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故事(元)
1430900000008

第8章 J

)1.鸡犬升天

[释义]比喻一个人得了势,与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刘安》

[例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从他得势之后,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也都神气起来。

[故事]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他无心政事,一心修道,门下养了很多的方士,还编写了《神仙传》八卷,专门论述成仙得道及炼丹点金之术。

传说,有一天刘安家门前来了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他们要面见刘安,并说自己精通仙术。刘安得到禀报,就吩咐看门人出点难题,试试他们的本事。于是看门人便对这些老翁说: “我们王爷需要的人才有三等:第一等人要会长生不老的仙术,第二等人要有广博的学识,第三等人是勇猛的武士,我看你们都这么老了,没什么用啦,还是快回家去吧!”没想到这些老翁纷纷说道:“嫌我们老,那就变小好了。”话音刚落,看门人面前出现了八个十几岁的小孩,看门人大吃一惊,飞快地跑回去报告给刘安,刘安知道是仙人到了,连忙跑出去迎接。

刘安把八位仙人迎入府中,请他们坐在金玉椅上,奉献上美酒佳肴,然后焚香跪拜。一眨眼,八位仙人由儿童又变成了老翁。他们对刘安说:“你有什么要求,说管说吧。”刘安连忙答道:“我想学炼制仙丹的法术。”仙人们说:“这有何难,我们传授你丹经三十六卷,你依法就能炼出仙丹。”经过一段时间的炼制,仙丹炼好了,为了试验仙丹是否灵验,刘安与八位仙人一起登上高山,他卷重地祷告了一番,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他就觉得身体渐渐变轻,一点点升上天空,最后竟与八位仙人一起腾升而去。在他们站立过的山顶上,留下了十八个清晰的脚印。

刘安家的院子里残留了一些炼制剩下的仙丹,这些仙丹被刘家的鸡狗当食物吃了下去,结果这些鸡狗也都飞上了天空,升仙而去。于是,人们就都纷纷传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

)2.疾风知劲草

[释义]只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发现哪些是坚韧不拔的草。比喻在极圃难的时候,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同义]烈火真金

[例句]疾风知劲草,通过这场激烈的战斗,看出他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好同志。

[故事]疾风知劲草指的是猛烈的狂风刮过才知道只有坚韧的草是无法刮倒的。这句话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出来的。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大肆捕杀汉室宗亲,当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暴动,汉朝宗室刘秀也乘机起兵。有一次刘秀的部队经过颍阳,有一个名叫王霸的人前亲投军,刘秀听说王霸是个很有志气很有能力的人,就收留了他。

从此,王霸对刘秀忠心不二,随着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在昆阳的战役中,他一举击溃王莽40万大军,刘秀对他更加的看重,任命他为功曹令史。

后来,王霸的父亲生病了,王霸为了回家照顾父亲,就辞别刘秀,回家侍奉父亲。有一次刘秀率兵路过王霸家乡,特地去看望他,这使王霸感激涕零,就再一次离家追随刘秀。

有一段时间,刘秀在军事上不很顺利,为了躲避已称帝的同族刘玄的迫害,就请命去河北作战。在河北,交战频繁又不能取胜,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缺少粮草,军心不振,许多人对刘秀失去了信心,害怕危险,都偷偷跑了,与王霸同时来投军的人也都走光了,只有王霸始终如一地跟随刘秀,刘秀看着王霸又是感动又是感慨,动情地说: “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王霸与刘秀关系愈加紧密。在邯郸附近,突遭敌兵奇袭,王霸奋勇护卫刘秀,使刘秀脱离了险境。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自己做了皇帝,他更加信任王霸,一再升他的官职,而王霸也不负刘秀所望,尽职尽责地巩固东汉的政权。

)3.家徒四壁

[释义]徒:只,仅。家中只有四面墙壁。形容极其贫圃,一无所有。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同义]家贫如洗 四壁萧然

[反义]家给人足

[例句]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极其贫圃,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故事]司马相如,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大赋中的名篇,但他年轻的时候家境却十分贫困,他曾在梁孝王府上当过小官吏,梁孝王死后,他回成都老家闲居,生活更加困顿。

当时,成都附近的临邛县县令是王吉,他很钦佩司马相如,就主动和司马相如交往,一起来谈论辞赋文章。在临邛县里有一户非常有势力的人家,主人是卓王孙。卓王孙见王吉如此礼遇司马相如,便也想同他交往。于是他准备了一场盛宴亲邀请司马相如。开始时司马相如并不想参加,但是后来连王吉也亲自来请他,他就只好去了。 到了卓王孙家,司马相如的风度举止立刻令所有宾客倾倒,受到大家的欢迎。席间宾客们邀请司马相如弹琴,刊马祖如推辞?不过,一曲天籁般的古琴弹奏,绕梁不绝,让所有宾客惊叹不已。这悠扬的琴声也惊动了内宅中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她循声见到了风流儒雅的司马相如,立刻心动不已。司马相如也早就知道卓文君是当地有名的才女。如今一见更加惊为天人,对她一见倾心。于是便信手弹了一曲《凤求凰》表明心迹。卓文君听后,又欢喜又害羞,脸一红飘然而去了。

虽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互相爱慕,但是卓王孙却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贫穷的书生。两人为此很苦恼,最后卓文君决定抛弃蒂华富贵与司马桕如一起相守。于是两人约好时间私奔了。来到了司马相如的家,卓文君一看真是一贫如洗,家里除了四面墙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可谓是“家徒四壁”。但卓文君并没有因此而嫌弃司马相如,依然一心与其相守。为了生活,卓文君卖掉了自己的首饰,回到临邛县开了个小酒馆,卓文君当垆卖酒,生意还算兴隆,二人日子虽清苦,但很幸福。

卓王孙虽责怪女儿,但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整日在街上抛头露面,于是就开始接济他们。

)4.价值连城

[释义]连城:连厩一片的许多城池。价格值许多座城池。形容物品极为珍贵。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

[同义]无价之宝

[反义]一文不值

[例句]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抱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

[故事]春币火的时候,楚国有一个叫做卞和的人。他在荆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于是,便决定将这块璞玉献给楚厉王。

当卞和亲自将这块璞玉贡献给楚厉王后,楚厉王和大臣们相互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看了半天,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楚厉王对大臣们的说法有所怀疑,便请来专门的玉匠进行评估,可是连玉匠也认为它只是一块石头。这时,楚厉王表现得非常生气,认为卞和在欺骗自己,于是,便给卞和定下一个欺君的罪名,并)悔其左脚砍掉了,作为惩罚。

后来,楚厉王死了,楚武王继承了王位。于是卞和又将先前翌那块璞玉贡献给了楚武王。卞和心想:武王一定和厉王不一样,他是一个眼光高明的人,一定会识得这个宝玉人,但事情却不像卞和想得那样,武王和大臣们还是把那块璞玉当做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同样的罪名而被砍掉了右脚。

后来。楚武王也死了,楚文王继承了王位。可是这一次卞和却再也不敢进宫献宝了。卞和感到很无奈,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大哭了三天三夜,泪水都哭干了,甚至眼睛里都流出了血。

楚文王得知此事之后,便派人将卞和带进宫来,并且命令石匠将璞玉外面的石质剔除。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一块晶莹剔透、珍奇无比的宝玉呈现在众人面前。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秦王得知有这样一块玉后,便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所以才说这块玉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5.见利忘义

[释义]利:利益,好处;义:道义。指看见了眼前的利益,就忘记了道义。

[出处]汉·班固《汉书·郦商传》

[反义]见利思义

[例句]抗日战争期间,一些人见利忘义,居然投靠日本人,残害自己的同胞。

[故事]汉朝的时候,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当上了皇帝,史称汉惠帝。汉惠帝软弱无能,朝政大木又就落到他母亲吕后手中。吕后野心勃勃,处心积虑要夺取刘氏政市又,让吕家坐天下。因此,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台为吕王,吕禄为上将军,掌握着守卫都城的南北两支禁卫军。她还残酷地害死了刘邦的许多亲属,吓得惠帝不再过问政治。

公元前181年,吕后去世后,刘邦手下的功臣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秘密串联,决定诛灭吕氏家族。但周勃名为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已无兵权,兵马全掌握在吕家人手里。经过一番商量,他们想起了老丞相郦商。因为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好朋友,可以利用这层关系骗吕禄出来,然后设法除掉他。于是,他们将郦商骗出软禁起来,然后逼郦商劝说吕禄交出兵权。

郦寄被逼无奈,只好去找吕禄,对他说: “您不是刘家的人,却被封为王率领军队,这很容易引起大臣们的怀疑。咱们是朋友,我劝您还是把兵权交回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样,刘家的人也不会怀疑您了,您就可以回去享福了。”吕禄本无什么才能,觉得郦寄的话很有道理,便犹豫起来。就在吕禄放松防范的时候,周勃行动起来。他来到北军,让郦寄劝吕禄交出了兵权,并接收了北军,很快又控制了南军,最后,将吕家的人斩尽杀绝。

铲除吕氏势力后,周勃、陈平等迎立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郦寄在剿灭吕氏家族的斗争中立了功,被封为曲周侯。而当时有许多人认为郦寄出卖朋友,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6.借箸代筹

[释义]箸:筷子;筹:筹划。原意指用筷子比划当时的形势,现在比喻替别人筹划。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例句]王明说: “这件事市与我无关,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就借箸代筹了。”

[故事]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4年冬,楚王项羽率领大军进攻汉王刘邦把守的荥阳,双方征战多日,相持不下。

这时,项羽的谋士范曾对项羽说: “刘邦之所以能坚守荥阳,无非是靠了敖仓这个大粮库,只要切断了运粮的道路,汉军便会不战自乱。”项羽采纳了范曾的意见,派大将钟离昧带领一万精兵,突袭了汉军的运粮队伍,取得了成功。这使得荥阳的情况十分危急,一旦城中粮草供应不上,就很可能不攻自破。

刘邦眼看荥阳就要不保,心中十分焦急,马上召见郦食其商议对策。郦食其劝刘邦封六国的后代为王以孤立项羽,刘邦觉得再理,就同意了。

过了几天,谋士张良知道了这件事,急忙来见刘邦。刘邦正在吃饭,张良就顺手抓起刘邦的筷子,说道: “请您允许我用筷子为您分新当前的形势(借箸代筹)。当初汤伐桀而封夏王朝的后代是因为汤有信心置桀于死地,大王您现在有把握置项羽于死地吗?”刘邦摇了摇头。张良又说: “同样,当初武王伐纣也是因为有必胜的把握,现在您确信能杀死项羽吗?”刘邦又摇了摇头。张良接着说道: “现在天下豪杰追随大王南征北战,无非是为了有利可图,而今您分封六国后代,人心一散,他们就会各归其主,您靠谁打天下啊?”

刘邦一听,马上销毁了正在刻制的六国王印。

)7.噤若寒蝉

[释义]噤:闭口;若:好像。像秋天的蝉一样闭口不说话。比喻吓得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

[同义]缄口结舌

[反义]直言无忌 大声疾呼

[例句]汉奸们在洋人面前惟命是从、噤若寒蝉,而在老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故事]东汉,有个人叫杜密,他为官很清正,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曾经参加过打击宦官集团的行动。对于那些罪行累累的宦官和豪绅子弟从不手软,狠抓狠打,不讲情面,许多坏人都很害一怕他。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对于有才能,有志气的人。他总是十分爱惜,并想方设法栽培他们。

有一次,社密去巡视,到了高密县,偶然认识了一个叫郑玄的人。郑玄虽然只是个小官,但是却才华出众,不同凡响。社密爱惜他的才能便提拔他到郡里任职,郑玄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表现得非常出色,于是社密又把他送到太学里去深造,使郑玄成为当时极负盛名的经学家。

后来,杜密耷打击宦官的斗争之中,得罪了权践,被当权者革了官职,无奈之中回到了家乡。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常常关心国家大事,仍然向地方官推荐有才能的人。

他有一位同乡,叫做刘胜,他也辞官回到了家乡,他性格与杜密完全不同,明哲保身,不问世事。每日在家独处,闭门谢客,不与任何人相处。于是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高人。

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对杜密说: “刘胜真是一个清高之士。”杜密听后不以为然,反驳他说: “你说得不对,刘胜的地位很高,每年的俸禄又不少,但他见到了好人从不举荐,见到了坏人连声也不敢出,简直是噤若寒蝉。他为求自保,对国家百姓利益不管不顾。这样的人不但不应称赞,反而应该唾弃。”地方官听了他的话后心服口服,改变了对刘胜的看法。

)8.惊弓之鸟

[释义]因受到箭伤而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类似情况就惶恐不安的人。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例句]在被追捕的途中,他犹如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便吓得魂不附体。

[故事]战国末年,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六国都感受到秦国对自己国家所造成的威胁,便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当时,楚国的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抗秦的主将。魏国使者魏加不同意,便给春申君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赢,他箭法高明,差不多是百发百中。有一天,他和魏王在一起闹谈,听到天空有鸟鸣叫的声音,便抬起头来,看见天上飞过几只大雁,更赢便对魏王说:“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能把雁射下来。”魏王虽然知道更赢的箭法很好,但觉得只用弓射雁,末免也太玄了吧。更赢便说:“不信,我试给您看。”这时,天空中一只大雁经过,更赢举起弓对准它,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嗡”的一声弦响,大雁从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讶不已,称赞说: “你真不愧为神箭手啊,简直太神奇了。”更赢说: “这并不是我射箭本领有多么高强,而是这只大雁自己的缘故,您没发现它飞得很慢,叫声又格外凄惨吗?它一定是受过箭伤,伤口末愈,又离开了雁群,所以又孤单又害怕。昕到了弦响就拼命地向高处飞,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讲完了这个故事,魏加对春申君说: “临武刚刚被秦军所打败,就像那只受过伤的鸟一样看到秦军就害怕,又怎么能担任主将这么重要的职务昵?”春申君觉得魏加的话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没让临武君担任主将。

虽然六国联合起来抗秦,但他们并不齐心,后来就被秦军逐个击溃了。那个时候,他们见了秦军,也都像是一群惊弓之鸟,毫无战斗力。

)9.精卫填海

[释义]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来比喻意志坚定,不畏艰苦,矢志不移。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

[同义]愚公移山

[例句]要彻底改造我们的居住环境,就要有精卫填海的顽强精神。

[故事]炎帝与黄帝一起并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据传说,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字叫做女娃。女娃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浑得炎帝的喜爱。

女娃很喜欢玩水,经常去东海游泳嬉戏。有一天,她照常在东海里欢快地游水,突然之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海面上波涛汹涌。女娃感到非常害怕,就奋力往岸边游去,可她离岸实在太远了,游着游着就感到体力不支,海面掀起了一个大浪把她吞没了。

女娃死后,精魂不散,变成了一只小鸟,就住在发鸠山上的桑树上。它的形状有些像乌鸦,但头上有花纹,长着白色的嘴巴,红色的爪子。经常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人们根据它的叫声,把它命名为“精卫鸟”。

精卫鸟从不闲着,每天从西山衔着石头和树枝,飞到东海上,把这些东西投下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它下定了决心要把东海给填平,以发泄自己的不平。

据说,东海里星罗棋布的小岛都是精卫鸟一块块石头,一根根树枝填起来的。

精卫鸟这种坚持不懈,勤奋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人们,让人对这种弱小又顽强的鸟儿既钦佩又赞叹,所以人们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来形容意志坚强、奋斗不止。

“精卫填海”是上古时代的神话,它也反映那个时代人类同大自然的艰难斗争。由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非常有限,对灾难几乎没什么抵御能力,而天灾却又常常夺走他们的财产甚至生命,于是就产生了战胜自然的愿望,精卫鸟就是当时人们这种愿望的象征。

)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鞠躬:弯腰表示恭敬:瘁;辛劳;已:完结。形容不辞辛劳地工作,直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例句]周总理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总理,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故事]三国时,诸葛亮受刘备的三顾之恩,便竭尽全力帮助刘备打天下。但是,刘备在当时的群雄中是比较弱小的。因此诸葛亮一生谨谨慎慎地立功创业,一步也不敢走错。然而,他苦心制订的联孙抗曹政策,被刘备亲手发动的伐吴战争所破坏,结果是全军覆没,连刘备也在白帝城忧愤而死。

刘备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刘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刘阿斗”,他昏庸无能,只知享乐,便把国内的军政大权全交给诸葛亮。

当时的蜀国非常不安定,可以说是外侮内患,交相煎迫,但这些都被诸葛亮一一稳定住了。他一贯主张联吴伐魏,这时一面和东吴交好,一面南征孟获,最终七擒孟获,使其臣服,终于平定了南方边境。然后诸葛亮积蓄力量,积极准备北伐魏国。

当诸葛亮壁到力量积聚得差不多时,便决定出祁山攻打魏国。出师前,他给刘禅上表,要他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伐魏并没有成功,诸葛亮兵败以后,只好退兵回蜀。

几年后,诸葛亮认为时机成熟,便决定再次北伐。当时,一些大臣反对诸葛亮北伐。为此,诸葛亮再一次上表给刘禅,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说明蜀国与魏国势不两立,你不去伐他,他就要伐你。接着,诸葛亮又劝刘禅要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远离小人,只有这样才能富国强民。最后,诸葛亮忠心耿耿地写道: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好坏,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事先预料的。”

这第二道表,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后出师表》。刘禅看了,很受感动,同意诸葛亮北伐。

)11.举足轻重

[释义]举足:抬脚。市意指只要把脚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比喻地位重要,每一举动都会影响到全局。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

[同义]一言九鼎

[反义]无足轻重

[例句]因为他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处理这件事时,他的态度十分慎重。

[故事]东汉时,有个叫窦融的人,父亲早年亡故。他为人处事十分谨慎,愿意结交豪侠义士。

王莽当政时,他任波水将军,后来归降了起义军首领刘玄,当巨鹿太守。不久,刘玄失败,各地仍然处在战乱之中。这时,窦融为求自保,便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割据河西,他被推举为河西五郡的大将军。

河西这地方民风质仆,窦融又施政宽和,因此境内官民相安,财粮丰裕,兵强马壮,竟吸引了附近流亡百姓纷纷前来定居。

汉光武帝刘秀取得政权后,中原局面越来越安定。窦融打听到底细,有意归附刘秀。他召集各郡太守和当地有名望的人士共同商量,他们也都愿意归附刘秀。于是,窦融写好奏书,派使者前往洛阳拜见刘秀,同时献上一批上好的骏马。

刘秀看了窦融的上书,见是主张归附,心里非常高兴,马上封窦融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写了一封信让使者带回。刘秀在信中赞扬了窦融治理河西五郡的政绩,表达了对他的思慕之情。刘秀还在信中分市斤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他特地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益州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魄嚣,他们都想争夺天下,称王称霸。在这种形势下,窦融的态度举足轻重,对全国的统一有决定性的作用。

窦融接到刘秀的信,便决定一心一意效忠刘秀。他调集河西的军队,与汉军积极呼应,先打败天水的隗嚣,又消灭了盘踞在益州的公孙述,为刘秀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刘秀给窦融以重赏,并封他为安丰侯,任大司空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