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1325900000034

第34章 曲有误,周郎顾

(西晋)陈寿

【导读】

本文选自《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

建安五年,袁绍在官渡败于曹操,大将张郃、高览投敌,士兵、辎重损失无算。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元气大伤,可是河北根据地兵粮充足, 依然足以自守。但官渡一战失败,袁绍身心俱受重创,不久郁郁病死。袁绍死后,诸子不和,互相攻伐。曹操乘机北伐,分别击破袁绍诸子, 将其领地收入囊中。

平定袁氏残余势力,击破乌桓后,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死,其继位者刘琮归降曹操。曹操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守多年的荆州后,又进一步南下,准备收取孙权割据的江东。曹操的进逼威胁到孙权的统治,孙权派遣周瑜率军防守。刘备叛离曹操后,曾经投靠袁绍和刘表,此时也率军与孙权联合。孙刘联军在赤壁击败曹军前锋,使曹军攻势受挫。曹操见进攻无望,军队又因为疾疫流行实力大为削弱,遂留军防守新降服的领地,而后撤军北归。曹操北归后,迅速击破了据守关中的马超、韩遂诸部,巩固了西北防线。几年以后,曹操再次南征孙权,初战获胜,与孙权援军相持月余而退。

赤壁之战是东汉、三国时期的一场平淡无奇的战争。战后孙权仅仅守住了自己的领地,未有更多进取。刘备也无太多收获,战后不得不依附于孙权,直到占领西蜀后才稍有舒缓。而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后相继削平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实力,奠定日后曹魏的优势地位。面对曹魏的压力,东吴、西蜀都无法单独相抗,唯有联合对敌,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意谓让出道南大宅给孙策住。],升堂拜母, 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谐也:好了。意谓大事成了。]。”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横江、当利、秣陵、湖孰、江乘、曲阿:皆地名。],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居巢:地名。假涂:借此道路。],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 后领春谷长[备:军备,此处为动词。下文“还备宫亭”用法同。牛渚、春谷:地名。]。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蒙冲:狭而长的兵船。斗舰:也是兵船。],乃以千数, 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 “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藳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 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 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克期:定期。]。瑜亲跨马陈[陈:同“掠阵”,即军中督战。],会流矢中右胁,疮甚, 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勒兵就陈:统帅军队进入阵地。]。瑜乃自兴[自兴:指周瑜负伤后勉强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下隽、汉昌、刘阳、州陵:皆地名。奉邑:食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 “今曹操新折衄[折衄:遭受挫败。],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奋威:指上文中的孙瑜,是孙策弟弟孙敬的儿子,封奋威将军。],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客:佃客,即依附豪强大户的农民。不得问:即不要求这些人向政府上缴赋税,是一种优待政策。]。”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便执臣节:便用臣子的礼节对待孙权。]。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大率为得人:大体上能做到得人心],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三爵:三杯酒],其有阙误,瑜必知之, 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延伸阅读】

周瑜与“儒将”的理想人格

在中国古代的将领中,周瑜的勋绩并非最为出色,但是他的事迹却在文学作品中久为传唱。其中的缘由是周瑜除擅长军事谋略外,还谙熟音律,也许还颇有文学才能。后来的文人发现周瑜是寄托理想的恰当对象,并以自己的趣味和想象将其诗化,渐渐造就了一个“儒将”的典型。

“儒将”虽不以临阵交锋、摧敌破阵见长,但是依靠自己的决断、谋略可以取得更骄人的胜利。少年得志、文武双全的周瑜,就被视为“儒将” 的典型。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大多数将领都是从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幸存下来,才渐渐学会其他才艺的。熟悉战斗生涯的下级士兵、会党、土匪崇拜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武勇,“刮骨疗毒”的坚毅,对兄弟、伙伴的忠诚,因为这些都是战斗中可以依靠的。但是战斗、负伤、死亡的生涯是文人既厌恶又难以想象的。因此文人既有建功边疆的愿望,又厌恶现实的军人生涯。无奈之余,他们渐渐退缩到“儒将”的理想之中, 相信运筹帷幄的“儒将”比百战而后生的军人是更理想的军人人格。对“儒将”人格颂扬的杰出作品,出现在文人地位很高的宋代,这并不是偶然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