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内江的白马镇连遭雹灾、火灾,数千饥民难以生存。地方人士发起“救济灾民募捐游艺会”,以学生为主演出歌舞戏剧。当时,沱江中学文艺宣传积极分子、年仅15岁的进步学生温余波也回乡参加了演出。以后,参加此次演出的学生酝酿组织一个抗日宣传团体,并初步拟名为“内江孩子剧团”。温余波1938年参加革命,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任内江孩子剧团团长,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率领团员徒步数千里宣传抗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热烈赞扬(《四川党史研究资料》总第81期)。
1939年9月,中共内江特支建立后,对白马镇孩子们的爱国行动甚为关注,决定帮助筹建“孩子剧团”。在吴汝翊、谢碧芳等共产党人的组织下,“内江孩子剧团”于1939年9月24日在白马镇成立,温余波被中共四川省委派回内江指导工作的吴汝翊指定为团长,有团员30多人。立案时,官方为限制其活动范围,改名为“内江第四区孩子战时宣传团”,但群众仍习称为“孩子剧团”。
1938年12月8日,小分队从内江出发,徒步经过资中、资阳、简阳三县城及其所属12个乡镇,沿途演唱,宣传抗日,历时38天,于1939年1月4日到达成都。抵蓉后,受到“星芒社”、四川大学学生会等社团的热情接待。《川康日报》发表一整版《内江孩子剧团访问记》的文章,标题左边还用大号字标明“团长温余波今年才十五岁”;《飞报》发表赞扬内江孩子剧团的评论《学学孩子们》;《华西日报》刊发《内江孩子剧团表演极受欢迎》的通讯。1月17日,冯玉祥将军在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陪同下,接见小分队全体人员,高度赞扬他们北上成都宣传抗日之举:“这就是抗战抗出来的。现在要讲抗战救国,只怕你们的大学生不如小孩子热火”。
孩子剧团先以金钱板、莲花落及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在春熙路等地演出,后又应成都总商会邀请,参加商人为抗日救亡举行的义卖献金活动宣传。他们白天外出到成都附近的乡镇演出,夜晚则在市内繁华热闹的春熙路、东大街、盐市口等地演出。小分队的演出受到成都市民的欢迎和新闻界的赞扬。《华西日报》1939年1月19日曾报导说:“该团抵蓉后,曾分谒各方当局,均获嘉奖。并于每晚春熙路等地表演金钱板、莲花落及抗战小调等,极得广大群众热烈欢迎。该团在蓉尚有十余日逗留,每日昼赴各乡宣传,夜在城市工作,颇为辛苦,至于该团经费,则由团员自己互相凑集,决不向外募捐。”成都一位知名人士在观看剧团的演出后,即兴挥毫,写了一首《献给内江孩子剧团》的诗:一队小英雄,高唱爱国曲。徒步行千里,精神我不若。有志不年高,年高多堕落。但视孩子们,努力救民族。
1939年1月31日,孩子剧团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带着成都各界爱国人士、广大民众的赞誉和祝愿,撤离成都。孩子剧团的稚嫩歌喉,也为春熙路留下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