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1318400000047

第47章 道应训(4)

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纣闻而患之曰:“余夙兴夜寐②,与之竞行,则苦心劳形;纵而置之,恐伐余一人。”崇侯虎曰:“周伯昌行仁义而善谋,太子发勇敢而不疑,中子旦恭俭而知时,若与之从,则不堪其殃;纵而赦之,身必危亡。冠虽弊,必加于头。及未成,请图之。”屈商乃拘文王于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罴、青豻、白虎,文皮千合,以献于纣,因费仲而通。纣见而说之,乃免其身,杀牛而赐之。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也。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故《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注释]

①假:借助。②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形容勤奋不懈。

[译文]

公仪休出任鲁相,他非常爱好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着把鲜鱼献给他。公仪休拒绝接受。他的弟子劝谏:“老先生非常爱吃鱼,不过送给你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公仪休答复说:“正由于我爱好吃鱼,故而才不可以接受别人的馈赠。接受了别人的鱼,往往便要徇私枉法,而最后免不了被罢黜相位。罢了相,就算再喜欢吃鱼,也不可以吃到鱼了。不接受别人的鱼,那么便不会被免相,这样靠俸禄便能长期买到鱼吃了。”公仪休为官对人对己的准则是非常明白的。故而《老子》中说:“把自己放在最后,自己反倒占先;把自己置之度外,生命反倒可以保存。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吗?故而可以保全自己。”又说:“晓得了满足,则不会遭受困辱。”

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讲:“别人埋怨你有三件事,你晓得吗?”孙叔敖讲:“说的是什么?”丈人讲:“大夫嫉妒你,爵位高了;国君讨厌你,权势大了;民众埋怨你,俸禄高了。”孙叔敖答复说:“我的爵位高了,我的欲望更小,我的权势大了,我愈加小心,我的俸禄多了,我广施于人。利用这三点,是否能够免除大臣、国君、民众对我的怨气呢?”故而《老子》中讲:“尊贵一定以卑贱作为根本,高耸一定以低下作为根基。”

楚国的大司马手下有一个锻造钩具的工匠,已经八十岁了,锻造出的钩仍不失锐利。大司马询问他道:“是你的技术精巧呢,或者有什么道术呢?”老工匠讲:“我信守着一种境界。我从二十岁起便爱好锻制钩具,对其他东西一概视而不见,只要不是钩我什么也不在意。”故而这位老工匠全部精力都用到了锻造钩具上,故而精力能长期持久,更何况拥有了无处不能用的道呢,又有什么事物不能从道那儿获得帮助啊!故而《老子》讲:“追随道的人和道可以合为一体。”

周文王做诸侯时,修养美德,修治政务,三年后,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便都归他所有了。殷纣王知道后担忧地说:“我要是早起晚睡地和周竞争,就要煞费苦心劳损身体;不过置之不理任其放纵,又怕他要来杀我了。”崇侯虎讲:“周伯姬昌施行仁义而擅长机谋,太子姬发勇敢而果决,中子姬旦谦恭节俭而深懂时务。要是随顺他们,我们就受不了随之而来的祸殃;放纵厚待他们,我们一定灭亡。帽子再破旧,总是要戴在头上。趁周还没有成大气候,要马上想法治服它。”纣王便派屈商拘拿文王,把他关押在羑里的牢狱中。周臣散宜生就用千金广求天下奇珍,获得了驺虞、鸡斯良马、黑玉上百对、大贝上百朋,还有玄豹、黄罴、青犴、白虎的纹皮上千盒,进献殷纣王,通过殷臣费仲送至纣王手中。纣王看到这些珍宝,非常高兴,便放了文王,并杀牛奖赏文王。文王回去周国后,用玉装饰了宫门,修建了灵台,挑选美女,整日在灵台歌舞酒宴,等待纣王出现过失。纣王知道了后道:“周伯姬昌改弦更张,我没有担忧了!”于是就设下酷刑炮烙,挖出王子比干的心,挑出孕妇腹中婴儿,大肆杀害谏臣。因而,文王就达到了自己的愿望。故而《老子》讲:“心里清楚自己德行高尚,表面上却有意给自己抹黑,使自己处在天下最卑微的位置。”

[原文]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①也,不善则吾仇也。昔夏商之臣,反仇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故《老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奚适②其无道也?夫意而中藏者,圣也;入先者,勇也;出后者,义也;分均者,仁也;知可否者,智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之。”由此观之,盗贼之心,必托圣人之道,而后可行。故《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日:“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故曰:无细③而能薄,在人君用之耳。故《老子》曰:“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干化通,是谓坐忘。”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別无常矣,而夫子荐贤,丘请从之后。”故《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注释]

①畜:顺民。②适:往,到。③细:指社会地位低贱。

[译文]

周成王向太史佚询问政事说:“我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民众才会亲附我?”尹佚答复道:“用民要合时宜,行为要恭敬慎重。”成王说:“如何才能做到这种态度?”尹佚说:“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走在薄冰上。”成王讲:“做一个君王,如此可怕么?”尹佚讲:“天地之间,四海之内,你善待人民,他们便是你的顺民,不善待,他们便是你的仇敌。以前夏代的臣民背叛夏桀,商代的臣民背叛纣王,而夏代臣民服从商汤王,殷代臣民服从周武主,宿沙的人民都自动起来攻击宿沙君王而归附神农氏,这些历史事实是世人都晓得的,如何能不害怕臣民的背叛呢?”故而《老子》讲:“别人所害怕的,不能不害怕。”

跖的部下询问跖说:“做强盗也有道吗?”跖讲:“什么地方没有道呢?可以猜中屋子里所藏的财物,这称为圣智;能率先冲进去,这称为勇敢;退却时走在后头,这便是义气;分配财物均匀,便是仁爱;晓得能不能动手,这便是智慧。五种品德不具备,而想能成为一个大强盗,天下是没有的。”从这儿能够看出,盗贼的心中,都必定依托圣人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观点,而后才可以通行。故而《老子》中讲:“弃绝圣智,抛弃聪明,对民众有利百倍。”

楚将子发爱好网罗有特长的人,楚国有擅长偷窃的人前往求见,自我介绍说:“据说将军在寻找有特长的人。我是一个小偷,愿意用我的一技之长充当您帐下的一名小卒。”子发听了军士的禀报,来不及系好衣带,戴正帽子,便迎出来以礼相见。子发身边的人劝告道:“小偷是天下的盗贼,为什么对他以礼相待呢?”子发讲:“这其中的道理不是你们所能想到的。”之后没多久,齐国发兵攻打楚国,子发率兵抵御齐军不敌,楚国连连败退。虽然楚国的贤良大夫们倾其心智出谋划策,不过齐国军队愈战愈强。这时候,那个曾在集市上做过小偷的军士进帐请求子发说:“我有点小技能,希望献出来,帮助击退齐军”。子发讲:“好!”二话没说,便派他出发。偷者夜里潜入齐营,把将军的帷帐解下来,进献子发。子发趁机派人送还齐军,并说:“士兵中有个打柴的人,获得了将军的帷帐,如今原物送还给执事。”第二日偷者又把齐将军的枕头给偷了回来,子发又派人给送了回去。第三日,又去把齐将军头上的簪子取了来,子发再次派人送了去。齐国军队知道此事,非常恐慌。齐将军和军吏谋划说:“如今不撤兵,恐怕连我的头也要被取走了。”于是回师而去。故而说技艺是没有细小的,能力是没有菲薄的,在于国君怎样使用罢了。故而《老子》中讲:“不好的人,是好人的借鉴。”

颜回对他的老师孔子讲:“我进步了。”仲尼说:“你讲的进步是什么?”颜回答复:“我忘掉礼乐了。”孔子说:“可以了,不过还不够。”过了段时间,颜回又去见孔子,讲:“我近来又有了提高。”孔子问:“此话怎讲?”颜回答复:“我忘了仁义了。”孔子说:“行了,不过还有不足。”又过了些日子,颜回去见孔子,讲:“我已达到‘坐忘’的境界了。”孔子神色大变,询问:“什么叫‘坐忘’?”颜回答复;“静坐时忘掉外物和自我,耳听不见,眼看不着,意念如同离开形骸,整个人如同化去,和道合为一体,这称为‘坐忘’。”孔子讲:“和道混为一体便没有了偏好,不会再拘泥常理。而今夫子已超过了我,我孔丘得跟在你后面向你学呢!”故而《老子》讲:“魂魄相合,能不分离吧?聚拢精气而达到柔合的程度,能如婴儿那样纯真无智充满生命力吧?”

[原文]

秦穆公兴师将以袭郑,蹇叔曰:“不可。臣闻袭国者,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为其谋未及发泄也,甲兵未及锐弊也,粮食未及乏绝也,人民未及罢病也,皆以其气之高与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威。今行数千里,又数绝①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重图之!”穆公不听。蹇叔送师,衰绖而哭之。师遂行,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秦师而宾之。三帅乃惧而谋曰:“吾行数千里以袭人,未至而人已知之,其备必先成,不可袭也。”还师而去。当此之时,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昔吾先君与穆公交,天下莫不闻,诸侯莫不知,今吾君薨未葬,而不吊吾丧,而不假道,是死吾君而弱吾孤也。请击之。”襄公许诺。先轸举兵而与秦师遇于殽,大破之,禽其三帅以归。穆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故老子曰:“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矣。”

齐王后死,王欲置后而未定,使群臣议。薛公欲中王之意,因献十珥而美其一。旦日,因问美珥之所在,因劝立以为王后。齐王大说,遂尊重薛公。故人主之意欲见于外,则为人臣之所制。故《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谷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鬂,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遯②逃乎碑。卢敖就而视之,方倦龟壳而食蛤渝。卢敖与之语曰:“唯敖为背群离党,穷观于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游,至长不渝,周行四极,唯北阴之未窥。今卒睹夫子于是,子殆可与敖为友乎?”若士者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此?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阳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若我南游乎冈之野,北息乎沉墨之乡,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光。此其下无地而上无天,听焉无闻,视焉无瞩。此其外犹有汰沃之氾。其余一举而千万里,吾犹未能之在。今子游始于此,乃语穷观,岂不亦远哉?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卢敖仰而视之,弗见,乃止驾柸治,悖若有丧也。曰:“吾比夫子,犹黄鹊与壤虫也,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故《庄子》曰:“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言明之有所不见也。

[注释]

①绝:穿过。②遯(dùn):隐藏

[译文]

秦穆公发兵,准备偷袭郑国。蹇叔谏阻说:“不行!我听说偷袭别的国家,用兵车行程不能越过百里,用人行程不能越过三十里,由于他们的计谋还没有来得及泄露出去,甲兵的锋芒还没有被破坏,粮食还没有来得及断绝,百姓还没有疲惫病困,偷袭,全凭着将士的高涨士气和旺盛斗志,到达敌阵之后,这样才能够进犯严敌,威服敌人。如今行军数千里,又多次穿过诸侯的地区,来偷袭其他的国家,我不知如此会成功,希望君王再考虑这件事。”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穿着丧服,哭着来为军队送行。军队于是经过周都洛邑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谎称奉了郑伯的命令,用十二头牛来犒劳秦师,并用待客的礼节来迎接他们。三位主帅见计划败露,非常恐慌,商量说:“我们行军数千里来袭击他国,还没有到达而人家已经晓得了,他们的准备一定已很充足,不可以再去袭击了。”于是班师回去。正在这个时期,晋文公去世,还没有安葬。先轸对晋襄公讲:“先前我们先君与秦穆公交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诸侯没有人不晓得,如今我们国君去世还没有安葬,秦国非但不来吊丧,反倒在经过我国国境时却不向我们借路,如此无礼是蔑视先君而看轻新君。请允许我出兵攻击秦军。”襄公同意了。先轸率兵与秦师在殽山遭遇,大败秦军,活捉了秦国的三位主帅回来。秦穆公知道部队惨败,衣着白色丧服,来到祖先庙堂之上,向众人讲明了自己的罪过。故而老子说:“晓得而当做不晓得,是高明的;不晓得而当做晓得,便危险了。”

齐威王的王后死了,想立一个新的,不过一直无法确定,便让群臣来商量。薛公很想迎合威王的心意,便献上十枚玉珥,并有意讲明哪一枚最好。第二天,薛公打听到哪位妃嫔被赐予了那枚最好的玉珥,就认为她是威王最宠爱的,于是劝威王立她为王后。威王十分高兴,从此很看重薛公。故而君王的意愿和欲望轻易流露在外,便会被大臣们掌握和挟制。故而《老子》讲:“堵住泄露欲念的通道,关闭接触外物的门户,终身不受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