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1436500000036

第36章 玄武门之变(1)

原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会突厥①郁射设②将数万骑屯河南,入塞③,围乌城④,建成⑤荐元吉⑥代世民⑦督诸军北征;上⑧从之,命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与之偕行,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率更丞⑨王(zhì)密告世民曰:"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⑩,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世民以言告长孙无忌等,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无忌曰:"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等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世民曰:"吾所言亦未可全弃,公更图之。"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注释

①突厥: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兴起于南北朝时期。②郁射设:阿史那郁射设,突厥将领。③入塞:入侵边关。④乌城:地名,今陕西省定边南。⑤建成:李建成,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之子,太宗李世民的兄长,原为太子,在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中被杀。⑥元吉:李元吉,李渊之子,被封为"齐王",与李建成交好,玄武门之变中被杀。⑦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第二位皇帝(公元626-649年在位),中国古代明君之一,统治期间休养生息,政治清明,被称为"贞观之治";李世民在李渊取得天下的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深得将士们的拥戴,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而受到嫉恨,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先发制人铲除了太子及其党羽,夺得太子之位。⑧上:指唐高祖李渊(公元618-626年在位),李渊所谓母亲是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姐姐,隋末天下大乱,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⑨率更丞:官名,太子的属官,率更令的下属;率更令掌管太子宫殿门户及赏罚。⑩昆明池:汉武帝时开凿的人工湖,用于练习水战,在长安城的西南,宋代湮没消失。长孙无忌: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哥哥。

译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适逢突厥将领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进入边塞,包围乌城,李建成便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各军北征突厥。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李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人前去援救乌城。李元吉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军中精悍勇锐的将士,来增强自己的军队。率更丞王晊秘密禀告李世民说:"太子对齐王说:"现在,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悍的士兵,拥有数万人马。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埋伏在帐幕里趁机将他杀死,上奏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皇上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申说,使皇上将国家事务交给我。尉迟敬德等人被你掌握以后,应该将他们悉数活埋,有谁敢不服呢!""李世民将王晊的话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长孙无忌等人劝说李世民在事发以前设法对付他们。李世民叹息着说:"骨肉相互残杀,是古往今来的大丑事。我诚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凭借道义讨伐他们,这不也可以吗!"尉迟敬德说:"作为人的常情,有谁能够舍得去死!现在大家誓死拥戴大王,这是上天所授。祸患就要发生,大王却仍旧态度安然,不为此事担忧。即使大王把自己看得很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了。我是不能够留在大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的!"长孙无忌说:"如果大王不肯听从尉迟敬德的主张,事情到现在便没有指望了。尉迟敬德等人肯定不会再追随大王,我也应当跟着他们离开大王,不能够再侍奉大王了!"李世民说:"我讲的意见也不能够完全舍弃,你们再考虑一下吧。"尉迟敬德说:"如今大王处理事情犹豫不定,这是不明智的;面临危难,不能决断,这是不果敢的。况且,大王平时训练的八百多名勇士,凡是在外面的,现在已经进入宫中,他们穿好衣甲,握着兵器,起事的形势已经形成,大王怎么能够制止得住呢!"

原文

世民访之府僚,皆曰:"齐王凶戾(lì),终不肯事其兄。比闻护军①薛实尝谓齐王曰:"大王之名,合之成唐字,大王终主唐祀。"齐王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彼与太子谋乱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乱心无厌,何所不为!若使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复唐有。以大王之贤,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节,忘社稷之计乎!"世民犹未决,众曰:"大王以舜为何如人?"曰:"圣人也。"众曰:"使舜浚井不出,则为井中之泥;涂廪(lǐn)不下,则为廪上之灰,安能泽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②,盖所存者大故也。"世民命卜之,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③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注释

①护军:武官名,设立之初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到唐时已经没有实权。 ②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儒家讲究孝道,父亲生气打儿子,儿子应该逆来顺受,但是当父亲将可能把儿子打死的时候,儿子就要避开,以免父亲得到不慈祥的名声。 ③龟:古时候占卜多用龟甲。

译文

李世民就此事征求秦王府僚属的意见,大家都说:"齐王凶恶乖张,是终究不愿意侍奉自己的兄长的。近来听说护军薛实曾经对齐王说:"大王的名字,合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唐字,看来大王终究是要主持大唐的祭祀的。"齐王欢喜地说:"只要能够除去秦王,捉拿太子就易如反掌了。"李元吉与太子谋划作乱还没有成功,就已经有了捉拿太子的心思。作乱的心思没个满足,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假使这两个人如愿以偿了,恐怕天下就不再归大唐所有。凭着大王的贤能,捉拿这两个人就像拾取地上的草芥一般容易,怎么能够为了信守平常人的节操,而忘记了国家大计呢!"李世民仍然没有下定决心。众人又说:"大王认为虞舜是什么样的人呢?"李世民说:"是圣人。"众人说:"假如虞舜在疏浚水井的时候没有躲过父亲与哥哥在上面填土的毒手,他便化为井中的泥土了;假如他在涂饰粮仓的时候没有逃过父亲和哥哥在下面放火的毒手,他便化为粮仓上的灰烬了,还怎么能够使自己恩泽遍及天下,法度流传后世呢!古语说:父亲用小棍棒笞打的时候可以忍受,用大棍棒笞打的时候便要逃走,这是因为心里所想的是大事啊。"李世民让人卜算是否应该采取行动,恰好秦王幕府的僚属张公谨从外面进来,便将龟甲拿过来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卜算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不采取行动了吗?"至此,众人终于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原文

世民令无忌密召房玄龄等,曰:"敕旨不听复事王;今若私谒,必坐死,不敢奉教!"世民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①岂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敬德往,与无忌共谕之曰:"王已决计,公宜速入共谋之。吾属四人,不可群行道中。"乃令玄龄、如晦著道士服,与无忌俱入,敬德自它道亦至。

注释

①玄龄、如晦:即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并称"房谋杜断",唐初名相,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助手,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前是重要的谋士,李世民登基后,是治理国家的能手,二者为缔造"贞观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译文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秘密地将房玄龄等人招来,房玄龄等人说:"敕书不允许我们再侍奉秦王。如果我们现在私下去谒见秦王,肯定要因此获罪致死,不敢接受秦王的教令!"李世民生气地对尉迟敬德说:"房玄龄与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他摘下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说:"您前去察看一下情况,如果他们没有前来的意思,您可以砍下他们的头颅,带着回来见我。"尉迟敬德前去,与长孙无忌一起晓示房玄龄等人说:"秦王已经决定行动了,你们最好赶紧前去秦王府共同计议大事。我们四个人,不方便在街道上同行。"于是让房玄龄与杜如晦穿上道士的服装,与长孙无忌一同进入秦王府,尉迟敬德由别的道路也来到了秦王府。

原文

己未,太白①复经天。傅奕(yì)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②、建德③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上省之,愕然,报曰:"明当鞫(jū)问,汝宜早参④。"

注释

①太白:金星,又名启明星,天将亮的时候出现在东方。②世充:王世充 ,隋末割据军阀之一,占据洛阳城,后投降李世民。③建德:窦建德,隋末割据军阀之一,在河北建立割据政权,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率军来援,战败被俘,被高祖处死。④参:上朝。

译文