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威王论国宝
【原文】
齐威王、魏惠王①会田②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③,则楚人不敢为寇,泗④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⑤,则赵人不敢东渔⑥于河⑦。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⑧,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⑨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注释】
①魏惠王:名罃,惠是他的谥号,又叫梁惠王。
②会田:相会打猎。
③南城:本属鲁国,后属齐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六十里处。
④泗:河名,在山东省南部。
⑤高唐:属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禹城县西南四十里。
⑥渔:捕鱼。
⑦河:指黄河。
⑧徐州:战国时的城邑,在今河北省大城县。
⑨备:防备。
【译文】
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在郊外打猎。魏惠王问道:“齐国有国宝吗?”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还有直径一寸大小的珍珠,它的光芒可以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这样的珠子我共有十颗。难道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却没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我所认为的国宝与您的观点不一样。我有个臣子叫檀子,派他把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侵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都来朝拜我国。我有个臣子叫盼子,派他把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东来黄河捕鱼。我有个官吏叫黔夫,派他把守徐州,燕国人就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迁来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臣子叫种首,派他防备盗贼,就能达到路不拾遗。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可照及千里之外,岂止是这十二辆车?”魏惠王面有羞愧之色。
【心鉴】
重视人才
自古以来“人才”备受世人所重视,朱元璋曾经说过:“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古之圣王,恒汲汲于求贤。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蛟龙之能腾跃者,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可见重视人才是缔造成功事业的根本保证。领导者要始终把人才放在首位,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这样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
这则故事中的齐威王和魏惠王,二人对于国宝的认识具有鲜明的对比性。魏惠王重财宝轻人才,而齐威王则重人才轻财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而对于君王来说,最大的追求就是国家的强大。只有重视人才的君王,才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而那些贪恋财宝的君王必然会使国家走向没落。在七雄纷争、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正是由于齐威王以拥有文治武功的人才为骄傲,重用贤人,轻视财宝,才使得齐国在春秋时代一度称霸。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重用人才的案例。在汉末黄巾起义时期,天下分崩离析、四分五裂,曹操与袁绍一同起兵。袁绍问曹操:“如果不成功,您将依靠什么过活呢?”曹操反问道:“你以为如何呢?”袁绍说:“我将南据黄河,北守燕、代之州,兼拥有沙漠腹地,南向以争天下。”曹操则回答:“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最后,事实证明了一切。虽然袁绍在军事、经济、地域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不懂得重用人才,反而忌贤妒能,因一些小事就把田丰、沮授这样的贤士给杀了。从而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兵败官渡,郁郁病亡。而曹操则能发现人才、爱惜人才,广纳天下贤士,义释关羽、宽待陈琳。所以,在各方面实力都相对较弱的曹操最终战胜了袁绍,掌控了北方地区。古人云:“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人才任之。”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来创造。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这都需要人才来得以成就。
斯大林曾经指出:“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可见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固定的物质条件,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一个企业的资金、设备、厂房等生产资源是其实力是否雄厚的标准,但是这些资源都是机械的、固定的,它们最终还是要依靠人去使用。因此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是机动灵活的。正因为人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固定的物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并进行扩大再生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作为现代的领导者,必须重视人才,激发他们的活力,启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促使企业蓬勃发展的关键,除了一手抓经济建设外,更应注意培养人才,因为人才才是支撑企业大厦的支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现代企业,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真正的优势,就能占有市场的制高点。
在社会迅猛发展,知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就显得日益重要。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就十分注重人才,他们认为“人才就是根本”,“知识就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正是以这样的观点作为工作理念,惠普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通过人才的竞争,发挥人才的作用,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可见人才就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和泉源,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命脉。
王安石在《兴贤》中指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这就是说国家能否发展就要看领导者是否能够重用贤士和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成功的关键,要想开创事业、走向成功,领导者可以说是一剂推动力。刘邦在谈其得天下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可见刘邦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能够任用能力高于自己的贤士,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集中他们的智慧,做出高明的决策,因此赢得了天下。而项羽却不能选贤任能,导致最后战败而自刎于乌江边上。二人结局的反差如此之大,关键就在于二者对待人才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现在的一些领导者也有像项羽一样的人物,他们容不得别人的能力高于自己。在决策时,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测,对下属颐指气使,而没有丝毫的人才观念。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的大忌。所以,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发挥人才的优势,使企业更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日本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在他的《日本造》一书中说:“所有成功的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和它秘不传人的法宝,既不是什么理论,也不是什么计划和政策,而靠的是人。以人为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成功关键之所在。”
可见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人才,才是拥有真正的实力。因此,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工程,把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有了人才,就等于有了新技术和新视角,有了企业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有了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会在竞争的道路上跑得更快。
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兴在于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国内产业的发展,还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人才都是企业繁荣发展的制胜法宝。因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重视人才,不只是观念上的重视,更需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之中,力争把人才转化为企业的动力,实现企业质的飞跃。
#2.燕昭王招贤士
【原文】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①。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②贤士与共国③,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④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⑤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心欲致⑥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⑦燕:乐毅⑧自魏往,剧辛自赵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⑨,任以国政。
【注释】
①燕昭王:战国燕王哙的儿子,名平。
②诚得:真正得到。
③共国:共同执掌国政。
④涓人:国君的近臣,主管宫中洒扫等事。
⑤期:经过一年。
⑥致:招来,引来。
⑦趣:奔往。
⑧乐毅:战国中山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北)人。
⑨亚卿:战国时的高级行政长官,仅次于正卿。
【译文】
燕国人一起拥立太子平为王,即燕昭王。燕昭王是在齐国攻破燕国以后即位的。他悼念战死的人,慰问孤儿,与百姓同甘共苦,并降低身份用重金来招揽贤士。他对郭隗说:“齐国趁着我国内乱就攻破燕国,我知道燕国国小力弱,不能够报仇。然而若能够以真正得到贤士共同执掌国政,来一洗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看看是否有这样的人,我要亲身侍奉他!”郭隗说:“古时候有一位君王出千金派他的近臣去寻求千里马,但找到的却是一匹死去的千里马,于是近臣就用五百金把马的头买了回来。君王很生气,近臣说:‘千里马都死了还买,更何况是活的呢?现在千里马就要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又来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您想招来贤士,就请先从郭隗这儿开始吧,那么比我更贤能的人又怎会认为千里之路是遥远的呢?”于是昭王就为郭隗改筑宫室,把他当老师一样看待。这样,贤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燕国:乐毅来自魏国,剧辛来自赵国。昭王封乐毅为亚卿,并将国家重任委任给他。
【心鉴】
知人善用
古人云:“国之不治者有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其才,此其三也。”可见当今领导者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人才,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下属,也应当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善用人者,火眼金睛,透视人心,他可以从一介草民起家,汇聚各路英雄豪杰,争霸天下;不善用人者,往往只凭一腔的热情,却没有精明的识人眼光和过硬的用人手段,其下属必定鱼目混珠,得过且过。这样,纵使你拥有千军万马,早晚也会蜕变为光杆司令。高明的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下属的才能,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和使用。如果能将各种人才适宜地放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就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精英之才会锋头更锐,寻常之辈也能点石成金……那么,你的事业定会一日千里,企业的发展也必将蒸蒸日上。
燕昭王十分重视人才,希望能有贤士来助其富国强兵,所以他向郭隗请教招贤的方法。但是燕昭王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贤士就在他的身边。郭隗以“重金买千里马头”的故事告诫燕昭王,只有首先了解自己的臣子,并且能够礼贤下士,其他的贤士自然就会慕名而来了。观古宜鉴今,在现代社会中,如果领导者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下属,就连身边的人都不能重用,其他的人才又怎能前来相助呢?企业又怎能发展呢?国家又怎能富强呢?古语有言:得一物,必尽其力;得一人,亦必尽其才。人才就在面前,如果得而不用,或是用而不能尽其才,那么,人才也就形同虚设了。
人才是企业的原动力,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人才、了解人才,使其各尽所能,为我所用。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毛遂的胆量和自信而勇于自荐。领导者要能充分地了解下属的优点和特长,仔细考虑如何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领导者需要敏锐地发现下属潜在的才能,并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下属开拓发展的空间,使下属能够自信地展示自我,发挥自身的潜能。中国古代有一则寓言叫《西邻五子》,说的是西邻有五个儿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西邻让质朴的儿子去种地,让机敏的儿子去经商,让双目失明的儿子去卜卦,让驼背的儿子去搓麻线,让跛脚的儿子去纺线,结果五个儿子各得其所。西邻了解他的五个儿子,知道各人的长处与不足,因此能够因事择人,量才使用。从这则寓言中我们应当看到:领导者也应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下属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公正合理的评价,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管理界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真正了解自己的下属,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这样企业才会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知人善用”的精僻论述。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事实上,人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只要能够扬长避短,天下便皆是可用之人。即使是千里马,如果把它放在庭院里,那么它也只能是在狭小的区域内缓步行走,唯有伯乐为其提供一片辽阔的草原,它才能四蹄疾飞、纵横驰骋。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耐基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于此。”这正是对卡耐基这位管理大师一生成就的精辟概括。卡耐基在管理企业时,能够了解下属,看到他们各自的优点,以他们的长处来分配工作,做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卡耐基之所以成为一代管理大师的原因。
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孙权趁机攻打合肥。此时镇守合肥的是张辽、李典、乐进三员大将。但由于三人的实力相当,所以互不服气。大敌当前,应该如何调兵遣将呢?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而曹操早已做好安排,临行之前留下了一封信写道:“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曹操非常了解他们三人的性情,张辽是文武全才,有胆有识,而且深明大义,一切以大局为重,是为大将之才,适合领导李典、乐进。虽然乐进脾气急躁,但他能攻城拔寨,身先士卒,是员猛将。李典则举止儒雅,为人和善,不与人争功,但不能独当一面。让乐进守城,他就不会与张、李二人发生冲突,在对敌的前方,张、李二人也会协调一致奋力出击。最后三人果然各尽其责,齐心协力战胜了孙权,一战令“江南人人害怕,闻张、李二将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曹操知人善用,扬长避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就如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般,只有各个部分都发挥其作用,那么整体才能有效地运转。否则,只要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那么整体就将无法正常工作了。得人之道,在于识人,只有识人,才能善用,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