,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