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春熙路漫步,细心的游人会注意到地面上镶嵌的铜铸浮雕,内容是春熙路老字号掠影。其中有一块浮雕展示的是“春熙大舞台”。春熙大舞台最早是放映无声电影
《火烧红莲寺》 的电影院,后改演京剧,曾享有一时殊荣。
抗战爆发前后,随着大量演艺人员来到大后方的蓉城,为本地京剧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得春熙大舞台获得了转机。
京剧四大名旦中,程砚秋最早到成都(1936年);其后是尚小云(1958年),再后是荀慧生(1963年);而梅兰芳直到1961年去世都从未来过。
秦怡是当时成都话剧舞台四大名旦中最年轻、最美丽的一位。秦怡在成都一部接一部地演了6部大戏,280天的时间都在舞台上,最后一部戏是《结婚进行曲》。
春熙路口上的“大舞台”早已不存,记得一个雨夜,我经过春熙路往家走,由淅淅沥沥的雨声想到了昔日那余音绕梁的琴声,茫茫天际间,谁还能聆听到丝丝入耳的天籁之声呢?所谓春熙舞台一场戏,而人生不也是如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