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谍影重重
无间道的生活,让你的身边充满幽灵。
致命的脱衣舞娘
红颜祸水,祸的是女人,还是男人?对彼此都意味着什么呢?
一曲脱衣舞,让无数男人匍匐在她的脚下,也让无数男人向她吐露她想知道的秘密。然后,她又让无数男人因为这些秘密而送命。或许,她需要的真的只是金钱,但她的这种需要却让无数男人赔上了性命。
她是男人眼中绝对的尤物,她拥有天使般的脸孔、魔鬼般的身材,一颦一笑间让男人丧魂失魄。英雄难过美人关,男人天生的弱点给了她可乘之机。她用美色做饵,以生命做赌,在色与戒间完成神秘使命。“战争让女人走开”,正是对女人的这种蔑视让男人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玛塔?哈里,她让男人汗颜,也让男人不寒而栗。
1903年,一位专门跳印度婆罗门神婆舞蹈的舞娘出现在巴黎,她就是玛塔?哈里,在爪哇语中意为“清晨的明眸”。
玛塔?哈里的优雅的舞姿、迷人的微笑,使法国的军政要员和巴黎的各界名流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被许多贵族和富商追捧,公子哥们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钱,谁也数不清。她从来就没想过节俭,她想的仅仅是趁着年轻充分享受生活。但是,女人总是会衰老的。当年华老去,容颜不再,她感到了一丝不安,因为她快40岁了。但玛塔?哈里仍像过去一样挥霍无度,即便有再多的钱财也无法支撑太久。当她开始感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她开始想通过其他的办法挣钱。
1915年,她正式成为德国情报机关的间谍。她利用美色引诱法国的军政要人,从数不清的身居要职的情人那里骗取军事机密,并把情报卖给德国。德国人为此向她付出了数百万美元的报酬。
一战开始后,德国就利用玛塔?哈里提供的情报,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马恩河战役前夕,玛塔?哈里从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法国将军那里盗取了情报。这位交际花丝毫不懂军事,自然不了解这个情报的厉害,她不会知道这关乎几十万法国士兵的性命。更何况,在金钱面前,她已经不在乎了。在一次舞会上,她把法军的出发地点传给了德方。按照这个情报,德军知晓了法军的战略意图,第一天就有几千法军倒在德军的枪口下。而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十多万法国士兵因为玛塔?哈里的情报而白白送命。一女能抵十万兵,没有人敢再轻视女人。
玛塔?哈里对于倒在她的情报下的这些生命其实毫不知情,她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因为她太爱金钱了,就像她在法庭上所辩解的:“我是妓女,这没错,但我不是叛徒,永远不是。”她的背叛与爱国精神或政治毫无关系。她同时为德国人和法国人工作,成为各国间谍机关最痛恨也最头疼的人——双重间谍。玛塔?哈里将双重间谍的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她在德国与法国两国间左右逢源。正如《间谍大师:阿兰?杜勒斯》一书的作者詹姆斯?史劳德斯很多年后对她的评价:“从任何角度来看,她的工作都非常出色。”
玛塔?哈里的间谍生涯充满了传奇,而盗取“英-19”型坦克设计图则是她一生中的经典之一。1915年3月,玛塔?哈里接到德国人的一个命令,让她盗取一份藏在法军统帅部高级机要官莫尔根将军家的绝密金库中的“英-19”型坦克设计图。玛塔?哈里当即回电:“静候佳音。”
经过周密策划,玛塔?哈里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独身的莫尔根将军。不久,他们俩就同居了。玛塔?哈里在俘获了目标之后,每天利用收拾房间的机会寻找存放金库的位置。终于,有一天她在书房的一张巨幅古典油画后面找到了密库。她发现库门上有一个号码拨盘,上面有0~9的数字。她试图找到有关提示密码的蛛丝马迹,但是均告失败。
德国人已经有点等不及了,向她下了最后通牒:“务必于24小时内把胶卷送出,不得有误。”为了完成任务,当晚,她悄悄地将大量安眠药倒入莫尔根的酒杯,很快使莫尔根将军进入了梦乡。
玛塔?哈里走进书房,开始试着拨保险柜的密码。此前,德国人曾经告诉她密码是六位数,于是她先试事先猜想过的一些数码,但都一一碰壁。之后,她就不断随手拨上六个数。她越拨越快,不到两小时,她的手指就已麻木,臂膀酸痛不堪,汗流浃背,精疲力竭。歇了几分钟,她继续试拨。可是她知道,六位数字就是151200个组合,这样随机地拨下去,恐怕一个月都打不开。
“难道就要前功尽弃了吗?”在绝望中,她隐隐约约地听到隔壁房间里的女仆已经起床了。按惯例,过不了多久,她就要前来打扫书房。玛塔?哈里甚至要放弃了,但倔强的个性又使她不甘心就这样惨败。在焦急中,她突然想到莫尔根曾在一次饭后说:“唉,老了,这几年记性真是越来越差了。”既然如此,一定有提示六位数密码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很可能就安置在金库四周,以便开库门时随时可看见。
玛塔?哈里当即仔细环视金库周围,忽然,她的目光在墙上的老式挂钟上停住:黎明将近,钟为什么却停在9时35分15秒?关于这只钟,她曾经问过莫尔根为什么不叫钟表匠来修,莫尔根回答说以前修过几次,但没修好。
玛塔?哈里记起当时莫尔根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神情似乎有点不自然。秘密一定就在这钟里,9时35分15秒,不是93515吗?可是只有五位数,还少一位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女仆已经在收拾隔壁房间了,留给玛塔?哈里的时间不多了。她死死盯住挂钟,苦苦思索。猛然间,她灵光一闪,9时不就是21点吗?六位数出来了!她快步走到密库前,用有些颤抖的手拨出了“213515”这组数字,“咔嚓”一声轻响,锁开了!“213515”后来成了世界间谍史上的传奇数字。
尽管为德国人干活十分得心应手,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相持阶段,玛塔?哈里担心有朝一日协约国取得胜利,自己给德国做间谍的事情被人知道。因此,她开始有意识地向法国靠拢。她设法与法国间谍头目拉杜见了面。她告诉拉杜自己可以为他搞到德国的机密情报。就这样,玛塔?哈里又成了法国间谍。为了好好表现,玛塔?哈里开始向法国方面传递大量的德军消息。结果,很多德军成了玛塔间谍成绩的牺牲品。
1917年,玛塔?哈里抵达中立国西班牙开始巡演。她的到来,令西班牙人痴狂。据说,甚至有情侣因为她反目成仇。她与社会名流们打得火热,在演出获得成功的同时,她将西班牙政府的一些动态源源不断地发往柏林。但她的活动已经被英国谍报机构监视,英国方面立即将她的动向通报给法国反间谍机构。
法国方面在此时也截获一份德国密电,密电写道:“通知H21速回巴黎,并支付15万法郎费用。”而玛塔?哈里这时竟突然中断在西班牙的演出返回法国。综合有关情报,法国情报部门认为H21就是玛塔?哈里,她极有可能为德国方面提供了大量情报。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里刚刚抵达法国边境,就以间谍罪被逮捕。法国反间谍部门指控玛塔?哈里使用美人计为德国人窃取情报,造成数万法国士兵身亡。玛塔?哈里的情人参议员埃米利奥?胡诺伊证实,她当时的确接到过一封来自巴黎的电报,不过,法国情报部门截获的那封电报纯粹是有人为陷害玛塔?哈里设的局。但法庭无情地驳回了她的律师的申诉,最后,玛塔?哈里被判死刑。
1917年8月15日,玛塔?哈里被带出巴黎女子监狱执行枪决。这一天,她刻意打扮了一番,戴上了一顶宽檐黑帽,手戴一副黑色的羊皮手套,脚穿一双漂亮的红舞鞋。临死前,玛塔?哈里拒绝被蒙上双眼,她说想看着那些杀死她的男人的眼睛。在巴黎郊外的空地上,这个41岁的女人面对11个行刑队员的枪口,笑着对领刑的军官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肯付12法郎占有我。”(在法语中,“法郎”和“子弹”是同一词汇。)枪手扣动扳机前,她向他们送去了最后的飞吻。也许,对于她来讲,死亡是最后的解脱,是她对男人最大的嘲笑。
不管玛塔?哈里是为了正义还是邪恶,她的生命还是以死亡告终了,留给世界的只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溅血玫瑰。
“仙人掌”猎获“孔雀”
自信过头就是自负,山本对电报密码的自负,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偿还了一笔血债。
珍珠港让美国人记住了一个人——山本五十六。击毙山本就成了美国人的一个心愿。已被美国人瞄准的山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于是当他如同一只骄傲的孔雀一样飞来飞去的时候,美国人轻易地就将其击落了。
1943年4月18日一大早,山本五十六司令身穿雪白的海军新军装,走近他的座机。然后,转身向腊包尔的海军司令草鹿任一中将说:“我明晨出发,黄昏前回来,别忘了等我一起用晚餐。”他不知道在前方,美军已经为他预备好了另一顿大餐,这顿大餐让他再也没有与别人共进晚餐的机会。
这时的瓜岛“亨特森”机场,气氛却远比这里紧张。美“仙人掌”航空部队第339大队的18架P-38“闪电”式战斗机轰鸣着引擎,已经随时准备出击。米歇尔登上机翼,敏捷地坐到坐椅上。此时,专程来送行的米彻尔少将紧闭着嘴,神态严峻,斩钉截铁地下了最后一道命令:“不论怎样都必须坚决完成任务!”
山本的座机于东京时间6时整准时离开腊包尔。有6架“零”式战斗机在他们上空护航,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布干维尔在左下方出现后不久,机群开始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在巴莱尔机场着陆。
在美军阵地上,7时35分整,米歇尔带头进入跑道,由于在起飞时有2架出了故障没能起飞成功,结果只起飞了16架。从瓜岛飞抵目的地的直线距离是480公里,为了避开日军雷达网的探测,还必须绕道飞行。经过准确计算,双方将于9点35分在空中相遇。此时,只见狙击队穿过布干维尔岛绿色的海岸线,在一片丛林上空盘旋,他们只比山本座机的预定到达时间早了45秒。
这时,护航的“零”式日机已发现了空中伏击者。米歇尔立即爬上6000米高空,引诱日机。日本护航的“零”式战斗甩开山本的座机,勇敢地向美战斗机扑去。而在另一边,担任截击任务的兰菲尔狙击队迅速按下机头,4架P-38“闪电”式战斗机向山本的座机扑去。上当的日本“零”式护航机大吃一惊,赶紧俯冲,以掩护山本的座机,可为时已晚。
美国P-38机群凯旋后,米彻尔海军少将立即向哈尔西将军发电汇报战果。哈尔西将军立即回电表示祝贺,他在电文中幽默地说:“祝贺你和米歇尔少校以及他的猎手们作战成功!在猎获的鸭子中,似乎还夹着一只孔雀。”
山本的行踪是日本海军的高度机密,美军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1943年4月14日上午11点,在华盛顿美国海军部,一份被破译的日本海军绝密电报呈放在海军部长诺克斯的办公桌上。刚从参议院开会回来的诺克斯用眼睛归了一下电文,看到电文的内容是山本海军大将将飞抵前线视察以及视察的详细日程表。这种电报在海军部里已是司空见惯,似乎毫无价值可言。于是,诺克斯就顺手将电报塞进了军装口袋里。
恰巧,诺克斯应邀到白宫与罗斯福共进午餐。其间,诺克斯在闲谈中提到了那份电报。罗斯福总统马上问道:“哦,是一份什么内容的电报?”诺克斯顺手将电报递给了罗斯福,罗斯福见电报中写道:“山本司令将于4月18日上午6时由腊包尔起飞,前往布干维尔岛南端布因岛视察,希做好一切护航准备。”
山本的名字强烈刺激了罗斯福,珍珠港仇恨立刻在他心中燃烧:击落山本座机,干掉这个家伙,以报珍珠港一箭之仇!但罗斯福只是不显山露水地顺手把它压在了餐具底下。山本的命运就在这一压中决定了。
当天下午14时,罗斯福总统指示尼米兹将军,要坚决干掉山本,他还给这一行动起了耐人寻味的名字——“复仇”。很快,刚刚就任所罗门群岛美航空部队司令官20来天的米彻尔海军少将就收到了哈尔西的下述命令:“山本司令将于4月18日清晨由新不列颠岛北端的腊包尔,去东南方最前线航空基地布干维尔岛南端的卡希利(日本人称布因),但不是直达卡希利,而是在巴莱尔机场降落,然后乘猎潜艇到达对岸的卡希利,预定到达巴莱尔岛的时间是上午9时45分。……总统重视这次战斗。结果速报华盛顿!这份电报不得转抄和保存,战斗结束后立即销毁!”
在电报的结尾处,哈尔西将军幽默地说:“看来孔雀会准时飞来,用鞭子狠狠地抽它的尾巴。”没想到,这次行动不仅抽打了孔雀的尾巴,还结果了孔雀的性命。
对于山本的这次视察行动,今村大将充满担忧,因为自己在布干维尔附近曾遭到1架美国战斗机的攻击而差点丧命,山本却坚持己见。当负责通信的军官无线电发出通知时,有关人员认为美国人能截收到电报并有可能破译,可通讯官却坚持道:“这部密码4月1日才启用,不可能被破译。”
1943年4月13日黄昏,位于腊包尔的第8方面军司令部里,发出了决定山本命运的绝密电波。而美国的间谍迅速破译的电报,并快速行动,干净利落的击落了山本的座机,报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1943年5月17日上午10时,载着山本大将骨灰的“武藏”号战列舰由特鲁克海军基地起航直达东京湾。5月2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发布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美军奇袭山本五十六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山本暴死,对东京大本营来说,是战争爆发以来一次沉重的打击,被日本大本营称为“甲级事件”。
山本事件也进一步说明,在间谍战中,美国当时已经逐渐摆脱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而对于山本的死因,还有很多说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在击毙山本的行动中,美国的间谍机构对日本电报密码的成功破译是这次行动成功的关键,美国间谍机构在这次行动中居功至伟。
月亮女神在行动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月亮女神已经开始行动,她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
她的肉体让无数男人失魂落魄,她的智慧与勇敢更让无数男人自惭形秽。她用“爱情”换取情报;她奉献肉体挽救生命。没有人能够用所谓的道德对她进行谴责,因为如她所说:“单靠一些‘体面’的办法无法赢得战争。”
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在北非的登陆,成功地开辟了北非战场。1942年6月,盟军顺利地占领了马达加斯加,接着,顺利地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盟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地在北非展开攻势,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海德?蒙高利将军曾经有这样一段解释:“我们的辛西娅是个改变战争进程的最伟大的女间谍!她是个空前的女英雄!因为正是由于她成功地盗取了维希政府驻华盛顿使馆的密码,才使战争进程变得如此顺利。”
辛西娅,间谍中的“月亮女神”,原名贝蒂?索普,她的母亲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校,父亲是海军陆战队的少将。19岁时结识并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多岁的英国大使馆二等秘书阿瑟?帕克。长期担任外交官夫人,锻炼了她的优雅风度与超众的交际才能,最终踏入谍海。西班牙内战前夕,辛西娅通过与一名西班牙高级军官的一段艳史,为英国获取了重要的军事情报。1937年,她随丈夫调往华沙。根据伦敦的命令,她从波兰外交部部长助理手中获取了大量机密文件。辛西娅的谍报成果引起了她的上司的注意,英国谍报机关负责人威廉?斯蒂芬森说服她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并给她起了个化名,叫辛西娅。1942年,辛西娅接到另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窃取维希政府驻华盛顿使馆的密码。
这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维希法国在他们驻美大使馆安插了秘密警察,一旦他们内部发现了间谍便格杀勿论,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警察都不会保护辛西娅。
为了打入维希法国的使馆,辛西娅做了精心的准备。辛西娅决定躲开众目睽睽的华盛顿,动身去纽约寻找目标。在那里,她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她知道了大使加斯顿?亨利同一个有夫之妇通奸。由于辛西娅是以记者身份出现的,所以她还打听在使馆中由谁主管新闻事务。她打听到是查尔斯?布鲁斯,他原是法国空军的战斗机驾驶员,上尉军衔,风流倜傥,很喜欢英国。作为现役军官,他忠诚于维希政府,但对德国无好感。辛西娅意识到布鲁斯是一条大鱼,她的工作就要从他身上进行突破。于是,她决定首先去采访大使,因为这样就有机会结识主管新闻的布鲁斯了。
辛西娅为对自己进行了精心的打扮,她本来就长得娇丽漂亮、体态丰盈、性感撩人,一番打扮之后,更显得风姿妖娆。辛西娅的苦心没有白费,布鲁斯一见她就被吸引住了。辛西娅欣喜万分,她感到初战已告捷。果然,第二天,辛西娅便收到了布鲁斯送来的一束玫瑰花,很快两人便相拥上床,辛西娅成功地把他发展成英国间谍。
但当布鲁斯了解到辛西娅的任务是搞到维希法国海军的密码时,布鲁斯大为光火,他认为这简直就是胡闹,因为这种密码本是由沉甸甸的好几大本组成的,而且这些密码本都藏在机要室的保险柜里,连他自己都不可能接近。面对这些困难,辛西娅并没有放弃。
她进一步了解到大使馆内能接触密码本的只有大使和机要科科长,于是,她决定在机要科科长身上下工夫。
机要科科长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外交官,叫孔德,与其妻关系不好,于是辛西娅在他的妻子不在家的一个下午拜访了他。这位机要科科长很快就进行了回访,他来到辛西娅的住处并成了她的床上客。但他很坚决地拒绝了辛西娅偷盗密码的要求,并威胁说要告发辛西娅。看来,要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搬开孔德这只拦路虎,于是,布鲁斯向大使告发孔德,说他散布大使与别人通奸的艳闻,做贼心虚的大使一怒之下免去了孔德的一切职务。
拦路虎搬掉了,但是要获取藏在大使馆机要室中的法国海军密码还是困难重重,英国情报机关决定,由辛西娅带一名撬锁专家冒险进入使馆,由布鲁斯为内应,争取在三小时内取出密码并完成拍照的任务。情报局找了一个外号叫“佐治亚大盗”的加拿大人,他是一个撬保险柜的老手,布鲁斯把保险柜的样子对“大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大盗”根据描述说撬开它得花55分钟时间。
但怎样才能把“大盗”带进使馆去呢?使馆戒备森严,晚上巡夜的人都是荷枪实弹,高度警惕,还有凶猛的警犬协助巡逻。看样子只有从巡夜人身上打开缺口了。为了麻痹巡夜人,布鲁斯想出了一个点子:布鲁斯告诉巡夜人,这几天晚上他都得在使馆工作很晚,并希望他不要声张出去,因为还有一个女朋友将陪着他,他不能把她带到旅馆里去,因为他妻子已经有所怀疑了。巡夜人同意了,当然,巡夜人因此还得到一笔十分可观的小费。
虽然摆平了巡夜人,但盗窃密码的工作还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布鲁斯在巡夜人喝的香槟酒里加了安眠药让巡夜人睡了五个小时。就在“大盗”刚把保险柜撬开,准备给密码本拍照时,巡夜人醒了。没有成功。第二次,辛西娅按照“大盗”口述的撬柜办法,没有成功,只好再请“大盗”亲自出马。当辛西娅和布鲁斯带着“大盗”刚入使馆时,巡夜人正在巡逻。辛西娅立即对布鲁斯说:“快,快,把衣服脱了!”
巡夜人转回来时,他的灯光正好照着赤身裸体紧紧搂在一起的两个人。见此情景,巡夜人满脸通红,连声道歉,转身回避,再也没来打扰他们。剩下的工作比较顺利,“大盗”进屋,只用了几秒钟时间,就打开了保险柜。他们立即取出密码本,交给隐藏在花园里的特工人员,特工人员迅速把密码本逐页拍了下来。照片拍完,密码本被放回原处,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密码本很快送到了英国总参谋部。这些密码为揭开德国、意大利及维希法军的密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二战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中情局共暗杀卡斯特罗共有多少次
被暗杀过638次却仍然健在,神助?天助?还是暗杀者太笨?
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1959年1月,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1965年成立古巴共产党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今。一直为美国所仇恨。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中情局和流亡到美国的一些古巴人,一直在寻找、研究暗杀卡斯特罗的“奇招妙法”,然而,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种暗杀行动是成功的。他们究竟对卡斯特罗进行了多少次暗杀呢?
已退休的古巴将军法比安?艾斯卡兰特撰写《638种暗杀卡斯特罗的方法》最近被英国一家电视台拍成了纪录片。其中探讨了中情局对卡斯特罗的多次暗杀。
暗杀卡斯特罗的行动几乎在1959年古巴革命后就开始了。法比安?艾斯卡兰特将军的职责是保护卡斯特罗的生命,艾斯卡兰特在担任古巴秘密警察局局长期间,曾指挥挫败了大量暗杀阴谋。他粗略统计了一下,总共已经发现了美国中情局的638种企图谋害卡斯特罗性命的方法。这一数字听起来吓人,但是中情局确实热衷于暗杀卡斯特罗。
曾经在哈瓦那为美国政府工作的韦恩?史密斯最近指出,古巴对美国的影响,就像传说中满月对狼人的影响一样。就是说,如果中情局有权使用狼人的话,它也会设法把狼人偷偷运进古巴,让他去执行暗杀卡斯特罗的计划。
出现这么多想要置卡斯特罗于死地的暗杀行动,除了美国政府对他恨之入骨外,他执政时间很长也是一个原因。
为了杀死卡斯特罗,中情局为他准备了一件潜水服能让他感染上真菌,引起慢性皮肤病,让他的体力一点点衰竭,直至死亡;也曾尝试将细菌毒药放到卡斯特罗的手帕上或是掺进茶叶和咖啡里,但没有一次奏效过。甚至采用美人计。有一段时间,卡斯特罗从前的一个恋人也加入了暗杀他的行列。中情局给了这个女人一些毒药丸,她把它们藏在冷霜盒里。但是药丸很快便开始溶化,她考虑再三后认为,趁卡斯特罗睡着时把药丸放进他的嘴里,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据这个女人说,卡斯特罗其实已经猜到她想暗杀他,并适时地掏出手枪,交给她,让她动手。这个女子对卡斯特罗说:“我不会这样做的,菲德尔。”
1961年,在中情局的直接策划和指挥下,古巴流亡分子在猪湾登陆,突袭古巴,目的是暗杀菲德尔?卡斯特罗、劳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但最终惨遭失败。两年后,在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的同一天,一个密探也被派去暗杀卡斯特罗,这个密探使用的暗杀武器是他事先在巴黎收到的一个钢笔注射器,但是这个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当美国了解到卡斯特罗喜欢在古巴海岸潜水后,中情局就开始培育一只又一只的加勒比海贝类动物。目的是搞到一个足够大的能盛大量炸药的贝壳,他们给贝壳涂上血红和鲜亮的颜色,以便在卡斯特罗潜入海底时可以引起他的注意。一旦他接近贝壳,贝壳就会爆炸。克林顿行政部门发布的公文证实,这个计划确实曾被考虑过,但是跟其他很多计划一样,没有取得最终结果。
外界已知的最近一次最为严重的暗杀行动发生在2000年,也就是卡斯特罗打算出访巴拿马的时候。暗杀方案是将90千克烈性炸药放在演讲台下,令其在卡斯特罗发表演讲时爆炸。
然而那一次,卡斯特罗的私人保镖对讲演现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使暗杀计划中途流产。事后,包括古巴流亡分子刘易斯?波萨达和前中央情报局特工在内的4名嫌疑人,被“请”进了监狱。
据官方说,美国已然放弃了刺杀卡斯特罗的打算,但古巴安全部门可不敢轻信这种鬼话。卡斯特罗生病卧床时,任何被派去照顾他的护士必须经过仔细搜查。必要的谨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中情局的技术服务部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研制出著名的雪茄炸弹。但卡斯特罗本人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些含毒的雪茄。情报局在制造雪茄时可谓煞费苦心,都是卡斯特罗特别中意的牌子。可是,从1985年起,卡斯特罗戒烟了。
多年与暗杀进行斗争,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卡斯特罗的生活习惯。在执政初期,他经常是一个人上街。但自从使用替身以来,卡斯特罗便成了搬家专业户,几十年里换了大约20个住所,任何潜在的危险分子想要找到他都很困难。
然而,危险无处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毕竟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金唇”:隐藏在美国国徽中的秘密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贵重的礼物往往暗藏着最玄妙的杀机。
从1945年到1951年,克格勃窃听美国驻前苏联大使馆的一项代号为“自白”的间谍行动一直持续了8年。这项成功的窃听行动既是苏联特工引以为荣的惊世之举,也是世界间谍史上屈指可数的经典之作。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38年,为了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燕子”。那些克格勃的职业“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了美国外交官的卧房。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热情潇洒的美国男士抛送秋波。“燕子”们探明,美国使馆大楼顶层是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责令当时苏联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使馆心脏部位的行动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说,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将其安放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行动被命名为“金唇行动”。
“金唇”窃听器在当时的确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其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上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带尾巴的蝌蚪。
苏联特工机关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的顶层,并将那里的居民全部换成克格勃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经常挂着“家庭主妇们”的劳动成果,每逢星期天,克格勃的女中士们都要在阳台上抖落和晾晒地毯及被褥,她们非常自然地将灰尘一样的“蝌蚪”撒到美使馆大院内。
但是将“金唇”安放到大使办公室却并非易事。为此,克格勃特工人员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但是那些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却始终没机会进入卡里曼大使的办公室。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于是,二十几种木制及皮制的贵重工艺品送进了克格勃高官的会议室,经过精心筛选,黑色檀木制成的斯基泰盾牌、两米长的猛玛象牙、瑞典国王送给尼古拉二世的象牙电话机及用象腿骨制成的一米高纸篓被确定为“金唇”载体。贝利亚特地请来窃听器研究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对选定的礼品进行最后检验。两位专家检测后一致认为,这些礼品无法胜任运载“金唇”的使命,最佳选择是根据“金唇”的特殊性能制作相应礼品。贝利亚接受了两位专家的意见,并指示礼品制作与窃听器安装工作要同步进行。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苏联特工所料,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如期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了高潮。卡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恰恰在这一时刻,四名苏联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
前。斯大林私人翻译瓦列里?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这枚美国国徽是由名贵的紫檀木、黄杨木、红杉木、柔美棕、波斯帕罗梯木、红木及黑木拼装而成。苏联工匠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自1945年2月,从这枚内藏苏联克格勃“金唇”窃听器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代号为“自白”的行动便开始启动。这一行动共持续了八年。八年间,“金唇”送走了四任美国大使。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从墨水瓶到地板块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四位美国大使的钟爱,甚至大使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相应做了些改变,以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美国中情局在发现“金唇”窃听器后,始终没有勇气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由巴乌埃尔森驾驶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才公开“金唇”的秘密。当时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卡勃特曾将那枚国徽及“金唇”窃听器拿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议上做了一番展览。
事实上,美国特工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制作同样的窃听器,但却都是枉费心机,“金唇”的秘密技术无法破译。时至今日,克格勃的“金唇”仍旧陈列在美国中情局的博物馆内。
土语编织“无敌密码”
少就是多。被遗忘的、被忽略的往往却是最能置人于死地的。
著名导演吴宇森导演的《风语者》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总能用各种方法破译美军的密电码,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42年,几百名纳瓦霍族人被征召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所以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人称“风语者”。作为美国海军的秘密武器,每个“风语者”都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他们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每个纳瓦霍译电员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译电员即将被日军俘获,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
正如丘吉尔所说,密码员就是“下了金蛋却从不叫唤的鹅”。二次大战中,英国倾全国之力,破译了德国的“谜语机”密码,为战胜纳粹德国作出重要贡献;美国则破译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上举行隆重仪式,为一些已经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印第安“特殊密码员”颁发了美国政府最高勋章——国会金质奖章。当年,正是他们编制出不可破译的“无敌密码”,为盟军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表彰,布什也不胜感慨。他说:“他们勇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人尊敬和感谢。”
在表彰仪式上,4名白发苍苍的印第安老战士更是激动异常。当年,正是包括他们在内的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编制出了这套“无敌密码”。现在,其中25人已离开人世。
一名叫布朗的密码员激动地说:“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纳瓦霍族语密码员协会的主席萨姆?比利森也接受了奖章。他表示,他对此悲喜交加,但不觉得苦涩,因为“土地是我们的母亲,而保卫母亲是做人之本”。
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是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白人出的主意。约翰逊的父亲是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
1942年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了这个建议。约翰逊说,根据他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沃格尔接受了约翰逊的建议。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因此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共征召了420名纳瓦霍族人充当密码通讯员。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
攻占硫磺岛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打的一场经典战役,美军把旗帜插上硫磺岛的照片,成为美国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象征。硫磺岛战役结束后,负责联络的霍华德?康纳上校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因为纳瓦霍人,美国海军将永远攻占不了硫磺岛。”当时,康纳手下共有6名纳瓦霍密码员,在战斗开始的前两天,他们通宵工作,没有一刻休息。整个战斗中,他们共收发了800多条消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查尔斯?希比蒂是目前唯一在世的科曼切语密码员,现已78岁,居住在出生地俄克拉何马。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参战的经历。
老人回忆说:“我是1941年1月入伍的,当时不满20岁,还是个孩子。我是看到当地报纸上的广告后参军的。广告说,‘征召年轻的科曼切人。要求未婚、无家庭拖累、会说本族语。’他们在语言方面要求极为严格。如果你说得不流利,他们就不要你。”
应征入伍后,希比蒂和其他12人随即被送至佐治亚州本宁堡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但直到当年夏天,他们方才明白工作的真正性质。8月,他们被召集到了阅兵场。一名叫休?福斯特的中尉告诉他们:“对信号链来说,你们的土语非常重要。它从未用文字书写。除了你们没有人说这种语言,也没有人听得懂。这意味着,它是无法破译的,是绝妙的密码。美国陆军需要你们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需要你们成为密码通讯员。”
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一天,福斯特与这些印第安人见面时带来了一张照片:“我们需要给这个人起一个代号。”这些印第安人看了看照片,那是一个黑发、留着卓别林式的胡子、表情严肃的德国男子。希比蒂想起了他看过的欧洲新闻短片,于是说:“‘疯了’怎么样?或者‘疯狂’?”后来就确定使用“疯狂的白人”来称呼这个元首,而此人就是希特勒。
1944年1月,希比蒂在入伍近3年后被派往英国,旋即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当他登上犹他滩时,他听到指挥官在向他喊话:“酋长,我需要你发报。通知总部我们成功登陆了。重复一遍——登陆成功,现正准备占领敌方阵地。”
顶着炮弹掀起的沙子和海水,希比蒂掏出他的无线电发报机,迅速用科曼切语发出了这条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科曼切密码通讯员希比蒂发出了第一条登陆诺曼底的信息。
犹他滩上,炮弹和曳光弹不断在头顶上爆炸。一阵静电干扰之后,无线发报机重新开始工作:“信息收到。守住滩头阵地,弄清敌人方位。增援部队很快抵达。完毕。”希比蒂迅速将电文从科曼切语译成英语,并报告给他的指挥官。
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了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
但同纳瓦霍族密码员一样,科曼切族密码员没有因为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在战时或战后获得表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严格保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直到世界迈入新的世纪,密码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密码显得多余,这些密码员才终于获得了迟到的荣誉,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已经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
世界上身价最高的间谍
5000名战俘交换一名间谍,这名间谍的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他是谁呢?
1968年,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同埃及就交换战俘的问题谈判,以色列情报机构长官梅厄?阿米特坚持要将一名间谍列入战俘交换之列。但是以色列政界却不愿意公开承认这名间谍。直到阿米特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以色列政府表示,以释放包括9名埃及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换回这名间谍。这名间谍是谁呢?竟有如此高之身价。
沃尔夫冈?洛茨是继伊利?科恩之后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又一位著名的间谍。他幼年生活在德国,后移居巴勒斯坦,二战爆发后曾加入德国军队,1962年被阿穆恩(以色列军事情报局)派往埃及。
沃尔夫冈?洛茨以一名德国旅游者和育马人的身份,踏上了埃及的国土。他仅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便结识了当地社会的精英人士。他尤其注意与埃及军官建立友谊,陪他们一起喝酒、打牌,在吃喝玩乐中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在法国旅游期间,洛茨在火车上结识了一位德裔美国女子,名叫瓦尔特劳德,两人一见钟情,仅仅两周时间便双双坠入情网。洛茨带着漂亮的妻子回到埃及后,每天早晨总是站在一个5米高的塔楼上,手持高倍望远镜观察驯马,但他真正注意的并不是他的马。他只要把手中的望远镜稍稍向右移动一下,便可将军事基地内的一切活动尽收眼底。
洛茨夫妇的朋友极其广泛,除了骑士俱乐部的尤瑟福将军及年轻军官们之外,还有军事后勤专家阿卜杜勒?萨拉姆将军、军事反间谍局的福阿德?奥斯曼将军和穆赫辛?赛义德上校,乃至埃及共和国的副总统侯赛因?沙菲。他们都把洛茨视做值得信任的前纳粹军官,因此往往在不经意间吐露出许多宝贵的情报来。
一次宴会畅饮之后,洛茨恰好坐在阿卜杜勒?萨拉姆将军身边。这位将军负责陆海空三军的调动和弹药运输,因此,听他的谈话极为重要。 “近来忙吗?好久没见了。”洛茨客气地问候道。“喔,是的,非常忙。我们的一个步兵旅从此地调到了运河地区,所以我就得去苏伊士几趟。”“阿卜杜勒,有件事只有你能帮我。如果要打仗的话,请事先告诉我一声,这样我好买下足够的威士忌藏在这儿呀。”“哦,你不用太着急,还得再等一段时间。足够的武器和弹药可以帮我们占领整个中东,但是光靠这个不行。军队的现状眼下十分糟糕。” “什么?不会吧。”洛茨假装不解地说。“当然,我们的精锐部队只是少部分。我们的士兵还缺乏训练,士气也不怎么高。”“不过,据我所知,你们有外国顾问帮忙,而且军队在苏伊士战争中也积累了实战经验。”“的确如此,世界上最好的军事专家在为我们工作。但5分钟后,我们的人就开始指挥起他们了,自以为是的埃及人总是这样!而且,军队之间没有配合,或是完全失去了指挥,或是发出的命令相互矛盾。现在,我们所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军队的质量。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依你看,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开始?”洛茨问道。 “下星期或下个月肯定不会打,但肯定是要打的。”阿卜杜勒将军笑着说。当晚,沃尔夫冈?洛茨从马靴里取出了微型发报机,在卫生间里向特拉维夫总部发回了搜集到的重要情报。就这样,沃尔夫冈?洛茨在推杯把盏之中轻而易举地搜集到一些重要情报,并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发回到阿穆恩总部。1965年春天,洛茨夫妇和瓦尔特劳德的父母在一次出游之后,一家人驱车返回开罗,刚到家门口,便被6名大汉用手铐铐走了。随后,埃及安全机关检察长萨米尔?哈桑亲自审问了洛茨。原来,沃尔夫冈?洛茨也和在叙利亚的间谍伊利?科恩一样,是被测出发报位置而暴露的。埃及安全机关甚至录下了三年来洛茨收发的全部电讯号。事已至此,洛茨只得承认一切,说自己是德国人,只是图谋金钱才替以色列搜集情报。埃及人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早已掌握了洛茨是前纳粹军官的铁证。此外,洛茨还咬定所有活动都是他一人进行的,被捕12天后,埃及安全机关安排洛茨夫妇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洛茨想这正是一个告诉以色列情报机关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好机会。在采访中,洛茨承认自己当了间谍,是个见财如命的德国人。采访最后,记者问他是否想对德国的亲人说点什么时,他趁机说道:“如果以色列今后还派间谍来的话,它应当去找自己的公民,而不要再收买德国人或者其他外国人了。”埃及当局显然并没有意识到,以色列军方已经明白了洛茨的意思:我的假德国人身份还没有暴露,请设法据此采取营救。1965年7月27日,埃及法庭对洛茨夫妇进行了公开审判,洛茨被判终身苦役。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从监狱中可以听见以色列飞机在监狱附近投下炸弹的爆炸声,洛茨分析他们攻击的目标很可能是由自己提供情报的赫勒军工厂的位置,为此他心中暗暗感到高兴。1968年2月3日,洛茨被叫到副官办公室,监狱副官通告了释放洛茨的决定。当时,洛茨听到自己获释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兴奋,反而内心出奇的平静。在开罗机场,洛茨等待回国的班机。突然,领事神秘地告诉洛茨,在他被释放的背后有过一场特殊的较量。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同埃及就交换战俘的问题谈判,以色列情报机构长官梅厄?阿米特坚持要将洛茨列入战俘交换之列。自从科恩被叙利亚人绞死之后,阿米特就一直对没能营救这位“间谍王子”而感到自责和沮丧。但是以色列政界却不愿意公开承认洛茨是本国间谍。直到阿米特以辞职相威胁,最终才使洛茨得以逃出囹圄。最终,以色列政府表示,埃及释放在押的洛茨和瓦尔特劳德夫妇,以色列就可以释放包括9名埃及将军在内的5000名埃及战俘。洛茨听后大吃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竟有如此之高的身价。
以这样大的代价换取两个人的性命,的确价值不菲,洛茨可能是身价最高的间谍了吧?
柏林墙下有耳
无间道,间谍无处不在,说话小心,隔墙有耳。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一幕幕历史话剧在这里上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变幻莫测,围墙因此成了杀人边界,成了东西方明争暗斗的战场。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间谍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媒体披露,柏林墙下就是个神秘的间谍战场,中情局有一条对付苏联的窃听隧道,凭着这条隧道,中情局打赢了不少间谍战。如今,柏林墙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条窃听隧道已被废弃或仍然活跃,还是个不解之谜。
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是希伦科特,此人足智多谋,是一位间谍老手,他认为柏林是东西方的结合点,是一个从事间谍活动最理想的所在地。那时候,窃听是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间谍活动之一,希伦科特自然不会漠视窃听的作用。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希伦科特脑海里形成了一项注定将载入间谍史的庞大计划——对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
希伦科特自称视金钱如粪土,但他却把这项窃听工程命名为“黄金”,因为优质的情报比黄金还有价值。希伦科特把数名间谍专家召集到中情局总部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专家们指出,对苏联进行情报战,柏林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但苏联对美国的间谍活动十分敏感,稍有风吹草动,苏联人就会给予出其不意的还击。中情局在这方面曾吃过不少苦头,所以,这项耗资巨大的窃听计划必须从长计议,周密计议,力保万无一失。专家们发现,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民德和东欧各国,中情局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希伦科特在认真地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后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迅速在苏军通讯电缆附近秘密挖掘隧道,沿线窃听。
然而,希伦科特很快就发现,面对强大的克格勃,要顺利实施这一窃听计划难度相当大,如果计划不周,甚至有前功尽弃的危险。久经间谍战的希伦科特此时把眼光投向了英伦:要说间谍战,英国人似乎天生就是间谍料,历史上竟然出了那么多的间谍天才,他们干得比美国人还要出色。况且,英国得益于工业革命,间谍窃听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面对强手苏联,不把英国人拉进来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于是,希伦科特亲笔写就密信一封,寄往英国间谍机构军情五处,明确无误地要求英国人参加这项针对苏联的窃听行动。
英国间谍出手不凡,他们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查出苏联与民德及东欧驻军的通讯是以东柏林为中心。英国间谍提出的具体实施计划同样让希伦科特怦然心动:如果从西柏林建窃听隧道穿过勃兰登堡门,再向东或西伸延进入东柏林,截听苏联军事通讯将易如反掌,而且隐秘性极高。
勃兰登堡门位于东柏林,是柏林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也是柏林的凯旋门,1791年建成。1961年8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冷战危机中下令筑起柏林墙,由勃兰登堡门至汉柏海佛一段是最能刺痛柏林人的冷酷之墙。但苏联和民德领袖们被英美人蒙在鼓里,他们一直得意于柏林墙这一杰作,却不知道,墙下有耳——早在柏林墙建成之前,美国人便开始实施窃听隧道计划,他们在地下5米开挖,直指苏联的地下通讯电缆。后来的柏林墙反而成了间谍活动的掩体。
这条秘密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伸延至东柏林,主段长500多米,里面布满了电子窃听器,能清楚地截听到苏军的电话和密码信息。窃听隧道的建设就此大功告成。 西方情报人员事后透露,苏联人所发现的仅是隧道的其中一段,尚有隐秘支线一直未被发现,继续长期运作。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这些中情局地下设施便成了一个谜,虽然美国现在主要靠间谍卫星窃听全球情报,但陆地秘密设施绝非毫无作为。
间谍川岛芳子死因之谜
间谍之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能分得清呢?
1948 年3 月25 日的黎明,在河北第一监狱广场的西南角上,随着一声枪响,一个女囚像散了架似的栽倒在地上,立即断了气。这个被处决的女犯人就是川岛芳子。然而川岛芳子真的被击毙了吗?
川岛芳子,本姓爱新觉罗,名显玗,中国清末皇族肃亲王善耆的第14 个女儿。6 岁时给策划满蒙独立的日本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并随其养母赴日本。
1927 年川岛芳子由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斋藤弥平太与炸死张作霖的主谋河本大作参谋做媒,在旅顺与蒙古东都督巴布扎布二子甘珠儿扎布结婚。但她对丈夫不感兴趣,婚后第二年便主动为丈夫找了一个代替自己的女人,她本人溜到东京去了,后又偷偷跑回上海,过着放荡的生活。不久结识了日本陆军特务机关田中隆吉少佐。从此,川岛芳子便开始了其出卖中国的特务活动。以后又勾引上了日军华北军司令多田骏大将,当上了拥有3000 人马的“安国司令”。这个女间谍变化无常,时而男装丽人;时而全副武装,前呼后拥,俨然威风凛凛的司令;时而穿着华丽无比、满身珠宝,肩上蹲着一只小猴的贵妇人;时而成了舞厅里的伴舞女郎;时而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要人的私人秘书兼情人。
日本投降之后,几名手持短枪的国民党政府宪兵,在北京九条胡同34 号逮捕了川岛芳子。1947 年秋的一天,在北平紫禁城外司法部大街法院公审川岛芳子,根据国际间谍处罚条令第四条第一款,于1947 年10 月22 日宣判川岛芳子死刑,但未及时执行。一直拖延到1948 年3 月25 日早晨6 点40 分,才在第一监狱西南角的场地上秘密枪决。在行刑前她给养父和典狱长等人写了遗书,并曾要求穿黑上衣,白绸裤,但未得到准许。在行刑前本已通知各报记者莅场采访,但执行死刑时,只允许美籍美联社记者一人参观,全体中国新闻记者均被拒之门外。事后在第一监狱后门的自强路停放一女尸,监狱方面在7 时半,才引导记者参观此尸。尸体头朝南、脚朝北,身着灰色囚衣,内穿红色毛衣、蓝色毛裤,子弹是从后脑射入,从鼻梁射出,头发散乱,满脸血污,面目无法辨认。后来尸体由住在北京东单观音寺胡同20 号日本济宗妙必寺古川大行长老、日善后联络班广赖和川岛芳子堂姐金幼贞领尸火化处理。
但是,对川岛芳子的枪决真相却是传说纷纷。传闻最多的是一位名叫刘风玲的女犯作了川岛芳子死刑的替身,其代价是10 根金条。这件事的经过是这样: 囚犯刘风玲在监狱里得了重病,医生诊断没有治好的希望。监狱官员便找了刘风玲的妈妈,说要其女儿为某个身份很高的人作枪决的替身,如答应可换来10 根金条,若不答应,母女二人性命难保,母亲就边哭边答应了。但当时只领了4 根金条为定钱,剩余6 根待执行死刑后去取。当母亲按约定的日期领金条时,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囚刘风玲的妹妹刘风贞便向当局要母亲,并向报界公开揭露了此事的始末。
1972 年日本一位研究川岛芳子的专家、东京大学渡边龙策教授就川岛芳子之死也提出了一系列质疑: 为什么最为关键的行刑场面搞得如此神秘? 无视惯例,把新闻记者都赶出了现场? 为什么将被处决者的脸部弄得那么多血污和泥土,以致难于辨认人的面目? 为什么单单选择看不清人的面孔的时间行刑? 渡边龙策教授还提及: 川岛芳子的哥哥金宪立说川岛芳子已到了蒙古,后来北去苏联;还有人说川岛芳子已去了美国。但证据都不充分。所以川岛芳子之死仍是一个疑团。
双重间谍的无间道
剑能伤人,但被敌人掌握就会伤己。间谍无疑是一柄杀敌制胜的利剑。为了掌握这柄利剑,英德在二战中展开了激烈的间谍争夺。
1940年9月6日晚,只听见隆隆的飞机发动机声由远而近,在英国白金汉郡的一片田地里,朦胧夜色中摇摇晃晃地出现了一个黑点,由高而低,那个黑色物体连同上面的锥形包一起稳稳地落在田野中。二战期间,英德之间展开了殊死的较量,间谍自古以来就是战争中的重要砝码,而那个锥形包也不是什么物品,而是德国为了获取英国的机密而派遣的一名间谍,不过德国的这次间谍行动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了英国获得双重间谍的机会,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1940年9月7日清晨,一位农家少女向警察所报告,她发现她家的庄稼地里好像有人踩过。当地警方立刻展开调查,不久,一个陌生人被带到埃尔兹伯里警察所,并被迅速转交给军情五局,军情五局的军官们立即确定了他的身份。
他是一名代号为3719的间谍,昨晚被空投到当地,他的真实姓名是戈斯塔?卡罗里。卡罗里被编入一个称作“莉娜队”的间谍小组,负责管理他们的是汉堡空军一处的尼古劳斯?里特少校。实际上,英国军情五局早已打入了这个间谍网,而且正在操纵这个网中的一名间谍分子充当双重间谍。因此,无论德国人怎样制订他们的间谍潜入英国的方案,英国的反间谍组织皆了如指掌。
军情五局并不打算以间谍罪对卡罗里进行处理,他们试图通过争取使他成为双重间谍。在英国军情五局的威逼利诱下,被德国视为敢作敢为、智勇双全的卡罗里最后完全缴械,他在投诚的同时又提出:假如军情五局同意给他的一位同事同样的待遇,他将说出此人抵达英国的详细计划。这人就是二战最著名的双重间谍武尔夫?施密特。
武尔夫?施密特的父亲是德国人,曾服务于德国空军,母亲是丹麦人。武尔夫是一个富有才华、金发碧眼的帅小子,他非常喜欢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的哲学思想,他具有乐于冒险的性格,这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德国秘密间谍人员的招募对象。
武尔夫?施密特本来就能读写英文,也能说一点,他悟性高、名声好,里特少校确信他是派往英国的理想人物。于是,1940年9月19日夜间,武尔夫登上一架德国军用飞机,朝英国飞去。当降落伞打开的一刹那,他还为此行的顺利而洋洋得意,完全不知道有人已经在下面张开大网等着他。
武尔夫?施密特着陆时,降落伞碰上了一棵树,他的足踝在黑暗中扭伤了。疼痛的脚使他行走不便,当他走过一个村口时,看见了一台抽水机正在抽水,他走上前去洗脚,想以此减轻痛苦。这时,一个国民巡逻兵走了过来,并对他说:“请拿出你的证件,先生。”他的外国口音引起了这位巡逻兵的怀疑,于是,他被带往剑桥警察局。其实,根据卡罗里的供述,他的行踪早已经被跟踪,他的被捕只是英国谍报机关为了不引起轰动而精心导演的一出戏。
武尔夫同样被很快转移到军情五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他受到了彬彬有礼的接待。他面前是两名陆军军官和哈罗德?迪尔登博士。
“当我被带到那里审问时,我被这位穿便服的奇怪老人强烈地吸引住了。他正在翻一本杂志,我走进来时,他只瞥了我一眼,就又继续翻看着杂志。我简直不能将我的眼睛从他身上移开。”这是武尔夫后来对迪尔登博士的评价。
所谓惺惺相惜,迪尔登感到,在某些方面,武尔夫是独一无二的,恰恰由于这一点,使他比卡罗里更有价值。在武尔夫身上,有一点必须利用,那就是他有幽默感,这正是他可能转变的因素。审问是在一种彬彬有礼的交谈中进行的,很少提什么问题,仅仅提出种种暗示,如军情五局已掌握了他的什么情况等。
在反复的较量中,武尔夫终于投降,英国谍报机关给他的代号是“塔特”。英国谍报机关将塔特视为他们的双重间谍杰作。一位高级官员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成了我们最可信赖的无线电谍报员之一,而且,作为谍报员,保持了长距离通讯纪录,从1940年10月到1945年5月,他始终为我们从汉堡收报或发报。他的工作具有巨大的价值。最初是为了反间谍目的,后来是欺骗敌人。他帮助我们从德国人那里搞来了大笔金钱。”
作为双重间谍,塔特在德国间谍部门的眼里同样优秀。塔特按照德国方面给他的任务,定期地发送着有关英国战斗机地和军舰制造计划方面的情报。当然,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谎言”,比如夸大机场被轰炸后损失的程度,诱开德空军偏离轰炸的目标,提供虚假的军舰制造计划,低报新的飞机产量。直到1945年春天,塔特还发回了关于海上布雷区的错误情报,诱使德国潜艇不能进入有效的封锁区。
在德国间谍的档案里,他的领导里特少校这样写道:“3725号间谍抵达后不久就积极为我方异常勤奋地工作,除按时发给我们气象预报以外,他发来了关于机场及其他战略目标的情报。所有这一切,柏林主管当局均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极有价值的。”
德国方面一经确信塔特是他们在英国最好的间谍,便向他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在福克斯通、利明和奥尔厂通地区有无足以阻碍空降的任何建筑物或机械装置?在切斯特以西的哈瓦登是否已建成一家维克斯地下工厂?”在英国军情五局的帮助下,他总能顺利地提供假情况。
德国人也有怀疑的时候。在向塔特提供了许多金钱后,德国人就提出让他到更大范围的地方去活动。于是军情五局为塔特设想了一个虚构的女朋友,叫玛丽,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司令部工作,而这个“玛丽”也只能有部分虚构,以躲避德国人的核对。于是,一个原在政府某部的密码部门工作的姑娘,被调到艾森豪威尔司令部。塔特也时常给德国人提供某些真实的情报,比如他被允许泄露关于空袭迪埃普的确切情报,以此使德国人相信他提供的其他的假情报。
但对双重间谍的利用也不是万无一失的。1941年年初,卡罗里在剑桥郡的欣克松附近同塔特一起度过圣诞节后,他感到背叛祖国的羞辱,企图自杀,结果被及时发现,阻止了事态的发展。没几天之后,他又偷了一辆摩托车,向沼泽地带跑去。那辆摩托车在路上坏了,卡罗里在伊利再次被捕。英国间谍部门的一个负责人这样说道:“他如果逃跑成功的话,确会把我们的一切策划都毁掉……双重间谍是些狡猾的家伙,需要不但从物质方面而且在心理方面,予以最严密的监视。要监视他的每一点情绪变化,要研究他对各种事件的每一点反应。由于这种原因,我们以后一直坚持,办案官须负责管好每一个间谍。”
假如卡罗里的逃跑成功,也许德英的战事局面就会重写,或者正是这些双重间谍改变了战争的进程。这些双重间谍一方面经受着“无间道”式的煎熬,在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
拯救伦敦的“土豆”
一个业余间谍,以一人之力挽救了伦敦。
2004年4月,一辆来往于英法两国之间的“欧洲之星”列车在伦敦滑铁卢车站以迈克尔?霍拉德的名字冠名,当时,英国外交部欧洲事务大臣麦克谢恩、霍拉德的儿子文森特等人都前往出席了火车冠名典礼。霍拉德是何许人也,他有何功绩能获此殊荣?
要论起霍拉德的功绩,我们可以参考艾森豪威尔的《远征欧陆》一书,在此书中他曾经写道:“如果德国早半年完善并使用他们的新式武器,那么我们对欧洲的登陆将会极为困难,也许根本不可能。”而迈克尔?霍拉德就是阻止希特勒实施这一切的人。
“我要在伦敦扔下50000枚V-1火箭!”希特勒狂妄地叫嚣着。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希特勒在法国的被占领地上,沿海岸线修筑了一批绝密工程,从那里可以向伦敦发射新型的V-1火箭。很快,在一条长200公里、宽30公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带状地区,104座特殊的建筑建成了。在这些建筑里,都有一条长约50码的水泥槽,上面还有用蓝色油漆描成的笔直的指示线,它的方向正好指向海峡另一端的伦敦!这就是希特勒用来发射V-1火箭的发射架。所有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伦敦危在旦夕。而要拯救伦敦,必须炸毁这些发射台。
时间一天天在过去,离希特勒开始轰炸伦敦的日期越来越近了,难道伦敦就要这样毁于一旦?危急时刻,盟军的轰炸机终于来了。盟军的轰炸机虽然姗姗来迟,却来者不善,它们一来就开始了对V-1发射台准确的轰炸,并且这种轰炸持续不断地进行了5个星期,发射基地几乎被破坏殆尽。纳粹企图炸毁伦敦的宏伟计划破产了。虽然希特勒最后还是向伦敦投射了导弹,但只有2500枚而不是5万枚,当然也没有形成预想“炸毁伦敦”的破坏力。是谁破坏了希特勒的计划?是谁透露了希特勒的天机?是谁指引了盟国的轰炸?这一切的实施者就是迈克尔?霍拉德。
1943年秋天,一个黎明前的短暂黑夜。一道铁丝网把法国和瑞士简单地分开,法国边境一侧安静得连只狼都没出现。这时,在法国这边的丛林中,出现了一个结实的矮个子,他就是迈克尔?霍拉德,他的手上紧紧拎着一袋土豆。他迅速地向边界移动,这已是他第49次穿越边界了。是什么事让他冒如此的风险呢?个中缘由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因为他肩上扛着的不只是土豆,在他的土豆中间还有一张图纸。这张纸关系着整个伦敦的命运,因为这张纸上画着V-1导弹发射场的蓝图。
迈克尔?霍拉德这时正在临近边境线,他飞速地奔跑着,不一会儿,他已经到了把法国与瑞士隔开的铁丝网边。他把斧子和土豆扔过了铁丝网,然后迅速地低下身,要爬过铁丝网。这时,他感觉他的膝盖被一个“铁钳”夹住了,他回头一看,一条硕大的德国警犬牢牢直直地站在那里,血盆大口正卡在自己的膝盖上。霍拉德顿时紧张起来,他不是害怕这条警犬,而是知道附近一定有警犬的主人。情急之下,他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棍子,用尽平生力气直插警犬气管。警犬挣扎了一会儿就死了。他挣扎着爬过铁丝网,捡起他的麻袋,却发现自己面对着两个黑洞洞的枪口,他下意识地举起手,却发现端着枪的瑞士哨兵的枪口不是对准自己,而是对准对面两个正准备射击的德国士兵。两个德国兵无奈地把他们的枪口朝下嘟哝着跑开了。霍拉德迅速把情报送给盟军设在瑞士的间谍机构,间谍机构又迅速把情报送到伦敦,不久,伦敦方面发回电报“土豆收到”。接着,盟军的轰炸机开始轰炸V-1发射台。
事后,英国陆军中将布赖恩?霍罗克斯爵士谈起这件事时说:“谁都不会怀疑,霍拉德完全有资格在勇敢方面获得最高荣誉勋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拯救了伦敦的人。” 很少有人知道,霍拉德其实不是一个专业间谍。没有人要求他做间谍,也没有人帮助他成为间谍。他能够成为间谍完全是自愿、自动地干的。霍拉德在二战前是一名工业设计师,当德国人占领巴黎,霍拉德的老板开始为德国人工作时,霍拉德辞掉了他的工作以示抗议。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他变成一名间谍。在他递交给英国政府的军事情报中,曾经非常精确地描绘出纳粹德国在法国的秘密机场和海岸炮兵群的位置,甚至报告整个德国师团的调动情况,而最有价值的当然是他的这份土豆情报。
霍拉德有一个妻子和3个可爱的孩子,由于怕连累他们,他很少去看望他们。他建立了一个叫“行动网”的间谍组织,最后这个组织发展到120人。霍拉德在间谍生涯中曾经有过难以置信的逃生经历。有一次,他深夜从瑞士回来,居然忘记了隐蔽,点起了一根香烟。当德国人发出“站住”的命令时,他才如梦方醒,但他急中生智,把燃着的香烟插在树上,然后仆倒在地,爬行着迅速离开,就在这时,两颗子弹钻进了树皮。
霍拉德之所以能够探明自动控制的V-1导弹的秘密,源自一次偶然。有一次,他的同伴无意中听到了两个建筑承包商在谈论一项德国人正在搞得很不寻常的基建。那项建筑需要的水泥数量大得惊人,这引起了霍拉德的注意。为了查明真相,他打扮成牧师的模样进入了建筑工地。
他发现,工地上几百名工人正在浇灌混凝土。他还注意到了一条长约50码的水泥槽,上面还有用蓝色油漆描成的笔直的指示线,他取出随身的罗盘,发现它正好指向海峡另一端的伦敦!德国人一定又在搞什么阴谋。
他立即把他的发现向英国报告。盟军的领导人对这个消息十分重视。原先,情报部门发现德国人似乎正在制造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另外,一个丹麦人曾经发现有一种显然是从天上掉下的某种奇怪武器的残骸。一切迹象表明,德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闪电式武器。在这种情况下,霍拉德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方面通知霍拉德放下所有的其他工作,全力探寻那种神秘的建筑物。
霍拉德和他手下的4个人骑着自行车到法国北部进行了一次周密细致的旅行。时间越来越紧迫,但由于这些秘密基地大都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寻找起来特别费力,同时还不得不应付德国人的严密盘查。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3周后他们发现这种神秘基地竟有100多处。后来,一个巧合让霍拉德毫不费劲地获得了V-1火箭发射台分布总图。
这一天,在卡利的一个基地已经竣工,4个德国工程师进行了验收。霍拉德驾驶一辆小汽车,远远地跟踪到了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幸运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一位朋友就在这栋楼里工作。几天以后,在霍拉德的精心安排下,一份复印的V-1火箭发射台分布总图便到了他的手里。
霍拉德还不放心,他将所有零碎资料拼凑起来,与图纸进行了比较,证明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希特勒最有威慑力的新武器——V-1导弹的发射基地的图纸。
霍拉德随后又乔装打扮,发现了德军藏在诺曼底奥菲村的一个火车站的包装箱中的大量V-1导弹。随后,他把这些情报放在土豆里送给了盟军。
霍拉德把这件无价之宝交上去之后,他紧张的神经才突然松弛下来,这时,他感到极度疲倦了。英国当局出于对他的感激和考虑到他的安全,坚持要他暂住瑞士,他确实想这么做了,但想到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仍然在法国坚持工作的同事,他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法国。不幸的是,几个月之后,由于一个同事的疏忽,他在一家小酒店里被捕了。在监狱中,霍拉德受尽了折磨,幸运的是他未被枪毙,战争结束后,他被营救了出来。
英国皇家空军派了一架飞机去接他到伦敦,去接受外国人在英国所能获得的最高军事勋章,即“功勋勋章”。当载着他的飞机飞过V-1导弹基地时,飞行员特意降低了高度,霍拉德第一次看到他发现的V-1导弹基地上东倒西歪地残留着的屋梁和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